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研复习讲义(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成语、熟语、歇后语和典故等,这类词语往往是直接反应一个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经验的,有相当——部分很难在其它语言里找到相对应的词语,典故更难找到相对应的词语。   
    (2)对应词词义范围的大小 
    不同的语言里虽然有大量的对应词,但是多数对应词的词义范围不完全相同。例如,汉语中亲属称谓很多,仅父母这一辈的称谓就分父系、母系方面的,每一个方面又分男女长次,父系方面的有伯父、伯母(大爷、大妈),叔父、叔母(叔叔、婶婶),姑父、姑母(姑爹、姑妈)等;母系方面的有舅父、舅母(舅舅、舅妈)、姨父、姨母(姨爹、姨妈)等;还要用大、二、三、……老等表示排行,总之是一长串,而英语中只有Uncle和Aunt两个词。可见这两个词的词义范围比汉语中相对应的任何一个词的词义范围都大。汉语中为什么有这么多亲属称谓呢?因为亲属关系对中国人很重要,所以中国人重视亲属关系,需要对不同的亲属关系详细分类。这就是一种文化。据说阿拉伯语中的骆驼有400多种名称,因为骆驼是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他们非常重视骆驼,需要对不同的骆驼详细分类。这也是一种文化。实际上,不同语言中大多数对应词的词义范围都不完全相同。英语中的intellectuaI指的是大学教授等学术地位较高的人,而汉语中的对应词“知识分子”通常是指具有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这说明“知识分子”比intellectual这个对应词所指的范围要广得多。 
    (3)词义的褒贬 
    一种语言中的褒义词、中性词,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是贬义词。词义相同而褒贬不同,反应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例如,汉语中的“狗”的比喻义通常是贬义,很多用“狗”的词都是表示贬义的,甚至是骂人的话,例如“走拘”、“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等等。英语中的对应词dog的比喻义有很多是褒义或中性,例如:a jolly dog(快活人,有趣的伙伴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总有得意的时候),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鸟),有时甚至称自己可爱的孩子为my dog。我们通常把“宣传”翻译成propaganda,其实propa,ganda常常用于贬义,他们认为propaganda是欺骗,是不光彩的。日语中用“乌龟”象征长寿,汉语中“乌龟”的比喻义是骂人的话。 
    (4)引中义和比喻义的多少 
    词义除了词的本义以外,许多词还有引申义和比喻义。不同民族语言中对应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也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英语中可以用summer比喻美女,汉语中的对应词“夏天”就没有这样的用法, 
    4.2语法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 
    不同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也是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语法系统的不同点往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也是一种文化差异。下面举例说明汉语和英语的语法系统中反映的文化差异。 
    (1)词形变化的有无。许多语言都通过词形变化的方式来表示不同的词义和语义关系。例如,英语中大多数名词加“s”变为复数名词,大多数不定式动词加“Ed”变为表示过左时的动词或过去分词,加"ing”变为表示进行时的动词或现在分同。汉语没有这类词形变化。对这类区别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汉语重意念,重逻辑关系+不重形式。 
    (2)句子的组织方式不完全相同。例如,汉语的流水句很多,省略形式很多.在一定的言语环境和上下文中,几乎什么句子成分都可以省略,很多句于都没有主语,而英语中可以省略的成分是有限的,没有主语的句子也很少;汉语中没有形
式标记的被动句即意义上的被动句很多,如“自行车丢了”,“画儿挂在墙上”等,英语中表达这类意思都要用带被动标记的被动句;汉语的方位词、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都可以放在主语的位胃上作为陈述的对象,如“东边来了一个马队”,“夜里走了一帮客”“北京有很多外地人”等,而英语的方位词、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都不能这样用,这类意思要用其它形式来表达。这类区别可以解释为:汉语除了重意念、重逻辑关系以外,还充分依靠人的理解能力,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尽量考虑语言的节约性。 
    (3)方位、数量、顺序等的表达方式不同。汉语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在英语中是southeast、southwest、northeast、northwest。汉语的“在床上”在英语中是in the bed。汉语的基数词是十进制,英语的基数词l-12是一段。12—20是一段,20以后又变为十进制。汉语中100以上还是十进制,十个百为千,十个干为万;英语的数词没有“万”,“万”用“十千”表示。汉语中表示大小的顺序是从大到小,而英语中通常是从小到大,地点和年月日的表示法尤其明显。这也反映了思维方式的不同。 
    4.3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举例说明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 
    (1))称呼 
    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称呼。这是各民族语言的共同特征。跟英语相比,汉语称呼中亲疏、长幼、尊卑的区别比较明显。英语中,关系密切的人之间都可以称名字,对父母、祖父母也可以叫名字,汉语中对长辈或长者绝不能直呼其名。 
    (2)称赞和批评 
    称赞和批评的用语也有很久的选择性?选择什么样的用语,往往是由交际双方的关系、说活人的态度和心理状态所决定的;不同民族语言中这类用语的不同,对称赞和批评的反应的不同,往往反映不同民族的不同的心理特征。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到西方人家里做客.吃饭的时候,男主人一般总要称赞妻子的饭菜做得好;外国人到中国人家里做客,吃饭的时候客人也总是称赞女主人的饭荚做得好,但是男主人—般不但不称赞,而且还要故意说几句相反的话,以表示谦虚,对于这样的情况,外国人一般难以理解。在他们看来。丈夫和妻子之间瓦相称赞,是表示夫妻关系好,如果互相批评,就意味着关系不好;而中同人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中国人看来,丈夫替妻子谦虚,说明丈夫可以代表妻子说话,夫妻如同—人。 
    (3)自谦和自尊 
    不同的人庄同样的场合,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表示自谦和自尊的用语不一定相同,不同语言中表示自谦和自尊的用语也不一定相同。中国人表示自尊的方法很多,但是常常以自谦表示自尊,也就是通过自谦来表示自己具有不骄傲自满、不喜欢炫耀自己的美德。因此当别人称赞自己时,往往要说一些相反的话,或者把成绩归于集体、他人。以英语为第—语言的人表示自尊的方法也很多,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是以尊重别人的方式来表示自尊,因此当他们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时,总是首先表示感谢,不说相反的话是为了表明别人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样的差异常常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中国人以为外国人都不谦虚,外国人常常因中国人的这种谦虚方式而感到扫兴,甚至认为中国人不诚实,有时会完全误解对方的意思。有一次,一位外国朋友称赞一位女翻译的英语说得好,这位女翻译马上回答说?“No not at all”使这位外国人感到很尴尬。 
    (4)邀请和应邀 
    邀请和是否应邀也有——套专门的用语,这类用语同样会因为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不同民族语言中的应对方式也不一定完全相同。中国人熟悉的朋友之间的邀请,说话直截了当,不太熟悉的人之间的邀请,或者需要表示特别尊重时,常常要首先征求对方的意见,并且要说一些对对方的尊敬和自我谦虚的话。例如,如果是邀请吃饭,一定会说“吃顿便饭”“很简单”之类的话。外国人有时感到奇怪,因为原来说的是吃便饭,结果比宴会还丰盛。外国人请中国人吃饭,如果这个中国人不懂得外国人的习惯,一定不会马上接受邀请,总要说一些推辞的话,这往往会使外国人感到很不高兴,以为是看不起他,不愿意接受他的邀请。
第二章    语言学习 
    从事语言教学必须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这一章专门讨论语言学习,就是结合有关的语言学习理论,阐明我们对语言学习规律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作为讨论语言教学问题的理论依据之一。 
    第一节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这两个术语是从英文的1anguage 1earning和1anguage acquisition直译过来的,我们对这两个术语的解释跟英文原来的意思不完全一致。 
    1.什么是语言学习 
    每一个语言器官健全的人都至少会说一种语言,有的人因为有一定的客观条件,会说两种甚至多种语言。这说明,凡是语言器官健全的人都具有获得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能力。但是具有获得语言的能力不等于就能获得语言,要获得语言就必须学习语言。我们把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叫做语言学习。 
    语言学习包括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例如,人们学习第一语言首先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上学以后才在课堂上继续学习;学习第二语言有的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但是多数人是在学校里学习,在学校里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要在一定的计划和组织下进行,一般都要程度不同地学习语言规则,特别是语法规则,所以是有计划的学习;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语言则是无计划的学习。 
    有—种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语言是无意识的学习。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语言因为要学习语言规则,所以是有意识的学习。我们暂且不采用这样的说法,只区分有计划的学习和无计划的学习。 
    2.什么是语言习得 
    我们对“语言习得”的解释是:“习得”就是“学会”,“语言习得”就是通过学习而获得语言。人们学习语言总是从学习言语开始的,学会一种言语现象.例如学会一句话,也可以说是对这种言语现象的习得。 
    一种言语现象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和实际应用才能学会,只有学会了大量的言语现象,并且逐渐形成了用这种语言思维并能创造性地自由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才算习得了这种语言。事实上,无论是学习一种语言,还是学习一种言语现象,从学习到学会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可见,语言习得是一种过程,也就是通过学习而获得语言的过程。我们把这样的过程叫做语言习得过程。 
    有一种语言学习理论把“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叫做语言学习,把“无意识地”学习语言叫做语言习得。这种理论认为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第一语言是无意识的学习,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第二语言是有意识的学习,所以把第一语言学习叫做语言习得,把第二语言学习叫做语言学习。我们不赞成用“习得”和“学习”来区分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原因是:所谓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
 

