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8


组成:
附着斑蛋白----BP230和网蛋白
跨膜蛋白-------BP180和整合素a6, *4
1、透明板lamina lucida
厚约45nm,紧邻上皮基底细胞,为电子密度小的板状结构。在与基底细胞半桥粒相对应的区域电子密度高
2、密板lamina densa
厚约50nm,位于透明板深面,为颗粒状或细丝状物质。电子密度较高。
基板:透明板+密板;来自于上皮基底细胞。
3、 网 板lamina reticularis
紧邻固有层,电子密度较密板低
较透明板和密板厚,由锚纤维构成
锚纤维(Ⅶ型胶原):相对纤细的半环形纤维,其两端埋入密板中
固有层的胶原纤维穿过锚纤维的环状空隙与密板紧密连接
二、固有层lamina propria
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伸入上皮部分的乳头称为乳头层,其余部分称网状层
乳头层胶原纤维较细,排列稀疏,咀嚼粘膜乳头较长;
网状层在被覆粘膜较发达
血管和神经纤维通过网状层进入乳头层,形成毛细血管网和神经末梢
固有层深面可有粘膜下层或直接附着在骨膜上
基本细胞成分是成纤维细胞,有合成和更新纤维及基质的功能
细胞外间质主要是胶原纤维,Ⅰ型90%,Ⅲ型8%
固有层对上皮细胞的分化具有调控作用
三、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小涎腺、较大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脂肪
为固有层提供营养及支持
主要分布在被覆粘膜
口腔粘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1. 咀嚼粘膜 :牙龈、硬腭粘膜
2. 被覆粘膜:唇、颊、舌腹、口底.软腭、口腔前庭、牙槽粘膜等
3.特殊粘膜:舌被粘膜
一.咀嚼粘膜
1.咀嚼时承受压力和摩擦
2.上皮有角化,正角化,不全角化
3.棘层细胞间桥明显
4.固有层厚,乳头层多而长,与上皮嵴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
5.固有层直接附着在骨膜上,或借黏膜下层与其附着.--------与深部附着牢固
1、牙龈粘膜
腭粘膜
硬腭(前2/3)
软腭(后1/3)
硬腭粘膜
浅粉红色
角化层较厚,正角化为主
根据有无粘膜下层分为:
牙龈区和中间区
脂肪区和腺区
腺区内的腺体与软腭的腺体连为一体,为纯粘液腺。

