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是两者结合起来,不仅社会的稳定是由第一和第二种剩余物的多寡不同决定的,而且两种剩余物的消长,决定了精英的兴替以及社会地位的重组,再进一步影响到社会变迁,所以精英是变迁之源。
3、帕累托的变迁理论不是单线进化的而是循环的,是由不同类型的精英的继替决定的。精英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一方面,“历史是贵族的坟墓;另一方面,在相当的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贵族继往开来的历史。”
两个要点
其一:由于第一行第二种剩余物的构成比例不同,狮子和狐狸的统治将交替出现,因此在精英内部出现循环。
第一种循环:最早的统治精英往往是狮子型的,因为夺取权力需要暴力习性,但后代由于从小享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在他们身上第一种剩余物就日渐增长,他们或投身于智力组合活动,或沉溺于文明和艺术的享受,对统治社会所必须的强力慢慢生疏,只能依赖权术统治社会,这样就成了狐狸型的统治精英。这种统治将瓦解社会的稳定,于是群众中的第二种剩余物占主导地位的保守和持重者,将以强力卷土重来,代表信念,爱国主义和国家荣誉的狮子型精英又占据统治地位。
在一段时间的狮子型统治之后,狐狸又会取而代之,因为他们的才华不会被永久淹没,他们将运用自己的智力和热忱侵蚀狮子单纯的信仰。
其二:要想维持社会的均衡,就必须保证在精英和大众之间能够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发生在精英和社会之间。
第二种循环:由于精英角色一定程度上的先赋性,使得具有精英品质的人可能被排除在外,而精英阶层则不乏滥芋充数者。
帕累托认识到,原有的精英阶层对非精英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可以有两种对立方式:
A.消灭非精英阶层中的优秀分子,革命者或原有制度的反对者。
B.以某种方式吸收他们进入精英阶层,既能更新精英的成分,又能够避免革命,维持社会的均衡。
4、清华大学李强论精英: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治精英人物在社会中的作用巨大。
(1)精英配置:不同类型的精英群体的比例关系,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技术精英。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政治精英过于强大,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是突出经济精英和技术精英,如邓小平召开科学大会和教育大会。但长期以来政企不分体制使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技术精英不分。20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精英的扩大。
(2)精英循环:精英群体的继承问题。通过考试、文凭、公开招聘。技术精英的循环存在不少问题,“假文凭”“假博导”
(3)精英互换,三大精英间的流动-有利于相互认同和社会团结。政企分开,政府精简机构等改革,推动政治干部转变为企业家。这在改革开放前并不普遍,一方面缺乏认同,另一方面政治精英高度膨胀,经济精英消失。在中国由技术精英转入政治精英比较多,但由政治精英转为技术精英较少见,国际上比较普遍。
二、关于社会系统的生产—社会机械论
(一)、社会是一个系统,包括三个循环的子系统:社会情绪的循环、经济生产的循环和政治组织的循环。
(二)、三种系统各自循环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社会综合系统循环。
(三)、社会机械论。
评价:帕累托和马克思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关系
帕累托一方面反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另一方面又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的理论推崇备至。
一、差异:
(1)不同意阶级斗争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在他看来,人们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会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只会产生无产阶级代言人的统治。
二、帕累托与法西斯主义的渊源: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许多知识分子信奉帕累托,如墨索里尼,另一方面,帕累托一生都对政客和暴君极度反感,在生命的最后,对墨索里尼限制言论自由的做法表示鲜明的反对,而他本人与法西斯主义的关系是有限的。他只是一位社会学家,是愤世嫉俗的自由主义者,看到了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危机。
第八章 社会学自欧洲传入美国及本土化运动
