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考研题库 许祖华(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321.    《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322.    《归航》
323.    《还乡记》和《还乡后记》
324.    简要分析郁达夫感伤情调的积极意味
325.    简述郁达夫散文中的“自叙传”色彩
326.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色?
327.    郁达夫早期散文创作的风格
328.    试论述郁达夫散文中的伤感情绪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
329.    试析郁达夫散文感伤情调的时代意义
330.    杂文
331.    “砭锢弊常取类型”
332.    《且介亭杂文》
333.    简述鲁迅杂文的成就
334.    简述鲁迅杂文的风格
335.    简评鲁迅杂文的幽默特点
336.    简评鲁迅杂文的老辣特点
337.    简评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性
338.    如何理解鲁迅杂文的“人学”性质?
339.    论述鲁迅杂文的史诗品格
340.    《名优之死》
341.    《回春之曲》
342.    《名优之死》的艺术特点
343.    简述《回春之曲》的艺术特色
344.    简要分析杨振声的形象
345.    田汉戏剧创作的特点
346.    田汉三十年代戏剧创作的特点
347.    田汉二十年代戏剧的特点
348.    分析田汉戏剧作品中夜的意象
349.    以田汉剧作来论述他戏剧创作的转向
350.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
351.    《五奎桥》
352.    《这不过是春天》
353.    洪深戏剧创作的特点
354.    李健吾戏剧创作的一般特点
355.    《五奎桥》的特色
356.    简述洪深戏剧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创作的转向
357.    分析《这不过是春天》中厅长夫人形象:
358.    简述《五奎桥》中李全生形象
359.    从《这不过是春天》一剧,看李健吾戏剧创作的一般特点
360.    《法西斯细菌》
361.    《上海屋檐下》
362.    夏衍剧作艺术特点
363.    简析《上海屋檐下》
364.    简要分析《法西斯细菌》中俞质夫形象
365.    简述夏衍戏剧作品的现实主义特征
366.    简析夏衍剧作中的妇女形象
367.    夏衍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发展
368.    分析匡复形象
369.    新月诗派
370.    “三美”原则
371.    《死水》和《红烛》
372.    “戴着脚镣跳舞”
373.    闻一多的诗歌主张
374.    谈谈闻一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
375.    谈谈《死水》的创作缘起
376.    以《死水》为例分析闻一多诗歌中美丑对比的写法
377.    分析《死水》中“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味
378.    论述三美原则在《死水》中是怎样体现的
379.    《再别康桥》
380.    简述徐志摩诗歌创作的两个不同时期
381.    徐志摩诗歌的思想主题
382.    谈谈“康桥”对徐志摩的影响
383.    爱情对于徐志摩的影响
384.    如何理解《再别康桥》的感情倾向
385.    分析《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
386.    谈谈徐志摩对诗歌的理解
387.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388.    徐志摩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389.    “雨巷”诗人
390.    《雨巷》
391.    现代诗派
392.    《雨巷》的基本内容
393.    分析《雨巷》的意象
394.    《雨巷》对西方象征主义抒情手法的运用
395.    试述《雨巷》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借鉴
396.    简述《雨巷》的艺术成就
397.    谈谈《雨巷》的艺术地位
398.    分析《雨巷》的音乐美
399.    “吹芦笛的诗人”
400.    谈谈艾青诗歌创作的不同时期
401.    艾青的“太阳组诗”和“北方组诗”
402.    简述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
403.    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这一意象
404.    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论述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405.    如何理解艾青诗歌的忧郁风格
406.    谈谈艾青叙事诗的特点
407.    简述艾青诗歌对中国现代新诗的贡献
408.    试分析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
409.    艾青诗歌的忧郁风格与西方作家的关系
410.    “艾青体”长诗(叙事诗)
411.    西方印象派绘画对艾青诗歌的影响
412.    分析艾青诗歌的苦难美
413.    波特莱尔对艾青诗歌的影响
414.    中国古代文化对艾青诗歌的影响
415.    分析艾青诗歌与俄罗斯、苏联诗歌的联系
416.    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伦对艾青诗歌的影响
417.    惠特曼对艾青诗歌创作的影响
418.    艾青在艺术上是如何借鉴西方象征派诗歌的
419.    沦陷区文学
420.    简述张爱玲作品《金锁记》的基本特色
421.    简要分析《金锁记》中人物曹七巧的性格特征
422.    简述张爱玲与鲁迅创作的异同
423.    简要分析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
424.    简述张爱玲作品既大雅又大俗的特点
425.    简述张爱玲作品既传统又现代的特点
426.    简述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特点
427.    试论张爱玲作品中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荒原”意识
428.    张爱玲小说有无后现代主义色彩?
429.    日记体
430.    《莎菲女士的日记》
431.    丽嘉
432.    莎菲女士形象分析
433.    简述丁玲三十年代小说的特点
434.    丁玲中篇小说《韦护》的主题是什么?
435.    《韦护》尖锐而深刻的思想
436.    简要分析丁玲早期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及其意义
437.    《莎菲女士的日记》的艺术成就
438.    从《韦护》看丁玲小说的革命话语
439.    山药蛋派
440.    《三里湾》
441.    “文摊作家”
442.    三仙姑系列
443.    简述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444.    简要分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445.    简述赵树理创造的评书体的现代小说模式
446.    通过作品人物现象的分析,考察赵树理小说中所具有的新的素质
447.    论述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
448.    你如何看待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特色?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1、请概述鲁迅思想的分期
鲁迅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青少年时代到一九一八年《狂人日记》发表,是他的早期,这是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期。从一九一八年《狂人日记》发表到一九二七年,是他的前期(也可以称作为中期),这是他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度期。从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六年,是他的后期,这是他成为老练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成熟期。

