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袁行霈版文学史)(30)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所用的武器正是封建观念。 “仆愿以千金相赠,兄得千金,以报尊大人,史说在京授馆,并 不曾浪费分毫,尊大人必然相信,从此家庭和睦。 ”看来他也清楚的知道,金钱在这桩交易 中只能起个辅助作用的,而真正的主宰,还是封建的人伦关系。其至他出钱夺人之爱,都要 挂到人伦关系这条纲绳上。 而李甲也并非是爱财之徒, 这从他在京城大手大脚地花钱就可看 出。他要孙的钱也不是由于金钱本身的诱惑,而是自己的卸包袱念头早已产生,这不过促成 了他痛下决心, 并可用金钱来修补已经百孔千疮的父子关系。 可见金钱在这里是作为封建观 念和制度的化身出现, 而不是以其本身赤裸裸的形式出现的。 作者的矛头是指向封建制度和 观念的。 (二)艺术成就 这篇作品堪称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的一篇。 它标志着白话短篇小 说艺术的高度成熟。 1、作品的抒情性。 1)情节开始让位于作品的抒情。一般再现性的叙事文学作品以客观冷静地写人叙事为主, 作者的感情通常潜藏在人物和情节之下。 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往往是以偶然性构成作品的 故事情节,吸引读者听众的注意力。这篇作品则与之不同,情节很简单,场面不大,时间不 长。主要情节只是从赎身到路上这一纵剖面上的几个场景。因此它是以写人为主,又在作品 的诗意抒情上大笔渲染。感情浓缩犹如陈年佳酿。把美的东西在很短的时间内毁灭了,所以 对读者的感情有强烈的震撼作用。 2)尽管情节简单,不离奇,不热闹,但也不平淡,而是充满了波澜。这种曲折变化,不是 来源于外部的人物关系的激烈冲突, 而是靠主要人物杜十娘的感情起伏变化推动的。 因此使 读者也往往身不由己地与她共履感情历程。先写杜十娘对李甲的深情,真是如火一样热烈。 再写李对杜的负心,而激发出杜对李的仇恨,而这种感情变化,使读者感同身受,化为了读 者的感情。最后,爱恨感情大起大伏,化为冲天一怒,将感情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完成了人 物的使命。只有爱得深,才能失望得深,才能恨得切,才能怒得猛。怒是杜十娘这个人物感 表的最高潮,也是人物性格的终点,也是作品的主题。读者的感情一直随着人物的感情变化 而波澜起伏,人物毁灭了,但是读者并没有止步,而是继续前行,心潮澎湃。 作品以情感人, 不是靠香艳或恐怖的刺激, 也是不靠伤感忧怨, 而是靠由失望产生的恨和怒, 而这种感情又与对传统和社会的批判联在一起, 有了历史的深度, 所以不感伤, 很能打动人。 读者被激发出来的是因美好的事物被毁灭而产生圣洁的感情和刚健的道义力量。 2、细腻的性格刻画。这篇作品在性格刻画方面取得的成就,在白话短篇小说中也堪称是空 前的。作品写了四个主要人物,各有特色,性格都很鲜明。杜十娘的热烈而冷静,坚贞而谨 慎。她人格上没有缺陷而偏偏被毁灭,构成了完美的悲剧性格。李甲主要是怯懦软弱和在关 键时刻的自私。孙富则是个市侩,卑劣、狡猾而虚伪。明明是夺人之美,而偏要装成是乐善 好施,救人急难。还有老鸨的势利爱财。一个不长的短篇,有这么多的鲜明性格,可见作者 在人物身上下的功夫是多么大。这些人物塑造的共同特点是细腻、准确、深入。作者很善于 通过一系列细腻准确的细节,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他不靠华丽的词藻、比喻、 夸张, 而是靠以朴素的语言来 精确地捕捉人物在各种环境中的内心感情和思想, 人物写得 很有分寸感,厚实,也很真实自然。孙富诱骗李甲,是全篇情节的转折点,是大起到大伏间 的楔子。 我们可以看看这一事件的原因和情节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 李甲和杜十娘登船后, 一路南行。李甲起初仍沉浸在对杜十娘的爱情中,但越往后,越心事重重。越是近乡,越是 情怯, 心里越是波澜起伏。 怎样向故乡的亲友交待?杜十娘了解李甲的心事, 便用柔情抚慰, 因此唱歌解忧。正是歌声,引起了孙富的注意,这位“生性风流,惯向青楼买笑”的浮浪子 弟设下了圈套。他与李甲的一番对话,在文质彬彬的之乎者也中,表现了两人的心灵,都不 干净。但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又有所不同。孙富老奸巨猾,并不说杜十娘的事, “先说些斯文
    中套话,渐渐引入花柳之事。二人都是过来之人,志同道合” 。这样,李甲就失去了警惕。 如果初次见面, 直接表示对对方妻妾的兴趣, 这是最容易遭人反感的。 然后, 孙再引入正题, 一方面用礼教恫吓,另一方面用金钱利诱,再一方面用成人之美来。李甲正是在不知不觉中 中了这个圈套。但是,李甲始终是温情主义者,所以又去找杜十娘商量是否可行。其间的人 物性格与心理活动的刻画玲珑剔透,步步推进,环环相扣,这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这一转折 性的情节。 而其后的杜李决绝一段, 列是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 也是杜十娘的感情 的最高、 最有光彩一段。 我们继续看作者是如何从人物性格出发的。 第一个动作表现她的反常。 本来, 杜十娘听完李早的叙说后,可有各种表现,如痛苦、责骂、发狂,但作者只写了“放开两手, 冷笑一声” ,来表现她的痛苦绝望。这是反常的表现。但这反常的表现却准确地揭示了人物 性格。因她可以说,自从与李甲出来后,对李甲的懦弱早已了如指掌,面李甲一路上的细微 变化,她又观察入微,加之她风尘生活七年来,与无数公子王孙打过交道,对这类人的内心 世界洞若观火。