经典社会学理论是欧洲人思想的产物,而这种思想产物在相当的程度上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整个欧洲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氛围休戚相关。这一时期不但是资本主义高歌凯进的时代,也是欧洲人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舞台上唱主角的时代。但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在这场变化中取代了欧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强人。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这种转移,美国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后也开始成为科技和学术发展的中心,成为西方社会发展的中心。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中心,不但在于美国自20世纪起逐渐成为世界学术中心,而且在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学这样具有批判性的学科的健康生存。许多著名的社会理论家纷纷从欧洲大陆逃亡美国及英伦三岛。
一、社会学从欧洲转往美国的原因:
1、知识背景方面的问题: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最终结合是在美国实现的。
2、学科制度方面的障碍。欧洲的学术体制没有给社会学留下多少发展和生存的余地与空间。
3、社会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欧洲文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危机将理性信念击得粉碎。
4、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冲击。
二、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的情况
1.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美国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社会学发展的初期,致力与把欧洲社会学“美国化”,由于欧洲的理论家大都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理论,能轻而易举的吸取可用的资料,在欧洲学者中,斯宾塞与孔德对美国社会学的发展最为重要。
2.美国社会历史本身的特殊情况,美国社会经历着重大的变化,南征北战,都市化与大规模的移民等,研究由此而产生的都市社区,种族,少数民族文化,社会环境等经验性应用性问题,成为压倒优势的倾向。早期美国的社会学家大都是从实际活动领域步入社会学界的,因此注重把社会学变成处理社会实际政策的手段。
3.美国社会的制度化,社会学与现代大学体系在美国的同时出现,比较容易占稳脚跟。1892能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创立了社会学与人类学系。(1896年,迪尔凯姆在法国)
4.适应美国自身的传统,打上强烈的个人主义与唯意志论的色彩。土生土长的美国社会学乃是实用主义的美国的知识革新的产物。
实用主义关于人的观念,不再是服从于自然规律的客体,或参观者,而是行动者,人通过与由其他行动者组成的环境互动成为他所是的样子。
实用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二元论,强调“过程”概念。
三、美国社会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早期美国社会学家:代表人物:萨姆纳,沃德,斯莫尔和吉丁斯
美国早期社会学夹主要以心理进化论为代表,这是将欧洲社会学成功移入美国,并改造成一种有活力的本土化学科的桥梁。
- 萨姆纳。一个极端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两对著名的概念:
- 风尚和习惯。
- 我群和他群(we-group and others-group)
2、沃德。有大量的社会学著作,被称作“美国的亚里斯多德”,全部社会学理论是由两个命题支撑的:
- 支配社会的根本力量是心理力量。这是他的心理主义的突出表现。
- 社会进化是一个有目的的进程。
(二)学院社会学的创立:斯莫尔,吉丁斯
- 斯莫尔,对美国社会学学院化或制度化作出巨大贡献。
- 吉丁斯,一位坚定的心理主义者。
(三)美国社会学的本土化运动:
1.库利在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中处在一种承上启下的位置。基本观点:只有理解个人,即人性,才能有望把握社会,即社会秩序。
重要概念:
(1)“镜中我”(a looking-glass ego),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
镜中我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A、我们对自己的外貌在他人眼中形象的想像;B、对他人对这一外貌的评价的想像;C、与自豪或耻辱有关的自我感觉。
儿童通过与其母亲,其他家庭成员,他的同龄人和社区的其他成员的交流而发展了他的人格。乃至年长,个人扩大了他与别人的接触,参加各种组织,并借助文字,建立起与整个世界的联系。
(2)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亲密,面对面的互动,温情和合作。
家庭,儿童游戏群体和邻里,产生人类合作,伙伴与友谊关系。库利相信人类的进步乃是人的同情心的不断发展扩张,这个过程开始于家庭,邻里,不断拓进,最后完成于共同体,国家和世界。(引入小群体的研究)
在现代社会初级群体面临逐渐衰退的趋势。
2.托马斯:情境定义:人们一旦被情境所限制,它们的行动也随之而确定了。