切牙乳头(腭乳头):前方正中;下方退化的鼻腭管的口腔部分
腭皱襞:硬腭前方侧部的粘膜皱襞
上皮珠:牙发育的上皮剩余.
2.软腭
属于被覆粘膜
粘膜下层含腭腺
二、被覆粘膜
1.表面光滑、粉红色、无角化
2.固有层含纤维纤细,与结缔组织界面比较平坦,乳头短粗.
3.较疏松的粘膜下层
4.富有弹性,有一定活动度
1、唇
唇粘膜、皮肤、唇红
唇粘膜为较厚的复层鳞状上皮,中间层较后,固有层为致密的结缔组织
乳头短而不规则
粘膜下层含小涎腺、脂肪,深部附着于口轮匝肌
唇红上皮有角化,透明度较高
固有层的乳头狭长,含毛细血管袢多
唇红深部无小涎腺及粘液腺,故易干裂
唇部皮肤有角化,真皮和皮下有皮肤附属器
五、颊粘膜
颊腺
异位皮脂腺(福代斯斑)
2、颊粘膜
固有层结缔组织较致密,粘膜下层较厚,脂肪较多,有较多的小涎腺成为颊腺。
颊粘膜借粘膜下层附着于颊肌,有一定张力,咀嚼时不出现皱褶
福代斯斑Fordyce spot:口角后方的咬合线区,有时可出现成簇的粟粒状淡黄色小颗粒,为异位的皮脂腺
3、口底和舌腹粘膜
口底粘膜较薄,松弛地附着于深部组织。固有层乳头短,粘膜下层含脂肪组织。舌下皱襞处有舌下腺。
舌腹粘膜光滑而薄,结缔组织乳头多而短。粘膜下层不明显,粘膜紧接舌肌束周围的结缔组织。
4、软腭粘膜
与硬腭粘膜相延续,色较深
固有层血管多
固有层与粘膜下层之间有弹力纤维分隔
粘膜下层含粘液腺
三、特殊粘膜
特殊性:
舌乳头、味蕾
功能上是咀嚼粘膜,但又有一定延伸度,属于被覆黏膜.
舌背粘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无粘膜下层。
舌肌纤维分布于固有层,使得舌背粘膜不易滑动
1、丝状乳头filiform papilla
特点:数目最多,舌尖最多
形状:尖端多向后方倾斜,末端具有毛刷样突起.
组织学特点:上皮浅层常有角化并不断剥落.
若角化剥落延缓,同时与食物残渣、唾液、细菌等混杂,附在乳头表面,形成舌苔。
2、菌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
数目较少,分散于丝状之间
位于舌尖和舌侧缘
色红,呈圆形头大颈细的突起状
上皮较薄,无角化,固有层血管丰富
3、轮廓乳头 vallate papilla
体积最大,数目最少,
分布:沿界沟前方排成一列
矮柱状,每个乳头四周均由深沟(轮廓沟)
表面有角化,乳头侧壁上皮无角化
4.叶状乳头 (foliate papilla)
分布:舌侧缘后部
数目、形状:在人类已退化为约5-8条平行皱襞
味蕾 taste bud
分布:轮廓状乳头的侧壁,菌状乳头、软腭、会厌等处的上皮
菌状乳头:甜、咸
叶状乳头:酸
轮廓乳头、软腭、会厌:苦。
光镜:暗细胞、亮细胞,味孔.
电镜:Ⅰ型:暗细胞,占60%
Ⅱ型:亮细胞,占30%
Ⅲ 型:占7%(味细胞)
Ⅳ型:基底细胞,占3%左右
舌滤泡:舌根粘膜表面圆形或卵圆形的小突起,内含淋巴小结.
一、口腔粘膜的功能
抵抗机械刺激和限制有害物质侵入
组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感觉功能:疼痛、触动.温度味觉
与唾液的分泌及某些药物的渗透 性吸收有关
二、增龄变化
上皮萎缩变薄,钉突变短
丝状乳头减少,叶状乳头可增加;如维生素B等缺乏时,变化更明显。
结缔组织总量减少,成纤维细胞收缩,玻璃样变,弹力纤维增多
血管变化:颊部血管痣,舌腹静脉曲张性小结
感觉功能下降
小涎腺明显萎缩
老年患者,绝经后女性
第六章 涎 腺 Salivary Gland
概 述
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流入口腔,形成唾液,又称为唾液腺。
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小涎腺—唇腺、颊腺、舌腺、腭腺、磨牙后腺等
涎腺是导管开口于口腔粘膜的管泡状、局泌性、复合性、外分泌腺:
管泡状:分泌细胞的状态
局泌性:分泌时只有细胞的分泌物释放
复合性:有一个以上的导管进入主导管
外分泌性:腺体将液体分泌至游离面
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
实质—腺上皮:分泌单位--腺泡
(腺叶) 导管
间质—被膜、叶间或小叶间隔
一、腺泡 acinus
