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课堂笔记(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3


波普生平波普的主要著作《研究的逻辑》(1933)《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44—1945)《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科学发现的逻辑》(1956)《猜想与反驳》(1963)《客观知识》(1972)等。
(一)证伪主义
1、波普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和归纳法
证实原则:科学知识必须依据经验,任何一个科学命题只有当它能被经验所证实或证伪时才有意义,否则无意义。
(1)若贯彻证实原则,不仅取消了形而上学(指研究抽象原理的学问),也会将自然科学知识一并抹杀。自然规律的陈述采取的是一种全称命题的形式;科学全称命题所断言的事例是无限的;但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的经验观察是有限的。
(2)逻辑上归纳推理是不合理的全称命题不能从单称命题的堆积中推出。通过归纳作出的结论总是可错的。作为归纳推理基础的归纳原理无法得到证明;要想使之得到证明,必定导致循环论,或先验论。
2、主张用演绎方法代替归纳法演绎方法:从一般到个别。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
3、可证伪性:科学的分界标准
(1)可证伪性:就是证伪在逻辑上的可能性
如,说一个理论具有可证伪性,其意思就是,对于从这个理论推导出的陈述,在逻辑上总可以有某种事件可能与它发生冲突。
反之,一个理论与任何可能发生的或可想象的事件都不会相抵触,这样的理论就不具有可证伪性,因而也就不属于科学的范围。
(2)可证伪性可以解决科学的分界问题
波普认为,凡属于科学的理论,原则上都可以反驳,否证,证伪;
反之,凡不具有可证伪性的陈述或体系都在科学的界限之外。
(3)可证伪度越高,科学愈是进步,理论内容愈普遍、愈精确,其可证伪度便愈高;
一个理论的逼真性是其真理性内容的不断增加而虚假性内容不断减少。
(二)“三个世界”理论
1、波普认为存在着三个世界“世界1”即物理世界,包括物理的对象和状态。“世界2”即精神世界,包括心理素质、意识状态、主观经验等;“世界3”即客观意义上的观念世界,或可能的思想客体的世界。
“世界3”的构成包括客观的知识和客观的艺术品。
其构成要素很广泛,有科学问题、科学理论、理论的逻辑关系、自在的论据、自在的问题境况、批判性讨论、故事、解释性神话、工具等等。
2、“世界3”具有客观性、自主性、实在性。世界3是人造的,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
世界3是超人类的,它超越了自己的创造者。世界3是实在的。它物质化或具体化在世界1中
它们具有自身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3、三个世界之间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作用:世界1”和“世界2”是相互作用的。如衣食能给人以温饱和充沛的精力。(“世界1”作用于“世界2”)人的坚强意志能克服种种外部世界的困难。(“世界2”作用于“世界1”)
“世界2”与“世界3”也是相互作用的。“世界1”与“世界3”通过“世界2”间接相互作用:脑(世界1)通过人的意识(世界2)和语言(世界3)之间相互作用
“世界1”与“世界3”的间接相互作用促进了脑的进化和语言的发展
(三)科学发展模式
1、科学知识的增长经历了四个程序:
(1)科学开始于问题
(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和假设
(3)各种猜测和理论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和批判。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
(4)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否证,又出现新问题。
2、科学发展的四个程序的图式化:
P1—TT—EE—P2……“P1”表示问题,“TT”表示各种互相竞争的理论,“EE”表示批判和选择的过程,“P2”表示新的问题。
3、科学发展的图式中贯穿三种科学精神
(1)从错误中学习和敢于犯错误的精神
(2)敢于批判的精神。科学是在竞争和选择的过程中发展的,只有批判,才能前进。
要敢于批判别人,批判权威,更要敢于批判自己
(3)敢于“否定”或“革命”的精神。否定旧理论是产生和发展新理论的前提
二、库恩——历史主义学派的奠基者
库恩生平。
主要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必要的张力)(1977)《黑体理论和量子的不连续性,1894—1912》(1978)《再论范式》(1979)
(一)科学范式理论
1、何谓“范式”?