自然环境中学习第—语言是不是都是无意识的学习,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第二语言是不是都是有意识的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学习第一语言除了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以外,多数人还要在学校的课堂上继续学习, 
认为第—语言学习仅仅是“习得”的理论不能解释这样的现象;用“习得”和“学习”来区分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不但不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在用中文表达时还会造成行文上的困难。(孙德坤:{关于“学习”与“习得”的区别},{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第2期) 
    我们主张从另一个角度来区分“学习”和“习得”,这就是:“学习”是一种行为,“习得”是一种过程;“学习”是为了“习得”,“习得”是“学习”的结果;“学习”中包含着“习得”,但是“学习”不等于“习得”;“学习”和“习得”的关系是一种包容关系。 
    当然,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习得语言的方法和过程跟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和习得语言的方法和过程不完全相同、幼儿学习和习得第一语言的方法和过程跟成年入学习和习得第二语言的方法和过程不完全相同。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习得语言跟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和习得语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与第一语言学习和习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关于“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 
    克拉申(S.D.Krashen)用“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来区分“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他提出:语言习得是一种下意识的过程(asubconscious process),语言习得者通常并没意识到他们是在学习语言,而只是意识到他们在用特定语言进行交际;语言学习是有意识地(consciously)学习第二语言的知识,知道特定的规则,感觉到这些规则并能够淡论这些规则。其次,克拉申认为不但幼儿有语言习得,成年人学习外语也有语言习得。他认为成年人学习外语有两种过程,一种是在老师的辅导下有系统地学习,这种学习是有意识的,从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虽然储存在左半脑,但是不在管语言思维的部位;另一种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语言,这种语言能力的习得是无意识的,习得者主观上没有作任何努力,这样习得的语言储存在左半脑管语言思维的部位。 
    克拉申认为“学习”和“习得”是两种互相独立,毫不相干的过程,同时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这两种过程都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的作用是用来监调自己的语言,也就是在说话时用来编辑、调节、检查、纠正自己的语言。克拉申认为成年人语言学习成绩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运用监调方法。可能的监调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过度地使用。这样往往会使语速放慢,表达不流畅,破坏语言思维的正常进行;第二种是很少使用,这主要是因为学习者不太懂得语法规则,改正自己的错误时全凭感觉,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的学生有机会接触自然的语言环境,往往采用这种方法。他们出错的机会可能要多一些。第三种是使用适当。语流仍然是通畅的,但是由于使用了自动监调的方法。出现错误的机会并不多。上述理论就是克拉申提出的有名的“监调假说”(MonitorHypothesis),也称“监调模式”(MonitorModel)。 
    克拉中关于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习得的观点,关于成年人掌握外语不但通过学习而且也通过习得的观点,实际上已被广泛地接受。但是他关于学习和习得是两种完全独立的,毫不相干的过程的观点以及通过这两种方法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是不可互换,不能互相作用的观点,却受到了不少批评。有些学者认为,有意识地学习语言有利于无意识地习得语言,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在语言练习中会自然地转化为习得的知识,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会自然地被运用于语言交际中,会自然地变为习得的语言知识。(温晓虹,张九武:《语言习得研究概述》,《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2期) 
 

