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笔记(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01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当时主要反映的是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但欧洲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大国间的战争也已经开始影响到它们的海外殖民地,并对殖民地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英法“七年战争”加剧了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盘剥,促进了美国独立运动的兴起;而英法矛盾也给美国独立战争创造了一个有利时机。美国的独立不仅为欧洲敲响了警钟,给拉美殖民地以鼓励,而且也扩大和巩固了资本主义体系。在欧洲舞台上日趋没落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建立起直接统治,移植了大量封建主义因子,对拉丁美洲的发展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非洲外围在这一时期被欧洲国家通过奴隶贸易卷入资本主义体系。
同美洲和非洲相比,此时的亚洲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运行机制足以挡住西方冒险家的步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之时,也正是中国清王朝走向“康乾盛世”之即。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当时还以其“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而成为许多西方人所崇敬。中国没有也“毋需“注意欧洲的变化,更没有感到北美大陆上一个未来的超级大国正在崛起。不过,随着在印度的莫卧儿帝国的衰落,南亚则逐渐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印度的遭遇开始了亚洲的危机。

第三编 雅尔塔: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

第十四讲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过二战的打击彻底崩溃,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国际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欧洲丧失了对世界的影响与控制,取而代之的是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与政治文化传统,美苏在二战后期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就战后世界新秩序提出了各自的设想与规划,建立了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

1.        盟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设想
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罗斯福总统就开始构想美国的战后世界蓝图。罗斯福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试图在战后建立一种大国协调下的集体安全。他精心设计建立联合国作为维护战后集体安全的机构。在罗斯福看来,大国合作是保障联合国发挥权威效能的重要前提。他所设想的大国主要是美苏英三国合作,其关键是美苏合作。罗斯福认为美苏在二战中建立的合作关系在战后有继续的可能,主要是因为苏联的战后重建需要美国的援助。中国和法国被列为大国之一,主要是作为美国在亚洲和欧洲平衡苏联的力量。他从国际联盟的无效吸取了教训,认识到集体安全的实现必须以大国的协调一致为保障,在联合国中必须把权力集中到少数几个大国组成的安全机构中。
在政治上建立集体安全的同时,罗斯福在经济方面又精心筹划了美国主导下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主要是从金融、贸易和投资三方面来扩张美国经济。1943年美国政府提出了由财政部长哈里•怀特提出的所谓"怀特计划"。怀特计划的核心是依靠美国当时黄金储备第一的有利地位,建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机构,美国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实质上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门罗主义"。美国在战后积极主张结束英法等传统殖民主义的统治,实行民族自决,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美国通过建立政治上的集体安全来保证世界和平,而美国以其自身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而保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在一种和平的环境中正常运行,实现世界性的门户开放。罗斯福战后世界蓝图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苏联等大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保障美苏的战后合作。

2.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体系是美国一手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它是资本主义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1944年7月,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组织召开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44个国家派出了730名代表出席会议,商讨有关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问题。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及《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目的是建立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该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代表或者等价物,其比价为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这个比价不经美国政府同意不得改动;其他会员国的货币对外比价均以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元来表示,经确定的固定汇率,不能任意改动;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是一种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美国由此建立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1945年12月27日,世界银行(World Bank,即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正式成立。世界银行通过信贷来帮助成员国恢复和重建本国经济,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于美国是世界银行资本和贷款的主要提供者,对于银行的活动拥有支配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讨论和促进国际货币合作,提供中短期资金解决会员国国际收支中出现的暂时不平衡,消除各国外汇管制,促进国际汇兑的稳定,以利国际贸易的发展。该组织的基金来源于各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其大小由基金组织根据该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国民收入、黄金外汇储备等几项指标提出,然后经与会员国磋商而定。会员国所占份额越大,在基金组织内享有的权利也越大。苏联政府认为美国将利用这两个机构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控制和渗透,并担心关于取消货币管制、固定卢布汇价及交流经济情报的规定会有损苏联国家主权,苏联最后拒绝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从1943年起,美英等国酝酿成立国际贸易组织。1947年10月30日,由美国倡议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在日内瓦签字。关贸总协定(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简称GATT)是一项多边协定。它秉承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承认最惠国待遇的普遍性和消除贸易壁垒的必要性,消除国际商业上的差别对待。美国企图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通过自由竞争,排挤英法,垄断国际市场。由于欧洲国家的反对,关贸总协定保留了一些关于特惠制和关税同盟的项目,允许发展中国家采取保护本国工业的必要措施。
