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历年考研试题及答案(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30


2、逻各斯:(略)
3、三表法:培根提出了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归纳法,在培根看来,认识自然就是认识自然的形式。为了从感觉经验中概括归纳出事物的形式,培根提出了经验归纳法。经验归纳法由三大步骤组成:第一步,搜集材料;第二步,运用“三表法”来整理材料;第三步,进行真正的归纳。培根的“三表法”又分为三步。第一步,首先确定一种所要研究的性质,这种列举许多具有同一性的例证形成的表,培根称之为“本质和存在表”。第二步,选择一些同第一张表中的例证相类似,然而并不具有某种确定性质的若干例证。由“否定的例证”构成的表,培根称之为“相似情况下的缺乏表”。第三步,选择一些同一性质在不同的状况下,具有程度上的差异的例证,由这样的例证构成的表,培根称之为“程度表或比较表”。                                                                                                                                                                                                                                                     培根收集大量材料构成三张表,这还只是为进行“真正的归纳”所做的准备工作。他写道“在提供了例证之后,归纳本身便要开始工作。”这里所说的“工作”,就是在对收集的材料进行“适当的拒绝和排斥”的工作,并在这一工作完成后,依据留下来的例证归纳出所要寻求的某一性质的“形式”。
4、第二性的质:洛克认为,外界可被感知的物体具有两种性质: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而第二性质是指,当物体的“微细部分”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产生颜色、声音、滋味等方面的观念(感觉)时,物体所具有的各种有关“能力”。由第二性质产生的观念为第二性质的观念。洛克认为第二性质不过是“能力”。他有时也把颜色、声音、滋味之类叫做物体的“第二性质”。但是,当如此称呼时,他提出,颜色、声音、滋味等并不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洛克特别强调上述实为“能力”的第二性质对第一性质(广延、形相、运动、静止、、数目等,是和物体完全不能分离的;物体不论经过了什么变化,外面加于它的力量不论多大,它仍然永远保有这些性质。)的依存性。第二性质为“次等性质”。
5、绝对理念:亦译“绝对观念”。德国黑格尔用语。作为世界内在本质的“绝对精神”逻辑学阶段的整个概念体系发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概念。它是整个阶段一切逻辑概念的总结,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有机“全体”。绝对理念最真实的本质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作为客体即“理念自身”是以思想自身为对象或内容;作为主体即“概念的纯形式”则是对它自身这个内容(包含着一切规定在内的理念)的认识。其特点是具体的普遍性,是最丰富最具体的概念。在绝对理念中,一切对立和矛盾都达到了统一,因而一切发展也都停止,至此,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  
   绝对精神:德国黑格尔用语。其真个哲学就是“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他认为绝对精神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这种精神实为一种逻辑思维,是脱离了人并与客观世界相分离的,只以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绝对精神是限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着的实在,是宇宙万物的内在本质和核心,万物只是它的外在表现。绝对精神是一种活生生的、积极能动的力量。认为精神从来没有停止运动,它永远在前进运动着,精神的辩证运动就是“概念的内在发展”。精神由于自身包含着内在矛盾,使它不断地自我否定而向前进展,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经历三个大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绝对精神自我发展也就是它的自我认识的过程。在黑格尔著作中,从广义上说,绝对精神和绝对观念有时互相通用;从狭义上说,绝对精神仅指精神阶段中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统一,是精神最后返回到它自身作为精神的存在。
6、语言游戏  7、此在  8、逻辑原子主义
二、简答题
    1、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第一哲学”中提出了关于实体的学说,关于四因说,形式质料说,以及关于潜能和现实的学说。这些学说是他在对希腊以前诸哲学家的学说,特别是对柏拉图的学说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虽然是柏拉图的高足,但并不墨守于柏拉图的体系。相反,他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他说:“吾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批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柏拉图的理念论不能说明事物的存在。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总是个别的存在,而个别事物绝不是由于有什么在它之外且与它相分离的理念的存在,然后存在的;换句话说,处在事物之外、与事物相分离的理念决不能产生个别的事物。理念不仅不能解释事物的存在,而且理念本身的存在还有待于说明。他使出,凡是同一类的东西总有它们的共性(共相或一般),但是这种共性绝不是可以跟个别东西脱离开来而独立存在的。总是,因为理念并不是存在于与之相应的个别事物之中的,因此理念“不能对事物的存在有所帮助”。
       第二,柏拉图的理念论没有说清楚理念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指出,柏拉图把历年说成是“模型”,事物是“模仿”或“分有”其理念而来的,这种说法是根本说不通的。因为酒精是什么东西使外在的理念对事物发生作用呢?事实上,不必要有什么理念作模型,事物照样能够存在或生成,事物根本不是“模仿”或“分有”理念来的。相反,用“模仿”或“分有”来解释事物会产生很多的混乱。
