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田麦久考研复习讲义(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12-02



6
)速度耐力

7
)一般耐力训练


2.移动速度的主要训练方法
1
)起动能力练习

2
)快速力量练习

3
)助力速度训练

4
)阻力速度练习



5
)速度耐力练习:无氧耐力在任何练习的开始都会出现,它为机体提供快速的能源,直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供能调整的出现。


3.移动速度的评定(重点)
测定移动速度的手段常常用短距离跑
测试要求:

1
)根据不同测试目的选定跑动距离

2
)在运动员不疲劳,神经兴奋性高的状态下测验

3
)充分的准备活动

4
)除了时间参数外,步数,步频和单腿蹬地时间也是重要的评价参数。


4.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速度素质训练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进行。(二)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应在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三)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用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称速度障碍。
(四)儿少速度训练的注意事项:
1、掌握儿少速度自然发展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速度训练,反应速度:6~12岁反应速度提高幅度较大,9~12岁提高的更为显著。跑的速度(移动速度):7~12岁男女孩跑的最高速度的差别不大,到 13岁以后,男孩逐渐超过女孩。
2、由于移动速度具有多素质综合利用的特点,移动速度的发展与力量、耐力等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儿少进行速度训练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
(五)注重放松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一、耐力素质释义:
(一)耐力素质的定义:机体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二)耐力素质的分类:
有氧耐力: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它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较长时间工
作的能力。一般耐力:对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基础性耐力专项耐力: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又直接关系的耐力,具体的讲是指持续完成专项动作
或接近比赛动作的耐力。(三)耐力素质影响因素有氧代谢能力(摄氧量输氧量用氧量)、体能能源物质的储存(糖原脂肪)、支撑运
动器官承受长时间工作的能力(肌肉韧带关节)、运动员对疲劳的心里耐受程度二、各种耐力素质的训练及其评定
(一)有氧耐力的训练及评定
1.有氧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
(1)
持续训练法

①负荷强度:强度较小,心率控制在 145-170次/分之间

②负荷数量:训练水平越高,运动员承受的负荷量越大

③工作方式:匀速持续跑越野跑变速跑法特莱特跑

(2)
间歇训练法

①负荷强度:心率 170-180次/分

②负荷量:不超过 2分钟

③间歇时间:严格控制,在机体未充分恢复进行下一次练习

④休息方式:积极休息

⑤练习的持续时间:半个小时以上

(3)
循环练习

选择作用于心血管的练习为主的手段,每站练习负荷可以按照极限负荷的 1/3安排

(4)
游戏训练法


游戏练习适用于少儿训练,心率为 140-150次/分为宜,运动时间为 20分钟以上。
2、有氧耐力的评定:
周期性项目经常采用的方法:定距离的计时位移运动和定时记距离的 12分钟跑非周期项目:尤其是对抗性项目评价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常用方法:yo-yo测试或 beep测试
(二)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的评定
1.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训练负荷的确定
(1)
负荷强度:应该达到 80%-90%

(2)
重复练习次数与组数:3-4次即可保持必要训练强度

(3)
间歇时间:一是间歇时间恒定不变的方式,二是逐渐缩短时间的方式安排


2、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的评定:
可采用持续 1分钟的练习作为评定指标,如 400米跑
三、各种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一)一般耐力训练常用方法和手段
1、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2、长时间进行的其他周期性运动,如速度滑冰、划船、自行车等。3、长时间重复做某一非周期性运动,如排球运动中多次做滚动练习。4、反复做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坚持长时间的抗小阻力的练习。
5.循环练习
(二)不同项群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
1.
项群专项耐力的表现训练内容与手段负荷强度负荷量

2.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


以最大强度重复完成完整比赛动作的能力多次重复完成比赛动作或接近比赛动作要求的专门练习极限或极限下强度中/大量
3.体能主导类竞速性项群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速度性、耐力性)
以尽可能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全程的能力重复法:主项或接近主项距离、间歇法:1/2-1/4专项距离大强度短:3-10倍、中:3-6倍、长:1-3倍、超: 3/4-1倍
4.
技能主导类表现性项群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

5.
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


以最佳技术重复完成完整比赛动作的能力完整练习、成套练习或半套以上练习(多次重复)大强度中量
长时间表现最佳技能及体能的能力长时间的专项对抗或专项练习最大与次最大强度交替中/大量
四、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注意培养运动员控制与协调呼吸的能力
(二)注意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三)正确处理有氧能力与无氧能力之间的关系