二战后期,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世界生产市场、销售市场和金融市场,为建立世界性的美国霸权奠定了基础。
布雷顿森林会议(Bretton Woods Conference)结束之后,在美国的积极倡导下,美英苏三国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Dumbarton Oaks)举行会谈,草拟战后国际组织的章程。斯大林以苏联当时在对日战争中仍处于中立为由,反对与正同日本交战的中国一道参加会谈,因此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1944年8月21日至9月28日,美苏英三国举行了第一阶段的会议。三国代表一致同意(1)战后新的国际机构应该包括4个基本组成部分,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国际法院;(2)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在职权上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大会主要有审议权和建议权,而赋予安理会为维护世界和平而采取行动的权力。安理会的决议对所有会员国都有约束力。(3)联大重要决议只需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票方就可通过。
美苏英经过讨论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关于创始会员国资格问题。美国提议8个并未同轴心国作战的国家(其中6个是拉美国家)为创始会员国,苏联遂建议将其16个加盟共和国都列为创数会员国。(2)关于安理会的投票程序问题,主要是否决权的适用范围。美英认为当某一大国为当事国一方时,不应参加投票。苏联担心美英操纵安理会反对苏联,坚持在一切问题上享有否决权。最后,双方同意留待以后讨论。
从1944年9月29日到10月7日,美英苏三国举行了第二阶段的会议。经过两阶段的讨论,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建议将新的国际组织定名为"联合国",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会员国的资格以及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这一建议案成为后来制定《联合国宪章》(The United Nations Charter)的基础。

3.        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与联合国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盟国首脑会议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三国首脑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利益。英国由于受大战的影响,实力下降,无法与美苏分庭抗礼,因此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美国,寻求美英联盟一致。美国与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居于主导地位。
1945年2月11日,美苏英三国签署了《雅尔塔协定》。该文件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是:(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 即 "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 "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美国总统将设法取得中国政府对有关中国问题协议的支持。《雅尔塔协定》有损中国的主权利益,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在美国的推动下,雅尔塔会议通过了《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它规定:三国政府要以一致的政策援助欧洲各国已解放的人民,用民主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三国政府认为必要协助被解放欧洲国家创造国内和平条件,成立民主临时政府;尽快进行自由选举等等。表明了三国政府奉行实现民主欧洲的政策。
在雅尔塔会议上,联合国的建立问题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安理会的表决程序上,美国的提议被普遍接受,即"程序事项方面的决议,以七理事国的多数票通过;其他一切事项的决议,应以七理事国的多数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关于利用区域机构和平解决地方争端等事项的决议,争端当事国无权投票。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公式"。在创始会员国资格问题上,三国一致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会议讨论制宪问题。美英中苏法是这一会议的发起国,凡在1945年2月8日前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以及1945年3月1日前向轴心国宣战的协同国家,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它们都将参加旧金山会议。苏美英三国签署了《苏、美、英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
此外,雅尔塔会议还讨论了托管制问题,并就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奥地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雅尔塔会议是苏、美、英三大国在战时所举行的最重要的一次首脑会议。它确定了最后歼灭德国和打败日本的战略方针,做出了一些符合各国人民要求建立民主和持久和平愿望的决定,为联合国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会议的某些决定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和大国主义色彩,尤其美苏以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作秘密交易,这是对中国人民利益的严
德国战败投降后,美、苏、英对于处理战后有关事务日益表现出巨大的分歧。为了维持战时合作,彻底击溃日本军国主义,取得二战的最后胜利,三大国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最后签署了《波茨坦协定》。7月26日,中、美、英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美国总统罗斯福于会前逝世,新任总统哈里•S•杜鲁门(1884--1972)出席了会议并担任会议主席。会议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工党领袖新任首相克莱蒙特•艾德礼(Clement Attlee,1883-1967)接替丘吉尔参加会议。
苏美英三国首脑怀着不同的目的出席了这次会议。苏联的主要问题考虑是巩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确定对德国处置的基本政治和经济原则,解决对苏赔偿数额的问题,促使英美承认东欧各国民主政权和领土变更。英国的主要意图是同苏联争夺欧洲胜利果实,遏制苏联在欧洲影响的扩大,维护大英帝国的传统势力和原有阵地。美国主要目的是促使苏联对日作战,尽量减少美国在对日作战中可能遭受的损失,同时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主导地位。
波茨坦会议决定设立外长会议,由英、苏、中、法、美五国外长组成,以便进行关于缔结和约所必需的准备工作。此外,会议还决定:迅速审判主要战犯;盟国立即从德黑兰撤军;丹吉尔及附近地区由国际共管;关于黑海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改。会议期间,美英中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它表明了盟国结束对日战争和处置日本的基本方针。
