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理论笔记(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01
C、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文学传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会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但此影响绝不可与生活基础,人生经验等量齐观。因为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文学的发展与发生都离不开创新,而任何创新都只能来自作者自己对生活(现实人生)的体认。这是传统与陈规所不能替代与无法提供的。文学传统的重要性并不是就文学发生的意义而讲,而是体现在如何影响主体对来自生活事件素材的理解和处理。
D、母题、原型生成于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积累的人生经验,在这些历史经验中积淀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后世文学受原型和母题影响的现象,实质上反映了历史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和传统价值观念对现实意识的浸渗,反映了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制约着文学对现实人生的理解和把握。母题、原型、模式、成规等因素影响后世文学的现象,说明文学又是一种价值形态的社会意识。
5、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变化对于主体的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21页)
6、巴尔扎克:“法国社会将写它的历史,我只能当它的书记。”(22页)
A、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形态的叙事文学,往往具有如实描摹生活的特点。
B、但即使对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来讲,真实地再现生活也不是根本目的;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同样看重文学对生活的评价和超越,同样关注文学是否能够揭示人生的意义和满足人们对美的理想的追求。
C、他认为作家在摹写现实的同时还应该寻找造成现实生活所以如此的原因,思索人生的意义,并认为能否作到这一点是判断一个作者是否称得上艺术家的重要标准。
D、巴尔扎克自称“书记”的意思,只的表示他的创作严格忠实于显示生活,并不是说文学只需记录事实。探索生活的奥秘和揭示人生的价值才是巴尔扎克执著追求的所在。在他看来,即使现实主义文学,也需要在再现生活的同时去寻找种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以人生理想的显示来启迪读者,照亮生活。
E、巴尔扎克对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这一理解同样适用于非现实主义形态的文学,具有普遍意义。
巴尔扎克的见解阐明了文学高于生活有两个涵义:①文学对生活的反映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摹写的层面上,文学还需要寻找和揭示隐藏在生活现象背后的各种动因,对生活作出艺术概括。所以,文学所表现的生活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带有普遍性。②文学不仅仅是生活的反映,而且也是作家人生感悟和理想追求的表现。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决定着他反映什么样的生活和怎样反映生活。
二、文学的主体性: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自身的各种条件,尤其是他的人生经验、人生理想和他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理解,必然会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对生活的把握。各种社会意识的形成都离不开主体性,但唯有文学艺术和宗教不仅不排斥主体意识而且依赖主体性而存在。(25页)
三、艺术真实:(29页)
艺术真实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测度,并以此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即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
1、反映的测度:作品、艺术形象本身(包含本质真实)
强调文学必须源于生活但不排斥以现实为基础的虚构和想象。
2、表现的测度:作家。
检验主体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创作主体的真切体验与真挚情感是艺术真实的又一构成要素。
3、心理测度:读者。
心理测度所检验的是文学作品是否能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心理测度即艺术真实可以使读者认为这种存在的合情合理。细节真实与整体氛围的营造构造了心理真实。
四、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超功利的)
1、审美关系:人把对象当作自己本质力量的显现方式。
实用关系:“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创造出物质产品,并使此物质产品成为人类智慧与能力的表现。
2、美关系实际上指的是: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关系。
3、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正是建立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的,文学是表现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的。
既然如此,文学应该去描写丑吗?