(四)儿童少年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1、掌握儿少耐力自然发展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耐力训练。2、儿少耐力训练必须有氧耐力训练为主。3、儿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内容手段应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只局限于长跑的练习,可选
用活动性游戏、球类运动、骑自行车、滑冰、登山和循环练习等。4、儿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为持续训练法,此外,还可用法特莱克式的变速跑等。第五节协调素质及其训练一、协调素质的释义
(一)协调素质的定义
协调素质:运动员在不同体系、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
(二)协调素质的分类
一般协调能力:运动员完成各种活动时需要的普适性的协调能力
专项协调能力:运动员完成专项运动时需要的专门性的协调能力
二、协调素质的训练

(一)反应能力的训练
(二)平衡能力的训练
(三)节奏能力的训练
(四)空间定向能力的训练
(五)时间感知能力的训练
(六)距离感知能力的训练
(七)专门感知能力的训练

三、协调素质应注意的问题
1.
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受到运动员时间、空间及动力控制等因素的影响。改进运动员协调能力的训练中,关注某一能力改善的同时,应该注意与全面改善综合协调能力的密切

2.
儿童少年应该进行更多项目的运动练习、尤其多重视安排体操练习,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协调、空间感知和平衡能力

3.
协调素质的训练作为每天的重要训练内容来予安排,尤其对一些动作相对单一的运动项目显得尤其重要

4.
密切围绕专项进行练习第六节柔韧素质及其训练


一、柔韧素质释义(一)柔韧素质的定义
柔韧素质:指人体关节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的能力。
(二)柔韧素质的作用
(1)
有利于力量和速度的发挥

(2)
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

(3)
减少伤害事故发生,延长运动寿命


(三)柔韧素质的影响因素
1.
关节结构

2.
结缔组织

3.
肌肉体积

4.
年龄和性别


二、柔韧素质的训练
(一)静力性拉伸
(二)动力性拉伸
(三)被动拉伸
(四)PNF拉伸

又称本题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静力放松技术、收缩放松技术、静力放松外加对侧主动肌的收缩三、柔韧素质应注意的问题(要求)
1.
注意柔韧性训练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2.
柔韧性训练应保持经常;

3.
采用多种手段发展柔韧性;

4.
儿少柔韧性训练的注意事项:

5.
发展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相结合;

6.
做好充分准备活动

7.
伸展练习时不要屏气

8.
注意拉伸顺序


9.儿童柔韧注意事项:发展较容易、多采用“缓慢式”和“主动”、防止过分扭转肌肉的活动四、柔韧素质的评定
直尺、皮子、尺量角器等工具直接测量关节活动的幅度。柔韧性测量的指标是角度和距离。第七节灵敏素质及其训练一、灵敏素质释义(一)灵敏素质的的定义: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二)灵敏素质的分类:灵敏素质可分为一般灵敏素质和专门灵敏素质两类一般灵敏素质:指在完成各种复杂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专门灵敏素质:指根据各专项所需要的,与专项技术有密切关系的,以及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二、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三、灵敏素质的训练
(一)程序性灵敏素质的训练
(二)随机性灵敏素质的训练
(三)灵敏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   
要从儿童少年时期进行培养

(2)   
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采用不同手段,运用不同方法

(3)   
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在运动员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时进行。

(4)   
教练员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消除运动员恐惧心理或紧张状态,以保证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灵敏素质的评定一定距离:T型跑测试、十字变向跑、折返跑没有跑动:六边条测试、综合性性障碍跳、近距离变向测试
第五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第一节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
一、运动技术的定义、构成及基本特征

(一)运动技术的定义
运动技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二)运动技术的构成
1.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身体姿势: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
的位置关系动作轨迹:指在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所移动的路线。动作时间:指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动作速度:指在单位时间里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移动的距离。动作力量:旨在完成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克服阻力所用力的大小,是人体内力
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动作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同一动作重复的次数。动作结构: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
2.技术结构
包括动作基本结构和技术组合两层含义。1、动作基本结构:由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成。亦可称为技术的微观结构。2、技术组合:由若干独立的技术动作连结组成的集合。
(三)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
1.
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

2.
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3.
相对稳定信和即时应变的统一性


4.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二、运动技术原理
(一)运动技术的生物学原理
1.
生物学原理

2.
生物力学原理


(二)运动技术心理学原理
(三)运动技术的社会学原理

补: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
项群作用特征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重要作用集中快速发挥力量
速度性重要作用短时间内有效的发挥体能
耐力性重要作用经济省力实效,推迟疲劳出现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决定性作用充分显示运动员的技艺与美感
表现准确性主导作用正确稳定的瞄准与击发(撒放)
隔网对抗性决定性作用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得分

通场对抗性主导作用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命中得分格斗对抗性主导作用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制胜或分一、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评价
(一)运动训练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
1.   
主体(主观)因素:人体结构力学特征、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存储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理学特征

2.   
客体因素: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备与场地


(二)运动技术评价
1.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和基本标准
(1)
目的任务运动技术评价:对于运动员技术的掌握或完成状态给予描述和评定的活动任务:帮助运动员掌握动作、提高技术质量、探寻新技术