因此,在她上路前后,可以说已作了最坏的准备。她对李甲是有所警惕的。 她本一直是用温情来感化李甲,但毕竟没有成功,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毕竟 还是发生了。但 因为早有思想准备, 这并没有超出她的心理承受能力, 因此她可以强抑感情, 显得异常镇静。 而这时不能克制感情的反面是李甲,他哭了,哭得异常伤心。这是因为爱到了良心的深深责 难,但绝非是后悔。两人在此时都很绝情,但多情者显得无情,而无情者却很动情,这就是 艺术中的辩证法。 也正是在这个时刻, 杜十娘了现了自己这种人的唯一归宿。 且看她怎么办。 第一个动作,是催李甲快去办银两的交接手续,要过一千两银子,以免鸡飞蛋打。第二个动 作,梳妆。表现出她的镇静自若。她用浓妆艳抹来在最后关头维护自己的尊严,表现出决不 向命运屈服的决心。化妆完后,是她的第三个动作。作者写了一个很有容量的细节。她最后 看了一眼负心的李甲。 “微窥公子” ,这是她对李甲最后一次的真情流露,而不幸她“见其欣 欣有喜色” 。对方正为自己卸掉了这沉重的包袱而感到庆幸。她的心再一次碎了。她去叫李 甲去回话,通知对方自己已准备就绪。第三个动作,表现她的愤怒。就是作品的高潮,怒沉 百宝箱。这时,当着李甲、孙富的面,她将价值万金的珠宝,在对两个男人的怒骂中,一一 抛向江心。这时,人们才知道她去向那些姐妹告别时拿到的描金文具的底细。她痛骂孙富, 因为这个一个人面兽心的家伙。而对李甲,则是如泣如诉。她清楚,李甲不是个坏人,而是 在礼教面前的屈服造成了他手背叛行为。 因此, 她主要是通过真情实感的, 有理有据的诉说, 将李甲置于不仁不义的地位。让他看到,他对礼教的屈从对于自己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作 者让她对这两人的区别对待,表现了这时她在烈火一般的震怒中,仍保持着理智和清醒。从 作者对这两个人结局的处理, ,也可看出他是区别对待的。孙富是被杜十娘鬼魂缠身而死, 是恶有恶报,而李甲则是杜十娘的鬼魂没有找他,而他是被自己的良心折磨得发了疯。最后 一个动作,她抱着百宝箱,投江自尽。到了这时候,人们才知道她为什么刚才那样反常的镇 静。原来冷静的外表下包藏的是团团烈火。她以死亡来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表示了自己人格 的是不容污辱的。当然,她如果委曲求全,也完全可以用珍宝换得李甲的回心转意,退一步 讲,此刻她已是完全的自由身了,用这些财富,离开李甲,也可以终生享用不尽了。她的举 动是针对李甲和孙富的, 更是针对那个不容她尊严地生存的邪恶的社会的。 她要用自己的死 来说明,她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不是一件可以想要就要,想扔就扔的玩偶,也不是一 件可以被自由买卖的商品。这样,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妓女的形象,就上升到令人景仰的 高度。 总之, 这段描写对人物的刻画细腻深刻而分寸感把握得极其到位。 要据主要人物杜十娘的性 格逻辑,作者设计了五个动作,通过性格的发展,将情节一步步地推向了高潮。另外,环境 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虽然笔墨不多,但也都如众星拱月,这样,杜十娘的形象屹立也起来, 有了很强的立体感、雕塑感。 用这种细腻的描写来塑造人物, 毫无疑问, 标志着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艺术上达到了新
    的高度。 3、出色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这篇作品在这方面也堪称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典范。故事 情节不奇不巧,线索也很单纯,但非常吸引人。 1)作者注意到了短篇小说的特点,以小见大。使生活片断集中化典型化。作品截取的生活 段很短,只有几天,并且还不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但是却按照生活逻辑,将由恩爱到反 目成仇的事件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生活中最富于爆发性的片断过程。 全过程写得令人信服。 篇幅短小,但生活容量很大。这就是剪裁、提炼的妙处。 2)情节构思处处从生活出发,引人入胜但并不离奇古怪。作品的情节跌宕有致,波澜曲折。 但是其发展,又是严格地依照生活逻辑来进行的。按照主题要求,严格地级织情节。作品以 由爱到恨作为线索。以盟誓作为情节的发端,矛盾冲突开始。矛盾的双方是杜十娘与李甲的 爱情为一方, 而另一方则是李甲在社会压力下的背叛。 情节发展过程中, 前者一直处于上风, 而后者则慢慢地壮大。以遇孙富为转折,后者终于占了上风。矛盾冲突在怒沉百宝箱时,正 面交锋,达到了高潮。爱终于被葬送了。这一整个生活过程开始时是平淡的,自然的,也有 一些波澜。但越往后,越风狂浪高,形成巨大波澜。整个情节的节奏,也由缓到急,由低到 高。再如百宝箱,作者开始时埋下伏笔,设了悬念,这就加重了怒沉百宝箱时的分量。因为 这完全符合生活的逻辑,是出于杜十娘对生活的警惕。 3)以性格为中心。情节的核心和动力,必须是性格。性格的撞击产生的火花就是情节。情 节有个个大的单元,分别是赎身别院、李甲负心和投宝沉江。这三个大的波澜都是以人物的 性格决定的。别院写得很长,很曲折,就是由于杜十娘对李甲怯懦的警惕决定的。而这又是 来源于她长期的风尘生活形成的对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不敢轻信的谨慎性格。 