五、文学应该描写丑吗?(35页)
1、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正是建立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的。审美是文学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不过,肯定文学具有审美的属性并不是说它只能表现美的对象,不能写丑的东西;而是说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来把握社会生活的。
2、正像人们在现实人生中经常可以观察、甚至经历过的那种生活情景一样,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是在矛盾与斗争中才能获得鲜明而丰富的显现,因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抗、斗争和比照,实际上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说,丑的东西能够也应该成为文学的对象。
3、丑本身不可能成为美,然而美与丑的斗争,却能够使丑成为审美的对象;充分显示了丑的本质,或者对丑的表现达到了神似境界的艺术形象,也因此有可能获得极高的审美价值,成为不朽的艺术形象。
4、即使像悲剧,表现了丑在生活中暂时地压倒了美,它也能因为唤起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而取得审美意义。
5、所以,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具有审美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它是否写了丑的东西,而是取决于作家能否从审美关系上去认识和表现这种对象。
六、文学与“人学”:
文学是人学:
1、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即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意蕴的特点。在文学中,人始终处于一切生活现象的中心。当文学从审美关系上来把握社会生活时,人也就必然地成了文学的主要对象。
2、就文学以人为对象来说,它揭示了文学对人的表现和思考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从而展现了唯有文学才能表现的生活经验和人的世界。文学对人的表现是直观的、感性的。文学要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描绘人的生活,这几乎可以说是自有文学以来就有的、人们对文学对象的普遍看法。
七、文学的审美性与对象化:
1、文学的“对象化”:A、在创作活动中,作家把客观世界作为人的对象性存在来把握。B、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来感受和理解生活,从而使外在于自己的生活对象成为主体感受经验中的对象。
2、“自我表现”:
A、从对象化这个角度看,文学活动必然包含“自我表现”的成分,任何生活材料只有经过作家主观感受和体验后,才能转化为艺术形象,文学创作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生活材料本身,而是取决于作家对生活材料的独特感受、理解与表达方式。因此,对于文学创作而言,“自我”是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B、我们肯定文学创作当中包含“自我表现”的成分,并不是说文学只需表现自我,因为意识活动主体的个人化和意识内容、对象的社会性、群体性并不矛盾。文学的审美属性在要求文学必须坚持个性化的同时,还规定了个体的感受与发现,只能以社会实践和人类创造为对象,因此文学创作中,必须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八、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1、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
A、工具性的存在,它是文学使用的材料。
B、先在性,对任何个体而言,语言是先于各种个体而存在。
C、文化性,它负载了一定的文化意象和信息。
D、中介性:构成了人与世界间的重要中介,离开它,人与世界就无从发生关系。
2、现代文论认为语言从一开始,就制约着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制约着他对形象的孕育和塑造。
它的制约体现为:结构与话语。
A、结构:先于个体而存在,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包括: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学体裁。
B、话语:在言语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形态,它的通过特定的文化知识转化为语言形式,从而成为支配和规范人们思想叫的语言单位和文化代码。如,在神学的话语系统中,哥白尼就与“疯癫”相联系。
3、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
A、“意”的丰富多样,与“言"的符号传达之间,存在差异、距离,他们是不对等的。a、意丰、言寡。b、语言本身所携带的意义过于丰富,过于厚重,从而阻碍、制约甚至遮蔽了主观意的表达。
B、指某些生成于个体的审美感受具有不可言说性或言说不尽的特点。
C、发生在感受、运思过程中,其表现为先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可能会影响人的感觉和思维,从而限制了个体感受和思想的形成。
4、语言艺术的特点:非直观性使文学在清晰性上远远不如其他艺术形式,但它使文学形象摆脱了感官的束缚,而且有了更自由、更广阔、更深邃的表现力。
A、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有巨大的容量。
B、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活动。
C、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最带普遍性的艺术冲突。
九、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作家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58页)
十、思考题:
1、什么是文学的主体性?主体性说明文学与社会生活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2、你是怎样理解艺术真实的?
3、为什么说文学是“人学”?它与文学的审美性有什么关系?
4、语言艺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什么是文学?你怎样理解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
第二章 文学形象
一、“形象大于思想”:(66页)
