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完美打印版_袁本(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31


        1 、识记;馆阁体。        指唐代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诗人为代表的作家所创立的诗体,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声律的工整。馆阁体诗人多是由进士科及第的文人,所定的吟咏酬唱之作在形式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唐代律诗的定型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世人称为“馆阁体”。  识记:  2 、杜审言及文章四友。        杜审言,字必简,是杜甫的祖父。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3 、理解:杜审言的五律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把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写得极为真切,由此引起的深厚的思乡之情,全融入明秀的诗境中,显得极为高华雄浑。尤其是“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地写出了春的气息,给人以华妙超然之感。        4 、简单运用:律诗体式的定型,五言律的定型及其推导连类作用,由五言律基础推导出七言律格式。        ①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系铭序》最早有关“律诗”定名的记载,故沈、宋之称,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②五言律的定型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如在五言近体的范围内,即可由五言律推导出五言排律和五言绝句的体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在五言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近体七言诗的声律格式,如七律、七绝等。所以,在五言律趋于定型后,杜审言和沈、宋等人即成功地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用于七言体诗歌,完成了七言律体的定型。        5 、理解:宋之问五律《度大庾岭》和沈佺期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宋之问的五律《度大庾岭》未到贬所而先想归期,一种含泪吞声的感怆情思表现行真切细腻。七言律写得较好的是沈佺期。他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心境,不用典故,无意修饰,却写得有情有景,声律调谐流畅而蕴含深厚,是早期七言律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6 、宋之问的〈渡汉江〉。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
    1 、识记:陈子昂的生平。        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赏识,曾慷慨从军。    2 、识记:陈子昂的复古倾向及其诗歌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声的风雅传统。        3 、陈子昂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4 、陈子昴诗歌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陈子昴是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这是所得;所失:易重蹈古诗以喻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辨附著于感性形象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5 、简单运用:陈子昂的诗歌情调及其《感遇》(其三十六)诗和《登幽州台歌》。        诗歌情调:昂扬壮大的情调。        《感遇》(三十六)直接建安诗人的梗慨多气,蕴藏着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    《登幽州台歌》一己的悲哀晨,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6 、综合运用: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歌发展的贡献。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最能体现陈子昴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这正是唐诗风骨,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        ①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②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审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③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对风骨的追求,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7 、张若虚及“吴中四士”。        张若虚是初、盛唐之交的诗人。有《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8 、理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境。        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     9 、识记:刘希夷其代表作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
第二章盛唐诗歌
  识记: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识记:王维的生平。        王维,字摩诘。        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及其《山居秋螟》。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山居秋瞑》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诗人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这乐趣,精神升华到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简单运用: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其归隐诗的空静之美。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        王维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静虑的对象,从而达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意境创造,演进为以禅趣为主而超入禅境,静极生动,动极归静,动静不二的禅意,渗入到了山情水态之中,空灵而自然。        王维多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如《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以动写静,喧中求寂,超以象外而入于诗心,显示出心境的空明与寂静。        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说言说的自然之美。     名词解释:   辋川集        一。《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二。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识记:孟浩然的生平。        孟浩然,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作家。        理解: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及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        孟浩然的山水诗贴近自己的生活。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诗境界宏阔,气势壮大。        《春晓》即兴而发,不假雕琢。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        《宿建德江》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      简单运用: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平淡自然,不求工而自工。    一。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        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        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综合运用:王维、孟浩然的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是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1 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        2 孟浩然对景物描写即兴而发,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3 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淡泊纯净之美,语言清省、诗境明透。