       第三,柏拉图的理念论不能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按照柏拉图的学说,理念是永恒的,即没有运动变化、产生和消灭的。理念若为个别事物的原因(模型),那么,作为理念的摹本的个别事物也就不可能有生灭变化了。但是,个别事物总是有运动变化的,总是处在产生和消灭的过程之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柏拉图所承认的。那么,不变的理念究竟如何能产生变化的事物呢?柏拉图的理念说无法解决这个矛盾。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缺少动力因,因而无法逾越理念和事物之间的鸿沟。
       此外,亚里士多德也批判了柏拉图派的理念数论,指出“数”和“理念”一样,都是不能和具体事物相分离而独立存在的。我们可以在思想上将事物的数量关系与事物分离开来,作为研究的对象,但思想上的分离不等于实际上的分离。
       总起来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它他把理念看做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也就是说把事物的一般和个别割裂开来。当然,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批判是不彻底的,因为他在对待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上有时正确,有时糊涂,他没有把他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
    2、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主要分歧:早期经院哲学内部的斗争主要是唯名论和实在论的斗争,它是政治领域里的激烈斗争在哲学上的曲折斗争的表现。这场争论的焦点是关于一般(概念)或共享是否实在的问题,或者说究竟“一般”(共相)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着重探讨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所以可以说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
       唯名论者认为,真是存在的只有给别;没有一般,一般仅仅是人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唯名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端唯名论,认为不仅客观上不存在一般,而且人的思想中也没有一般的概念,所谓一般只不过是一个名词,甚至说是一种声音。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罗瑟林,另一种唯名论叫做概念论,认为一般不单是一个词,而且是人心中的一个概念,是人用来表示许多事物的相似性或共通性的概念,代表人物是阿伯拉尔。实在论者认为,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它们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时所依照的原型,这些原型也就是上帝所具有的“理念”。这种观点叫做“极端实在论”,实际上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翻版,其代表人物是安瑟伦和生于香蒲的威廉。还有一种“温和实在论”,主要代表是托马斯.阿奎那,它们歪曲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的说法,把一半说成是一种“实体形式”或叫隐蔽的质,它既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又存在于上帝和人的理性之中。这种说法虽然比较巧妙,最终还是认为一般先于个别,比个别更实在。
    3、休谟的因果观:休谟曾把人类所有的知识划分为两大类,即关于“观念的关系”方面的知识和关于“实际的事物”方面的知识。他提出,几何、代数、三角等数学学科提供的是前一种知识,这类知识只关系到观念自身的关系而与外部事物无关,所以只要它们与自身相符合就是真理,因而是“必然的知识”;物理学等各门自然科学提供的是后一种知识,它们是“或然的知识”,不论真理性有多大,也不如关于观念的知识的真理性明确。他认为关于实际的事物的认识的获得最后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之上”的,但他否认人们所具有的因果观念的实在性,把因果观念的获得看做完全是人为的,并不具有客观基础。他的理由是:人们并没有关于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的印象(感觉)或作为原因的事物应该具有的“能力”的印象。他用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不能被直接感觉到做理由,来否认因果性知识的确实性。
       关于因果观念的形成问题,休谟提出,人的因果性观念完全来自实际感觉经验中对“相似性”例证的观察:当看到两个类似的例证不断地按先后顺序重复出现或“恒常会合在一起”时,人们便会“由这一个推到哪一个”,把一个称为原因,另一个称为结果。在这里,休谟强调的是“物象”的恒常的先后相继性,把这看做是人们形成因果联系观念的基础。
      休谟这里考察的是因果观念的产生问题,而不是论述存在于事物间的真实的因果联系。就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而言,休谟始终抱不可知论和怀疑论的观点,认为这是一个无法“知晓”的问题。他提出,人们尽管对事物产生了因果联系的观念,但绝无理由肯定事物之间存在真实的因果联系,在因果性问题上,休谟的出发点也同样是怀疑论和不可知论,但最后却通过怀疑论和不可知论而走向主观唯心主义。
      由于不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把对事物的因果联系的认识看做仅是一种主观的联想或新年,因此休谟完全否认事物的发展有其固有的法则。
      在因果性问题上,休谟表现出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对“先验论”的反对。他声称,因果观念“不是由先验的推论得来的;这种知识所以生起,完全是因为我们根据经验,看到某些特殊的物象是恒常的互相联合在一块的。一个人无论有任何强烈的自然理性和才能,他在遇到一个完全新的物象时,纵然极其精确地考察了那个物象的各种可感的性质,他也不能发现出那个物象的任何一种原因或接过来。”