就是在一定历史阶段,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本学科内所形成的共同信念,这一共同信念成为科学家们解决问题所共同遵循的思想模型、思维方式、思考向度,它是一个稳定而精确的科学体系。
2、“范式”的特点
(1)从其所属来说,”范式”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们共同具有的东西。
它仅仅是属于科学家集团的,属于那些受过同样的教育,具有同样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并从事同样的科学工作的人。
(2)从其作用来说,“范式”规定着科学家集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
托勒密的地心说就是古代天文学家集团的范式。
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家集团的范式。
(3)从其心理来说,“范式”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具有的某种信念。
是发源于某种主观的、先验的东西,而不是在科学实践中形成的客观的知识体系。
(二)科学发展图式
1、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一个量变和质变交替上升发展的过程。
2、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前科学→常态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态科学……
三、拉卡托斯——历史主义学派的集大成者
生平:伊姆拉雷•拉卡托斯(Imre Lakatos 1922一1974)。匈牙利人,当代西方著名的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他原本是一个波普主义者,但后来又吸收了库恩理论的一些合理成分,形成自己独特的科学哲学观。
著作:《证明与反驳》(1963一1964)《否证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1970)
(一)科学研究纲领
科学研究纲领由四部分组成:
1、科学理论的核心部分——“硬核”;“硬核”就是构成科学研究纲领的基础理论部分或理论核心,它是坚硬的、不容否定的。
2、各种辅助性假设构成的“保护带”;“保护带”就是保护“硬核”免遭反驳的许多辅助性假设,它的功能就是保护“梗核”的安全。它富有弹性,能削弱甚或化解对“硬核”的反驳。
3、是保护“硬核”免受攻击的“反面启示法”;
4、是修补和发展理论的“正面启示法”。
“正面启示法”是构成科学研究纲领不可或缺的一个特征。
它是一种积极的鼓励性规定,是通过发展科学研究纲领来扩大它的适应性,提倡科学家们通过弥补、完善辅助性假设的方法来发展科学研究纲领。
(二)科学发展动态模式
科学研究纲领从进化到退化→新的科学研究纲领取代退化的科学研究纲领→新的科学研究纲领从进化到退化→…

第三节 科学哲学评析
一、“批判理性主义”评析
(一)波普看到了经验证实原则的偏差性所在,创造性地提出证伪原则。
(二)波普阐发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对促进科学发展具有相当的意义。
(三)波普认为科学理论是突发的灵感,是发现。
二、历史主义评析
(一)库恩的“范式”理论是科学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使“范式”的内容更丰富、具体。
(三)库恩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大大超过了“批判理性主义”对科学发展的静态划界。
(四)拉卡托斯把科学哲学的发展机制理论化为一个量变、质变的过程,趋向了历史唯物主义。勾勒出了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摆脱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羁绊。
文化形态史观
文化形态史观的界定
文化形态史观也称历史形态学,把文化(或文明)作为历史研究的最基本单位,认为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具有生、长、盛、衰等发展阶段的有机体,世界的历史就是人类各种文化(或文明)的传记,并试图比较各个文化(或文明)的兴衰过程,展现其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分析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第一节 文化形态史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哲学的惊人复兴
(一)古希腊时期历史哲学的三个特点
1、它是人文主义的。
2、历史的目的是永垂后世。
3、历史如同艺术。
(二)中世纪历史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三)文艺复兴恢复了历史的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为其注入理性和进步思想。
(四)20世纪历史哲学惊人地复兴
二、震撼性的公众事件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从未面临过的一场大危机、大灾难。
战场范围:遍及欧、亚、非三大洲,卷入战争的国家33个,卷入战争的人口15亿以上。
(二)战争结束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繁荣与和平,毁灭了从启蒙运动以来资产阶级对理性和科学的乐观和自信。科学和理性的两面性:曾带来人的思想解放、政治发展、经济繁荣。但也引起和加剧了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