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        1 、识记:王翰及其《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盛唐豪侠诗人中进士及第较早的一位。代表作《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 、识记:王昌龄及其七绝诗《出塞》二首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豪侠诗人。《出塞》二首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 、理解:王昌龄的边塞诗及连章组诗《从军行七首》。        边塞诗豪爽丽外,绪密思清。王昌龄的边塞诗,用乐府旧题写的七绝思致深刻,讲究作法,他创作出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这组诗前二首写深长的边愁,清婉凄绝而思入微茫。其四、五写追求边功的豪情,不破敌立功“终不还”的壮志,因夜战擒敌而实现,壮烈情怀与胜慨英风合并而出。这组诗前后章法井然,意脉贯穿,出于人的常情的离愁别怨,与英雄气概相结合,声情更显悲壮激昂。清而刚,婉而健,有气骨,为七绝连章中的神品。        4 、理解:王昌龄的酬赠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借送友以自写胸臆,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储蓄而风调清刚。        5 、简单运用:王昌龄为七绝高手的特点。        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格调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在。他的七绝几乎首首写得好。        6 、识记:崔颢及其《黄鹤楼》诗。        崔颢,择妻以貌美为准,不如意即离弃。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其诗风改变的标志是《黄鹤楼》诗。        诗的前半段抒发人去楼空的感慨,后半段落入深重的乡愁,所用事典“鹦鹉洲”为连接的关捩。        7 、简单运用:崔颢《黄鹤楼》诗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的原因。        此诗虽不甚协律,为变体律诗,却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盖因作者以摇曳生姿的古歌行体入律,(前四句豪爽俊利,显出大气磅礴的狂放气质。“晴川”“芳草”一联对仗工整,不仅使流走的气势得以顿蓄,也因“鹦鹉洲”一典的隐喻使全诗意脉贯通,潜气内转,溢为尾联的唱叹。)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气格,也使声谐句对的律句更显清拔隐秀,形成寄情高远的超妙诗境。        8 、识记:李颀及其边塞诗《古从军行》。        李颀,盛唐豪侠诗人。代表作边塞人《古从军行》。        《古从军行》起调雄浑旷放,一片神行,写大景物而意气磅礴,再结之以感慨万分的唱叹,骨气老劲,刚健有力。缺乏鲜亮的色调,蕴含着狂生末路的郁勃不平之气,透出一种极苍凉的悲怆情怀。        9 、识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        用众多通神明的幽奇意象,形容胡笳声的酸楚哀怨,有一种震荡心神的强劲力量。通过对具体音乐形象出神入化的描摹,诗人将北地悲凉苍劲的气质,与南国幽玄奇趣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清奇幽渺而又不乏刚健力度的诗歌意境。    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1 、识记: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        高适,字达夫。开元十八年至开元二十一年,北上蓟门,希望能从军立功边塞,无结果。天宝十一载,弃官司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从此官运亨通。        在高适早年的诗作里,多伤不遇的悲慨,如《宋中十首》“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寓壮气于苍凉之中。        2 、理解:高适边塞诗《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燕歌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慨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此诗虽多用律句骈语,并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纵横顿宕、以沉雄气质和浑厚骨和取胜。        3 、简单运用: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        ①高适的边塞诗多数写于蓟北之行和入河西幕府期间,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往往使其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        ②高适" 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他的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气质沉雄、境界壮阔。   4 、识记:岑参的生平及边塞生活与诗歌创作。        岑参两次出塞。诗歌创作特点“参诗语奇体峻,意亦奇造。”        边塞生活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第二次出塞的作品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物法,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5 、理解: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及艺术风格。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大漠中令人生畏的恶劣气候,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6 、简单运用: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艺术特征。        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最令人称绝的是“梨花开”的意象,是雪花变梨花的错觉,不仅体现了戍边将士不畏严寒的乐观精神,也使边地风光更显得神奇壮丽。        7 、综合运用: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高适、岑参并称的原因。        艺术表现上,岑参借鉴了高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灵活。意奇、语奇,调奇。(高适用乐府古题,而岑参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        原因:岑参在写边塞题材的盛唐诗人中,留存作品是最多的,而且写出同类题材中最优秀的作品,其艺术成就在某些方面超过了高适,无愧于高、岑并称的荣誉。        8 、识记:王之涣及其《登鹳雀楼》诗。        王之涣,字季凌。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        9 、理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艺术特色。        于壮观中审苍凉,慷慨雄放而气骨内敛,深情蕴藉,意沉调响,其沉雄浑厚处与高适诗相近。
第三章李白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1 、识记:李白的生平。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1 、简单运用:李白的思想性格特点。        ①在思想上,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特别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精神自由,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李白把这三者结合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这是支配李白一生的主导思想。        ②李白身上有一种狂傲不羁的性格和飘逸洒脱的气质。任侠与求仙是其一生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任侠的思想性格使他敢于正视现实,求仙学道则为了排遣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抑郁和悲愤,摆脱世俗烦扰返归自然。他是一个有狂热感情的人,他的侠胆、仙趣、狂饮极大地刺激着其个性中高傲狂放的因素,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狂放和倨傲达观的性格。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