1、所谓的“形象大于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A、一是说文学形象内涵的丰富、复杂、多义、含蓄,不是几个简单的概念即可把握的;B、另一方面则是说,由于文学形象在显示思想感情上有上述特点,读者可能、也可以在接受过程中补充、发挥和丰富文学形象的内涵,从而获得与作家本意不尽一致的思想认识。
2、形象大于思想现象的发生,既和作家创作的主观动机有联系,又和读者的想象、联想相关;而文学形象作为一种符号所独具的特点,则是连接二者的中介或桥梁。
⑴从创作主体来看,作家之所以要用形象来说话,就是因为艺术形象作为组织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可以传达许多抽象概念或逻辑话语不容易说清楚的丰富而深邃的意思,更善于表达那些概念语言无法言说的复杂感受和体验。这说明在文学形象的构成中,已经包含着大于特点概念的丰富内涵。
⑵从读者接受一方而言,具体生动的文学形象虽然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某种确定的观念,却可以将读者带入意会、感受、体验的状态,为他提供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从而使读者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
3、从“形象大于思想”的现象中,人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何艺术形象都不可能完全地“翻译”逻辑语言;用理性化、概念化的逻辑语言来复述文学,有可能接近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却永远无法穷尽它。(“诗无达诂”、“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二、形象: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形象的两个涵义:(65页)
⑴从文学创作的目的上讲,形象是艺术思维的产物,作家通过一个个艺术形象的创造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受。
⑵从文学创作的过程上讲,从“意”向“言”的转化上讲,形象是审美意识物态化的主要媒介或符号,作家通过语言塑造的形象讲其内在的审美感受物化为使他人可以接受可以把握的对象。
2、文学形象的定义:(66页)
文学形象是审美创造的结果,是主观与客观的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融汇之后的产物。任何一个文学形象诞生过程,都是创造者的审美感受与生活对象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过程。
3、文学形象的特征:(71页)
⑴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⑵心象性:是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
在越来越注重表现人类心理生活的现代叙事文学中,心象性形象也开始日益增多,许多现代小说家明确表示创造心象性的文学形象是他们的追求。
⑶概括性:是指虽然文学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的,但是它必须包含着远远大于这种个别性和具体性的内涵,使其既不脱离感性的形态,又能蕴含着某种理性的因素。文学形象的概括性体现了艺术概括的特点,它是通过对特殊对象即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的表现来显示某种普遍意义的。
4、古罗马的贺拉斯最早提出“类型化”的形象和理论。(77页)
三、叙事文学与典型的关系:(80页)
1、作为一个文学形象的概念,典型仅仅适用于叙事文学。如果更严格一些来说的话,典型的适用范围实际上还有小一些,它主要是指现实主义形态叙事文学中的某种人物形象。由于人们常常把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简称为典型,以至忽略了这个概念与人物和性格的联系,从而把典型理解为可用于一切文学种类的形象概念,甚至有人用典型分析抒情诗歌。
2、其实在文学中真正有可能描绘人物,特别是像典型所要求的那样,充分显示人的性格特征并在个性表现中融含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意蕴的作品,只有现实主义的叙事文本。典型概念的形成与现实主义形态的叙事文学的发展是同步的,“对典型的强调在现实主义理论中几乎普遍存在”,它以现实主义文学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为底蕴,反映了现实主义文学在人物形象的创造上特有的审美追求。
3、抽去了典型概念的这些具体、确定的涵义,把它当作一个一般化的文学形象概念来运用,不仅无益于人们认识和理解其他类型的文学形象,而且还会使文学研究因失去概念和对象的去顶性而成空泛的议论。
四、典型环境:(84页)
1、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环境的典型性,在典型问题上的阐释,这还是第一次。
2、恩格斯在人与环境关系上的看法:
A、一方面,恩格斯强调了社会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和促使他们行动的原因。
B、另一方面,他又用典型环境这个概念,揭示了规定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社会环境本身的丰富内涵。
3、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包括两个层次:它既是指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又是指必然会对这种具体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的、体现为社会发展趋向的历史环境。
恩格斯通过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关系的阐释,从根本上揭示了典型人物的审美价值,就在于他们显示了人性和人生必然要受社会关系制约的普遍意义。
五、抒情文学与意象、意境:
1、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意象”一词首见与刘勰的《文心雕龙》。
2、意象:通过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融会了主体意趣的形象。
3、意境:又称为境界,或简称为“境”,是意象中一种富于形而上意味的类型,也是中国文学理论中关于抒情写意类的文学形象的最高范畴。(90页)
4、我们可以把意境视为一个由三重结构所组成的文学形象:(92页)
A、第一个层面由意即意象构成,其特点为情景交融。意象创造是意境创造的基础和前提。
B、意境在形象结构第二个层面的展开是境生象外,即在意象创造的基础上引发读者的想象,使其感受到一种境界。
C、意境结构的第三个层面是韵外之致,它是说意境除了带给人们象外之象,还应使人获得言外之意。
六、思考题:
1、什么是文学形象?文学形象在文学本体构成中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2、举例论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3、什么是典型人物?试论述典型人物与叙事文学的关系。
4、什么是意象?中西文学在意象创造上有什么不同?
