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课堂笔记(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3


死的本能的两种倾向
一是当它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无法向外发泄时,便表现为一种向内的倾向,形成所谓自我谴责、自我毁灭、自杀等倾向;
二是一旦对外发泄成为可能,死的本能就不再寻求自我毁灭,而是表现为对外侵犯的倾向。破坏性、侵略性、争吵、殴斗以至战争,都是由向外表现的倾向。
(三)精神分析学的核心:泛性论
1、性本能:是人的基本的本能或内驱力,也叫“里比多”。
2、它给人的全部活动提供动机力量,并在整个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
3、人的性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第一阶段是对自己身体的自恋。
第二阶段是对最亲近的异性——父亲或母亲的依恋
第三阶段是对异性的依恋。
4、人们普遍具有的负罪感实际上无意识地植根于恋母和恋父情节中。
5、道德、法律、宗教、习俗等禁忌性行为的规范都起源于这种负罪感。
评析
1、他用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矛盾运动来解释生命之谜,这无疑带有辩证意味,是人类对本能认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突破了传统心理学和伦理学重知轻情,重行轻欲,重表轻里的研究方式,从内向外,由深层向表层进行研究。
同时,弗洛依德力图揭露和表现在现代文明重重包裹下的人类心灵的原发性面貌,再现人类心灵的宇宙大爆炸情形,这对我们从动态层面理解人的本质,是富有启发性的。
2、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片面强调无意识本能等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否论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忽视了意识在人的活动中的调节和支配作用,抹杀了人和动物的界限和本质区别。
(四)精神分析学的人格论
1、人格三重结构说: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ID):又称“伊底”,是无意识欲望的深部、是人格中最原始、最神秘而不可及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
它无道德性,只是遵循快乐原则去追求本能的满足。
它居于内心的最深层,不能与外部世界直接接触,因而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
婴儿是纯粹本我的代表,人出生时神经系统与其他动物并无多大差别,人格结构中的惟一成分就是“本我”,它是个体在获得外界经验之前就已存在的内部世界。
自我(EGO):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现实化了的本我,代表着理性和常识。
自我同外部世界相接触,是本我和外部世界、欲望和满足的居间者。
它根据现实原则,调解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冲突,对本我的非理性冲动进行控制和压抑。
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我有选择地追求欲望的满足。
它控制和调整本我的无意识活动,防止无意识盲目地扰乱意识,使有意识的活动在人的现实活动中占优势。
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部分,是道德化、社会化和理想化的自我。它由道德理想及良心等构成,是父母和师长指示的精神内化。
超我主要有两方面的职能:
一是对自我进行监督和指导,
二是对自我进行谴责和惩罚。
超我体现着自我的理想,遵从严格的道德标准监督和指导自我同本我进行斗争。
当一个人想做某件事以获得愉快的满足时,良心会阻止他;
而当他受欲望驱使不顾良心反对时,良心会责备他,使他感到懊悔和痛苦。
2、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关系
区别:本我是完全非道德的;自我是力求道德的;超我能成为道德的。
联系: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人格这一动态的心理能量系统。三者在自我的协调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则表现为健全的精神活动和健全的人格。一旦三者发生严重冲突而使平衡遭到破坏,那就会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
人格理论评析
1、他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层次性,克服了传统的人格理论中过分强调理性的人的观点。
他通过人格三个层面的阐述,试图使意识与无意识、理性与非理性达成统一,并认识到了超我的社会理想和道德规范的作用;
主张调节人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冲突、以创造美好的生活。
2、过分强调了本我对自我和超我的基础性和原发性意义。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论中本我是首要和根本的东西,他单纯从生物本性和心理特征方面解释人类社会的道德形成和人格的形成,过分强调了本我对自我和超我的基础性和原发性意义;
把外部世界仅视为对无意识本我进行压抑的对立物;
忽视或抹煞了外部世界对人格形成的制约性作用。
3、道德与文明:压抑“人性”的产物
人的本能和欲望在寻求满足的道路上得到升华,由此创造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作为人类文明象征的文学艺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是本能和欲望升华的产物。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也是通过对人的本能欲望的压抑来实现的。
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人类历史就是人的本能遭受压抑的历史。
没有文明,就没有艺术和美,也没有知识和科学。
文明的精髓在于使社会力量盖过个人力量,以便使社会成员约束、驯服自己的本能和欲望,并使之改变趋向。
二、弗洛伊德主义的分化和演进
(一)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初,在弗洛伊德声誉日隆的同时,精神分折学派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加深。弗洛伊德的一些最著名的追随者,如阿德勒、荣格等,同他在精神分析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从而导致了弗洛伊德主义的分化。
(一)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生平: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和“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后移居美国。是弗洛依德学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弗洛伊德的高足。1911年公开批评弗洛依德学说的错误,由于与老师的分歧,而另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著作:《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
1、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向上意志”支配的。
①一个人生来就有一种内驱力,将人格各方面汇合成一个总目标,即“出人头地”
②人们的一切动机,不论好歹,都向着一个方向,追求征服,追求优越,永不停留。
③为优越而进行的奋斗是内在的,它引导着人和种族不断进步。
2、人对“优越性”的渴望与追求起源于“自卑感”。
①幼年时的不能自助和弱小无能可引起自卑感。(器官缺陷、体弱、多病导致怯懦,优柔寡断、怕羞、听话服从)
②任何身体的、精神的或是社会的障碍都会引起一般的自卑感
③自卑感是人自幼年开始就具有的一种普遍的情感。
3、人们对抗自卑感的主要方法就是“补偿”
①具有自卑感的儿童一方面愧不如人,另一方面又力图克服缺陷以达到优越的目标。
例如,德奥司尼斯(古希腊演说家,因口含石子在海边练习演说终成演说家而闻名)从小患口吃,他竭力补偿这个缺陷,面对大海,口含石子,勤学苦练,终于成为希腊的一位大演说家。
