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资料考研保密版(北大、复旦、武大、南开)(30)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8

郭沫若文艺型的人格心理具有“天才”的特征,其要点是“多变”,而且善变。在学习中,可以结合他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来谈。教材在这一讲的第二个单元中已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也还可以再联系我们在专科阶段的学习内容来作为补充,比如,他在创造社与后期创造社(1928年以后)两个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主张和创作表现等。对其天才的客观评价,可以主要以对《女神》的评价为主,而其凡庸的客观评价,则可以主要以他在三四十年代以后的创作为主,如果有的同学对自己在专科阶段的当代文学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则可以他在50年代以后的创作为主,这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5)从时代的隔膜和诗歌审美潮流的变迁等方面,探讨郭沫若诗歌出现“两极阅读”现象的原因。

时代的隔膜和诗歌审美潮流的变迁,其实也就是郭沫若诗歌出现“两极阅读”现象的两个主要原因。“时代的隔膜”的产生,除了读者常常不能做到“回到历史现场”的原因外,主要还在于不能做到“知人论事”,将自己对郭沫若以文化名流的角色从事政治和社会活动以后的种种表现的不满情绪,特别是对他的“多变”与“趋时”的反感,带入了阅读之中。也就是说,由于“时代的隔膜”,对诗人所作所为无法理解,更难以宽容。而“诗歌审美潮流的变迁”实际上也是“时代的隔膜”在审美领域里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现象其实不仅存在于大家对郭沫若隔膜,还普遍存在于对历史经典的隔膜之中。其主要原因则主要在于缺乏“历史的眼光”,或者说就是只偏重于自己的欣赏感觉,不太顾及“历史的链条”。

茅盾专题辅导

一、学习常识提示

1.关于茅盾生平

在了解茅盾的生平时,要特别注意三点,第一,他虽然也去过日本,但与鲁迅和郭沫若等许多新文学作家不同,在学生时代未曾留过洋,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现代作家,既不属于东洋派,也不属于西洋派;第二,茅盾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身份,在第一个十年时期(或曰“新文学初期”),他主要是一位文学组织家和理论家;在第二个十年(或曰“30年代”)和第三个十年时期(或曰“40年代”),他主要是一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当代文学史上(或曰“50年代以后”),他主要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和领导人。第三,茅盾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的联系十分紧密,1921年,在他登上文坛的同时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更像是一位职业的革命家,而仅仅是一位业余的文学家。所以,在了解茅盾的生平时,可以与中国革命史的学习结合起来。

(1)简历。生于1896年,(比鲁迅小15岁,比郭沫若还小4岁),卒于1981年(终年85岁),浙江桐乡乌镇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在新文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

(2)求学入行。1913年(17岁)中学毕业后到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后的1916年(20岁)在北大预科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原因未能继续在北大学习,而是经朋友介绍进入在当时的文化界十分著名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受《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的影响开始翻译介绍欧洲文学。四年后192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著名文学刊物《小说月报》上主持《小说新潮》栏目,并发表有《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等著名文章,正式介入文学圈,成为新文学史上最早提倡文学与人生发生关系的作家之一。同时,他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

(3)崭露头角。1921年(25岁),沈雁冰同时在文学和政治两个舞台上崭露头角,一出现便显示出领袖的风范。在这年1月,沈雁冰与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将他所在的《小说月报》由一个“鸳鸯蝴蝶派”的刊物改革为新文学的第一个“纯文艺”刊物。两个多月后,即这年3月,他又与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等13人在上海组织成立了“民众戏剧社”,5月,又参加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刊物《戏剧》月刊的创办工作,成为了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文学组织家和理论家。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即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此后,他便同时活跃在文学和革命这两个领域,一面参加新文学的建设,一面从事革命工作。

(4)酝酿期。从1922年到1927年,沈雁冰在文学上虽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但始终没有离开文学的圈子,不仅是“人生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家和批评家,而且还是革命文学的最早倡导者,并在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文学与社会、革命和人生的关系方面处于先锋地位。在政治方面,沈雁冰则是当时最为活跃的文学家。1925年年底,被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第二年年初离沪赴粤,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7年,在“大革命”高潮中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教官、汉口《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拟由武汉去南昌,受阻于江西牯岭,经上海于1928年逃亡日本东京,后写有带总结性的重要论文《从牯岭到东京》。