一直到最后, 读 者才明白, 她一一告别原来是索回自己在各姐妹那里分散存放下来的珠宝。 李甲的负心也是 由他的怯懦性格决定的, 孙富只不过是促使李甲负心战胜对爱情的留恋的催化剂。 投宝自沉 又是由于杜对生活,对社会的绝望和刚强不阿,宁死不屈的性格决定的必然动作。而这些情 节就是这样由性格一步步的推动,在偶然中蕴含着必然的。 而这篇作品在艺术上的三个特点,同样也代表了“三言”在艺术上的成就。 标题: 隋唐部分补充 (二)陈子昂的创作实践及其价值 陈子昂的创作是他的创作理论思想指导下的具体实践, 他的诗歌今存共一百二十首, 其中最 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感遇》38 首, 《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居士藏用》七首,这里 我们通过他的《感遇》38 首中的一些作品来看看他诗歌的特点。 《感遇》38 首,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亦非为同一事件而发,而是陈子昂不同时期所作的部 分作品的汇集, 它是陈子昂政治主张和思想感情的形象记录与反映。 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 的诗歌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这些诗中大都是有感于政事而发,是针对现实生活中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而作的,这 就使诗歌走上了反映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道路。 这是陈子昂把诗歌拉向正轨的一大贡献。 我 们知道,从“四杰”开始,诗歌的题材已有开拓,但他比“四杰”更进一步的地方,就是他 的题材更为扩大了,尤其是他的那些揭露时弊,抨击黑暗政治与关心人民疾苦的作品,在题 材的变革上又具有十分重大的变革意义。比如他的《感遇》之十九,就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 重大政治问题而发的。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 玉,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功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遇适增景,矜智 道愈昏。
    武则天曾作过尼姑,她掌权以后,和尚法明等曾撰《大云经》 ,说她是弥勒化身,于是她便 尊崇佛教,大造佛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这些在当时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但是, 陈子昂却在诗中对武则天的这种奢侈佞佛的愚昧给予了揭露与批判, 显得十分大胆。 这种在 诗歌中干预时政的作品,可以说是不同寻常的。 《感遇》之二十九,则是一篇反对武则天的 穷兵黩武政策的作品。诗云: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昏曀无昼 夜,羽檄复相惊。拳跔兢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圣人御宇宙,闻道 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诗中的丁亥,即武则天垂拱三年(687) 。这一年武则天准备开凿蜀道,先由雅州进攻羌人, 去袭击吐番,陈子昂认为这是失策之举,便写了一篇《谏雅州讨生羌书》的奏文,陈述了七 条理由,谏阻武则天的这一举动。这首诗就是针对此事而写的。我们看这首诗,极言寒冬腊 月出兵征战,士卒不堪其苦,对士卒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同时对建言征生羌的肉食者予以抨 击,指出他们的谋议将给百姓带来-灾难。此外象《感遇》之三、之三十七,反映边塞战争 中士卒的痛苦,感慨将帅的无能等等,都是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作品,象这样直接指陈时弊 的诗歌,在唐诗的发展史上,都是具非常重大的意义的。 第二,他的《感遇》诗中,还有一些感慨身世,抒发抑郁不平之气的作品,这类诗中,往往 呈现出一种昂扬壮大的感情基调与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慨。如果说“四杰”诗中已经反映出一 种渴望建功立业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昂扬情调, 那么, 到了陈子昂这种情调更进一步得到了升 华,其胸襟更加开阔,情感更加浓烈,气势更加壮大。这种壮大激越,慷慨悲歌,苍凉浑茫 的风貌,已是盛唐诗歌美学风貌的先声。比如《感遇》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 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这首诗很生动地描画出自己的精神面貌,有理想、有热情、跃跃欲试、不甘平庸,充分展现 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最能体现他的这一特点的,还是他的《登幽州台歌》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中所蕴藏的那种不遇于时的悲怆, 那种积聚着的强烈的感情力量以及得风气之先的伟大的 孤独感,确实具有一震憾人心的力量。