三、自然科学的惊人变动
(一)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学说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提出,结束了传统生物学的“物种被创论”,把“进化”、“发展”以及“生物有机体”的概念带入了历史学的研究中。
(二)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重演说”
海克尔把生物界的发展规律扩大到社会生活现象中,促使人们用进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类文化。后来的西方人认为,海克尔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三)丹尼列夫斯基的文明理论
1、每一种文明皆有生、长、盛、衰的时期。
2、文明发展具有五个相应的律则
第一律,每一个部落的语言构成一种原始的历史文化类型;
第二律,每一个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该民族政治上的独立自主;
第三律,每一种文明有它自身运动的基本原理,它或多或少地在接受其他文明的影响下创造自身的文明;
第四律,一种文明丰盛的标志是该种族成员缔造出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联盟或城邦式的政治体系;
第五律,各历史文化类型的发展过程与多年生植物的生命过程颇为类似,其生命期限虽不确定,但是,它开花结果的时期相当短暂,而且一次就竭尽所有。

第二节 文化形态史观的理论内容

一、斯宾格勒的文化归宿论
著作《西方的没落》
(一)文化是历史的基本现象。
(二)文化是各不相同的。
九大文化希腊古典文化、西方近代文化、阿拉伯文化、埃及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墨西哥“美扬“(Mayan)文化、尚未完成的俄罗斯文化。
(三)文化是宿命的。
自然科学可推导出普遍的一般性的真理或结论,实验的设计可重制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情况。
历史文化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单一发生事件,我们无法将历史现象重新制作出来。历史所面临的是一个“偶然事件”与“必然命运”彼此串连的活泼的生命世界。
(四)文明乃文化的归宿。
每一个文化的发展都要经历春夏秋冬生长病死的阶段。
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前文化时期、文化早期、文化晚期、文明时期。
1、前文化时期。前文化时期无文化、无历史,只有原始的民族。前文化时期的精神特征是“乡野的和直觉的、初醒的、满怀梦想的心灵的伟大创造。超个人的统一和完满。”
2、文化早期。这一时期起始于封建制度的诞生,接着是城市的兴起。
贵族的行动人阶级和僧侣的思想人阶级,逐渐在农民中兴起,并担负了一个文化的基本符号象征。
3、文化后期。贵族国家兴起后,城市的力量与理智渐渐得势,乡野的力量渐渐减弱。
4、文明时期。这一时期,观念衰退,病态的世界性的一般政治形态降生,“群众”兴起,一切“形式”重新化归“无形”,向着死亡的路上赶去。在斯宾格勒的观念中,没落即是“文明。”
文明发展的三个阶段
首先,是“民主的政治形式。”
其次,是“凯撒主义”即集权的政治形式。
最后,战国纷争,一种新的野蛮状态终于重新支配了一切。
二、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
著作《在考验中的文明》《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人类与大地母亲》《历史研究》(1934——1961)(12卷代表作)
(一)文明的四阶段理论
1、文明的起源——挑战与应战是文明起源的推动力量。
2、文明的生成:来自退隐和复出
3、文明的衰落:来自自决能力的丧失
4、文明的解体:来自社会体和灵魂的分裂。
二十六种文明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直接从原始社会产生,另一类是前者的晚辈或子孙。
 “文明起源的原因,既不是种族,也不是环境,而是人们对挑战的成功应战、这种对挑战的反应是在发生遭遇的情况时起关键作用的决定力量。”
挑战与应战不仅仅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精神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挑战的种类:困难地方的刺激、新地方的刺激、大打击的刺激和遭遇不幸的刺激等等。
流动的水只有遇到巨大的岩石,才能撞击出美丽的浪花。
2、文明的生成:来自退隐和复出
依赖于接连不断的挑战所引起的成功的应战。
3、文明的衰落:来自自决能力的丧失。
内因:少数人格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和自觉能力,蜕变为统治者;而失去群众的支持,导致社会统一整体的瓦解。
外因:技术的衰退、外部敌人的入侵和环境的恶化。文明的衰落是“自杀”,而不是外来的“谋杀”。
4、文明的解体:来自社会体和灵魂的分裂。
当文化衰落到一定阶段,同一挑战反复出现,而应战又一再失败,这就是文明解体的征兆。
在解体过程中,一方面是社会体的分裂;另一方面是灵魂的分裂,而这又是社会体分裂的基础。
(二)文明的可比性
1、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多种文明并存发展的历史。
反对自我中心论:欧洲白种人并非是优质民族,欧洲文明中心论是错误的。
反对东方不变论:片面、静止地理解东方文明的发展。
反对直线发展论:把人类复杂的精神活动简单化。
2、文明发展具有可比性原则
1、可比性原则以事实与理性的力量涤除了传统历史学中“欧洲文明中心论”的思想。
2、强调对文明应做整体的比较研究.