位于:最细小导管的末端
结构:由数个单层腺泡细胞围成的球形和管形,而在腺泡中央有一狭窄的泡腔
在腺泡外围有一层薄的基膜包绕
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和基底膜之间
腺泡根据其形态、结构、分泌物不同,分为:
浆液性腺泡 serous acinus
粘液性腺泡 mucous acinus
混合性腺泡 mixed acinus
1.浆液性腺泡 serous acinus
光镜:
呈球状,由浆液细胞组成,常见不到明显的腺腔。
浆液细胞呈锥形,尖端朝向腺腔;核圆形,染色深,位于细胞基底区1/3,靠近基底膜;胞质弱嗜碱性,内含酶原颗粒;
分泌物稀薄,含唾液淀粉酶和少量粘液,也称为浆粘液细胞
2. 粘液性腺泡 mucous acinus
光镜:
呈管泡状,由粘液细胞组成,管腔明显。
粘液细胞呈三角形或锥形;分泌产物少时核较大,染色浅,分泌产物多时核扁平,位于细胞底部,染色较深。
染色明显浅于浆液性腺泡,胞浆透明呈网状。原因是在切片制备过程中粘原颗粒破坏所致,成分为粘多糖。
3. 混合性腺泡 mixed acinus
由粘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其中粘液细胞占大部分,位于靠近导管(闰管)的一端,而浆液细胞数量少,排成新月状覆盖在腺泡的盲端表面,故又称之为半月板(demilune)。
粘液细胞紧接闰管,浆液细胞的分泌物一般认为通过细胞间小管进入腺泡腔
最近研究显示半月板是制片过程中的人工假象。用快速冷冻和冷冻替代使固定造成的变形和二维变化减至最小后,证明所有浆液细胞都与粘液细胞排列成一排,围成一个共同的腔隙。
人工假象的原因:常规的固定使粘液细胞膨胀,致使浆液性细胞向腺泡的基底部移位而呈半月状。
3.肌上皮细胞 myoepithelial cell
位于:腺泡和小导管的腺上皮与基底膜之间;每个腺泡有一个,也可有二、三个
光镜:细胞体积小,扁平,胞核大而扁,细胞有多个突起(4-8支)呈放射状包绕在腺泡的表面,象篮子一样,又称篮细胞。
常规切片难以辨认
APT酶和碱性磷酸酶——新鲜腺组织锇酸处理
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含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收缩功能,协助腺泡或导管排出分泌物。
肌上皮细胞兴奋对涎腺的影响
加速唾液初始性外流(初始部位指腺泡、导管处)
减小腺泡腔体积
增加分泌压力
支持腺实质,减少液体回渗
来源:借桥粒与腺上皮相连,内含角蛋白等上皮细胞特征性物质,提示可能为上皮来源。
二、导管 duct
闰管 intercalated duct
分泌管 secretory duct
排泄管 excretory duct
泡腔→闰管→分泌管(纹管)→排泄管(小叶间) 总排泄管→口腔
1. 闰管 intercalated duct
导管最细小的终末分支部分,连接腺泡与分泌管。
粘液细胞多—闰管较短(舌下腺)
粘液细胞少—闰管较长(腮腺)
光镜:常位于拥挤的细胞间,由4~6个立方状细胞围成的单层管;胞浆较少,染色较浅;核圆且较大,位于细胞中央
电镜:基底部胞浆内有少量粗面内质网,顶部胞浆有高尔基复合体,偶见分泌颗粒,细胞顶部有微绒毛突入腺腔,导管细胞的外围可见肌上皮细胞
闰管细胞可视为干细胞,在需要时可分化为腺泡细胞、肌上皮细胞及分泌管上皮细胞
2. 分泌管 secretory duct
与闰管相连续,管径较粗,管壁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
在接近闰管处,还可见肌上皮细胞
光镜:胞浆丰富,强嗜碱性;核圆,位于细胞中央;近基底部的胞质中可见与基底膜垂直排列的纵纹——纹管
电镜:近基板处的细胞膜反复向细胞内折返,形成平行排列的与基板垂直的皱褶,皱褶内胞质中含大量垂直排列的线粒体——纵纹
功能:分泌管具有转运电解质和水的功能
当腺泡分泌物流经时,保钠排钾,转运水,等渗变成低渗,类似于肾远曲小管。
3. 排泄管 excretory duct
也称集合管,起始于小叶内,再进入小叶间结缔组织,称小叶间导管
光镜:管壁细胞成柱状,胞浆淡染,管径变粗,壁细胞逐渐变成假复层,再次为复层鳞状上皮。
排泄管也参与唾液的离子转运、由等渗转为低渗的过程

