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指南(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8
二、 家庭结构与类型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关系的特定组合形式。家庭关系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其中,主要的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等。
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以婚姻为基础,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庭。
主干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庭。
联合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多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庭。
主干家庭与联合家庭又合称扩展家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家庭结构类型。
一般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中的家庭结构类型有日益向核心家庭转化的趋势。
第三节 家庭的功能
家庭对于家庭成员和社会都发挥着重要功能。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家庭作为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化和社会控制等功能。
对于家庭成员而言,家庭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1)持续、专一地满足性生活;(2)生育子女,教育子女以及赡养老人;(3)组织家庭成员的生产与消费;(4)提供家庭成员休息和娱乐的特殊场所,满足家庭成员感情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家庭并不总是发挥正功能,实际上它也有负功能,例如生产和再生产性别的不平等。
第四节 转型社会中的家庭
一、转型社会中家庭的变化趋势
伴随着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家庭在许多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首先,当事人缔结婚姻和组成家庭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其次,家庭规模日趋缩小,家庭关系日益简单,核心家庭越来越多;第三,家庭的许多功能不断外移;第四,家庭生活的目标日益浪漫化。
二、转型社会中的家庭问题
概而言之,家庭问题的涉及面很广,凡是影响家庭正常生活,妨碍家庭功能正常发挥的种种问题,均可称作家庭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家庭问题主要是由家庭内部关系失调而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1)夫妻关系失调,表现为夫妻冲突增加和离婚率上升;(2)亲子关系失调,主要是指父母与未成年子女关系失调。随着社会变动加速,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经常产生分歧,代际之间出现代差,妨碍必要的教育过程;(3)老年人问题,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降,甚至遭到儿孙歧视、遗弃,不能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重视并有效地解决家庭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发展,保证人的尊严,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第五节 家庭的未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将走向何方,这是许多学者非常关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家庭不会消亡,两性之间的婚姻会更加纯洁与美满,家庭会更加和睦与亲密。非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未来的主要观点有三种:(1)家庭消亡论。一方面,在女权运动和性解放运动的推动下,婚姻将更不稳定,离婚率继续上升,而结婚率和再婚率则持续下降,家庭最终走向衰落;另一方面,随着性自由、生育科技化和教育社会化的发展,家庭也没有必要继续存在。(2)家庭四分五裂论。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家庭将变得更加不稳定,更加简化,原有的家庭角色会发生变化,各种希奇古怪的家庭形式将出现。(3)家庭复兴论。随着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心将重新转向家庭,从而带来家庭的复兴,甚至出现所谓“电子大家庭”。
思考题
1、 什么叫家庭?家庭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简析婚姻准备及其意义。
3、 简述离婚率的几种统计方法。
4、 什么叫家庭关系?请列举家庭关系的几种主要类型。
5、 简述家庭的功能。
6、 试论转型社会中的家庭变化及其问题。
第九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一、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社会组织是次级群体的一种类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日益取代初级群体,并成为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群体形式。现代社会中90%以上的人都在社会组织中从事工作。社会组织作为人们设计出的一种工具,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社会的高度组织化是社会合理化的一种表现。在这种合理化的过程中,具体的个人倒是显得不太重要了。
二、社会组织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对于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社会组织,是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群体形式,指的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台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
社会组织相对于整体社会表现出如下特征:(1)非人格化。社会组织否定人们自身的个性,要求人们转变为“组织人”。(2)非合理性。社会组织以功能上的合理性为基础,而否定实质上的合理性,也就是要求人们只按照组织的要求来行动。(3)非道德性。组织在根本上是一种工具,用以提高社会活动效率,而不管它服务的目的。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规范,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二是地位,指人们在组织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三是角色,指按照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四是权威,指一种合法化权力。
三、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般的组织分类原则包括:(1)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2)以组织的受惠者为基础分类;(3)按照组织谋求人们顺从的方式分类;(4)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分类。
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一般采用两种角度。一是按照产业分类,二是以编制性质为标准分类。
四、社会组织的运行过程
组织运行是指组织实现自身目标和发挥自身功能的过程。
组织运行依赖于人与组织的关系以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的特征;(2)人与组织进行交换的形式;(3)人们能否与组织相认同。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也表现为三个方面:(1)组织的外在制约因素;(2)组织的生存机制;(3)组织与环境交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
组织运行一般经过投入、实施过程和产出三个步骤。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
一、组织目标的涵义与分类
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事实或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组织目标对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2)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3)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一般来说,组织目标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2)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3)平衡性目标与改进性目标;(4)显目标与隐目标。
二、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组织目标是一个复杂的协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利益集团都力争反映自己的利益。
一般来说,组织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互惠原则,即目标对所有参与人员都有利;(2)评估原则,即运用能够进行测量的技术特征以评估目标实现程度;(3)选择原则,即要遵循选择最优目标的科学程序。
