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复习教案(朱栋霖)(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7、《呐喊》、《彷徨》的思想意识特征和艺术特色
(1)思想意识特征:关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精神、心理、生存问题,倡导启蒙主义,改造国民性;反思探索了五四启蒙者的精神困境,表现先知知识分子的悲剧性;对传统封建文化的批判。
(2)艺术特色
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一模式化,实现了小说的开放性和创造的可能性,把日记、杂文、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技巧融入小说。
对西方小说技巧的吸纳。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高度融合。
打破了古典小说以人物彼此之间的故事为中心情节的模式,开创了以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情感为意图的小说模式,自由安排情节。
复线结构和复调主题。
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典型人物。(阿Q、润土、孔乙己、狂人)
沉郁、凝练、含蓄的语言风格。
忧愤深广的悲喜剧美学风格。
(5)《故事新编》读解
写于1922年—1935年的8篇小说。《补天》、《奔月》、《铸剑》三篇写于1922-1926年间、《理水》《采薇》、《非攻》、《出关》、《起死》写于1934-1935年间。把神话融入现实之中进行重新解构。它是超历史、超时空、超逻辑的文学形式。作家把杂文笔法、戏剧程式、故事演义混在一起,将神性与世俗环境对立进行了消解,把历史人物与现实场景、英雄事迹与世俗生活,客体对象与自我感受融注为对历史、文化意义的解构,对现实、生命的复杂体验。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反思和解构,对中国传统文化无意义的思考。作者通过油滑和讽刺,使神性降低,把历史人物和英雄放置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传统和历史的虚无的批判,表现历史英雄人物的悲剧性和世俗性,来讽刺现实的虚无和荒诞,从历史中去追寻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是历史文本到个人文本的再创造
历史小说中融入了现代情节:《起死》中庄子吹警笛,《理水》中女隗小姐走时装表演,《奔月》中嫦娥吃乌鸦杂酱面。
表现主义特征: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中引进某些现代内容和现代细节,以古今的强烈反差造成滑稽和古今杂糅的“间离”效果。艺术上显得滑稽和风趣、生动。具荒诞性和悲剧性。
    《补天》并未写女娲造人的欢喜,反而写的是被创造者对创造者的控制,用异化来消解了创史者的意义。对中国传统创造者无意义的思考。
    《奔月》解构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后羿与宓妃偷情。后羿由英雄到英雄无用武之地,英雄末路落魄凄凉心境。英雄失去了舞台,进入悲剧性场景,英雄就失去了意义。这是对人类英雄的反思。作品中逢蒙的陷害,嫦娥的背弃又进一步折射出现实的险恶生存环境。
将传统的英雄美人结构进行了解构,美人成了主体,英雄追随美人,反思出英雄神话的虚无。
《铸剑》写一个凄惨的英雄复仇故事。(取材于曹丕的《列异传》中《三王冢》的故事)
眉间尺欲复父仇,献头于宴之敖。宴得大王信任后取大王首级,自取人头于水缸中三头咬噬,三头皆得厚葬。在最后笔锋一转,通过写看客的惊奇,英雄的复仇化为虚无和游戏,复仇的英雄主义被消解。对中国侠文化侠和复仇的无意义的解构。
同时,也包含了对权利的解构,权利的实质是剥夺他人的权利,被剥夺权利的人反过来指向权利剥夺者。二者演化为了中国的历史:权利魔杖下权利与被剥夺权利者争夺权利的怪圈。
《非攻》写墨子的机智、反抗侵略的务实作风。批评了9.18事变后述而不作的空谈家。
《理水》写了大禹治水的功绩,对现实的黑暗和腐败的官僚进行了嘲讽,也写了大禹在现实环境中逐步的蜕变。
《采薇》批评消极避世思想,反对超然和闲适,执着于现实的战斗。对中国隐逸文化无意义的解构。
《出关》对老子无为哲学虚伪的批判,超越与逍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对崇尚空谈的批判和对老庄哲学的解构。
《起死》对愚民和提倡顺民政策以及对虚无主义的批判。对无为哲学的批判和解构。
《故事新编》主题的整体意义:
1、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反思和解构,表现了中国文化的无意义性,表达了鲁迅对中国原典文化的呼唤。
2、把历史人物、英雄放置在日常生活中,神性世俗化,表现了他们悲剧性存在。目的是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发现相似性,发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荒谬性。
艺术特点:以反逻辑、非现实、超历史的思维解构历史和文化,创作新的历史预言;大量使用西方现代创作手法,夸张,变形,解构;语言的幽默、精炼与反讽。
(二)散文及散文诗
1、精神的桃花源——《朝花夕拾》 
集26年写的10篇散文。作者对青少年时代生活和求学经历的回忆,目的在于“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表现的心态宁静、祥和,自然、亲切,一种美好温馨的回忆。平等的精神对话(非启蒙性质),精神世界的柔和与悲怆互为表里,正如作者所言:在复杂中寻找宁静,重振士气。——这是鲁迅的另一面,传统人格的体现。
2、自我拯救的心灵炼狱——《野草》  写于1924年9月15日-1926年4月10日,23篇加一篇题辞(1927年后写成)。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经典之作。
写作背景:“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文苑寂寞,战场平安,伙伴散掉;1923年7月,兄弟失和;正在翻译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