5、什么是意境?试述意境的构成及其审美意义。
第八章作为活动的文学
一、文学与政治的关系:(334页)
1、政治对文学的影响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要求文学必须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必须有利于社会的运作和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才会使自己对生活的评价融含了政治的经济的测度,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审美。
这种影响因政治表现形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A、其一是体现为制度、设施和方针政策的政治对文学的影响。
作为制度、设施和方针政策,政治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带有强制性,它使政治可以干预社会的文学活动,对文学产生直接的作用。
中外文学的发展证明,凡是政治比较开明,统治阶级确实把文学艺术活动视为调节社会正常运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实行有利于文化繁荣的政策时,文学的反之就比较顺利,甚至可能出现文学繁荣的局面;相反,凡是政治黑暗,思想禁锢,当权者实行文化专制的高压政策时,包括文学活动在内的整个文化生活都回冷落凋敝,文学创作也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衰落倒退的现象。我国新时期文学蓬勃发展,唐代文学的繁荣,以及意大利十六世纪弗罗伦萨的文艺复兴,都体现了政治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政治所以关注文学其实是以实现其本身社会功能为目的的。所以,即使政治采取了鼓励、扶植文学的方针和政策,政治对文学的要求也不会仅仅局限在审美上,它更需要文学发挥多方面的社会作用,有利于政治目的的实现。
B、其二是作为意识形态即政治思想对文学活动的影响。与政治制度和政治设施不同,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影响一般来讲不带有强制性,它以人们接受某种政治思想,认同某种意识形态的方式作用于文学活动。也正因为如此,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影响就有了更为内在更为隐蔽的特点。它既可能以旗帜鲜明的政治观点出现,在更多的情况下,也可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浸透在文学活动之中,表现在作家、作品的思想倾向或情感态度上。
有人认为政治思想的介入一定不利于文学活动,其实是一种过于简单的看法,并不完全符合文学史的事实。如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狄更斯、萨克雷等人,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与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2、文学终究不是政治,政治意识形态也不同于审美意识,所以恩格斯告戒作家不应使政治思想的表现游离于形象之外。英国批评家斯特恩则从政治意识形态与显示生活的关系上说明了政治在何种情况下才可能有利于文学。他说道,只有当一种政治思想脱离了社会生活实践,不再表现时代和人民的信念与追求,而开始变成政客手里的工具时,它才会因为失去活力、锐气和热情而成为文学创作的桎梏。在这之前,在一种政治思想仍然是一个时代或者社会的表征的时候,它给予文学的积极影响会远远超过其他社会因素。
对于作家来说,特点的政治意识形态往往会影响他的审美理想的建构,会成为他观照、理解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尺度或标准,进而制约着他对生活材料的取舍和艺术形象的创造。如,杜甫在批判现实为民请命的同时,把希望寄托在“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的幻想上,淡化了作品的悲剧内涵。政治意识形态对审美意识的这种渗透和影响,必然会给文学注入种种与作家个人思想相矛盾甚至相对立的成分,从而使许多古典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显得非常复杂。反过来说,体现了时代精神的政治思想甚至包括对腐朽、僵化的政治思想的怀疑,都会给文学创作带来新的生机,强化作品的思想力量。
二、经济基础对文学发展的影响:(340页)
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的发展变化,它的根本性质,归根到底还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经济基础对文学本身的影响往往是间接发生的,但是却带有根本制约性的特点。
1、所谓根本制约性,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A、其一是指文学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基础的变更;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论与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发生怎样的关系,受多大的影响,它本身和这些因素其实都不具有绝对独立的品格,它们最终都要受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的制约。
B、第二层意思是说,经济基础对文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决定着文学发展的宏观趋势、整体面貌和基本属性,即体现在对文学活动宏观控制、对文学一般性质和主要特点的制约上,而不是讲文学发展演变的任何细节、文学的一切特点和具体原因,都取决于经济基础。
2、经济基础对文学活动的根本制约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A、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文学的时代面貌。
B、经济基础决定着文学的发展演变。
三、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344页)
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决不是简单地、机械地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步子前进,两者的发展水平并不一定成比例。历史上文学艺术的某些繁荣时期,不但不是出现在经济发展的高潮阶段,相反,倒有可能出自物质生产比较落后的时代。
1、在某个时代产生了一种艺术样式,而后虽然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提高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艺术样式反而衰微甚至消亡了,对于后人来说,这种艺术样式也因此成为不可企及的、划时代的典范。如,古希腊时期的神话和史诗,就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继续发展。对于中国的现代而言,唐诗、宋词、元曲也是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重现光彩的古代艺术典范。
2、第二种不平衡是从横向比较而言的,指处于同一时代的各国之间,某些物质生产水平较低的国家,倒有可能取得远比物质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更高更大的文学成就。如,18世纪中叶以后的德国,虽然国内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但是在德国文学方面却是伟大的,这个时代的每一部杰作都渗透了反抗当时整个德国社会的叛逆的精神。
四、文学的内、外形式:
1、文学的内形式:即构成内容整体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它体现了一种艺术品的内部结构,其本身就是具体内容的显现方式。因此,内形式是不可能脱离具体内容的,它不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不具有纯形式因素。(358页)
2、文学的外形式:是指使文学得以物态化的物质材料、技巧手段以及种类样式等形式因素,它们一般都有自己的、独立于具体内容的审美特性。(358页)
五、思考题:
1、道德、社会心理、哲学、宗教等社会意识形式对文学的发展起着什么作用?文学受其影响的条件是什么?