②自卑感激发人们去补偿,而补偿是人们的“向上意志”的表现。
愤怒、眼泪或道歉都可能是自卑情节的表现。
③自卑与补偿存在于人的整个一生中。
4、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决定儿童人格的形成
①儿童在克服自卑感,进行补偿,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都要受所处环境的影响。
②儿童所处环境不同,其所找到的补偿方法也大有区别。
③每个儿童对自已所找到的方法、策略不断总结,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套特殊的行为方式,即生活方式。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1875-1961)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9年,弗洛伊德将他定为精神分析运动的法定继承人,称他为“王储”。1912年两人关系开始恶化,1914年,荣格离开弗洛伊德、创立了“分析心理学”。
著作《荣格全集》(17卷本)《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无意识心理学》《追求灵魂的现代人》《人类及其象征》《记忆、梦、反省》等
1、反对弗洛伊德泛性论,认为“里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它既表现于生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它活动。①儿童在3-5岁时,其行为的内驱力是获取营养和企求生长的需要。②“里比多”的生命力只是在青春期以后才具有异性爱的形式。
2、以具有普遍的、超个人性质的“集体无意识”来补充弗洛伊德的纯粹“个人无意识”,
认为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人的心理的三重结构。
①个人无意识的内容是情结,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
②情结主要来自个人经验,它是由一切冲动和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无数的其它经验组成的。
情结曾一度是意识的,但因被遗忘或压抑,从意识中消逝了。
原型不是由个体习得的,是纯粹通过遗传而得来的,它包含着连远祖在内的过去所有各个世代所累积起来的那些经验的影响,而与个体当下的经验无关。它也从来没有在意识里出现过。
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一个人在集体无意识的支配下,不需要经验的帮助,只要处于与祖先相似的环境,就会出现与祖先相似的行为。
3、性格类型学说
内倾型:指个体无意识中的内驱力促使自我兴趣转向自身。
主体似乎有一种魅力、一种磁性,吸引着自我的每一种兴趣,自我成了关注的中心。这类人爱内省、好沉思,并总能抵制或排除外部世界对他的影响。
此外,他们一般还比较孤僻、害羞,待人接物缺乏自信心。
外倾型:指个体无意识中的内驱力促使自我兴趣转向外部事物。
内在的冲动、欲望、兴趣等都以客体为转移,主体也沉湎于客观世界之中。
外倾型的人对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有着强烈的感受能力,他们爱交际、自信,并且在各种情境之中都应付自如。
荣格强调,纯粹的内倾型或外烦型性格是没有的。
“每一个人都拥有两种机制———外倾或内向。只不过这种或那种的相对优势决定了类型。”
这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环境中,或以内倾为主,或以外倾为主,并且内倾和外倾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1、荣格力图克服弗洛伊德学说中夸大无意识和性本能作用的缺陷,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开辟了人们向深层心理进行探索的新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些现象。
2、他对人格的分类,使自我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本我)的奴仆地位中挣脱出来,成为自己人格的主人。
这些不能不说是有益的探索。然而从总体上看,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没有本质的区别。
3、在心理学发展史上,荣格仍被认为是弗洛伊德学说中最伟大的后继者。
(三)新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依德逝世后,一批因受法西斯的迫害而移居美国的年轻的精神分析学家,建立了新弗洛依德主义,实现了精神分析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
他们都强调精神病病因学的社会因素,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都否定里比多或性的重要性而代之以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因素。正因为如此,“新弗洛伊德主义”常被称为“心理文化学派”或“社会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越来越具有了哲学思潮的意义。
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沙利文(1892—1949)、霍妮(1885—1952)、
弗洛姆(1900一1980)、卡丁纳(1891—1981)等。
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特点
第一,强调自我的自主性。
第二,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第三,注重自尊心启发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第四,重视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出现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日益相互接近的趋势。
第三节 弗洛伊德主义评析
一、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贡献
(一)精神分析学拓宽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二)开辟了精神病治疗的现代医学新途径。
(三)在弗洛伊德学说中,性问题第一次被作为科学对象加以研究。
二、弗洛伊德主义的缺陷和不足
(一)具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弗洛伊德忽视和贬低意识,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地位和作用。;
无意识虽然是盲目的、非理性的,但却是广阔有力的。无意识体现着人的一切本能,支配着人的全部心理,是人的一切动机和愿望的源泉。
(二)带有明显的泛性论倾向。
过分夸大性本能的作用,片面地认为性本能是一切行为和文明的基础,是道德、宗教和艺术产生的根源。
这样一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触犯了全世界,招惹了人们的厌恶。”
(三)具有一定的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四)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
一、弗洛伊德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1、赞扬者将他的理论无意识说与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并称为文艺复兴以来的三次科学革命,视他为与马克思、爱因斯坦相媲美的犹太伟人。
2、贬损者将他斥之为冲进人类文明花园的“一头野猪”,性泛滥的鼓吹者。
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是非评判
1、整个理论的局限性
一是泛性欲主义的倾向:二是片面强调人作为生物性的本能、欲望,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夸大无意识心理的作用,贬低了人的意识活动的主导性。