“五四以后不久,《新青年》的团体解散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 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
1)《野草》是五四退潮后鲁迅思想彷徨、苦闷的产物,反映了鲁迅彷徨、思索、坚韧战斗的心路历程。
(1)无归宿感:深刻的焦虑与不安,处于一种“无物之阵”。是一种找不到立足点的无归宿感。它不是来自于某一方面的原因,是对自己根本性的忧郁,站在世界“边沿”、“无地”的孤独感和身处“无物”之阵的悲剧感和绝对的无依靠感,一种被抛入世界的悲剧性体念。作者进行的是自我灵魂的严酷拷问,“过客”意识。
过客意识,折射出鲁迅的虚无感和孤独感:自己成为了一个倔犟的过客,一个从虚无走入虚无的过客,揭示的是人的意义在于行动的过程,而非目的本身的哲学命题。《影的告别》“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我只能“彷徨于无地”。
《颓败线的颤动》的主题略近于《复仇(其二)》。前者写一个因为要养活孩子而失身于人的妇女,垂老时却受到孩子和亲人的鄙视。后者借用耶酥的故事,勾画了一个为人群谋福利而又为人群所唾弃的改革者的形象——虚无和孤独、悲剧感。
(2)必死的主题:对死亡的阐释和态度构成了《野草》哲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逻辑。死亡在《野草》中不是把人的生命引向顶峰。相反,死亡是进入并存在于现实的生命活动中,作者通过认识死亡来强化人对生命过程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中国人是缺乏的,没有生命自觉意识的人他会成为历史盲目的追随者而不可能成为历史的推动和改造者)人是在对死亡的认识中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进行生命的选择。体现的是作者对现实生命的执着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作者是从生命的终点(死亡)来反观生命的价值。在《野草》中,作者超然面对了死亡的恐惧,死亡并不等于空虚,它是生命流程中的必然。《野草》是用文学的形式,从哲学的角度把死亡转化成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思考。
(3)荒诞的主题:无物之阵,虚无的战斗,无归宿感,对生命和虚无的体验。荒诞背后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发现。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立论》等篇,则是对奴才哲学和市侩习气和讽喻。《立论》:一切围绕权利的立论都是权利化的表现,都是谎言和无意义的闲话,都是对现实的逃避。
《求乞者》:对虚无和虚伪的认识。
《狗的驳诘》:对人势利和虚伪的讽刺。
(4)绝望的抗战:是鲁迅反抗绝望的哲学(汪辉语),是在无可挽回的结局后对现实的选择。“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希望》。绝望而非失望,是绝望地进行没有希望的抗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鲁迅现实战斗精神的体现。
《野草》的内容比较复杂,贯串在不少篇什里的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也体现了存在于作者自己思想里的同样的冲突。他感到黑暗势力的浓重,着力描绘了它;同时又觉得战斗之不能松懈,坚持顽强不屈的精神。《这样的战士》和《过客》在这点上表现得特别鲜明。“过客”经过长途跋涉,疲惫而又劳顿,然而生命的声音在叫唤他,他还是不停步地前进着。无论是世故的恳挚的劝告,还是天真的热情的安慰,都无法使他改变主意。他不清楚前面是什么所在,料不定能否走完,却还是谢却一切"好意”,拒绝一切"布施”,依旧昂着头,奋然向前走去。“这样的战士”处身在“无物之阵”里,遇见的是对他“一式点头”,同声立誓,他们头上有“各种旗帜”,绣着“慈善家,学者,文士,长者,青年,雅人,君子”等等“好名称”,他们头下有“各样外套”,绣着“学问,道德,国粹,民意,逻辑,公义,东方文明”等等“好花样”,面对这些变形的假象——“杀人不见血的武器”,“他举起了投枪”;当一切都颓然倒地,他发现“其中无物”,最后甚至连这“无物之物”也已经脱走,但是,"他举起了投枪”;他不管自己是“战士”还是“罪人”,是胜利还是失败,在“不闻战叫”的境地里,依旧和原先一样,“他举起了投枪”。这里虽然流露出孤军作战的寂寞之感,却充满着一个战士的自我策励的精神:毫不懈怠,永不退转。《过客》用对话体,《这样的战士》里出现反复重叠的语句,以表示战士的坚韧和执着。
《这样的战士》:绝望的抗战。对所有物的反叛和决绝。在无物之阵的战斗。
2)诗与思的存在方式。
思是一种父性存在的本能,它把生命的丰富性加以贮存,肢解和研究;思是生命丰富性的死亡档案图,理性碾碎了生命鲜活的躯体。诗是鲁迅存在的母体,它以母性存在的慈爱和宽容接纳每一位宽容的旅客,迷津于途中的人常常回到诗的怀抱。《野草》表现了诗歌与哲理性的内在思想。
《野草》总的艺术特征是内敛的抒情的倾向,它所表露的是灵魂的“真”与“深”,是对于人自身存在的困境的自觉体验与突围,表现了人的生存矛盾与心理困惑:生与死,爱与恨、希望与绝望、存在与虚无的缠绕与挣扎。《野草》也呈现出主题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是鲁迅情绪、情感、性格甚至整个内心世界各个侧面的反映,它是鲁迅从启蒙的文化批判者向启蒙后的战斗者转折过渡阶段的心灵史。
(三)杂文创作
1、概况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的、时代的、历史的一面镜子,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的同情。不但这样,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成两个时期。