(2)
基本标准:实效评价和合理、经济性评价


2.运动技术评价指标
(1)
生物学指标与社会学指标

(2)
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


3.常用方法
(1)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运动技术质的特征进行评价
定量评价:运动技术量的特征进行评价


(2)
运动学评价与动力学评价运动学评价:对技术动作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及两者共含的时空特征的描述进


行评价动力学评价:包括对人体惯性特征。动力特征及运动能量的特征进行描述评价
(3)多维测试与综合评价
多维测试:运用多种手段和多种角度对运动技术进行测试
综合评价:通过多维测试所获取的多种信息

补充:
运动技术构成:1、战术观念、2、战术指导思想;3、战术意识;4、战术知识;5、战术形式;6、战术行动。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
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指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在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
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战术知识: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有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两种形式。包括对专项战术运用原则与战术形式,战术的发展趋势,比赛规则对战术运用的制约等方面的了解与把握程度。
战术形式:指战术活动中具体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
战术行动:指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

第二节运动训练常用的方法
选择技术训练方法,应遵循下列要求:
一是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是多层面的综合性。
三是常用方法与特殊方法相结合。

一、直观与语言法(一)直观法:技术训练中,借助运动员的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起来练习的表现,获得感性认识,帮助运动员正确思维、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种常用方法。
(二)语言法:在技术训练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二、完整与分解法
(一)完整法与分解法的释义
完整法:运动员从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完整的进行练习,从而掌握训练的方法分解法:把完整的技术动作按其基本环节,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使运动员分别进行练习
(二)完整法与分解法的应用
运用完整法与分解法时应注意:(简)1、对于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可采用先分解后完整的练习。必须注意不要破坏动作
的完整性2、少儿初学者善于模仿,对于一些不很复杂动作,可先完整练习后再分解练习。3、一般来讲,运动技术水平越高,分解练习的比例相应越大一些。4、“先分解后完整”或“先完整后分解”都来不是固定的学习、训练程序。教练员
应根据技术动作的难度、结构及运动员年龄及心理特征等来确定采用什么方法。三、想象与表象法
(一)想象法:
想象法是通过多技术动作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质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再练习过程中激活这些痕迹,使技术动作完成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
(三)表象法:
表象法是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法四、加难与减难法
第三节运动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实践证明凡能够攀登上世界体育高峰的运动员,一般都具备扎实的基本技术。因此,无论哪个项目,都必须长期的,系统的、坚持不懈的狠抓基本技术的训练。即使是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基本技术训练也应占相当的比重。运动员如欲长期保持高峰状态,延长运动寿命,以基本技术为核心的基本功是否雄厚,是一个必备条件。训练实践证明,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而想求得长远的发展是不大可能的。
然而,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再球类、体操、跳水等项目中,除了必须抓好基本技术训练外,还应努力掌握高难技术,在现代运动竞赛中,这类技术本身的难度价值和完成的质量情况,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须加以认真对待。要发展难度,必须要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身体素质基础。这样,高难技术和基本技术相互促进,都得到了提高。
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在训练中。对这类技术应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力求使其成为运动员在竞赛中获得高分或克敌制胜的主要手段。一名运动员(队)是否有绝招,是其能否跻身于高水平行列的重要条件。而特长技术就是绝招的核心构成部分
至于专项运动技术群中哪些技术成为运动员(队)的特长技术,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从以下三个因素考虑:
第一,运动员(队)整体打法及场上位置的特定要求。
第二,该项运动技术群中,运动员(队)完成得最为出色的技术动作或技术类别
第三,该项运动技术群中带有关键性作用的技术
第四,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及适用的特殊器械
在狠抓特长技术训练的同时,还应当力求全面的掌握专项运动中的各项技术,这是因为:
其一,专项运动技术群众的各种技术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起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这种作用,我们称之为运动技术的转移。受这种转移的影响,有时,一个似乎不太重要的辅助性技术的掌握,亦往往可能影响特长技术的提高
其二,在运动竞赛中技术是否全面,是保证特长技术能否发挥的重要条件。运动员技术系统在竞赛中所能发挥出的整体效应有时服从木桶原理,即往往不取决于水平最高的技术而取决于其他水平相对较低的技术。这说明,现代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不但要求运动员有精湛的特长技术,而且还要具备较高水平的全面技术,为此,在平时训练中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即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的全面性决定了战术的多样性。
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技术规范又称技术规格。在训练学中,特指依据科学原理而确立的,人们在进行技术训练时所必需遵从的模式化要求。技术训练必须符合技术规范提供的标准,必须沿着技术规范指出的方向进行。因而在训练中,必须强调技术的规范化。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重视技术的个体差异,使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技术规范是一种理想的动作模式,是将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给予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描述。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中,某个运动员是不太可能同时具备所有这些特征的,一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很难完全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因此,技术规范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只能为技术训练提供一些准则,为训练指明一个基本方向,而不可能深入到每名运动员的技术细节中去。在技术训练中除必须要求运动员按技术规格进行练习外,还应注意运动员的个人特点。由于运动员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掌握技术过程中往往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不符合技术规格,但对其本人来说是合理并有效的。教练员必须明了:对运动员技术特点的重视,保护乃至有目的的加以发展,是使这些特点发展为特长,从而攀登上世界体育竞技高峰的重要环节。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技术训练时,应当认识和利用技术活动内部存在的固有联系,即应当沿着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到合、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联系。无论是训练内容的安排和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都要服从学习、提高、巩固、再学习、再提高、再巩固的一般性程序。然而,现在运动技术训练实践的发展也告诉我们,先易后难等教学顺序也并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惟一模式,在特定条件下,难点先行,亦可收到良好效果
五、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
合理的内部机制指运动技术必须符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所指明的神经肌肉工作原理。与此同时,运动技术还应具备由正确的外部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部形态和内部机制往往交互影响。
第二,对于技术的外部形态,我们常用运动生理学的方法进行描述
第三,技术美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部形态来体现的。
第四,体育院校的学生进行训练时,更应注意正确的外部形态。