2、“鲁迅的方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鲁迅的方向”的基本特征是:在全面、深刻地反省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民族文化的积极成果及其弊端。既彻底地反封建,又科学地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广泛、理智地引进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从而,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崭新文化。

3、你如何理解鲁迅的“孤独”?
(1).从个人生活来看:
由于种种原因,纵观鲁迅的一生,在他的社交圈子里,尤其是在文化人圈子里,与他心心相印的朋友说不出几个。所谓五四时期的“同人”,如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及后来的创造社诸君郭沫若等,与鲁迅均没有什么深交。他一生崇尚独往独来,虽然在理智上他曾说,他要“听将令”,但在社交中,他是孤独的。他有很多追随者,多为青年人,他们追随他,是因为景仰他;鲁迅帮助他们并与之交往,主要是出于对后辈的奖掖。
他交往较深,被他视为知己的人大概只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人内山完造;一个是瞿秋白。
可惜,鲁迅与瞿秋白不仅结识得晚,且结识两年后,瞿秋白就被国民党杀害了。交友不广,一方面说明鲁迅很孤独,缺少交流很寂寞,另一方面说明他个性太突出。有突出的个性,正是“巨人”的品质之一。
同时,鲁迅的家庭生活也是不幸的。这种“不幸”既加重了他的孤寂,又构成了孤寂的内容。少年时代家道衰落,饱尝了人间的冷暖。1906年26岁时,又奉母命与朱安女士结婚,以后几十年一直受到这桩无爱的婚姻的折磨。之后(1927年到上海后)与许广平同居。此时,鲁迅仍是孤独的。从《两地书》来看,我们难以找到抚慰鲁迅情感的内容,更多的是老师与学生在漫谈社会、人生、人际等等。西方人说,书信是最温柔的艺术,更何况是“情书”!在情书中都难找到“温柔”,其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2)从情感世界看:
鲁迅的情感丰富而鲜明:爱如阳光温暖人心;憎如冬寒砭人灵魂。但又爱憎分明。敏感而忧郁:对一切关己不关己的人和事都会引发一种感情倾向;对社会、自身常怀忧郁之情。
鲁迅的情感世界由两部分组成:A.民族、大众情感。对民族,鲁迅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对大众,他“哀其不幸”(同情),又“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B.个人情感。他渴望爱,重情,正如他所说的“无情未必真豪杰”。
鲁迅有这样崇高的情感:“爱国”,“忧国忧民”,可是没人理解他,鲁迅对民众如此倾注同情,盼他们觉醒,不仅民众“不察”,连文化同人也“不察”。创造社同仁说他是“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郭沫若语);太阳社的阿英说他将民众写得如此落后,看不到光明,是落伍者,冷眼旁观者,等等。他渴望爱,可母亲送给他的“礼物”(婚姻),却使他不知道爱情为何物,所以,他又是孤寂的。许广平曾回忆,鲁迅有时喝很多的酒,到阳台上躺着。这也是心中痛苦、寂寞的一种表现与排遣
(3)从思想境界看:
鲁迅的思想,犀利、睿智、深邃、明达。他对中国历史、中国现实、中国人的认识既独特又深刻。他对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从政治、文化、哲学、宗教、艺术,给予了全面的反省,既首肯了中国历史的伟绩,更发现了它的弊端,如礼教“吃人”,制度的专制等。他对中国现实中各种革命的性质及问题,洞若观火。他对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的总结是无人能比的(没有唤醒民众),对革命文学的真知灼见,今天看来,仍是深刻的。至于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发掘、批判的深度,至今也是让人惊叹的。总之,他当时的思想境界,在中国的思想界、文学界的同仁中是最高的。这无疑直接显示了他巨人的风范。
但是,事物的辩证法恰恰就在这里:曲高则和寡。由于他的思想境界太高了,他同时代人都难以达到,所以引不起共鸣。他与中国的许多文化名流进行过“论争”。他论争的目的很清楚:探索真理,也检验自己对历史、现实、人的看法是否正确,他希望在“论争”中进一步完善自己。可是,他失望了。每一次论争,从五四时期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到左联前期与创造社、太阳社的论争,直至晚年关于“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论争……没有一个人真正以理论的力量说服过他,所有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似乎“胜利”了,但这是苦涩的胜利。所以他更感到孤独、寂寞。