1918-1926年杂文:《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其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他从进化论出发,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武器,对带有落后封建意识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剖析和批判。
1927—1936年杂文:有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界亭杂文》、《集外集》等。主要集中于政治批评、社会批评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理论斗争性建设。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是20、30年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2、鲁迅杂文的文化意蕴:质疑。对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人生、人性的批判和反省、对现代化的探索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需要怎样对传统进行改造和如何学习西方。
3、鲁迅杂文的斗士风格:批判性、否定性和攻击性。作为思想批判和文化批判、攻击落后传统与时政的武器,是解剖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和现实黑暗的的匕首,是剖析现实痼疾的利刃,批判了历史的痼疾,现实的尘垢,时政的虚伪和腐败。
    无情的置疑,犀利、刻毒、尖刻、凶狠。
4、鲁迅杂文的文体创造:萌芽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由鲁迅所开创、推动而发展、成熟的一种文体。瞿秋白称之为“文艺性的论文”。形象性、情感性个逻辑性的完美结合,严密而生动的逻辑结构,辛辣而幽默的讽刺。是诗化的政论,是政论化的诗,是思想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以个含类,以具体的现实生活现象来形象地引出或涵纳整体的社会、人生思考,得出切实的思想及对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
形象性与理性原则的内在统一,两者彼此融合。运用暗示、借喻、关联等手法,寓理性判断于形象事例中,使理性逻辑获得形象地展开,而不是硬性的强加给读者。
强烈的感情、鲜明的道德倾向与深刻的理性思考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内在心灵的亲和力和震撼力,鲁迅个人的心灵勇气和现实战斗精神在他的杂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现实的战斗精神与艺术的审美功能的统一。鲁迅的杂文成为活的思想和行动的艺术,成为鲁迅民族良心和伟大作家人格的写照。鲁迅的杂文是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语言上雅俗共用,幽默诙谐,曲折冷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四、战士鲁迅
(一)鲁迅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倾向
鲁迅是属于中国的,民族的,而非仅仅哪一个阶级的。在政治上鲁迅作为思想家和思考者,在一定的时代体现了无产阶级的要求,但在历史的长河中,鲁迅是属于人类的。
(二)鲁迅的民族反省意识
表现在对国民性的批判,对中国几千年的根深蒂固定封建传统的怀疑、叛逆和批判。鲁迅无情的解剖了自己同时也解剖了别人。
(三)鲁迅的人民本位意识
鲁迅是带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怀着对人民和民族无限同情和充满无限希望的基础上去批判、呐喊、唤醒民众的。鲁迅的批评意识正是其人民本位意识的体现。
(四)鲁迅的现实战斗精神
与传统的决裂和对现实的彻底的批判。义无返顾的战斗姿态。
五、被亵渎的鲁迅   
20年代创造社、太阳社对鲁迅的批判,认为鲁迅是一个“封建余孽”,“二重的反革命的人物”,“不得志的法西斯蒂”,是“三个有闲”的“醉眼陶然”。有人骂鲁迅是“唐吉苛德”,是“浅薄的人道主义”。后来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鲁迅都被作为政治运动的工具,被作为旗子利用和作为标靶加以批判。
参见  孙  郁:《被亵渎的鲁迅》、
房向东:《鲁迅:最受诬蔑的人》
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

第三章:20年代小说(其他作家的创作)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指琐屑的言谈。《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在古代,写小说一种目的是“游戏笔端,资助谈柄”(邱炜薗《菽园赘谈》);一种目的是强调小说可“资治体,助名教,供谈笑,广见闻”(曾慥《类说书》)。可以“劝善惩恶,幼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凌云翰《剪灯新语•序》。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小说一直处于边沿的位置。
    古代小说的概念十分宽泛,包括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志怪、传奇等。小说的文体不规范,过于驳杂,客观上影响了小说的发展。西方文学中的小说(novel)是在18世纪后期才被正式定名的文学形式,以前的小说是用“散文虚构故事”(ficton)来称谓,包括史诗、传奇、传记等。直到18世纪以后,小说这种文体才逐渐规范,走向丰富和成熟。
一、小说从街谈巷议到文学正宗
(一)小说界革命——对小说的重视
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认为小说是文学之最上乘。1896年发表《译印政治小说序》、1902年发表《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15年《告小说家》三篇理论文章。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的关系》认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以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小说道不可思议之力,具体表现为熏、浸、刺、提。