组织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一般应注意两个问题:(1)选择适当机会;(2)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监督检查。
三、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组织目标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受到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次是组织系统内各目标之间相互影响;再次是组织参与者的影响。
四、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与评估
目标实现程度是决定组织能否持续运行的关键因素。管理部门有责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评估。
对于一般组织来说,评估其目标实现程度及效果如何的标准有三个:(1)有效性,指组织实现各种目标的实际能力,它意味着组织能以最终实现全部目标的方式来安排和使用其资源;(2)效率,指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消耗的资源与产出的结果之间的比例关系;(3)人道主义,即组织应追求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才能,而不仅仅是追求效率。随着社会的进步,“注重人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涵义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它包括两种基本的类型,即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二、组织的正式结构
组织的正式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职位、部门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其内容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即总体结构和职务工作结构。
确定组织正式结构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任务原则;(2)有效管理跨度原则;(3)分工协作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5)责权对等原则;(6)精简与效率原则;(7)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原则。
组织中的正式结构一般表现为结构图,并将组织的规章制度载入各种手册和正式文件之中。现代社会中组织正式结构的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主要的类型包括:(1)直线职能制结构形式。又称生产区域管理制。它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生产管理者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这种结构职权分明,要求管理人员有很高素质。实际上,这种结构的指挥与管理职能基本上由厂长自己执行,它比较适于小型组织的管理。(2)矩阵式组织结构。又称规划矩阵结构或规划目标结构,它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工程项目、服务项目等)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矩阵。这种结构能够比较好地把集权与分权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激发职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并充分发挥中低层管理人员的作用。同时,这种结构本身也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但是,它也有相应的缺点。(3)事业部制组织形式。又称分权组织或部门化结构。其特点是把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产品种类和地区分成若干个事业部,实行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的原则。各事业部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实行独立核算。此种结构适用于规模庞大、产品种类众多、各类产品之间的工艺差别较大、市场条件变化也较快的企业。
三、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
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也叫非正式群体,是指未经明确规定而从组织成员的活动及相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具有灵活性的关系模式。它广泛存在于各类组织中,是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非正式结构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人们具有情感性;(2)同一组织中的成员具有相同性和相似性;(3)组织成员之间互动的经常性;(4)非正式结构具有独特的灵活性。
非正式结构在组织中的存在可以给组织成员带来多方面的好处:(1)给予认同和情感的支持;(2)在工作中提供帮助;(3)给组织成员提供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非正式结构的存在对于组织活动也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条件下,非正式结构可以弥补正式结构的不足,但有时也会干扰正式结构的运行,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
四、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组织结构
改革前我国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党政不分”,它是建立在条块分割基础上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这种一元模式强调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全面性与合法性。
改革以来,逐步引入了市场机制,我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开始分化,不同组织在结构上的独立性和功能上的自主性相对增强,新的中介组织也开始出现。
转型时期我国组织结构的变化具有以下特点:(1)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相联系,我国组织结构普通受初级关系畸型发展的影响,非正式结构冲击和干扰着正式结构;(2)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相联系,我国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大体上还属于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单位制结构,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结构分化程度过低;(3)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联系,我国社会组织由于长期处在产品经济环境下,无论是社会组织的内部关系,还是各个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纵向行政控制结构,缺乏建立在功能互补基础上的横向联系。
上述特点决定了为适应社会转型而调整组织结构的基本任务:(1)关注非正式结构及其影响,控制其消极功能,使其与正式结构相协调;(2)以功能分化为导向促进组织结构的分化,形成多元开放式结构,并在分化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的整合功能;(3)以功能互补为基础,以市场为中介,打破条块分割的行政控制结构,在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建立横向联系网络。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一、组织管理的含义
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管理。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有效管理的基础。
组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管理者的角色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向内观察着组织内部秩序;向外观察着环境的变化。
二、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一般被区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组织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
(一)古典组织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管理14项原则和韦伯的科层制管理。古典理论是以等级规则和非人格因素为基础建立的。这些理论之所以也被称为科学管理理论,是因为它们强调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组织规则,而不带个人情感因素,以此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其代表人物包括梅约和巴纳德等。这种理论在组织形态上重视民主的、非集权而少等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强调权力均等,反对非人格化的科层制。但是,它们在集中注意人际关系改善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工作本身和经济技术的研究。