波茨坦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最后一次国际会议。它对于加速日本投降和巩固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会议也暴露出苏联和英美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波茨坦会议之后,苏联和英美从战时盟友一步步转变为争霸世界的对手。
1945年4月25日,旧金山制宪会议正式召开。来自五十个国家的282名正式代表以及1726名顾问、专家及其他人员出席了会议。大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般性发言阶段,第二阶段讨论和制定宪章,第三阶段由调整委员会在不更改内容的基础上对宪章条文进行修正。6月26日,50个国家的153名全权代表在宪章上签字。中国国民党代表顾维钧和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作为正式代表在宪章上签字。
    《联合国宪章》以敦巴顿橡树园建议案为基础,部分条款做了修改。它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宪章还规定,各成员国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
按照宪章规定,联合国设立6个主要机构,即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大会由联合国所有会员国组织之",可以讨论"宪章范围内之任何问题或事项"和宪章所规定的"任何机关之职权",就这些问题或事项可以向安理会或会员国提出建议。重要问题以2/3多数票决定,其他问题以简单多数票决定。安理会由11个理事国构成,美苏英中法为五大常任理事国。安理会被授权"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调查任何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摩擦或惹起争端之任何情势,以断定该项争端或情势之继续存在是否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应断定任何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或侵略行为之是否存在",并提供调停争端的方法。安理会的表决程序,采用"雅尔塔"公式,即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宣告成立。
    联合国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普遍和广泛原则的国际组织。它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为宗旨,制定了平等、善意、和平、非暴力、协作、世界、不干涉内政等七大原则,第一次以国际公法的形式赋予中小国家和大国同等的发展权利。与此同时,联合国的组织和章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比较浓厚,联合国及其活动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所谓雅尔塔体系,通常指的就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是从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时,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都可看成是雅尔塔会议的准备。雅尔塔会议继承和发展了上述会议的成果,对某些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议,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当时的盟国领导人主要是面对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打败法西斯;二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具体说来就是(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区的归属和边界;(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旧的欧洲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开创了新的美苏控制世界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着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二战争期间,罗斯福政府开始摆脱孤立主义的影响,推行美国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外交。罗斯福通过战时一系列大国首脑会议,力主把盟国的战时军事合作转变成由美国主导的大国合作体制。战后西欧的衰落促使美国为稳定资本主义体系而进行大规模的全球干预。美国的实力使美国有能力放手追求世界范围内的战略利益。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表明了这种意图,他在1947年4月5日的一篇演讲中声称:"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苏联战后出于历史教训和现实政治的需要,把保障国家安全视为国家的首要任务。为了建立战略缓冲地带,苏联认为东欧国家的亲苏立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苏联不断发展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使苏联热衷于领土扩张和政治输出。这样,美苏两国不仅在意识形态上对立,而且在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上也产生了对立,矛盾难于避免。它们之间的冲突很容易波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引发全球性的对立和对抗。美苏都利用战后世界分化重组的时机,发起和组建了各种国际性或地区性的组织机构,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战略安排。
从大国决定一切这个意义上说,雅尔塔体系与以往历次国际体系的转变相差无几。大国强权政治和秘密外交依然存在。但是,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有着明显的历史进步性。首先,两次世界大战性质截然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协约国集团分赃的产物。它对战败国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掠夺和奴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世界民主力量的胜利,民主的原则在雅尔塔体系中反映出来。在处理战败国方面,规定了非军事化、非纳粹化原则。强调"用民主方式解决它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其次,联合国与国联截然不同。联合国的普遍性和广泛性超过国联。国联创立之初只有26个国家,苏联和美国都不在其中。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有51个国家,而且苏联和美国这两个社会制度截然不同的国家共处于同一个国际组织内。联合国规定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的原则,被联合国托管的地区后来陆续获得了独立。这与国联的委任统治截然不同,具有历史的进步性。第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虽然登上了世界舞台,但是,欧洲列强依然主宰着世界。英法在建立凡尔赛体系,操纵国联,反对苏维埃政权方面发挥着主要角色。在雅尔塔体系中,英国虽然是三巨头之一,但已无法与美苏相提并论,欧洲霸权体系彻底结束,美苏主宰东方与西方的两极对立时代已经来临。


第十五讲 冷战的起源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

1.        美国对外战略的冲突与冷战的源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再一次面临着历史转折。回溯美国二百多年的发展,扩张是美国外交史上永恒的主题。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由大陆扩张进入到海外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把美国推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开始进入了全球扩张时期。早在战争进行期间,罗斯福总统就开始了战后世界秩序设计,规划了大国特别是美苏合作,美国主导的政治蓝图。