六、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技术风格:指运动员或者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和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运动员极其重视技术风格的培养。有人甚至称技术风格是运动技术的灵魂。一名运动员有个人的技术风格,一个运动队也要有集体的技术风格。因此,今天我们在理解技术风格时,不应局限在个人技术上。
技术系统是技术风格的内核,技术风格是技术系统的集中的体现。
某一技术系统区别于另一技术系统的特征从以下两方面表现出来:A系统构成元素不同。B技术结构不同。
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A特长技术 B运动员的神经类型 C种族特征。七、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现代训练理论认为,训练过程中既有学习因素,又有训练因素。就运动员而言,学习和训练两大因素构成了完整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技术训练过程。运动员从学习开始步入这个过程,但由于学习必须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所以即便在此时,训练因素也夹杂在其中。技术学习是技术训练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它将对整个技术训练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教练员和运动员有必要掌握技术学习的有关理论。
从特定角度认为,技术训练过程的实质就是运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接受信息,形成动作表象,建立动作程序;发出指令,完成动作;反馈和调整动作三个环节。
八、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运动训练实践证明,改善动作基本结构和提高技术组合水平,是提高运动技术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体能主导类项群而言,由于专项技术动作相对单一,因此,对各个动作基本环节精雕细琢,并力求使环节间的联系更加流畅,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出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对于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而言,除改善单个技术动作的基本结构外,提高各技术动作间的组合水平,将是决定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能否继续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技能主导类,技心主导类,技战能主导类诸项群中,根据运动技术在临场上的运用形式,可大体分为固定组合和变异组合两大类。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中,固定组合的构成成为动作编排。编排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运动成绩。

相关话题/运动训练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运动训练学考研重点笔记
    运动训练学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名词解释: 1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 运动员选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运动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员的起始性工作,是通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2-02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历年考研真题答案整理
    历年北体考研运动训练学大题整理 1998年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 2.训练适应 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4.间歇训练法 5.一般训练6.循环训练7.协调能力 二.简答与论述题: 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2.举例说明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 3.论述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大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8-11
  • 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610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考研大纲
    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获悉,硕士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已公布,如下:点击查看:610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5-29
  •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 1)它是研究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重点模拟题
    2010 年北体考研辅导 运动训练学重点模拟题 年北体考研辅导--运动训练学重点模拟题 《运动训练学》重点一 运动训练学》重点一 一、 填空题: 1、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 、运动训练、运动竞技比赛和竞技体育管 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2、建立项群理论的理论意义之一是: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 的共同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成都体育学院考研运动训练学精华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精华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
  • 成都体育学院考研运动训练学背诵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
  •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
    2001年成都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试题《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5*4) 1、运动技术 2、学校体育 3、运动训练 4、体育教学过程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体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和()三个 2、战术训练方法可分为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考研笔记权威版本
    运动训练学主讲教师: 田麦久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竞技体育的起源 1、竞技体育概念: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1、生物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4-10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内部考研笔记重点2010版本
    2010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 内部笔记重点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一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 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4-10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运动训练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学校体育与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我是10华南体育人文考生,这是根据我的回忆的真题学校体育学一、简答题(3*10分)1.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的作用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3.体育实践课程的特点二、论述题(2*30分)1.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2.体育课堂管理的过程三、材料分析题(60分)一段材料分析关于满足学生体育兴趣必要性的分析。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运动训练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教育学与运动训练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运动训练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专业课试卷运动训练学上传的附件63cdf705216fb9dd6ce56d4e42fda034.rar(412.88KB)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