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中认为传统中的“状元宰相之思想”、“才子佳人之思想”、“江湖盗贼之思想”、“妖巫狐鬼之思想”都来自于小说,传统小说成为了社会腐败的总根源。当然,梁启超颠倒了小说表现与社会的关系,观点是错误的。
当时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方的强大某种得益于小说对人民的教化。并且,小说还可以用于传播新知,启迪民智,所以大力倡导新小说。
(二)文学革命运动——小说文学正宗地位的取得
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一批作家的小说创作,逐步使小说成为表现社会、情感、人生和启蒙的工具,小说逐渐移向文学的正宗。
二、20年代小说概述
1、“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在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做出成绩的主要是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他们师承文学革命的传统,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与潮流有:
(1)问题小说
(2)乡土小说
从总体上看,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中坚的现实主义小说,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痼弊,执著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他们的艺术倾向基本趋于客观写实,强调对外在世界的精密观察与真实再现,于沉着厚实中流露出深沉、峻烈的情怀,同时又呈现了各个作家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范。在现代文学的长河中,他们的创作使现实主义在20年代形成了一江壮阔的洪峰。
2、浪漫抒情小说
(1)简介: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拓了现代小说的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2)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明显受西方文学的影响。
(3)代表作家:如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三、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问题小说的特征:
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强;哲理性强;对问题的探索肤浅,通常“只问病源,不开药方”;社会功利化追求所导致的观念化和抽象化倾向。
建立了现代市镇和乡土文学的基本叙述模式。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小说的影响。注重社会性、批判性以及写实的多元性。
(一)初期问题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药》、《伤逝》,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冰心的《斯人独憔悴》、《最后的安息》,胡适的《一个问题》等。
(二)文学研究会成立后的问题小说
文学研究会成立后,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了高潮,形成了一股问题小说的题材热。主要作家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问题小说的出现的原因:五四理想精神在文学上的体现,是五四启蒙的产物;是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人生严肃思考的结果;同时,问题现实的出现也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
庐隐(1899-1934):原名黄淑仪,黄英,福建闽侯人,文学研究会会员,1921年开始文学创作,曾任北京女子中学校长。是五四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创作的小说多为问题小说,写“人生是恨”的主题。作品常带有自传色彩,多以爱情婚姻题材,写青年人在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冲突下的悲观苦闷,觉醒与追求,作品风格感伤,基调悲慽,抒情浓郁,语言流畅,是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有《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等。与冰心并称为“文坛双星”。
《海滨故人》:写露莎等五位青年女性在海滨聚会的遭遇到风流云散的过程,露莎和她的好友玲玉、莲裳、云青、宗莹苦苦地对人生的探索。露莎孤僻深沉、敏锐而善于思索;云青谨慎老实,情感脆弱,成为了旧礼教的牺牲者;玲玉和宗莹都是追求理想伴侣的新女性;连裳追求的是生活的随意和舒适。她们作为五四走出封建大家庭的新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但还缺乏与旧势力抗争的勇气,只能在人生的十字街头彷徨。小说重点表现了主人公露莎因为理想落空而悲观失望,成为了一个看破红尘的虚无主义者。小说反映了在黑暗的重压下,新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中说产生的苦闷,并宣泄了对旧的社会制度和现实对少女侵蚀和污浊的不满,真实的反映了五•四后女性冲破家庭走向社会后的新矛盾和困惑。