杜鲁门继任总统后,最初还遵循着罗斯福设计的与苏合作的既定方针。但是,随着战争结束,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美苏合作的政治基础发生动摇。双方在东欧、中欧、中东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尖锐,两国关系日趋恶化。苏联拒绝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杜鲁门政府认为美国无法运用政治让步或经济援助的手段将苏联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战争期间美国实力的膨胀增强了美国领导人的政治野心。杜鲁门接任突然病逝的罗斯福之前对美国外交政策所知甚少,也没有罗斯福那样与苏联领导人长时间战时合作的经历,他上台便声称要承担"领导世界"的担子,"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对核武器的垄断地位更加强了美国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和平"的信心。美国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过渡也迫切需要美国向全世界扩张。对国外钢铁和能源的严重依赖,军事订单的大量减少以及大批军人复员造成的失业压力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迫使美国需要开放的世界市场。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杜鲁门政府开始改变对苏态度,逐步采取了对苏联强硬和对抗对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苏联更一跃而为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大国。与此同时,二战给使苏联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有效防御侵略威胁和确保国家安全成为战后苏联外交的重心。在这一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斯大林试图在东欧和中欧建立一系列亲苏的国家,把历史上入侵俄罗斯的危险走廊变为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同时,苏联主张大量索取战争赔款,彻底削弱德日,瓦解苏联东西两边的敌人,保障苏联安全。此外,在大国沙文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影响下,斯大林竭力谋求苏联在远东的利益,积极推进和扩大苏联的势力和影响。
美国争霸世界的既定目标和苏联坚决捍卫安全利益的战略计划发生了尖锐的对立。双方都视对方为实现自己国家利益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双方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根本对立,使美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美苏迅速由战时盟友转变为冷战对手。
遏制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奉行的基本国家战略。可以说,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项重大举动,都是在"遏制"(Containment)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尖锐。杜鲁门就任总统之后,美苏之间围绕着德国和波兰等问题冲突不断。美国政府内部对苏强硬的呼声日益占据上风。1946年1月,美国在联合国首届大会上公开推翻关于国际控制原子能的协议,并就苏联伊朗争端发难,指责苏联干涉伊朗内政。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选区选民大会上发表演说。他指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二次世界大战,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将会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爆发,苏联在新的五年计划中要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的演说在美国政府内部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Dean Acheson)认为斯大林否认了美苏和平共处(Peaceful Coexistence)的可能。
    1946年2月中旬,美国政府得知苏联有意不参加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由国务院致电美国驻莫斯科使馆,要求搞清苏联的真实意图。2月22日,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乔治•凯南(George F.Kennan 1904- )着手起草了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传回国内。凯南不但全面分析了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而且还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政策。电报引起了美国国务院和白宫的高度重视。凯南不久奉调回华盛顿。
    1947年7月,出任国务院政策规划研究室主任的乔治•凯南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署名"X先生"的《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对遏制政策进行了详细阐述。凯南的理论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首先,他对苏共产党的路线从根本上进行了否定,认为"苏联共产党的路线并不是以对国外形势的客观分析为依据的"。他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基本矛盾"已经主要不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所产生的矛盾,而是高度城市化和工业化本身所产生的矛盾";"资本主义内部的竞争不一定引起战争";二战之后"还侈谈对苏联进行干涉的可能性,那完全是一派胡言","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互利的和平共处是完全可能的"。在凯南看来,"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过于敏感的看法,其根源是俄国人传统的和本能的不安全感"。第二,凯南认为现在苏联共产党的统治和过去沙皇的独裁统治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披上了马克思主义这块"能使他们在道德和思想上受人尊重的遮羞布"而已。斯大林向外扩张的目的并不是想履行其国际无产阶级义务,而是出于俄国统治者传统的不安全感;苏联强调意识形态分歧的目的,一是使其非法建立的政府合法化,二是借口存在资本主义包围而使其对国内的镇压和向国外的扩张具有理论依据;苏联领导人在世界上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利于其扩张势力和影响的机会。但和希特勒德国不一样,苏联"从不冒那些不必要的风险"。在遇到强大的阻力时,苏联人"可以轻易地退却"。第三,在上述两点基础上,凯南提出了美国应采取的战略,这就是保持"我们自己社会的健康和活力",并"必须为其它国家指明比我们过去提出的更为积极、更具建设性、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那样一种世界图景"。