4、康德的绝对命令:亦译“无限命令”、“无条件命令”、“定言命令”、“无待命令”。与“相对命令”相对。指人的行为所必须遵守的规律。康德认为:个人的行为准则必须承认人们所共通遵守的,但人除了受理性支配外,也受感性支配,因而有些行为并不是按照人的理性行事,对此必须以命令的形式加以强制。因此提出三条作为绝对命令的道德规律,第一,我一定要这样行为,使得我能够去立定意志要我行为的格准称为普遍规律。意思是我这样做一件事,不仅我这样做,还要求所有的人都应当这样做。第二,你需要这样行为,做到无论是你自己或别的什么人,你始终把人当成目的,而不把他当成工具。它强调每个人均有其目的,有其人格,不为别人所奴役。第三,个个有理性者的意志都是颁布普遍规律的意志。强调个性自由,个性解放。康德的绝对命令以道德自律表现人的道德生活不为组织利益与社会条件所决定,而由个人的道德意志决定。康德认为作为绝对命令的道德规律或道德规范排除一切经验的内容,不受任何经验制约,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和一切人。从判断形式上看,绝对命令是定言命令,它是绝对无条件的,其目的在行为之内,行为本身就是目的,目的与手段不可分离,它不同于假言命令,是有条件的,其目的与手段是分离的。
5、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先天综合判断?为什么要提出先天综合判断?
       德国康德用语。指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又能提供真实知识的判断。他认为先天综合判断不是来自经验而独立于经验,甚至独立于感官的一切印象的判断,如“2+2=4”,“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等。先天判断有严格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后天判断是不独立于具体经验与感官印象,而是从感官经验中来的判断,如“这朵花是红的”,“重的物体是要往下坠落的”等。后天判断不具有严格的普遍性与必然性,是偶然性的判断。分析判断指宾词概念包含于主词概念之中的判断,如“一切物体都是有广延的”,这种判断只是把主词已包含有的宾词意义分析出来,通过判断对主词所含意义无所增益,所以又叫做“说明的判断”。综合判断指判断中宾词与主词有联系,但宾词内容不包括在主词之中的判断,如“物体是有重量的”,通过这种判断把宾词意义包含在主词之中,增加了主词的含义,扩充了知识,所以叫做扩充的判断。前两种判断与后两种判断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判断的功能,如把这四种判断分别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四种判断:(1)先天分析判断(2)后天分析判断(3)先天综合判断(4)后天综合判断。认为先天分析判断是唯理论的判断,有必然性,但不扩充知识;后天分析判断不能成立;后天综合判断是经验论的;后天综合判断是经验论的判断,可以扩充知识,但没有必然性;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既有必然性,又可以扩充知识,是他所发现的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之所以可能的认识论基础。还认为先天综合判断可以解决他提出的三个知识的主要问题,即数学是否可能,如可能,如何可能?自然科学是否可能,如可能,如何可能?形而上学(哲学)是否可能,如可能,如何可能?因为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才是知识的基础,所以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他认为数学中的7+5=12,两点之间的直线式最短的线;自然科学中的事物之发生必有原因,在运动中的物质的量并无增减;哲学中的宇宙必有一个开端或宇宙无开端都是综合判断。这些判断是否先天综合判断问题就是数学、自然科学、哲学是否可能的问题,也是这些方面的知识是否可靠的问题。经过他的研究,认为先天综合判断所必需的先天形式与后天经验这两个因素,数学与自然科学可以满足这两个要求,因而它们是可能的。认为在他以前的各种形而上学体系,在说明上帝、灵魂、宇宙时没有经验材料,因而其判断不是先天综合判断,这种知识是不能成立的。
       康德提出先天综合判断的目的是要解决知识的问题、认识的问题,解决知识本身是否可能,能不能认识世界以及在认识世界时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解决科学知识是否具有普遍必然性、形而上学是否可能的问题。
       康德认为以前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没有考察人的认识能力就断言人的理性可以完全认识事物,或者断言人的经验可以认识事物是缺乏根据的,所以他提出要考察人的认识有多大的能力。康德不是去批判反对唯物主义的倾向,而是批判理性,给理性划定范围,形成了一整套的先验论。
    2、萨特与胡塞尔现象学本体论的差异(略)


    复旦大学2004年西方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精神助产法(见复旦大学09年西哲简答题第一题)   2、飞矢不动(见复旦大学09年名词解释第一题)
   
    3、第一实体:亦译“第一本体”。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用语。指个体。他在《范畴篇》中,把实体分为三级:个体、属、种。所有个别的人都包含在“人”这个“属”里,“人”、“马”等“属”都包含在“动物”这个“种”里;同一个“种”下的各个“属”是不同的,此即“属差”。又区别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认为,实体既不可以用来表述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这是关于实体的最真实的、第一位的、最确实的含义。由此判定,只有个别的事物(如个别的人、个别的马)才是第一实体,而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和“种”是第二实体。根据这个标准,除了第一实体外,任何其他的东西(包括第二实体),或者是表述第一实体,或者是存在于第一实体之中,因此,如果没有第一实体,就不可能有其他东西存在,第一实体是根本的,决定其他一切。依此类推,“属”和“种”相比较,“属”更接近于第一实体,按本性的程度说,“属”比“种”更为本体。由此得出结论,越是一般、普遍的东西,它的实体性就越小,而越是个别的东西,它的实体性也就越大,所以,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此外,第一实体之所以更为实体,因为其他一切东西都是表述第一实体的。循此类推,“种”是表述“属”的,而不是“属”表述“种”的,由此可以判定“属”比“种”更为实体。第二实体(“属”和“种”)和第一实体在实体性程度上虽有差别,但也是实体。因为:(1)在所有宾词中,只有“属”和“种”才能说明实体是什么(2)“属”和“种”同第一实体一样,是其他东西的基础、基质和主体。以后,他在《形而上学》中采取了相反的见解,认为“形式”(即“属”和“种”等一般的东西)是第一实体,即第一性的;而个别的具体的东西是第二实体,即第二性的。
   