所以罗宗强先生说:《登幽州台歌》一出,六朝绮靡 “ 的诗风的余迹便一扫而光了。诗人的眼光,已经完全从生活琐事中挣脱出来,投向宇宙与人 生,浓烈壮大的感情基调,慷慨悲歌、苍凉浑茫,使作为盛唐风骨的序曲出现了。 ” 总之, 陈子昂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与他的创作实践, 彻底清除了南朝诗歌与唐初宫廷诗的弊 病,为唐诗注入了生命力,完成了诗风改革的使命,开启了盛唐整整一代诗人。清人沈德潜 曾说: “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 所谓“起衰”“始正”正是从他的清除六朝至唐初的积弊, , 、 使诗歌走向更为广阔的现实而言的。 (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如果说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与创作实践使唐诗的发展走上了继承汉魏风骨的道路,那么, 张若虚则从清辞丽句与意境创造方面, 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唐诗到陈子昂题材进一步
    扩大,感情更加博大,便陈子昂也有一些缺陷,这就是他的诗歌古朴有余,情韵不足,议论 过多,意境美的创造则稍欠。从陈子昂再经张若虚,初唐诗歌就走向了它的顶点,把陈子昂 的风骨与张若虚的情韵相结合, 唐诗发展的过渡时期就结束了。 盛唐诗歌的那种既有风骨之 美又具有情韵之长的新的风貌就要出现了。可以说盛唐诗歌正是二者结合而产生的宁馨儿。 张若虚生卒年未详,只知他为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在开元初,他与贺之章、张旭、包融 并称为“吴中四士” 。今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首,被誉为“孤篇横绝,竟成大 家”(王闿运《王志》 , )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属清商 曲中的吴声歌。相传为陈后主所创,隋炀帝也写过这个题目,但张若虚的这首诗却完全脱离 了宫体诗的浮华艳丽,虽用旧题,也沿袭了游子思妇的题材,但却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全诗 将思情、画意、哲理三者结合,以不同凡响的构思创造出了一个玲珑剔透的意境,表现了全 新的情趣,成为唐诗中的千古绝唱。
    第三章 盛唐诗坛 一、盛唐前期的几位诗人 经过盛唐近百年的孕育与发展,到了唐玄宗即位,唐诗终于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在开元天 宝之际,随着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诗坛上大诗人层出不穷,佳作如林,形成了令人叹 为观止的盛唐诗歌。天宝十二载,殷璠曾选了自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载以常建、李白、王维 为代表的二十四位诗人的诗歌一百三十四首(实际今存 130 首) ,为《河嶽英灵集》 ,他在序 中称他选择的标准是“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 宫商则太康不逮” ,殷璠所描述的这种既讲究声律,又兼有气骨,文质结合,元气淋漓,真 力弥漫的诗歌美学品格,正是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当然,这个局面的到来也有一个过程, 殷璠在《序》中还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 ”因此,这里先介绍几位开元前期的 几位诗人。 1、王湾,生卒年不可考。今所知他约在先天年间登进士第,开元初为荥阳主薄,开元五年 后曾参预《群书四部录》的修撰,大约卒于开元中。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 “盛唐句 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 ,晚唐句如‘鸡声茅 店月,人迹板桥霜’ ,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远, 非人力。 ”这“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句子,便出自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 (其 余四句分别是:中唐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赞府》和晚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据说当时 ) 的宰相张说非常喜欢这两句诗,曾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者以为楷模式。全诗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 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行旅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的情调。诗中明朗的感情,壮阔的气象, 喜悦的情思以及那海日、江春及早而来,仿佛要驱走“残夜”和“旧年” ,都向我们预示着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种更为健康、昂扬、乐观、壮大的时代情绪分明浸润于其间。这就向 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平凡的开端。 2、张说(667—730) ,字道济,或字说之,洛阳人。官至中书令,封燕国公。当时苏 被许