相关话题/国际关系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资料(全)孙雪峰国际关系理论全本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一)一、导论理论(定义和功能 p3-4/138) 国际关系(p11) 民族(主权)国家 二、现实主义1.无政府状态(139/150自助体系与有序体系的区别)理性行为体 安全困境(150/384) 相对/绝对收益(132) 国家利益(252) 权力(264/265/266;软权力395) 霸权(定义292) 均势(p108/279) 卡普兰六模式(p97-98) 国际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国际关系(政治)考研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包括:1,国政社会形成发展的物质前提,国政社会的一般特征,各构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国政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政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学研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2019年北大人大复旦政治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最新真题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课一: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宗法制 搭便车效应 法国大革命中的国民公会 伙伴关系 军备竞赛 软实力 二、简答题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遴选方法与任期特点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美国提出印太地区概念的战略意图 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论述题(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国际关系史袁明课后答案
    第一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17.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 (1)威斯特伐体系性质、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意义 答:(1)1644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德意志的威斯特伐利亚的两个城市召开。经过争论,各国代表达成了协议,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主要内容是:(1)每一个德意志诸侯国都享有主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201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201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考研调剂信息公布,内容如下: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国际关系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以下专业各有若干名额接受调剂。现将调剂信息公告如下,欢迎满足条件的考生积极报名。一、接受调剂专业1.政治经济学(学术型)2.世界经济(学术型)3.国际公共采购学(学术型)4.英语语言文学(学术型)5.日语语言文学(学术型)6.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术型)7.网络空间安全(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基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国际政治学基本概念与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 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得一门新兴学科。它不同与国际关系学,侧重 于研究国家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2019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调剂信息
    2019年我院公共管理硕士(125200)专业现接受校内相关专业考生的调剂申请,申请者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报考本校公共管理硕士(125200)专业,且分数达到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综合120分、外语55分;总分200分)。二、参加3月16日北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并获得通过。该考试由北大研招办组织安排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预调剂信息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已经公布,我校参考近年国家复试分数线,对各专业考试情况进行了评估,初步预测我校以下专业接受考生调剂:一、接受调剂专业1.政治经济学(学术型)2.世界经济(学术型)3.国际公共采购学(学术型)4.英语语言文学(学术型)5.日语语言文学(学术型)6.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国际关系真题和部分笔记整理合集
    08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试题 一. 简述题(7选6) 1.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2.乔治.凯南长电报与美国遏制战略的形成 3.欧盟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欧盟的宗旨 4.1939英德秘密谈判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5.日本如何从16世纪到19世纪由闭关锁国走向被迫开国 6.评价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 7.万隆会议召开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笔记
    第一编 近代国际关系 (十七世纪中叶--一八七一年) 十七世纪中叶--一八七一年) 一八七一年 第一章 17 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 欧洲国际关系 第一节 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时间:1618 年1648 年 导火线:哈布斯王室压迫捷克新教徒,剥夺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国际关系史试题精粹国际关系史(1618-2004)试题精粹
    国际关系史试题精粹 国际关系史试题精粹国际关系史(1618-2004)试题精粹 名词专题部分 战 争: 1.三十年战争、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3.北方大战、4.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5.七年战争、6.美国独立战争、7.克里米亚战争、8.普丹战争、9.普奥战争、10.普法战争、11.中日甲午战争、12.美西战争、13.英布战争、14.日俄战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复习全攻略
    2011年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复习全攻略 1,我的09年人大考研经历 2,人大国关的考研比例问题 3,2010年人大国关学院考研题目分析与2011年考试准备对策 4,你可以考虑的资料 5,复习前期应该注意的问题 6,复习后期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7,复试是什么样子以及如何准备复试 1,我的09年人大考研经历 这篇文章很长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北京大学战后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外交2009(回忆版)年考研试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1-02
  •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真题回忆
    2018国政报录比据说是41进9。 好吧,前人田土后人收。趁着我还能记住,分享一下攒人品。 政治学原理(687) 简答 1政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功能 2政治表达的渠道 3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多党制的本质区别 4如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教材外的时政内容) 5政治权力的强制性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6政治评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