    4.关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上面提到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两个概念,对这两个概念也有不同的解释。我们完全按照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解释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人出生不久就开始学习语言,多数人这时学习和习得的语言是本民族的语言,通常叫做母语,有的人学会了一种语言之后还要学习其它语言,为了便于区分,我们根据学习的先后顺序,把最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叫做第一语言,把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叫做第二语言。如果在第二语言之后再学习其它语言,还可以根据学习的先后顺序,把它们分别叫做第三语言、第四语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不再区分。因为区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它们的学习和习得规律的异同,在第二语言之后再学习其它语言,其学习和习得规律与第一语言学习和习得规律的异同,跟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学习和习得规律的异同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没有必要再加以区分,可以把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两种以上的语言统称为第二语言。 
    在有些西方学者的著作中,第二语言除了跟第一语言相对以外,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专指在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例如,外国人在中国学习和使用汉语,因为是在汉语的环境中,所以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中国人在英国或美国学习和使用英语,英语就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这种语言就称为外语。例如,中国人在中国学习英语,英国人在英国学习汉语,英语和汉语分别是他们的外语。按照这样的区分原则,第二语言除了跟第一语言相对以外,跟外语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观点在我国学者中也有广泛的影响. 
    根据学习环境来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实际上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在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虽然有些人在有些场合说汉语,但是在日常交际中通行的主要是当地民族的语言,在那里学习汉语的少数民族成员,家庭中一般也没有汉语环境。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他们学习汉语是学习外语。又如,许多国家的华族儿童的第一语言不是汉语,而是当地的语言,如果因此就说他们学习汉语(有些地方叫华语,即华族的语言)是学习外语,恐怕在华人社会很难被接受,因为华语毕竟是他们的民族语言。再如,有些外国驻华机构的儿童是在中国出生的,他们的第一语言不是他们的本国语言,而是汉语,如果因此说他们的母语是汉语,再学习他们自己国家的语言是学习外语,恐怕也很难被接受。 
    我们认为,不应当把第一语言和母语的关系、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看成简单的对应关系,而应该把它们看成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命名所产生的不同的概念。 
    母语是从亲属关系的角度命名的,—般是指本民族的语言,相对于外国语或外族语。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从学习的先后顺序的角度命名的,它们互相对应, 
外语是从国别的角度命名的,指的是外国语言,相对于本国语言。 
由于是从不同的角度听,所以母语和第一语言的关系,外语和第二语言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一种既相对应,又相交叉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交叉关系主要表现在: 
第一语言也有可能是外语。例如,世界上有许多儿童是在国外出生和成长的,他们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是当地的语言,所以他们的第一语言既不是本民族的语言,也不是本国语言,而是外国语言。 
第二语言也有可能是母语。例如,华语是华族的民族语言,但是许多华语儿童的第一语言已不是华语,而是当地的语言,所以如果他们学习华语,华语就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这种第二语言也就是他们的母语。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有可能既不是母语,也不是外语,而是本国民族的语言。例如
 