    国公,二人均善为文,朝廷的大述作多出二人之手,因被称为“燕许大手笔” 。他在当时文 坛上地位显赫,很多文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聚集于他的门下,玄宗曾称为“当朝师表,一 代文宗” 。由于他一生曾三任宰相,也曾任边镇节度、贬谪岳州,因此他的诗除大量应制诗 外,还有不少朴实凄婉之作,特别是贬谪岳州之作,凄婉而有情致,人谓“得江山之助” 。 他的作品中, 《邺都引》一诗,慷慨悲壮,已具有盛唐七古情韵。诗中凭吊邺都,赞扬曹操 的英雄业绩,寄托自己的雄心壮志。沈德潜曾评云: “声调渐响,去王杨卢络体远矣”( 。《唐 诗别裁》,所以也是盛唐诗风形成中的一个重要作家。 ) 3、张九龄(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曾先后任中书舍人,集贤院 学士,开元二十二年迁中书令,为贤贤明,正直不阿,是盛唐时期难得的名相,后为李林甫 所排挤,开元二十五年贬荆州长史,二十八年病卒于曲江。有《曲江集》二十卷,存诗二百 余首。 张九龄在唐诗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大致有两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一是他是一个好文的宰相, 对于形成盛唐诗坛的彬彬之盛的局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从开元初年开始,他以左补阙的身 份,用右拾遗赵冬曦主持吏部考选,前后数次,都被称为详正公允,此后二十年间,他为朝 廷选拔了不少人才,其中尤以文士为多,许多优秀诗人都与他有密切的关系,如孟浩然、卢 象、 王维等等。 由于他的提拔和奖掖了一批能诗能文的人才, 自己也成为事实上的文坛领袖, 并进而在诗坛上形成了好文的风气。 二是他的创作实践, 他以简约清淡之笔扭转齐梁之浮艳, 同陈子昂以古朴豪迈抨击六朝的效用是一致的。胡应麟《诗薮》评云: “唐初承袭梁隋,陈 子昂独开大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者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 物,本曲江之清淡而卷以风神者也。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古雅而加 以气骨者也。 ”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起衰而 诗品始正,张曲江继之而诗品乃醇。 ”他的《感遇》十二首是贬荆州时所作,与陈子昂的《感 遇》相似,都是托兴讽谏之作。如: 兰若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以兰若秋桂比喻自己坚贞、清高的品德,确可看出其简约的风格。又如《望月怀远》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把怀恋相思,写得十分真挚浓郁,而又淡雅明朗。 4、贺知章(659—744) ,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太子宾客,秘书少监。天宝 初请为道士还乡,年八十六而卒。为人性放诞嗜酒,善草隶,自号“四明狂客” (四明山在 今浙江鄞县西南百五十里) 。今存诗十九首。其中绝句写得十分清新,如《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明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又如《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王翰(生卒不评详)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张说入相期间,曾荐引其入 朝任秘书省正字,为人性豪荡,恃才不羁,在登进士后赴吏部诠选时,他将海内文士分为九 等于吏部东街张榜公布,第一等中仅三人,除张说、李邕外,就是他自己。喜纵酒游乐。今 存诗十四首,多壮丽之词, 《凉州词》其一是他的代表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此诗的情感,或云: “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施补华《岘佣说诗》云: “作悲伤语便浅,作 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十分繁荣, 作家作品很多, 后人将这一具有大致创作倾向的作家列为 一派,称之山水田园诗派,此外还包括裴迪、常建、储光羲、綦毋潜、祖咏、张子容等。 (一)孟浩然 1、生平概况 孟浩然,襄阳人。他是盛唐诗坛上一位年辈较老的诗人,生于武后永昌元年(689) ,卒于开 元二十八年(740) ,比王维、李白大 13 岁。