3.米德:既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其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又承认人主体对客观世界所作的主观解释的重要性。处于库利的极端主观主义和迪尔凯姆的极端客观主义之间通过有意义的协作,即有别于非人类行为的自觉的行动实现的。动作被赋予了意义,手势就变成符号,符号的互动是人类社会行为的本质特点,透过符号的交流,我们双方都能为对方易地设想。
重要概念:自我起源于社会,因为自我是由对话形成的,一切思考为内心的对话,为了懂得怎样与自己对话,人必须首先与他人对话,只有通过他人,个人才知道他自己的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个人根本上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主体可以把一切变成符号,从而在自己的想象中加以选择,组合,排演。
人是具有自我的有机体,分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
me反映的是按照有意义的他人和整个共同体的观点来设想和认识自我,反映了法律,道德及共同体的组织规范和期望。
I代表了人冲动的倾向和自发的行为,不可计算的,创造的和不可测的。
(四)经验社会学的确立。
- 经验社会学确立的历史背景。
- 19世纪末美国社会发展的复杂性。
- 美国高等教育革命以及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 主要开展的经验研究:
(1)社区研究的发展。类型学的,生物学的和结构功能主义的。,
(2)芝加哥学派与都市研究-实地调查,研究主题:城市,注重实验和理论。
(3)林德夫妇的小城镇研究。
(4)沃纳的社会分层研究
(五)二战以来,美国社会工业化,多层次化的发达时期。
总结:1.美国继欧洲之后成为研究中心,以实用主义为指导
2.改变了欧洲传统,综合性的带有社会哲学色彩的大理论
3.理论研究与社会调查的经验研究,从宏观到微观。
经典社会学的贡献及局限,贡献
首先,经典社会学家们为社会学这门崭新的学科的出现作了最初的可能也是最重要的铺垫。
其次,经典社会学家们为社会学这门年轻的学科提供了基本的理论范式。对社会生活鞭辟入里的分析至今影响甚远。
再次,经典社会学夹提出的概念体系、理想类型等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论述,不仅直接孕育美国社会学,而且至今仍是现代社会学的学术资源。
最后,经典社会学家们提出的各种理论是对人类尤其是欧洲文明社会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所遭遇的危机作出的回应。
局限之一,经典社会学家的理论呈现出多元范式间的矛盾和冲突,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学理论的整合以及作为学科的社会学在欧洲的顺利成长和发展。
局限之二,对社会变迁的动力时常求助于某种单一的解释,而他们对社会形态的理解又往往是二元对立的。
局限之三。与现代化进程一致的18和19 世纪科学革命的进步相关。
第九章 结构功能主义
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界长期占有支配地位,30年代中,米德的去世和帕克的去职,使芝加哥社会学系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其在美国社会学界的领导地位。
二战结束后,人们渴望建立没有战争,没有社会冲突的理想世界,这与帕森斯在其理论中试图得出的解释本世纪上半叶社会行动中的非理性,建立新的道德伦理的结果和愿望相吻合。帕森斯构筑了结构功能主义大厦,使他成为西方社会学理论界倍受推崇的人物,他希望其社会学理论不仅能解释社会现象,而且能在意识上为社会整合作出贡献,他企图排除个人偏见,解释集体的秩序和规范。
1937年,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美国社会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它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即功能分析的道路;代表了一种方法的转折,即从早期美国社会学主导的个人主义的社会心理学向反心理学的整体论方法的转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功能主义已成为主要的社会学范式。到了50年代,功能主义不再被人看作仅仅是诸多社会学方法之一,而是被视为唯一的社会学方法,一直到6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主导了美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方向,帕森斯占核心地位。
第一节 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
在研究的基本假设上,在使用的概念上,以及在分析方法上,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
首先,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其次,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方向,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及其中维持系统生存中所发挥的社会效果。
再次,在研究主题上,基本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维持其存在,有那些基本条件必须得到满足以及这些条件是如何得到满足的?任何现存社会都具有一些基本的制度模式(结构),而这些制度模式之间发生着相互支持的关系(功能),从而保证了社会系统的生存。