中国少数民族成员的第二语言汉语就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在多数情况下,第一语言是母语,第二语言是外语,因此第一语言和母语的关系、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是一种对应关系。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第一语言是外语,第二语言是母语,这说明第一语言和外语、第二语言和母语也有可能有对应关系.这样就形成了两种互相交叉的对应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一语言和母语的关系,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是一种既相对应又相交叉的关系。这种对应又相交又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                  
                
  
  
   
按学习顺序区分 
   
  
 
按学习顺序、亲属关系和国别区分 
  
   
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 
 按学习顺序、国别和亲属关系区分 
 
  
母语 
   
外语 
   
外语 
   
母语 
 
  
 按亲属关系和国别区分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把母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分别定义如下: 
    母语是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 
    第一语言是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多数人的第一语言是母语。 
    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多数人学习和使用的第二语言是外语。 
    我们关于第二语言的定义只考虑学习的先后顺序,不考虑言语环境的因素,是基于下面的认识: 
    (1)区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以及母语和外语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语言学习和习得的规律。语言的亲属关系和国别等因素只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和习得的规律,在第—语言学习和习得中不起作用,因此我们不必在第一语言中区分母语、外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2)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决定学习和习得规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人的大脑机制和语言的特点。学习语言的方式(主要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还是在学校里学习),目的语环境,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密切关系的社会文化因素等。语言环境只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规律的因素之一,不足以作为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的主要依据。 
    (3)人们学习第二语言,可能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也可能是在学校里学习,如果是在学校里学习,所在的学校可能是在目的语的环境中,也可能是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中。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都会受到第一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的影响,也都会遇到另一种社会文化因素的障碍。第一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是由大脑机制和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跟学习第二语言时的语言环境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中国人学英语,无论是在中国学习还是在英国或美国学习,都会受到汉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的同样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的障碍有大有小,其大小程度在多数情况下也不是由语言环境所决定的,而是由目的语跟第一语言的亲属关系和国别等因素决定的。如果第二语言是本民族的语言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社会文化因素的障碍有可能小