正是人们称他的历史观为文化形态史观的主要根据所在。
(三)宗教调节器宗教是协调文明发展的调节器,是人类整个文明发展的轴心和归宿。
——《历史研究》
1、宗教是文明产生、发展消亡的“生机源泉”。
2、世界文明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四大高级宗教的全教会社会的最后实现。
评析
1、汤因比肯定了宗教对于未来社会的作用和地位。
2、汤因比的宗教观有着一定的合理因素。
3、汤因比强调宗教的作用,有着反科学主义的倾向。
4、汤因比以宗教为轴心的历史观存在偏差。无可否认,宗教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确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宗教的传播曾经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宗教在绘画、音乐、建筑、文学等领域的成就和影响更是十分巨大。然而,用宗教来解释历史,则未免本末例置。
宗教是历史的产物,是统治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反映,是还没有把握自然、把握社会、把握自身的人们一种精神上的祈求和慰藉。


第三节 文化形态史观评析
一、历史总体观与历史主观论
(一)斯宾格勒和汤因比以整个人类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建构总体历史观,独步天下,震古铄(shuo)今。摒弃了狭隘的“欧洲中心论”。提倡文明生长的周期。“总体史研究中最卓越的巨匠”。
(二)他们的理论显露出历史主观论的致命弱点。
首先,他们让史实为先验的理论框架服务,任意剪裁历史、歪曲事实。
其次,在衡量文明的标准上,他们犯了主观化、简单化的错误。
虽然他们从整体上力破“欧洲中心论”,并有所成就,但在具体论述的环节上,仍然把欧洲文化作为衡量的基准,这说明,他们并未完全摒弃“欧洲中心论”。
二、历史能动性与英雄史观
1、汤因比在文明的起源、发展中提出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理论。
在文明的起源中,他强调挑战和应战的规则,认为人在环境面前,不是无能为力,而是事在人为,人能成功地应付环境的挑战,战而胜之,进入高层次文明。
汤因比的理论体系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的能动精神
2、但他的理论有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成分。
把少数超人的作用极度夸大,把少数人的创造性作为决定人格、决定人类自决能力的基础,并视其为文明发展、社会变构的动力。这样,他就很难摆脱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三、文化形态史观在中国
(一)汤因比与中国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反对贬低东方文明的倾向,他把东方文明视为与西方平等的文明纳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加以分析论证。由此开始,中国文明为世人所瞩目。
1、汤因比:中国文化的知音。
2、汤因比:浓厚的中国情节
3、他的思想立足于解决西方社会发展危机,对中国文明的评价有些过高。
“世界将来统一于中国”
汤因比的中国观反映了有责任感的思想家对西方发展危困的深思和忧患。然而,一些命题基于价值判断而非科学理性而欠严谨。
(二)“文化”实质之辩
文化形态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始于“五四”运动时期。
1、中国近代学者梁漱溟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而“生活就是不尽的意欲”,“意欲”是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根本”。
2、胡适:实用主义文化观“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而“生活只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钱穆的“传统文化”论。文化是历史的基本对象,文化决定政治、经济。
4、李大钊:用唯物史观解释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是经济基础的反映;经济基础发生变动,思想文化也必然要发生变动。
(三)中西文化之辩
1、东方文化派  只有走“中国的路子,孔子的路子”,西方才能得救
西方文化已出现“疲敝”,;同是,中国人又“蹈袭西方的浅薄”,“人生无着落”,需要引导他们走到“孔子路上来”’“作孔家的生活”。
——粱漱溟《中西文化及其哲学》
2、西方文化派
中国的传统文化只适应于中国古代的环境与时势,在环境和时势变了的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就“变成废话了”,“丢掉它没有什么可惜”。——胡适

第五章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又称精神分析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派别,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思潮、20世纪20年代以来广泛地影响了哲学、宗教、道德、历史、美学和文学艺术各个领域。其创始人为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第一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
一、精神分析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渊源
(一)19世纪末,西方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社会病态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人们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不断增长,精神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因而,寻找精神病的发病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是当时医学和心理学面临的重大课题,精神分析学也因此应运而生。
(二)哲学前提
莱布尼茨提出了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