(三)现代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产生于二战以后。该理论已经不只是注重组织管理的某个方面,而是全面、系统地加以研究,提出了若干重要观点,包括系统的观点、权变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这些观点促进了组织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三、组织管理的方式
(一)家长制管理方式及其特征
此种管理方式产生于农业社会,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其基本特征包括:(1)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2)分工不明,责任不清;(3)任人唯亲,因人设位;(4)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5)终身制。
家长制管理方式适合于组织规模不大,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管理的好坏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素质。因此,这种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很大。
(二)科层制管理方式及其特征
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也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其主要特征有:(1)明确分工;(2)有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3)有稳定而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4)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分离;(5)量才用人;(6)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是个人。
科层制管理的优点在于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任人唯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其缺限在于忽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强调照章办事,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容易导致官僚主义。
四、官僚主义问题
凡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降低组织效率的各种现象都可以称作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不仅是管理者个人的思想作风问题,从根本上说,它源于管理制度。无论是家长制管理还是科层制管理,都有可能产生官僚主义。
由家长制管理产生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遇事推委、相互扯皮、敷衍塞责、热衷于谋取私利;不关心群众痛痒、一言堂、命令主义等。
由科层制管理产生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1)浮夸习气;(2)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3)繁文缛节,文牍主义;(4)例行公事,文山会海。
思考题
1、 简述社会组织的含义及其特征。
2、 简述社会组织的分类方法。
3、 组织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估标准是什么?
4、 什么叫组织目标?它对于社会组织的意义是什么?
5、 简述组织正式结构的设计原则。
6、 什么是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它对于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有何影响?
7、 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社会组织结构?
8、 简述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9、 试论官僚主义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第十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分层现象体现着社会不平等。研究社会分层是分析社会结构及其变迁时必然要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社会地位及其差别
(一) 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
自然差别是指根据某种自然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别,各类别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方面存在的差异。
社会差别则是指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方面的差异。社会差别是影响人们态度行为、制约人们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即某种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通俗地说,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在现实的社会交往过程中,社会地位既是人们相互识别、相互对待的重要标志,又是人们互动影响力的主要源泉和基础。
社会地位可以区分为正式的与非正式的两种类型。同时,个人的社会地位具有多重性,即个人的社会属性具有复合性,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即场合(外显)地位的多重性和素质(潜在)地位的多重性。
影响人们社会表现的社会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地位性质、地位间关系以及多重地位的复合性决定的。
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一) 社会分化及其后果
社会差别的历史根源就是社会分化过程。分化的最一般涵义是指事物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变化。社会分层研究所讲的社会分化特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换句话说,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
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分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领域的分化,体现为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
社会分化产生两方面的后果:(1)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2)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二) 社会分化类型
社会分化一般有两种形式: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
水平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境况和互动影响力等大体相等。
垂直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层次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存在着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境况和互动影响力等各不相同
社会分层研究所关注的主要是垂直分化。
三、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一) 阶级、阶层的一般含义
阶级、阶层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个地位层次以及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不仅是社会成员个人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西方社会学对于阶级、阶层概念通常不加区分,但不同的人在使用这些概念时的所指并不一定相同。
(二) 社会不平等
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人类社会中不平等现象长期、普遍存在的两个重要原因是:(1)人类需求具有不断发展的特性;(2)人类需求具有社会性。但这并不一定是决定性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制约和影响着社会不平等。
(三) 分层研究的理论视角
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既是一种稳定的地位结构,同时又是具体的群体关系,涉及地位和人两个基本层面,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状态确定着社会学考察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理论视角,其中每个视角都由一对既区别又联系的范畴构成。
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法律上的不平等直接与地位相联系,指的是各个层次的社会地位享有不同的法定权利和义务,这里的法律包括那些得到普遍公认的社会规范。事实上的不平等则涉及具体人群间的关系,指的是尽管各个地位群体和个人在法律上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但由于各自在行使自身权利的手段上存在着差别,而导致实际行使权利上的差别。