  1 、识记:李白乐府诗创作在创新上所表现的两个方面。        ①借古题写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        ②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点。        2 、理解:李白的乐府诗《将进酒》,借古题写己怀。        李白乐府诗《将进酒》,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诗人据些联想,抒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不仅把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地步,还充分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        3 、简单运用: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及其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        ①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        ②诗人常根据乐府旧题的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        ③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        ④李白的乐府歌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李白的乐府创作,如《蜀道难》《将时酒》《梁甫吟》《行路难》,大都以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在体制和格调方面,与唐代盛行的歌行体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歌行的根本性改变。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1 、识记:李白绝句的特点。        ①自然明快②清新俊逸        2 、理解:李白绝句佳作《独坐敬亭山》的风格特征。        这是一首写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合,感受到与自然相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了。诗人将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信口说出,但在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且不必说出的无限情思,韵味无穷。        简单运用:李白绝句的个性特色,清新俊逸,其《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        ①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绝句里,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的自然天成之作。        ②李白的绝句有以古入律、自由发挥的特点。      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识记: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        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理解:李白的《行路难》其个性特点。        李白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行路难》抒写志士失意的悲愤,大气磅礴而慷慨激昂,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宕,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简单运用: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的想象,意象壮美而不乏清新明丽。        1 、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        2 、他诗的想象常随情思的流动而变化万端,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3 、李白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尤为倾心,他把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4 、李白诗歌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和优美两种风格。        识记: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明快,不加雕饰。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明丽,不加雕饰,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简单运用: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1 、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如“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        2 、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综合运用: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1 、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行路难》其一)        2 、想象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意象壮美而不乏清新明丽。(《将进酒》)        3 、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第四章杜甫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相关话题/古代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正本考研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1.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①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②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③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2.我国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修改版)
    中国文学史 笔 记 整理版 导 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古代文学史(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考研要点超全笔记整理)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古代文学答题参考笔记
    导  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古代文学笔记(南开+高教)
    古代文学笔记(转)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武汉大学考研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笔记打印版
    古代文学总复习篇目介绍重点考察《蒹葭》 《秋水》 《上山采蘼芜》 《项羽本纪》 《短歌行》 《白马篇》 《归田园居》 《山居秋暝》 《蜀道难》 《新婚别》 《张中丞传后叙》 《长恨歌》 《无题》 《浪淘沙》 《前赤壁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声声慢》 《水龙吟》 《西厢记》一般了解《采薇》 《有所思》 《使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笔记(宋金元)
    宋代 《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王禹,世称王黄州,《三黜赋》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首倡革弊复古,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声。敢于触及时弊,关心民 间疾苦,诗风质朴,清新淡雅,有《小畜集》。 记游七律。对异乡独特景物的莫名惆怅以及由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和答案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和答案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部分: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打印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正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 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 乡国的情怀的泛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全部习题集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创世神话 、 始祖神话 、 洪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至南北朝所学文学作品之原文、译文
    所学文学作品之原文、译文(秦汉南北朝) 张衡《归田赋》【原文】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古代文学史冲刺笔记(精编版)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古代文学考研资料 课外练习
    课外练习 第一编 先秦文学 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学的发生期,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它指的是秦代以前历史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本编依据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先后顺序,重点论述介绍了以下内容:上古歌谣的保存、分类及特点;上古神话的保存、分类及艺术特点;《诗经》的名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清代
    清代部分第一章 清代诗歌理解:遗民诗人作品的共同特点(共同特点是能够坚持民族气节,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很多作品表现了民众在明清战乱中的流离之苦和失国之痛,使诗歌呈现出苍凉,激昂悲壮的艺术风格。显然有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趋向,表现出诗歌服务于社会的道统文学观念。)顾炎武诗歌创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