以悲伤的调子写恨和反抗、人物的命运和遭遇,调子凄苦、伤感、悲哀,带灰色忧郁的色调。
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善于写人生美和爱的主题。
《沉思》:写一个年轻姑娘作美术模特儿,以自己的美和爱来感化世人的无知,但终不被人理解,表现了爱与美的幻灭和不能被污浊的世界所包容的主题。
《微笑》:写一笑感化了一个小偷,使其重新做人。说明爱可以征服一切的观点。受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影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18年进入协和女子大学学医,后改学文学。新文学初期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新文学史上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受基督教的泛爱思想和西方人道主义观念的影响,把人生理解为爱,主要歌颂母爱、童心和大自然(大海)。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和女性意识。
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
小说创作以问题小说开始,主要是探究人生的意义,如《斯人独憔悴》、《两个家庭》、《秋分秋雨愁煞人》、《去国》等,后来小说的题材开始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以创作去改良人生,具有敏锐的社会意识。如《超人》、《烦闷》、《悟》(爱的三部曲)等,宣扬爱的哲学。30年代后的作品中阶级有了明确的观念。
作品:《最后的安息》,写翠儿的悲苦人生,爱可以消除隔膜,改变愚弱。
《分》:写两个刚刚出生的小孩的对话,揭露当时阶级、贫富的差距和对立。
在语言文体上的创作,形成了冰心体,提倡“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艺术特点是: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活;风格清新、飘逸、感伤;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远、含蓄疑练、诗情洋溢。
许地山的小说
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华生。祖籍广东,生于台湾,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命命鸟》、《缀网劳蛛》、《玉官》、《春桃》、《商人妇》等。
    作品特点:
    多写缅甸、印度等异域生活,充满了南国情趣。
作品风格独特,卓然不群,具有宗教情怀,在宗教氛围中探讨女性的命运。
    情节上多贯穿爱情主线。
《命命鸟》写一对缅甸青年加陵和敏明的爱情故事。敏明与加陵相爱,但父亲要敏明专心作戏子,不让上学,加陵进了仰光高等学校,他们的爱情遭到家人反对。敏明在梦幻中见到极乐世界中美丽的命命鸟,为追求自由爱情,敏明和加陵携手投水自尽,去做了极乐世界的命命鸟。小说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宣扬人生是苦,涅槃最乐的宗教精神。
《缀网劳蛛》主人公尚洁原是童养媳,后与帮助她逃离婆家的长孙可望结婚,但他们的婚姻没有爱情。尚洁恪守妇道,顺从命运,坦然的面对生活。一天,尚洁救了一名窃贼,被可望误会以为他们间有暧昧关系,刺伤了尚洁。可望提出离婚,教会也剥夺了尚洁赴圣宴的权利,尚洁没有辩解,仍以自己的信仰坚持自己人生的信念,到一个岛上生活,养育子女。可望在牧师的教诲下觉悟到了自己的过错,把尚洁接回家,尚洁回家后生活坦然,对谁也没有怪罪,相信人的命运如蜘蛛补网一样,不得不如此。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爱、博爱与道德、人性的冲突,表现了顺其自然,与世无争的观点。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人生如网,任其而过,与世无争,顺应天命。

相关话题/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复习笔记整理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版 一鲁迅 主要著作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16 《热风》 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 《坟》 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课堂考研笔记详细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主题:启蒙(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与救亡: 苦难史 (认知(自我) 反思)为什么文化纯度:起止年代: 19171949,新的语言、新的文学形式来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人生的体验。分期:一,人的觉醒 的时代( 19171927)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考研题库 许祖华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题库 许祖华 第一部分:题目 1. 请概述鲁迅思想的分期 2. 鲁迅的方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 你如何理解鲁迅的孤独? 4. 为什么说对人的关注是鲁迅思想的核心? 5. 如何理解鲁迅思想中庞杂的矛盾 6. 谈谈鲁迅如何面对生命体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秦汉文学)