4、为什么说对“人”的关注是鲁迅思想的核心?
我们可以说,鲁迅的思想是一种“人学”,更具体地说,鲁迅关注的是人的精神现象。鲁迅曾经说过“精神先上实人类生活之极颠”,近来有学者据此而认为鲁迅是“深邃探索人类精神现象的伟大思想家”,鲁迅思想是“以改变人的精神为总的精神哲学与精神诗学”,这是很有道理的。
鲁迅对人的生命存在的体察与探讨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
首先是对从“此”(生)到“彼”(死)的“生命的路”的体验与理解,在这里展开的是“生”与“死”的中心命题。对于“死亡”,鲁迅一方面从“人”的群体体验出发,感受着一种“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的生命进化的乐观主义;另一方面从“人”的个体体验出发,又感受着生命无可避免的消逝的悲剧性,人的一切挣扎终不免毁灭的绝望。在鲁迅的“死亡”体验里,就这样同时交汇着希望和绝望、理性与非理性的两股激流。而尤其构成鲁迅体验的独特性的,是他“目睹了‘死’的袭来,但同时也深切地感着‘生’的存在”,把“死亡”转化为对于“生”的思考。
其次,当鲁迅进一步从“人我自他”即人与外界的“关系”中去体验、探索人的存在时,他的内心依然交织着两股生命之流:从人的群体体验出发,他感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正是从与群体存在的血肉联系中发现与肯定了个体生命的存在,并且产生了对“他人”的亲切感、关怀与爱,以及交流与沟通的欲望。但当鲁迅着力于个体生命体验时,他却感到了极度的孤独,他发现一堵“高墙”将自我与外界、他人“各个分离”,而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已经简化为“求乞”与“布施”,甚至发现了“吃人”与“被吃”的双重残酷。这两个侧面——群体体验和个体体验,实际上正是根源于他对人的本质的两种把握方式。一方面是从“类”出发,强调社会性,民族性,阶级性,另一个方面是从“个”出发来把握人,强调个体的、自我独立不依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说鲁迅心中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相互消长,“爱”与“憎”互相缠绕,既“喜欢寂寞,有憎恶寂寞”,而这一切正是根源于“人性的矛盾”。而“人性的矛盾”便是“真实的人”——鲁迅,所一生关注的核心所在。