三、结缔组织
形成涎腺被膜、叶间及小叶间隔并围绕涎腺导管和腺泡,内有支配腺体的神经及血管
●含有浆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不仅对腺体构成结构上的支持,而且有助于维持口腔内环境的稳定
第二节 涎腺的分布及组织学特点
一、大涎腺
腮腺
颌下腺
舌下腺
1.腮腺 parotid gland
解剖特点:
●最大的腺体,外层有一结缔组织被膜
●位于外耳道及乳突前、颧弓下方,下颌升支的侧后方、咬肌表面
●浅叶—外耳前方;深叶—下颌后凹
●导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所对颊粘膜
组织学特点:
1.纯浆液腺(新生儿可见少量粘液细胞)
2.闰管长,有分支;分泌管多
3.腺体内常伴有淋巴组织(周围淋巴内可见腺体);
●可能同胚胎期涎腺围绕颈静脉淋巴囊发育有关
●这也是涎腺发生良性淋巴上皮病变、腺淋巴瘤及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基础
2. 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
解剖特点:
●外有明确的被膜
●大部:颌下三角内;
少部:下颌舌骨肌游离缘后上方
●导管开口于舌系带两侧的肉阜
组织学特点:
●混合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
●闰管较短;分泌管较长
●导管周围常伴有弥散的淋巴组织
3、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
解剖特点:
1.无明确的结缔组织被膜
2.位于口底粘膜和下颌舌骨肌之间
3.主导管—颌下腺导管,
小导管—舌下腺主导管、颌下腺导管、舌下皱襞
组织学特点:
●混合性腺,以粘液腺泡为主
●闰管、分泌管发育不良,腺泡可直接连于排泄管
二、小涎腺 minor salivary gland
均无被膜包绕,位于粘膜固有层和 粘膜下层。
涎腺的功能
主要产生和分泌唾液
量:1000~1500ml/天
成分:水(99%)
无机离子—钠、钾、钙、碳酸氢根
有机物—糖蛋白、淀粉酶、过氧化物酶、溶菌酶、球蛋白等
1.消化功能
(1)乳化并溶解食物。
(2)直接消化作用:淀粉酶消化淀粉;
脂肪溶解酶对甘油三酯的胃内分解起协同作用。
(3)维持味觉功能:味觉素
2.润滑、防御和保护功能
(1)润滑作用:粘多糖
(2)形成保护屏障
(3)软组织修复:上皮生长因子
(4)冲洗作用
(5)缓冲作用:
(6)结合钙的蛋白质形成唾液薄膜,能与牙齿直接发生离子交换。
(7)脂蛋白凝血激酶等缩短凝血时间。
3.抗菌功能
(1)过氧化酶
(2)溶菌酶
(3)免疫球蛋白
(4)乳铁蛋白
4.内分泌功能
(1)腮腺分泌管分泌腮腺素
(2)在导管细胞内发现血管舒缓素
(3)生长因子
涎腺的增龄变化
●唾液的量降低
●腺泡变性萎缩与纤维化
●脂肪组织代替腺泡
●导管内出现沉积物
●腺体内嗜酸细胞增多:大的排泄管内
●出现分泌活性下降、体积增大、细胞核固缩的细胞