关于他的生平, 《旧唐书·文苑传》记载比较简 单,云: “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张九龄 镇荆州,署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达而卒。《新唐书·文艺传》记载稍多一些,记载他在太 ” 学赋诗,在王维署中偶遇玄宗,令俑已作,他诵诗云: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 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其中“不才明 主弃,多病故人疏”二句深为玄宗所不满,故而见放。又载采访使韩朝宗曾约他一同入京, 想将他推荐给朝廷,他却故意爽约,弄得韩朝宗很生气,京城也没有去成,等等。内容仍然 很空泛。 由于史书记载比较简单,陈贻焮先生根据他的诗歌所透露的情况,以及同时代人王士源《孟 浩然集序》中的记载,参考两《唐书》的记载,理出了一个线索。据这些材料知,孟浩然出 身于一个小庄园地主家庭, 四十岁以前, 除了短暂的出游外, 主要隐居于家乡襄阳的鹿门山, 过着以诗自适的生活,同时也为乡里排患释纷(王士源说他是“救患释纷以玄义表,灌园艺 竹以全高尚。)这一时期,他一方面过着隐居的生活,与一些禅师、上人、山人、逸人交往, ” 同他们谈玄说道,妙悟玄理。另一方面,也闭门苦读,为应举做准备。他曾说: “为学三十 载,闭门江汉阴”《秦中苦雨赠袁左丞》: (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南阳阻雨》,经 ( ) 过一段时间的苦学,大概他觉得有把握了,便在开元十六年(728)赴京应举,不料却失败 了。在长安逗留了一年,便回到家乡,临别有一首留别王维的诗云: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 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扇。 ” 回家后不久,大概为了排遣失意的痛苦,他便去吴越一带作了较长时间的漫游。他在《自洛 之越》一诗中说: “惶惶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 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可见他是带着愤懑的心情去漫游吴越的。这次漫游, 历时四年之久,足迹遍及吴越一带的名山胜水。也正是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 四年之后,他回到家乡,不久又一次入蜀之行。开元二十二、三年,友人张子容休沐还乡, 他在家乡与张子容过了一段诗酒唱和的宴游生活。 二十四年又有一次湘赣之游。 开元二十五 年,张九龄贬荆州,召他入幕,他在张幕中呆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大概在张幕中,张九龄告 诉了他一引起朝政的实情,他便潜心归隐了。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来到襄阳与他相会,当 时他“疾疹发背” ,因“食鲜疾动” ,旧病复发而逝,终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在同时代的人心目中, 是被当做一个不慕荣利的高人而得到人们的推崇的。 王维曾替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五 宋代文学
    第五编 宋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易安体、辛派词人、宋初三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江西诗派、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唐宋八大家、三苏、别是一家、活法、西昆体 【主要问题】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宋初白体诗人和晚唐体诗人、西昆体的兴衰、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散文主张和创作、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吴中四士、馆阁体、上官体、沈宋、气来、神来、情来、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歌、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古文运动、长吉体、沉郁顿挫、以文为诗、郊寒岛瘦、诗圣、诗仙、诗鬼、元白诗派、元和体、张王乐府、三十六体、武功体、小李杜、俗讲、变文、花间派、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主要问题】文学的自觉时代、曹植诗歌创作、阮籍诗歌特色及代表作品、太康诗风的特色、陶渊明诗歌特色及意义、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南朝民歌、北朝民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考研笔记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2019年集美大学614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4]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一、考核目标(一)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二)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掌握程度。(三) 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山东大学2019年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大纲
    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一、考试目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之一。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素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选拔有素质、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中国文学史》要反映中国语言文学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研大纲
    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相关问题。包括:1.中国古代文学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2.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与审美把握;3.各阶段重要文学理论、文学思潮。二、主要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内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深圳大学709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考试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四大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汉语和文学基础知识、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学思潮等问题,并适当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部分) 中国文学史 古代 先秦文学 一、 上古神话 什么是神话P23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均被收入《山海经》中 二,先秦散文 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2008,2009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1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试卷编号:B 二零一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 :解词 (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唐传奇 2、 《诗经》 3、唐宋派 4、 自序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2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85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戏剧与影视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0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试卷编号:B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零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解词:(每小题 5分,共 40分 ) 1、乐府诗: 2、咏史诗: 3、西昆诗派: 4、 《金瓶梅》 : 5、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
  •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最全)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1.先秦文学 一、填空 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文学基础真题 江西诗派 (97)唐宋八大家(98)元白体(02) 1. 王实甫的《西厢记》的思想艺术上的转变。(04) 2. 说说从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 3. 说说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在今天的意义。(04) 4. 简论宋诗的特质。(13) 中文系课程考试 1. 柳永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