    4、权力意志:(略)
5、人为自然立法: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在认识领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创造性地综合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创立了他的先验知识论,并提出了“人为自然立法”的著名命题。
  到了康德的时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由于各白的片面性,都不能继续前进了。唯理论由于轻视感觉经验,不能解释知识的来源,只好归之于“天赋观念”、”自明公理”、上帝便成了他们最后的“充足理由”。经验论只紧紧抓住一切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这一正确的方面,不懂得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把人的认识等同于动物式的感知,把人的全部知识局限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只承认个别事物的实在性,否认事物共性的客观实在,以至于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不可知论。哲学因此陷入了危机。
   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思想是借助他的“先天综合判断”的命题来发挥的。康德的“先人综合判断”的核心思想,就是指认识主体先验的具有一套用于综合整理来自感觉经验的能力。康德认为,人类的知识应该是先天的,即应该是独立于经验,具有严格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同时也应该是综合的,即这类判断应该能增加或扩充我们己有的知识。知识既不是来自感觉经验,也不是普遍必然地存在于理性之中,而是用先天的认识能力(形式)去整理后天的感觉经验(质料),形成先天综合判断,使杂乱的、或然的感觉经验成为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科学知识,在这里,知识成为了主体能动作用的产物。他喊出了“人为自然立法”的著名口号,他说:“理智的(先天)法则不是理智从自然界得来的,而是理智给自然界规定的”。“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必须是在我们心中,即在我们的理智中,而且我们必须不是通过经验,在自然界里去寻求自然界的普遍法则;而是反过来,根据自然界的普遍的合乎法则性,在存在于我们的感性和理智经验的可能性的条件中去寻求自然界。”康德把这种对世界发号施令的立法者称为“意识”或“自我意识”。康德非常重视自我意识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自我意识是综合统一感性和知性的前提,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逻辑条件。

6、三表法:(见复旦大学05年西哲名词解释第三题)

7、上帝存在之本体论证明:安瑟伦认为,上帝的存在是一个自明的、必然的真理,否认上帝的存在必然导致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因而证明上帝的存在不需要借助于有限的经验事实,只需要借助先验的逻辑力量,仅仅从概念就可以推演出上帝的存在,后世将这种证明称为“本体论的证明”
   在哲学上,安瑟伦直接继承了奥古斯丁的学说,竭力鼓吹宗教信条的绝对权威,他虽然没有完全摈弃理性的作用,但是提出信仰高于理性、理性必须服从信仰的基本原则。在他看来,哲学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位教义提供“可以理解的”证明,理性就是想方设法为信仰服务。
   安瑟伦为了证明信仰的合理性,费尽心机为上帝的存在作出许多论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所谓的本体论的证明。他断言,每个人的心中都具有上帝的观念。即使愚妄人心里说“没有上帝”,这一思想本身,也就证明上帝是存在的。因为所谓“上帝”这个观念本身,意思就是“绝对完备者”,不能设想任何比它更伟大的实体。既然我们确定无疑地认为,上帝是最完善者,那他就决不能仅仅存在于心中。因为假定他仅仅存在于人的心中,我们就能够设想现实中的存在物可能比它更完善。这就是说,加入上帝仅仅存在于人心中而不具有现实的存在,那他酒不是最完善的实体了。但我们早已确信没有任何东西比上帝更完善,“因此毫无疑问......他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马克思曾经指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在逻辑上不过是一种空洞的“同语反复”,它不能证明论证者本人的思想或“自我意识”的存在,而决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安瑟伦的命题的前提中已经肯定了自己要证明的结论,武断地把上帝说成是最完备的实体。他的证明没有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它无非证明了,当我们思考一个东西,认为它是存在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肯定它比非存在物更完善。但是,这个存在物究竟是否真的存在,仍然没有证明。

相关话题/哲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逻辑学专业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我院逻辑学专业2019年接收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调剂1人,相关调剂信息如下:一、接收调剂的专业和分数线学科类别:哲学接受调剂专业名称:逻辑学接受计划数:1个分数线:政治55,外语50,专业课90,90,总分360备注:不接受报考专业硕士的考生二、基本要求1、达到我院的复试分数线,且需通过原报考专业的国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8
  •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考研辅导笔记
    赫拉克利特逻各斯 逻各斯的含义很多,如何认定和理解,学术界的看法不一。我们认为,应该将其主要地理解为万物必须依 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规律,虽然有时它也指普遍理性,不过这 两个方面或许亦有其一致性。因为他指出,这个逻各斯不仅永恒存在着,而且万物都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北大赵敦化西方哲学史笔记详细版