第二篇:绪论(病理)
第九章 龋 Dental Caries
概 述
一、定义
一种牙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体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而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二、流行病学
发病率
●相当常见的牙体疾病,广泛见于世界各地
●高发病率、进行性的破坏可导致人类咀嚼功能的逐渐丧失—WHO列为三大疾病之一
三、好发部位
恒牙: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前牙、下颌前牙
乳牙: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上颌前牙、乳下颌前牙
好发牙面:
●咬合面点隙窝沟
●邻面接触点下方
●唇颊面的近龈缘及磨牙颊侧点隙
四.进程:
早期脱钙→有机物分解破坏和崩解→龋洞
-牙髓病
-尖周病
-颌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症
-牙齿的脱落
发病机理和病因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蛋白溶解学说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病因学
一、化学细菌学说(酸原学说、化学寄生学说)
细菌→食物中的糖和碳水化合物,产酸→牙齿脱矿→有机物破坏→龋病
二、蛋白溶解学说
细菌产生蛋白溶解酶→釉质中有机基质破坏→矿物盐溶解→龋病
三、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细菌→蛋白溶解酶破坏牙齿中的有机成分,其产物通过螯合作用与牙齿矿物质结合→可溶性螯合物形成→牙齿破坏



四.病因学
(一)、细菌和菌斑
1. 细菌 (bacteria)
实验证实:
(1)龋病只发生在暴露在口腔中的牙齿
(2)用致龋食物喂养无菌动物不致龋
(3)抗菌素可降低实验动物龋的发病及严重程度
(4)龋坏组织中可以找到细菌
细菌种类:
(1)变形链球菌
(2)乳酸杆菌
(3)放线菌属
(4)血链球菌
2. 菌斑(bacterial plaque)(重点):
定义:细菌在牙面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由细菌和唾液糖蛋白及细菌胞外多糖等基质构成的薄膜状细菌斑块;是细菌生长的微生态环境,其存在与龋病的发生有着直接联系。
菌斑的基本结构:
●基底部:也称菌斑---牙界面,无细胞的均质结构,由唾液糖蛋白(获得性薄膜)构成.
●中间层 :主要部分
•致密微生物层:3-20个细胞深度的球菌
•菌斑体层:成栅栏状排列的丝状菌及其间穿插的球菌、短杆菌
●表层:结构松散,各种细菌、细菌残渣、脱落上皮细胞等构成
菌斑的形成
1. 获得性薄膜的形成
2. 细菌的粘附、集聚
3. 菌群调整
4. 菌斑成熟
获得性薄膜 acquired pellicle
又称唾液薄膜 salivary pellicle,由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膜.
特点:当用机械方法除去后,可在20分钟内重新形成,薄膜形成几分钟或几小时后,细菌侵入聚为菌落,继而可形成菌斑。
<菌斑的致龋原理>
菌斑中的细菌利用糖产酸+细菌代谢产酸 pH值下降5.5以下,晶体溶解-----脱矿
酸的消耗及唾液缓冲作用的调节 pH值缓慢回升,至接近中性,釉质中的游离无机离子沉积在晶体表面----------再矿化
脱矿大于再矿化 致龋
(二)食物因素
●食物的成分:蔗糖多易致龋;
●食物的性质:粘性食物易致龋,含纤 维丰富不易致龋;
●缺乏VitD、A、B,龋病发生率高;
●钙磷缺乏,龋病发生率高;
●营养不良易致龋,蛋白质;
●全身健康状况不良易致龋。
●氟离子促进再矿化,能抗龋
(三)宿主因素
牙齿:⑴ 不同的部位:
⑵ 牙齿的结构:
⑶ 釉质的发育状况,矿化情况
唾液:唾液的作用:
① 可冲刷粘附在牙齿上的糖;
② 可缓冲菌斑中产生的酸;
③ 含IgA、溶菌酶具有抗菌、抗龋作用。
量:分泌量下降,短时间内患龋;
质:粘稠度上升易致龋。
龋/病因/三联因素
时间 慢性进行性疾病:1.5年—2年
龋/病因/四联因素
细菌——必须是致龋的(cariogenic)
底物—— 必须是适宜的 (suitable)
宿主 ——必须是敏感的 (susceptible)
时间 ——必须是充分的 (sufficient)
龋病的组织病理学
急性龋:acute caries
据进展速度 慢性龋:chronic caries
静止龋:arrested caries

急性龋
快速进行性,累计许多牙或所有萌出牙,此情况少见。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舍格伦综合征;放疗
特点:色浅,质地软而湿润。
慢性龋
成年人、老年人多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症状较轻。
特点:棕褐色,质地较硬。
静止性龋
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致使病变趋向静止状态。
特点:呈浅碟状,棕褐色,质地较硬。
按侵袭部位:
窝沟龋
平滑面龋
根龋
按破坏程度:
-浅龋:点隙窝沟,无明显龋洞
-中龋:达牙本质浅层
-深龋:病变接近牙髓
按原发或修复后再发:
-初发龋
-继发龋
按累及的组织:
-釉质龋—平滑面龋
—窝沟龋
-牙本质龋
-牙骨质龋
1. 平滑面龋 smooth surface caries
多见于牙邻接面接触点下方、唇颊舌面龈缘上方牙颈部
进程
轻度脱矿---白垩色不透明区,有连续