5、如何理解鲁迅思想中庞杂的矛盾?
鲁迅身上有着太多的矛盾,以至我们很难满意地找到某个对应的名词来概括他的丰富性。
他旗帜鲜明地反对传统道德,与传统文化针锋相对,但不难发现,由儒道代表的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气质与智慧,都在他的新的价值基座上给激活了。在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论语》、《孟子》的传人比他更“君轻民贵”,更“先天下之忧而忧”,有多少读过《道德经》、《庄子》的人,比他更“独异”、“不羁”、“天马行空”。
如果说启蒙主义在他一生的思想中占据着主流,但恰恰是启蒙主义的两大旗帜的“德、赛”二先生,都曾是他或盘诘或非难的对象。在他的著作中,甚至极难找到“民主”之类的字眼。
他的思想中包含着存在主义的元素,他对人的存在状况确乎有着海德格尔、萨特、加缪们相同的“厌恶”、“恐怖”、“孤独”体验乃至宗教情绪,但没有哪一个存在主义像他那样不歇地向外做现实的捣乱和反抗。
鲁迅是个非理性主义者,以尼采为主的一批现代非理性主义者都曾为他所激赏和介绍,由“新神思宗”而接引出来的“力”或“意力”概念,一生都交融渗合于他的价值思想中。但他的这种“力”恰恰更多地诉诸理性的运动。
说鲁迅是“人道主义者”,或者“个性主义者”,都像,又都不尽像。鲁迅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结构。这一矛盾结构集中体现了中国历史之交的思想文化研究。他以独特的符号系统和人格践履,对这种冲突做出的回应,在中国至今无人可以比肩。

6、谈谈鲁迅如何面对生命体验中的“绝望”与“虚无”?
当鲁迅着力于个体生命体验时,他发现一堵“高墙”将自我与外界、他人“各个分离”,而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已经简化为“求乞”和“布施”,进而他发现了“吃人”与“被吃”,最后在“他人”中他发现了“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时,他就仿佛置身于“看不见的地狱”之中。这种孤独与恐惧感将鲁迅的生命体验推向“绝望”、“虚无”的极致。
但鲁迅的思想是真正彻底的,他对这“绝望”、“虚无”的生命体验本身也投以“怀疑”的眼光,他于是提出“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命题,一面宣布自己“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 ‘实有’”,同时又承认“我终于不能证实: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他正是在“绝望与希望”(以及相应的“充实与空虚”、“记得与忘却”、“正视与逃避”、真实与说谎)的矛盾、挣扎中选择着,调整着自己的生存态度与人生之路。在承认自我的有限、他人的可疑可怕与世界的残酷、荒谬的前提下,在“很确切地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以后,他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生存态度,选择“反抗绝望”作为从“此”(生)到彼(死)”的现实道路。对达于“绝望”的人的生存困境与命运既是正视,又是挑战,这两个方面构成了鲁迅之为鲁迅的“特色”,将他与同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的思想家既联系又区别开来。

7、鲁迅前期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鲁迅前期受赫胥黎《天演论》的影响最为深远,长期把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观察社会的一种武器。后来,又接受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民主主义和个性解放的思想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的某些影响,形成了以进化论和个性主义为基本特点的前期思想。但鲁迅把丰富的斗争经验融会进西方文化思想中,从而使他的进化论和个性主义思想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
鲁迅引申了进化论学说里的发展观点和变革观点,相信将来必胜于现在,青年必胜于老年。但他并没有强调“生存竞争”以鼓励社会斗争,这和达尔文主义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鲁迅的个性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掊物质而张神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主张里。鲁迅把个性解放当作达到社会解放的途径,是符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的。他和尼采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尼采敌视群众,推崇“超人”,鲁迅则同情群众,从启发群众觉悟的立场,造成“欲自强,而力抗强者”。

8、略述鲁迅世界观转变的原因。
鲁迅的思想发展,是从进化论向阶级论、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这个转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    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对鲁迅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他在文章中一再提对十月革命表示赞颂与向往。1927年,鲁迅与共产党人有了较密切的接触,同年四月十日,在鲁迅发表的《庆祝沪宁克复的一边》中,他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了马列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政治局势,标志着鲁迅思想一个新的飞跃。
二、    严格的自觉的自我改造精神。鲁迅在与敌人斗争的同时,不断地进行严格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改造。例如《一件小事》中的“我”,以及在后来翻译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论著时,更明显地表现出鲁迅的勇于自我改造的精神。
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血的教训。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给鲁迅思想以极大的震动,残酷的现实使他的“思路因此轰毁”。鲁迅觉悟到不能再把进化论作为观察社会的武器,而代只以马克思主义。