    西方哲学史笔记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一、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诸如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北大西方哲学笔记修改稿
    北大赵敦华教授《哲学导论》笔记 第二讲 希腊哲学概论 一、 希腊哲学的特点:(将希腊哲学与中国、印度哲学比较) 1,相同点:①都不是最古老的进化形态,脱胎于古宗教与神话。 ②诞生年代相近,即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 2,不同点:①从哲学与古代宗教、神话的关系上比较。 古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2019年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调剂复试考生须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A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考生拟调剂专业与原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4.考生初试科目与拟调剂专业的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5.学术学位专业考生可申请调剂到相近的专业学位专业,全日制专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2019年中山大学哲学系调剂公告(只接受系内调剂)
    各位考生:2019年哲学系宗教学方向接收系内相关专业考生调剂。学科:宗教学调剂招生名额:4人调剂复试人数:不超过1:4一、接受条件及相关事项1.符合教育部和我校的调剂政策要求。2.接收调剂分数要求:报考哲学系相关学科初试成绩355分及以上。3.我系仅接受系内调剂,不接受校内跨院系调剂及校外调剂。二、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本人考研用)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本人考研用)(一)先秦时期的哲学 三皇: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或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中国古人坚信,人类文明没有神创的影迹。伏羲创八卦并非听,而是观。表征了重理性与重信仰的不同文化传统的区别。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1、进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北京大学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哲学导论笔记
    北大赵敦华教授《哲学导论》笔记 西方哲学导论古希腊中世纪赵敦华主讲 第一讲前言西方哲学史将讲授历史上的主要哲学体系,哲学思辩与论证的方法、训练思维的逻辑与规范、用语言进行较确切的逻辑与语意。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德国哲学。 第二讲希腊哲学概论一、希腊哲学的特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2019年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1、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 线)和我院的招生规模,我院目前有如下专业接受调剂:哲学类:伦理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法学类: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国际政治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2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19年考研二志愿调剂信息
    为优化硕士研究生生源结构和提高生源质量,我院部分专业将接收二志愿调剂考生。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一、调剂专业及名额: 学位类别 调剂专业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各位考生:我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哲学学科五个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宗教学、科技哲学)均有调剂名额,欢迎广大考生到我院学习深造。联系人:张老师0592-6167010 邮箱: 307239440@qq.com硕士复试咨询群:832775520附件:2019调剂申请表.doc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西方哲学考研试题答案汇总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简答题) 详细内容: 二、简答题 1.简述赫拉克利特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阐述。 在赫拉克利特的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学说中,逻格斯是事物之间转化的根本原则,是对立面之间对立统一的原则。对立面之间有以下关系:(1)、转化的关系:事物无时无刻不朝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只是我们感觉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欧洲哲学史第一学期期末笔记整理(中世纪部分)
    中世纪部分(整合版)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 主动理智: 源于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发展的四个阶段。主动理智属于其中的第二阶段。 主动理智是一种高贵的主动力,把从各种感觉所接受的幻相抽象为现实上可以理解的共相概念,实现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因而具有优越性。主动理智的抽象能力源于理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考研笔记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