继续发展---棕色色素沉着

周围扩展---组织崩解,龋洞形成
光镜(纵磨片)
早期可见病损区横纹和生长线明显

色素沉着

三角形---顶部最早最活跃,向着EDJ
三角形分层(深至浅)
●透明层(translucent zone)
●暗层(dark zone)
●病损体部(body of the lesion)
●表层(surface zone)
1、透明层
●釉质龋最初的表现
●釉质轻度脱矿造成,呈透明状
●约见50%的病变
透明层:
釉质早期轻度脱矿

镁离子和碳酸盐等矿物质丧失

釉柱周围出现小孔隙

与釉质羟磷灰石折光指数(1.62)相近的树胶(1.52),充满小孔

透光区
2、暗层
●紧接透明层
●脱矿、再矿化---产生较小空隙---表现为暗黑色
●见于80%~90%的病变
暗层:进一步脱钙及再矿化的结果

树胶无法进入微孔

微孔内充满空气(1.0)

光散射

暗层
3、病损体部
●龋病变的主要部分
●严重脱矿 ---孔隙较大,封胶可进-----较透明
横纹和生长线明显
●见于所有病变
4、表层
●位于釉质龋最表面
●相对完整,首先受酸侵蚀的部位,但其脱矿程度反而较其深层的病损体部轻
●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釉质表面与深层的结构成分不同所致。
●目前认为,再矿化离子可来自表面唾液和菌斑中的矿物质,也可由深层病损体部脱矿后释放出的矿物离子在表层重新沉积。
2. 窝沟龋 pit and fissure caries
咬合面点隙窝沟,是龋病最好发的部位。
同平滑面龋相比有其自身特点
(1)形态:
也呈三角形,其层次同平滑面龋但基底部向着釉质牙本质界,顶部向着窝沟壁.
(2)形成:
首先呈环状在窝沟两壁上形成两个小的平面龋,向深部延伸,扩大后在窝沟底汇合为圆锥(底在釉牙界);
(3)危害
最终形成口小底大的潜行性龋。不易查觉,无明显大的龋洞,但内面破坏较大
(4)进展
●快:窝沟底薄+窝沟龋的病损底宽大-----病变很容易进展到牙本质,窝沟龋进展快,程度严重。
二、牙本质龋 dentine caries
多是由釉质龋进一步发展所致,部分也可由牙根部牙骨质龋发展而来。
有其自身特点:
⑴ 无机物的溶解和有机物的酶解。
⑵ 沿牙本质小管进展,发展较快。
⑶牙髓牙本质为一复合体,在龋到达牙本质前,牙髓组织即可出现防御反应;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4)形成的牙本质龋 呈底向外,尖端向内的三角形
病理形态分层(深 浅)
●透明层
●脱矿层
●细菌侵入层
●坏死层
1.透明层 (translucent zone)
●为牙本质最深层、最早出现的改变
●由于牙本质小管管腔变窄、管腔中有矿物盐沉积
表面脱矿层游离的无机盐离子
沉积于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内及周围
牙本质小管管腔变窄
晶体沉积逐渐增多
小管完全堵塞
管腔内的折射率与周围间质相似
透明状
●因其发生再矿化,也称硬化层
●但显微硬度分析表明,此层硬度较正常牙本质为低,管间、管周牙本质有无机盐溶解现象 一定程度的脱矿。
●只是再矿化大于脱矿
2.脱矿层 zone of demineralization
位于透明层表面,是在细菌未侵入牙本质小管之前,酸的扩散所导致的脱矿改变
特点 ●管内基本上无细菌侵入,只是酸的扩散。
●管周、管间牙本质有脱矿及再矿化的存在,只是前者大于后者。
●牙本质小管形态仍然比较完整,胶原纤维基本完好
深方透明层的形成堵塞了小管营养来源,远端部分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变性,小管内空虚,由空气充满,透射光下观察牙本质磨片,此区呈暗黑色不透光,称死区。
●由于脱矿层已脱矿,检查此层已软化 ,在进行临床窝洞制备时,这些软化牙本质并不需要被去除。
3.细菌侵入层 bacterial invasion
●位于脱矿层表面。