最后,一种共有的功能分析方法。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
(一)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把社会跟生物有机体作类比,而这种类比方法可追溯到孔德,斯宾塞。
1.孔德中其著作中,明确使用典型的生物学概念去说明社会,将结构分成要素,组织和器官。如家庭-细胞,阶级-专门组织,城市和社区-实际器官。
2.斯宾塞预示了现代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他明确指出,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其发展是从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从同质结构到异质结构的过程;结构各部分之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并相互依存,认为社会是一个以部分与整体之间分化与合作为特征的结构体系。
3.迪尔凯姆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
A.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质。各种社会组织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满足特定社会的需要。
B.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问题。
C.将因果分析法与功能分析分开。揭示它们对建立社会普遍和谐的功能。
(二)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要不是人类学家把功能主义看作是分析简单社会的有力工具,功能主义早就随着迪尔凯姆消亡了,两位人类学家使得功能主义作为一种表述明确的方法占据了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
1.拉德克利夫-布朗主张社会人类学是社会学的一部分,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的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
社会是一个整体,任何文化都构成了一个功能统一体或系统。在功能统一体中,各组成部分以一种充分的和谐和内部一致的方式发挥作用,避免无法解决的冲突。
2.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人类学的实际研究方法,当代功能论的创始人之一。
文化的功能就是它在人类活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具体从不同的文化层面-风俗,宗教,仪式,巫术,思想和道德以及生物的,社会结构的因素方面分析了功能问题,区分了系统需要的不同层次。
A.系统层次观点:生物学层次、社会结构层次、符号性层次
B.各层次需求多样性观点。文化符号系统(提供必不可少的信息,使之适应环境;提供控制意识;共同节奏感)。结构系统(生产和分配消费品,对行为进行社会控制、调节技能教育,权力关系的组织和实施)
功能主义三条假设:
(1)功能统一性假设,认为社会中各种社会活动和文化项目都和谐地相互联系着,并对整个社会的整合与运行作出贡献。
(2)功能普遍性假设:所有标准化的社会或形式都有正面功能。
(3)功能不可缺少性假设:任一社会或文化形式都满足整体的某种功能要求,都是不可缺少的,
(三)功能方法的基本观念
社会学的功能方法旨在根据社会现象与某种系统的关系来理解社会现象。这一陈述中包括两种不同的程序。第一是评价一种行为模式在维持某个更大的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解释一种行为模式所以保持的原因。基本观点:
第一:功能分析强调系统优先于其组成部分,有机体系乃是功能主义的基本分析模式。
第二: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作为一个有机体的社会,它是功能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组成的一个系统,每一部分如同一个器官,执行必不可少的功能。
第三:系统的每一部分都有一种功能,积极的,有助于系统的持续运作,或消极的,造成系统的解体和变迁。(正功能和反功能)
第四:每一系统是一个各部分良好地整合而成的结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五:每一个社会都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机制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可以自发调节被内部和外部力量破坏干扰的系统平衡。模式化的互动-自动平衡-动态平衡
第六:社会系统的功能运作,取决于社会成员在共同目标与社会基本需要有关的价值问题上的观念一致。(共享的价值)社会规范内化
第七:社会的主导状态是由稳定与信念一致所支持的秩序,而不是基于强力与分歧的冲突。
第八:如果一个系统要生存下去,就有某些功能必要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包括否定性条件和积极条件。
否定性条件:其中的任何一个足以导致社会系统的崩溃。
1、生物体的死亡或成员的离散;
2、成员态度漠然,个人不在有动力
3、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4、该社会被另一个社会所吞并。