赫尔巴特的意识阈理论
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
(三)自然科学前提
1、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致力于从心理方面寻找精神病的根源,布鲁尔和夏尔科是卓有成效的研究者,弗洛依德受到强烈影响。
沉默的羔羊
2、达尔文的进化论
弗洛伊德认为,他从生物学的观点看待人的倾向,以及关于人类行为的本性是被决定的“决定论”观点,主要受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
3、赫尔姆霍兹学派的能量学说
弗洛伊德将该学派的“能量”的概念和能量守恒的定律引入心理学的研究中。
人的机体是一个能量系统,有肉体的生理能和心理能。两种能量相互转化。
生理能包括:机械能、电能、化学能
心理能是同性本能联系着,心理能叫“力比多”。
二、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第二节 人性底蕴的洞察
(一)精神活动的深层基础:无意识
1、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无意识(又称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无意识:即一种不自觉的、在通常情况下体验不到的、潜伏在心灵深处的心理活动。
它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这种本能、欲望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的负荷,服从于快乐原则,总是迫切地为自己寻找发泄的出路,力图渗透到意识中去得到满足。
前意识:是存储在记忆中的东西,它一度属于意识,因与目前的实际情况关系不大,因而被逐出意识之外,居留在意识的近处。
意识:指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结构,它面向外部世界,是人的心理状态中的最高形式,是诸心理因素的统帅者。
2、无意识的地位和作用
(1)无意识是人的心理结构的核心
(2)无意识是精神生活的一般性基础,它包括意识
(3)无意识是真正的“精神实质”。
3、无意识的特点
(1)原始性
无意识是心理的最低级、最简单的心理因素,无论是从人类发展还是从个人心理发育来看,它都是人类心理的出发点。
(2)主动性
表现在无意识时刻都企图得到实现,它不安于被压抑的地位,总是寻求机会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受到的压抑越大,它生长的欲望越强。
(3)非逻辑性
无意识作为最原始的心理,本能地表现为随意性和非理性。
它不顾一切地追求自我实现,没有活动上的逻辑性和因果联系。
(4)非语言性
无意识尚处于混沌的原始状态,不能正确地区分自己和区分对象。
而语言的使用必须以分析对象为基础,因而它就只能用各种形象的、具体的意象来表达事物。
(5)非道德性
表现在对社会生活的态度上,无意识置道德原则于不顾,只以自我实现为中心。
4、通往无意识的途径
(1)过失。
过失并非偶然,而是心理矛盾的表现,即无意识对意识反抗的结果。它表示了一种被压抑的冲动和目的,或者它完全出自被压抑的欲望和情绪。
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能看到过失这种现象。
过失的分类:其一,口误、笔误、听误;其二,遗忘;其三,误放、误取及失落物件等。
(2)梦
梦是有意义的,梦本身就具有一种精神病症的意义。
(二)生命的内趋力:本能论
1、早期的弗洛伊德按生物学的方法将本能分为:性本能、自卫本能
性本能:是延续自身存在的本能,又称生殖本能,这是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
自卫本能:是自我保存和维持自身存在的本能,如饥饿的本能,害怕危险的本能。
性的本能保持着原始的特征,仍以追求快乐为唯一原则。
自卫本能则追求自我理想,原始的需要似乎退居到次要地位。
2、晚期的弗洛伊德提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生的本能:是自卫本能和性本能的合称。
生的本能代表着潜伏在生命中的创造力,生命存在和延续。
死的本能:指侵略本能和自我毁灭本能。
死的本能则代表着生命中潜在的破坏力,,是以破坏性或毁灭性的内驱力来支配人的变态活动。

相关话题/社会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社会心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 社会化 社会化是社心的中心课题,也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问题。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定义及其分析 1、定义 社会化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环境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它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逐步内化的过程。l 个体在社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北京大学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讲义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 第二节 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2 第二章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4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4 第二节 科学分类和社会学4 第三节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5 第四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6 第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湘潭大学社会学课件