2、他的理论对现代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对弗洛伊德及其理论应采取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奉若神明或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
三、弗洛伊德理论在中国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主义开始在中国引起广泛的关注。

第六章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一、理论出发点:对欧洲革命的思索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它是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经验和中欧、西欧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
2、1932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首次发表,引发了“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的争论。
3、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出现了法西斯主义。
(二)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两大因素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稳定
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
(一)重视对黑格尔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理论渊源关系的研究
(二)重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实践理论的研究
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看成是一种批判哲学。
(三)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研究。
把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实质理解为“总体性”。
(四)重视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
反对第二国际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所鼓吹的经济决定论;强调人的主观意志、人的意识和意识形态在社会革命中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还是“意识形态”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种倾向:
(一)是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
(二)是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化

第二节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一、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
乔治•卢卡奇(Gyorgy Lukacs 1885—1971),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在中学时代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第一卷。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
1、“方法”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中最宝贵的、最核心的东西。
2、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是“具体的总体性”。
所谓“具体的总体性”来源于黑格尔关于“真理是整体”的论述。
黑格尔认为,人们要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过程,就必须把它放在历史统一的整体中将其作为一个方面来理解。
由于“总体性”的范畴是“具体”的,所以,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特指“社会整体”,这种“社会整体”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3、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变革社会的“社会辩证法”。
它是—种社会理论、社会哲学。
评析
1、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于反对教条主义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国际考茨基等人的教条主义)
2、但是他的思想有一定的片面性。
一是将马克思主义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的体系中分离出来并加以绝对化;
二是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理解为一种社会理论也是有失偏颇的。
(二)无产阶级是历史的主体和客体。
1、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因此是历史的客体;
2、只有无产阶级才有资格充当整个社会现实的认识者和改变者,因此是历史的主体。
3、无产阶级只有具有自觉的阶级意识,才能认识自己及其地位和作用,才能认识现实的社会总体。
(三)扬弃物化是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
1、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最普遍的现象。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采取了物与物之间关系的虚幻的形式,人的关系被物化了,人们发现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异己的物的世界。
2、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物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劳动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人们的职业被分得越来越细,使得人们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这使人们失去了对整个社会的认识能力和批判能力;
二是由于物统治了人,因此人们忽视了对未来的思考;
三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对象化了,劳动者成为机器的一部分,丧失了自己的创造性。
3、无产阶级只有扬弃了物化,才能真正
具有“阶级意识”,成为历史的主体和客体。
评析
1、卢卡奇的思想具有循环论的色彩
“阶级意识”与认识、改造社会,扬弃物化;
2、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比较模糊,它既与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相联系,也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相联系。

二、科尔施的“哲学马克思主义”
生平略.著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32—1937)
《卡尔•马克思》(1938)
(一)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简单理解为经济学、政治学和关于意识形态的知识。马克思主义既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一个表现,也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三、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哲学”
(二)关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市民社会的理论。
(三)关于领导权理论