9、谈谈你所了解的鲁迅的读书方法。
鲁迅读书,最强调的是“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这是鲁迅读书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其细则包括:(1)、脑子不应该是别人的“跑马场”,鲁迅把观察者观察社会的方法用来读书,再加上思想家的活力,使观察、思考、读书三者结合起来。还特别强调思考在三者中的主导作用。(2)、把所读的书同实社会比较。鲁迅坚持不盲从、不迷信,以生活事实的逻辑为准绳的读书精神和方法,检阅了前人留下的各种有名的文化典籍和著述,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有独创性的真知灼见。(3)、“泛览”和“随便翻翻”。“泛览”就是指不限制地读书,广泛地读书。而“随便翻翻”可以扩大阅读的量,可以作为比较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值得细读的书。

10、你如何评价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的杰出继承人;如果从文学的角度展开,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最杰出的创造者。他的文学作品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在思想与艺术上所达到的完美的境界,他自己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11、你如何看待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的意识本质?
关于鲁迅小说的意识本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社会政治革命的形象反映”。这种观念在20世纪50~70年代占绝对的统治地位。从50年代起,在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政治态度的分析为纲领,以对《呐喊》、《彷徨》客观政治意义的阐释为主体的初具脉络的《呐喊》、《彷徨》研究系统。这种观念就是这一系统的产物。

相关话题/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秦汉文学)
    一、填空 1. 秦代在文学上的建树很少,可以称述者,只有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____》。 2.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____的完整体系。 3. 《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如《__》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一、填空 1. 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____、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2. 元人编刊的讲史话本,今存建安虞氏刊印的《____》 3. 《__》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作者是董解元,本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会 真记》。 4. 元杂剧是在__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先秦文学)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 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 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文学史习題与参考答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湞空 1. 曹操的《___》是我曰现存m首宄整的山水诗 ,写出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2. 曹丕所作的《___》s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nm,对t;代歌行休u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 钟嵘在《诗品》屮评价曹植的诗为___,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一、填空 1.元代辛文房的《___________》为398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 2.在贞观诗坛的后期,出现的由上官仪所代表的诗体称为________。 3.初唐时期,___________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两宋辽金文学)
    两宋辽金文学 一、填空 1.__________把自己的文集题作《小畜集》,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 2.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___________,他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3.__________编选《唐文粹》,影响了宋初的古文创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中国文学点睛篇 第一部分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袁行霈版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概说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 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 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 。1 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其实大家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 的琼楼玉宇, 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 而且 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五 宋代文学
    第五编 宋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易安体、辛派词人、宋初三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江西诗派、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唐宋八大家、三苏、别是一家、活法、西昆体 【主要问题】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宋初白体诗人和晚唐体诗人、西昆体的兴衰、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散文主张和创作、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吴中四士、馆阁体、上官体、沈宋、气来、神来、情来、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歌、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古文运动、长吉体、沉郁顿挫、以文为诗、郊寒岛瘦、诗圣、诗仙、诗鬼、元白诗派、元和体、张王乐府、三十六体、武功体、小李杜、俗讲、变文、花间派、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主要问题】文学的自觉时代、曹植诗歌创作、阮籍诗歌特色及代表作品、太康诗风的特色、陶渊明诗歌特色及意义、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南朝民歌、北朝民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考研笔记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研复习笔记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案 第一讲 本讲重点: 1、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分期 2、礼乐文明与文学观念 3、 文学文章及两者之关系 、 一、前 言 中国文学批评史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史。当下,西化之风日炽,对于传统理论则有忘 本之虞。在此情形下,我们很容易一味附和某些专家的失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文艺学的考研复习课后习题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教案讲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现代文学部分 绪论 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 (一)中国的历史分期 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 近代:1840年1919年 现代:1919年-1949年 当代:1949年后 (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 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