    第一讲 导 言 个体的自由选择与社会设定 一、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客观、综合地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研究方式(科学性)实证主义、非实证主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案例: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概括的四种自杀类型利己式自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波普诺社会学读书笔记(图文)
    社会学读书笔记第一章 导言我们是自由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来选择不同的伴侣,但这自由却处处受着周围人群的影响(婚姻,总是门当户对来着)。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体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有三种研究方式:1、 保持科学性; 2、 力求客观性; 3、 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学的视角帮助我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华北电力大学法律硕士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2019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尚有部分缺额,现接收调剂申请。一、接收调剂专业、人数、要求根据第一志愿考生上线数及下达的招生指标数,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均有部分名额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五、调剂复试4月15日前,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次或若干次调剂复试工作。每次开放调剂系统持续时间不低于12个小时。报考我校的调剂生调剂志愿锁定时间为24小时,锁定时间到达后,如学院未给出明确受理意见,锁定解除,可继续填报其他志愿。(一)调剂程序1.考生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rdqu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2019年接收人口学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
    关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口研究所暨亚洲人口研究中心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口研究所暨亚洲人口研究中心()与上海大学联合成立的国际高水平学术研究平台。中心成立于2015年7月,现为亚洲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元中心的总部,与亚洲和其他地区著名人口机构合作从事研究、培训与学术交流。本中心以规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硕)调剂信息
    一、拟接收调剂专业人数和基本复试线045116心理健康教育硕士,调剂6人要求:总分340,政治50,外国语50,课一150二、其他条件1045116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只接收第一志愿报考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三、调剂复试已经参加过教育学学术硕士的考生如申请调剂到心理健康教育硕士,不需要再参加复试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社会学考研试题习题库
    1、名词解释 1. 杜克海姆的集体意识(南开2000,社会学)  2. 社会交往形式(齐美尔)(人大1996,社会学)  3. 报酬类型(布劳)(人大1999,社会学)  4. 权威结构(达伦多夫)(人大1999,社会学)  5. 戏剧论(戈夫曼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重点及笔记整理
    西方社会学理论 导言 一、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目的 通过学习社会学发展史上各个思想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理论,在自觉模仿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 二、社会学发展史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孔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 人。 3、韦伯提出的理解社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1
  • 2019年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为做好我院201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调剂工作,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保证调剂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特制定以下调剂方案。一、调剂生的基本要求1. 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 参加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报考第一志愿院校为国家双一流院校或中国科学院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1
  • 2019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学院调剂条件:优秀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或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不含MBA、MPA考生),符合《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且同时满足下表调剂条件: 法学专业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