生平略。著作:《狱中札记》《政治著作选》《狱中札记选》《狱中书信选》
(一)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哲学”
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强调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
3、强调实践哲学的批判性。
4、强调实践哲学与政治不可分离。
5、强调实践哲学对意识形态的改造功能。
(二)关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市民社会的理论。
把“市民社会”归到经济基础的范围内。——卡尔•马克思
但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的理解不同于马克思。他倾向于把“市民社会”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围之内。
1、上层建筑分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
政治社会:代表暴力、专政的工具;拥有军队、警察;拥有法庭、行政机构等
市民社会:代表舆论;通过民间组织发挥作用;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和文化组织
2、“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维护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3、强调上层建筑,特别是市民社会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三)关于领导权理论。
两种不同的领导权:文化上的领导权(culture alhegemony)
政治上的领导权(politic alhegemony)
1、领导权掌握在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社会集团手中。
2、文化上的领导权对应于市民社会,政治上的领导权对应于政治社会。
3、在不同的国家两种领导权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东方专制国家,政治领导权比文化领导权具有更大的作用(比如在俄国);
在西方国家,文化领导权比政治领导权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评析
1、葛兰西的上层建筑理论和关于领导权的理论确有新意,强调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重视思想文化建设。
2、由于他独特的个人经历,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3、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其在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
独特的个人经历
大学没有正式毕业就投身于意大利的革命斗争,并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这使他的理论更具有政治气息。
尤其是他作为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受到法西斯迫害的遭遇,更受到社会各界的尊敬。

第三节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评析
一、《历史与阶级意识》——一本有分歧的著作
影响20世纪西方哲学的3本经典著作: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
(一)以科尔施为代表的支持者认为,该书是一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著作,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二)以德波林为代表的反对派则认为,该书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否定自然辩证法,否定辩证唯物主义。
二、科尔施——一位“非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他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学生运动的“精神之父”。
(二)他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克服“社会主义在当今面临的危机”,为社会主义作出了“现实的贡献”。
三、葛兰西——“西方革命的理论家”
(一)西方学者评价
1、他创立了一套适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了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发展中一股最有独创性的新潮流。
2、他是“西方革命的理论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正统的继承者”。
3、他被公认为是7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欧洲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二)葛兰西思想对我国的影响。
总评
1、卢卡奇、科尔施和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2、《历史与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狱中札记》已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3、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有些具有合理性,有些具有片面性,有些则有明显的错误。对此,我们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

第七章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这个名称,出自德国莱因河畔法兰克福城的“社会研究所”。是第二代“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时期,西欧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法兰克福研究所创立。
力图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跨学科的整体研究。
第二时期,美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末)。
由于法兰克福学派深受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迫害,于是,他们从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出发,进而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加利福尼亚大学
第三时期,西德时期(20世纪40年代未以后)。
1949—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前西德政府的邀请下,霍克海默率研究所返回西德,在法兰克福重建社会研究所。
20世纪70年代至今。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在理论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整个学派开始走下坡路。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特征
(一)“用交叉学科的方法探讨了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二)强调“批判”是理论的主要功能。
对资本主义社会采取了一种批判的态度、彻底否定的态度;把“批判”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三)反对注重逻辑分析的实证主义思潮