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不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前者指的是社会分层地位同处于这些地位上的社会成员具有长期固定的联系,社会成员自身的努力往往难以改变自己的地位;后者是指社会分层地位同处于这些地位上的社会成员间的联系是短暂的、临时性的,社会成员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地位。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是指:(1)以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为代表的分层理论;(2)以M?韦伯三位一体分层论为代表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1)阶级的涵义。列宁综合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精确地揭示了阶级的实质。“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一定义表明,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地位,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2)阶级产生的条件。阶级的产生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同时,阶级还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相联系,私有制使得对剩余产品的剥夺和占有成为可能。(3)阶级的内部关系和发展。同一阶级的成员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其共同行动的实际能力与其是否已从“自在阶级”过渡为“自为阶级”相联系,阶级意识的形成和阶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则是这种过渡的重要标志。(4)私有制社会的阶级斗争。在私有制社会中,阶级之间具有敌对的一面,这种敌对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它是私有制条件下社会结构变迁和发展的直接动力。(5)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阶级是个历史现象,仅仅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它的消亡与其产生一样是不可避免的,阶级消亡意味着人类最终能够消灭社会不平等。(6)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阶层是依据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之外的属性划分的,它或者存在于阶级内部,或者是与阶级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特殊群体。进行阶层分析必须以阶级观点为指导。
(二)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现代西方社会中的阶级状况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阶级状况相比,确实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是在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划分的基础上产生了一大批“新中间阶级”。但是,从整体上看,阶级不平等的状况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还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相关话题/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资料李芹整理版
第一章 绪论 本章通过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研究领域、学科地位以及社会学功能的阐述,使大家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了解,明确社会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同学们明确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研究领域、学科地位以及社会学功能,使大家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总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社会学笔记(人大郑杭生)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概述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含义(熟练掌握)社会化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过这过程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根据的是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根据的是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 名词解释: 1. 初级群体(库利) 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库利将个人每天置身其中的初级群体,如家庭、儿童游戏群伙、邻里和其他类似的社会群体成为人性的摇篮和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他认为,ld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社会学笔记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词源: 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2.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现代社会学考研笔记整理
现代社会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视野......... 3 第一节对社会学的多维理解............. 3 第二节理论体系的不同建构............ 15 第三节开展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26 第二章社会及其运行............ 33 第一节对社会的认识............... 33 第二节社会构成要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考研)(根据的是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一)- -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根据的是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 名词解释: 1. 初级群体(库利) 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库利将个人每天置身其中的初级群体,如家庭、儿童游戏群伙、邻里和其他类似的社会群体成为人性的摇篮和个人社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风笑天社会学方法笔记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第一章 导论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笔记无鱼版本
无鱼的考研笔记 社会学概论第三版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含第1、2、3、4章 第二编 社会运行微观分析 含第5、6、7、8、9章 第三编 社会运行宏观分析 含第10、11、12、13、14、15、24章 第四编 社会运行问题与对策分析 含第16、17、18、19、20章 笔记说明: 1.以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2002年修订,简称概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习题及复习重点
《社会学》串讲 主讲:陈建国 《社会学概论》复习纲要 依据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社会学概论》,刘豪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题 简答题 论述题 复习方式 每章要点:选择题 重点概念:名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考研资料
郑杭生/北京/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章次 章名 节名 第一章 社会学导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袁方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绪论 社会研究: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科学研究方法体系三层次(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北大人口社会学复习提纲
人口社会学复习提纲第一讲 课程介绍 一.基本概念 1.学科分类社会学是法学大门类下面的一个一级学科。按照目前教育部颁布的学科分类目录,社会学这个一级学科下有4个二级学科: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 2.人口学可大致区分为广义人口学rdq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北大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讲义
目 录第一章 绪论2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重点,要点,简答...)
名词解释 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