相关话题/对外汉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文化要略PPT讲义课件(针对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
    一、什么是文化广义理解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这和我们古人文的概念大致相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文:错画也,相交文。天地间所有交错的事物均具有文的属性。狭义理解主要指精神文明,即各种意识形态,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暨南大学汉硕考研经验:对外汉语教师是职业也是使命
    暨大汉硕拟录取出来了,终于松一口气。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暨大汉硕考研初试经验,如果能帮到大家最好,如果不能,也希望大家能够避免我走的弯路。 考研准备时间:2017年3月初至12月 一、时间分配及阶段工作 2017年3月6月 如果还没确定考研目标的朋友,建议在暑假之前一定要确定以下几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1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齐沪扬 第5集
    四、连动句用法上的特点 (1)连动句中两个动词短语位置不能互换,否则会改变原来的意思,或者不成句子。连动句的这一个特点不同于并列关系的短语。具有并列关系的结构成分位置可以互换,而不改变原来的意义,而组成连动句的几个短语位置不能变换。 (2)连动句的主语,最常见的是动词(短语)的施事,但也有的是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28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齐沪扬 第4集
    (四)多层定语的语序问题 如果定中短语中心语前边的定语不止一项,从而形成定语层层叠加的形式的,叫作多层定语,例如一双没膝的长筒尼龙袜子。 1.注意区分几种复杂的短语 在讨论多层定语语序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注意区分几种复杂的短语。一种是几个词语没有主次之分,组成一个联合短语作定语的情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28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齐沪扬 第3集
    (五)列举助词等、等等 [辨析]等与等等 等、等等是两个后附助词。它们常常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词语后面,表示列举未尽。例如: ①毒蛇的种类很多,著名的就有五步蛇、眼镜蛇、竹叶青等。 ②我家阳台上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28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齐沪扬 第2集
    第二节 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主要功能作谓语和定语。例如: ①这里的环境非常优美。 ②漂亮姑娘谁都喜欢。 (2)大部分形容词可以作补语。例如: ①衣服已经洗干净了。 ②这件事把他吓坏了。 (3)大部分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很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28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齐沪扬 第1集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语言与语言符号 一、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二、语言符号的特点 三、文字是符号的符号 第二节 汉语和现代汉语 一、汉语 二、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历史背景 第三节 现代语言学和汉语的现代化 一、汉语研究和现代语言学 二、汉语基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28
  •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重点考点)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06
  •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考研辅导班-古代汉语讲义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2009古代漢語部分一、 簡答 3*5=151、簡介《說文解字》,說明其影響2、之、其都可以做人稱代詞,說明他們用法上的限制3、介詞乎和于的使用範圍的不同點4、解釋月建和三正兩個概念5、骈體文和散文語言特點的對比二、 準确翻譯下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5-23
  •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考研辅导班-现代汉语讲义
    第一部分 重点提示一、语音l 语音重要概念辨析1、音高音强音长音色2、音节 声母与辅音 韵母与元音 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语音变化。 调值:声调的实际读法,即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用五度制来记录。 调类:声调的类别,按声调的实际读法来归类的。 调型:声调调值的类型。 调号:标明声调的符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5-23
  •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考研辅导班-语言学纲要
    第一部分 章节重点导言 语言学一、 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2、任务3、语文学(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学科)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但,语文学不等于语言学。原因:1)多以古代文献(书面语)作为研究对象2)用以阐释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注解性质的,不独立例如,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是围绕阐释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5-23
  • 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笔记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提纲 《绪论篇》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只突出了主要的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而且对象也不只外国人,还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对外二字也无法对国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4-03
  • 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笔记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概述 一、语言学纲要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4-03
  •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前言: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育一一第二语言教育一一对外汉语教育一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or对外汉语教学。)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对外汉语教学之考研与就业
    对外汉语教学之 考研与就业 哪些人适合选择对外汉语作为自己考研的专业呢? 1、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中文各专业的本科生,外语专业的本科生。其它有志于对外汉语事业的文科类本科生。 2、至少熟练掌握一门主流外语是每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对于外语类专业的同学来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