积极条件,有助于社会存在的积极条件:关于对环境及性的一种适当的关系的规定;角色分化与角色分配;共享的并清楚表达的目标;通讯;感情表达的规则;社会化;共享的认知途径;对越轨行为的有效控制。
第二节 帕森斯的理论学说
一、学术背景
在本科受过生物学的系统训练,后来又转入经济学系读研究生,起初在负有盛名的哈佛经济学系做教师,后来有调往一个地位很低的小系:社会学系,作一份单调乏味的工作。
本世纪早期的社会学是不成熟的,许多学者必须在社会哲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中借鉴和吸收养分,以行动为主题建立起一套理论。
19世纪末到二战期间,正是现代学术的制度的成型时期,美国的高等教育空前膨胀,急于向所谓重大发现的自然科学中寻找支持。
帕森斯在综合了欧洲思想的几大系统后,得出它们共同的理论指向,并按自己的旨趣加以整理,加以创新而构造出自己的行动理论。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副标题是“与一组近代欧洲著作家有关的社会理论研究”包括马歇尔,帕累托和迪尔凯姆,韦伯,蕴含了作者对社会行动观点的新综合,是一部史论结合,自成一体的社会学理论专著,倡导一种新理论-唯意志的行动论。帕森斯把以往的社会学区分为实证主义和理想主义两大类型,实证主义内部又可分为:功利主义和反理性主义两个分支。帕森斯用四位古典理论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一)韦伯,最早倡导行动理论的人。
韦伯把社会学设想为一门探讨社会行动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人类行动者们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的主观目的。
四种行动类型:工具合理性,价值合理性,情感合理性,传统行动。
韦伯的划分一方面使分类系统化,另一方面也为研究西方历史发展提供基础,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行动已越来越受到目标合理性的支配,而在以前是其他种支配,现今手段的有效性已决定一切,理解社会学把个人及其行动看作基本单位。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强调概念框架和范畴体系。
(二)帕累托:社会类似于自然界中化学成分的混合体,社会体系中的“分子”是具有利益,动力和情感的个人。研究经济学范畴之外的不合理行动和非逻辑性行动。判定成为行动的决定因素的常常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情感对行动的影响远远大于行动理论对行动的影响,想要强调行为的非逻辑性动机的社会学体系在补充经济学的抽象体系。
(三)迪尔凯姆:社会事实,特别是道德规范只有在转变成个人的内在意识后,才能有效的指导和控制个人行为,更注重群体和结构的特征,而不是个别属性。
(四)马歇尔的古典经济学:功利主义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不受调节的单个行动者理智地选择那些使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最大的利润的行为。
对帕森斯来说,他的行动的自由意志理论“意味着对功利主义,实证主义议和理念论(唯心主义或意志哲学)中的有益的假定和概念的综合”。
- 对实证主义,批判它们用物理现象中可观察的因果关系来考察社会,忽略了人类思想的复杂的符号功能,容易导致还原论。
- 对德国的意志哲学批判他没有对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作用作出解释,认为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差异,只有根据观念的或文化的决定因素,才能作出解释,社会结构从意识中流溢出来。
帕森斯实际上是要走一条中间道路,不同于实证主义的“事实的堆砌”,也不同于强调本能或生物冲动或无法理解的随机目的的学科。
帕森斯认为:社会学最需要理论的指导,力图调和古典社会学的立体概念与结构概念之间,唯意志论与决定论之间,反自然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原子主义与整体主义之间,心理学专业与社会学主义之间,以及动力学与静力学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两个中心主题如下:
第一:根据人们的观念和意志,尤其是依据人们的行动规范与价值观来理解社会世界。
第二:关心单位的行动组成行动体系的方式,结合了社会行动的“个体观”和“整体观”。
理论的两个阶段:
- 社会行动理论:“唯意志的行动论”《社会行动的结构》
- 一般系统理论:《社会系统》强调系统整体论的功能主义学说。
二、社会行动理论
《社会行动的结构》:这本书的主题是社会中的人类行动,人们通过行动,使用有意义的符号,表现出主观动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帕森斯使用诸如行动,主体性,理想动机,符号,意义,意图等词,而尽可能少加以定义。
在反对过分客观化倾向时,他对“手段—目的关系”的选择,认为是关于行动的考虑中最基本的。社会行动并不等于行为,因为兴趣不在于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在于行动者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受当时经济学模型的直接启发,认为应该分析有意义的最小单位,“单位行动”每一单位要素包含下列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