相关话题/口腔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知识点讲义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一般可将人出生前的发育分为三阶段: 1.增殖期:此期为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胚盘的形成。 2.胚胎期:指受孕后第3~8周,此期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系统,胚胎初具 人形。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3.胎儿期:受孕后第9周至出生。腭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重点归纳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第二章 牙的发育 第三章、牙体组织 第四章 牙周组织 第五章 口腔粘膜 第六章涎腺组织 第七章、颞下颌关节 第八章、牙发育异常 第九章 龋病 第十章、 牙髓病 第十一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讲义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一般可将人出生前的发育分为三阶段: 1.增殖期:此期为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胚盘的形成. 2.胚胎期:指受孕后第3~8周,此期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系统,胚胎初具人形。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习题带答案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上皮性根尖肉芽肿转化成根尖囊肿的途径不包括 A.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脓肿而形成 B.增生的上皮中心部分因营养障碍,液化变性而形成 C.增生的上皮被覆脓腔,当炎症减轻后形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简答题
    4.含牙囊肿的临床病理有何特征?临床特点:发生部位:下颌第三磨牙区>上颌尖牙> 上颌第三磨牙>下颌前磨牙。几乎都是恒牙,乳牙极少见。表生长缓慢。囊肿小无症状,颌骨出现膨隆时发现;部分做颌骨或牙齿X线检查时被发现。 X线特征:为单囊性透射区,与未萌出的牙冠相联。囊肿一般有界限清楚的硬化边缘。囊内有未萌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老师画的重点知识点
    致密性骨炎:condensing osteitis患者抵抗力增强,在轻微低毒刺激下,炎症缓解,肉芽组织中纤维成分增加,病变范围缩小,吸收的牙槽骨重新沉积,骨小梁增粗增密,髓腔缩小,骨密度增大,髓腔中纤维组织增生,散在慢性炎细胞浸润。X线显示根尖周局灶性阻射影,与正常骨分界不清 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 牙周萎缩在临床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口腔组织病理学》 名词解释整理 1、神经嵴(neural crest)1 2、外胚间叶(ectomesenchyme)组织或外间充质 2 3、鳃弓(branchial arch)3 4、鳃沟(branchial groove)4 5、咽囊(pharyngeal pouch)4 6、颈窦(cervical sinus)4 7、额鼻突(frontonasal process)6 8、上颌突(maxillary process)6 9、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模拟试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30分) A型题 (只有一个正确) B1、构成牙齿主体的是: A.釉质 B.牙本质 C.牙骨质 D.牙髓 E.牙周膜 B2、绞釉是指釉柱 A 近表面1/2较直,而内1/2弯曲 B 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弯曲 C 近表面2/3较直,而内1/3弯曲 D 近表面1/4较直,而内3/4弯曲 E 近表面3/4较直,而内1/4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选择题带答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A型题2)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 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遗留瘢痕的是 A.糜烂 B.浅溃疡 C.深溃疡 D.脓疱 E.B C 正确答案:C 2.细胞能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填空题
    1、牙龈固有层中的胶原纤维束可分为:环行组、牙骨膜组与、和。 2、举出三种类型的牙源型囊肿:、和。 3、举出三种可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肉芽肿型病变、和。 4、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组织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组织部分)一 一、 名词解释 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易错题整理
    1.能调节唾液的量及渗透压的结构是 A.浆液性腺泡 B.黏液性腺泡 C.闰管 D.分泌管 E排泄管 【答案】:D 【解析】:腺泡是唾液腺的分泌部,功能是产生腺泡分泌物,故不选A、B.当腺泡分泌物流经分泌管时,上皮细胞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并转运水,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故选D.闰管和排泄管都没有分泌管的此项功能,它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名词解释
    口组名词 1上皮间充质转化:胚胎第四周时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多潜能干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胚胎头尾走向的细胞带,以后分为两条细胞索,列于神经管被外侧,转变为间充质,即所谓的上皮间充质转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
  • 【口腔考研】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口诀
    牙源性腺样瘤-----------------玫瑰花样结构 涎腺多形性腺瘤--------------双层导管结构 成釉细胞瘤--------------------星网状层结构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同心圆钙化 恶性多形性腺瘤--------------肉瘤成分 牙源性角化囊肿--------------子囊 涎腺多形性腺瘤--------------鳞状化生 慢性盘状红斑狼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