    一、填空 1. 秦代在文学上的建树很少,可以称述者,只有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____》。 2.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____的完整体系。 3. 《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如《__》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一、填空 1. 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____、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2. 元人编刊的讲史话本,今存建安虞氏刊印的《____》 3. 《__》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作者是董解元,本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会 真记》。 4. 元杂剧是在__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先秦文学)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 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 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文学史习題与参考答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湞空 1. 曹操的《___》是我曰现存m首宄整的山水诗 ,写出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2. 曹丕所作的《___》s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nm,对t;代歌行休u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 钟嵘在《诗品》屮评价曹植的诗为___,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一、填空 1.元代辛文房的《___________》为398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 2.在贞观诗坛的后期,出现的由上官仪所代表的诗体称为________。 3.初唐时期,___________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两宋辽金文学)
    两宋辽金文学 一、填空 1.__________把自己的文集题作《小畜集》,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 2.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___________,他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3.__________编选《唐文粹》,影响了宋初的古文创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中国文学点睛篇 第一部分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袁行霈版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概说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 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 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 。1 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其实大家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 的琼楼玉宇, 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 而且 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五 宋代文学
    第五编 宋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易安体、辛派词人、宋初三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江西诗派、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唐宋八大家、三苏、别是一家、活法、西昆体 【主要问题】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宋初白体诗人和晚唐体诗人、西昆体的兴衰、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散文主张和创作、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吴中四士、馆阁体、上官体、沈宋、气来、神来、情来、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歌、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古文运动、长吉体、沉郁顿挫、以文为诗、郊寒岛瘦、诗圣、诗仙、诗鬼、元白诗派、元和体、张王乐府、三十六体、武功体、小李杜、俗讲、变文、花间派、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主要问题】文学的自觉时代、曹植诗歌创作、阮籍诗歌特色及代表作品、太康诗风的特色、陶渊明诗歌特色及意义、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南朝民歌、北朝民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考研笔记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