2、你怎样理解政治和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的现象?
3、什么是继承,什么是革新?继承与革新在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具有什么作用?
4、什么是内形式?什么是外形式?形式在文学活动中具有什么意义?
5、文学发展中的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是怎样形成的?文学发展为什么会出现波浪式的运动?
相关话题/文学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下)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下)第一编宋代文学第一章 绪 论宋代是中国文发展的又一高峰。表现之一是各种文体都十分繁荣;二是文学批评的自觉、发达;三是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四是作品的数量惊人。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散文方面,韩愈等人发起的古文运动在唐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上)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上)第一章 《诗经》古人曾经讲过: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而一部文学史有浩如烟海的作品,有灿若星河的作家,我们又从何说起呢?我们打算从两个字说起风骚。清人赵翼有诗云: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己觉不新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洪子诚版本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笔记
【文学思潮与运动部分】 第一个十年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背景:a上世纪末,诗界革命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b 晚清裘廷梁提倡白话文运动,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c 1911年辛亥革命和1915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古代文学完美打印版_袁本
第一编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选自《毛诗大序》 二、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谐,无相夺论,神人以和。曰:於!予击石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正本考研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1.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①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②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③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2.我国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修改版)
中国文学史 笔 记 整理版 导 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古代文学史(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考研要点超全笔记整理)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古代文学答题参考笔记
导 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古代文学笔记(南开+高教)
古代文学笔记(转)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英国文学复习要点_教材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
英国文学复习要点(教材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 Part One: Early and Medieval 1. Beowulf: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Denmark story; alliteration, metaphors and understatements. *2. Romance (名词解释) (1).The basic material of medieval romance is knightly activity and adventure; we mi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2019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MTI考研调剂安排
根据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安排和关于《2019年我校硕士研究生部分专业接收调剂的通知》(链接附后)要求,现将法语语言文学、MTI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复试工作安排如下:一、接收方向、缺额及条件 专业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30《文学理论教程》考研辅导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辅导 主编:秦为忠 编写:秦为忠 牛旻 刘永隆 张可杰 石若英 郭丽莺 胡晓亚(以编写章节为序)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考点综述: 1、基本概念: 文艺学 文学理论 文学哲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2、基本原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92019年黑龙江大学关于物理电子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农艺与种业专业调剂的通知
各位考生同学:根据前期工作情况,现启动电子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专业,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农作物研究院:农艺与种业专业新一轮调剂工作。开通调剂系统的时间定3月28日14:30至3月29日2:30。特此通知。黑龙江大学研招办2019年3月28日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9现当代文学考研简答论述 根据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的参考书和资料整合而成
现代文学简答1.怎样理解文学革命的过激主义?文学革命的过激主义①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猛烈抨击的态度,一时来不及分析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可供现代转化运用的成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冲破旧垒,开拓新路,显示价值观念的根本改变;②对西方文化径直急取,做整体性歧化选择,并对传统文化采取以批判为主的态度,也带来负面影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现当代文学资料考研保密版(北大、复旦、武大、南开)
编委(18人):何明(北大)、王娟(北师)、罗国斌(人大)、杨新明(清华)、郭建平(社科院语言所)、任乐平(北语)、张志亮(复旦大学)、田雪华(华东师大)、辛军强(南京大学)、随红侠(南开大学)、朱生喜(武汉大学)、蔡小平(华中师大)、李志勇(浙江大学)、刘璐(山东大学)、徐宏(吉林大学)、高满军(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