相关话题/社会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社会心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 社会化 社会化是社心的中心课题,也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问题。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定义及其分析 1、定义 社会化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环境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它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逐步内化的过程。l 个体在社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北京大学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讲义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 第二节 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2 第二章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4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4 第二节 科学分类和社会学4 第三节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5 第四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6 第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湘潭大学社会学课件
    第一讲 导 言 个体的自由选择与社会设定 一、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客观、综合地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研究方式(科学性)实证主义、非实证主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案例: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概括的四种自杀类型利己式自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波普诺社会学读书笔记(图文)
    社会学读书笔记第一章 导言我们是自由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来选择不同的伴侣,但这自由却处处受着周围人群的影响(婚姻,总是门当户对来着)。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体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有三种研究方式:1、 保持科学性; 2、 力求客观性; 3、 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学的视角帮助我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华北电力大学法律硕士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2019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尚有部分缺额,现接收调剂申请。一、接收调剂专业、人数、要求根据第一志愿考生上线数及下达的招生指标数,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均有部分名额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五、调剂复试4月15日前,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次或若干次调剂复试工作。每次开放调剂系统持续时间不低于12个小时。报考我校的调剂生调剂志愿锁定时间为24小时,锁定时间到达后,如学院未给出明确受理意见,锁定解除,可继续填报其他志愿。(一)调剂程序1.考生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rdqu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2019年接收人口学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
    关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口研究所暨亚洲人口研究中心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口研究所暨亚洲人口研究中心()与上海大学联合成立的国际高水平学术研究平台。中心成立于2015年7月,现为亚洲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元中心的总部,与亚洲和其他地区著名人口机构合作从事研究、培训与学术交流。本中心以规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硕)调剂信息
    一、拟接收调剂专业人数和基本复试线045116心理健康教育硕士,调剂6人要求:总分340,政治50,外国语50,课一150二、其他条件1045116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只接收第一志愿报考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三、调剂复试已经参加过教育学学术硕士的考生如申请调剂到心理健康教育硕士,不需要再参加复试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社会学考研试题习题库
    1、名词解释 1. 杜克海姆的集体意识(南开2000,社会学)  2. 社会交往形式(齐美尔)(人大1996,社会学)  3. 报酬类型(布劳)(人大1999,社会学)  4. 权威结构(达伦多夫)(人大1999,社会学)  5. 戏剧论(戈夫曼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重点及笔记整理
    西方社会学理论 导言 一、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目的 通过学习社会学发展史上各个思想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理论,在自觉模仿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 二、社会学发展史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孔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 人。 3、韦伯提出的理解社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1
  • 2019年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为做好我院201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调剂工作,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保证调剂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特制定以下调剂方案。一、调剂生的基本要求1. 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 参加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报考第一志愿院校为国家双一流院校或中国科学院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1
  • 2019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学院调剂条件:优秀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或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不含MBA、MPA考生),符合《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且同时满足下表调剂条件: 法学专业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