(5)彷徨期。1927年8月,从牯岭回到上海后,立即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过写成小说《幻灭》,这是沈雁冰的第一篇小说,并在这篇小说于《小说月报》连载时第一次使用“茅盾”的笔名。紧接着他又完成了另两篇小说《动摇》和《追求》。1930年,这三篇带有连续性的小说结集为《蚀》出版单行本,故《蚀》又称“《蚀》三部曲”,被看作是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矛盾”的基调贯穿始终,正暗含著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心情,而沈雁冰最初为自己取的笔名就是这“矛盾”二字。1929年,茅盾在日本还创作了另一部长篇小说《虹》。

相关知识:在大革命失败后,还出现了一大批类似《幻灭》《动摇》和《追求》的小说,如叶绍钧的《倪焕之》、柔石的《二月》,在文学史上统称为“幻灭小说”,此外,还有也以大革命失败为背景,但情绪则以愤激为特点的作品,如将光赤的《菊芬》、《野祭》、《莉萨的哀怨》、《最后的微笑》,巴金的《灭亡》等,在文学史上统称为“愤激小说”。

(6)爆发期。1933年前后,茅盾的小说创作进入了爆发期。1930年,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久即参加了“左联”,1931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子夜》,并陆续创作和发表了他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1933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被看作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件大事,有人甚至称这一年为“子夜年”。

(7)辗转流徙。从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茅盾的生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1937年8月在上海参与《救亡日报》、《呐喊》等报刊的创办。9月,与巴金主编的《烽火》创刊。年底离沪去长沙。期间开始创作《第一阶段的故事》。

1938年活动于香港、广州。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在香港编《立报》副刊《言林》。年底远赴新疆。

1939年抵疆,在新疆学院任教,后任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理事。

1940年1月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协名誉主席,5月到延安,10月到重庆。

1941年离开重庆到香港,并发表有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和小说《腐蚀》等。在香港主编的《笔谈》创刊。

1942年离开香港到桂林,年底回重庆。在1943-1944年间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篇小说《走上岗位》等。

1945年在重庆举办“茅盾50寿辰暨创作活动25周年”纪念,并发表剧本《清明前后》。

1946年去广州,后经香港到上海,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7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又经上海去香港,1948年年底去解放区,并在香港发表小说《锻炼》,1949年2月到北平(北京),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作协主席,后历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文化部长、《人民文学》主编、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2.关于茅盾作品

本讲重点阅读(精读)作品:《蚀》三部曲和《子夜》。

茅盾一生著述甚丰,我们这门课主要要求了解其小说等作品中的下列内容。

(1)具有“在事记”和“编年史”特点的作品:写于1927年至1928年,描写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蚀》三部曲;写于1929年,描写从“五四”时期到1927年近十年时代面貌和思想发展历程的的《虹》;写于1932年至1933年,描写30年代初中国江浙农村小城镇商人破产和农民“丰收成灾”以及农民觉醒反抗的《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写于1931年至1932年,描写1930年春夏间发生在上海的政治经济事件的《子夜》;写于1941年,描写1940年9月至1941年2月间“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反共卖国的《腐蚀》;写于1945年,描写当年重庆“黄金案”内幕的话剧《清明前后》等。

(2)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受到创造社等革命文学倡导者们批评的小说:《蚀》三部曲、《虹》,以及《路》、《三人行》等。

(3)主要体现出“社会剖析小说”:《子夜》、《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以及《多角关系》、《当铺前》、《小巫》等。

(4)抗战后的“急就章”: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中篇小说《走上岗位》和在此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小说《锻炼》、《腐蚀》,以及他惟一的剧作《清明前后》等。

(5)未能按计划完成的作品:《虹》、《第一阶段的故事》、《走上岗位》、《锻炼》、《霜叶红于二月花》以及《子夜》等。

(6)为追求社会功利目的硬写的失败之作:《虹》、《三人行》、《第一阶段的故事》、《走上岗位》、《清明前后》等。

(7)主要资本家形象:吴荪甫、赵伯韬、杜竹斋、王和甫、朱吟秋、周仲伟(《子夜》)、唐子嘉(《多角关系》)、林永清、赵自芳夫妇(《清明前后》)、王伯申(《霜叶红于二月花》)、何耀先(《第一阶段的故事》)、严仲平(《锻炼》)等。

(8)主要“时代新女性”形象:静(即“静女士”《幻灭》)、孙舞阳、方太太(《动摇》)章秋柳(《追求》)、梅行素(即“梅女士”,《虹》)、林佩瑶、张素素(《子夜》)、张婉卿(《霜叶红于二月花》),以及赵惠明(《腐蚀》)等。

(9)主要知识分子形象:方罗兰(《动摇》)、李玉亭、范博文、杜新箨(《子夜》)等。

(10)其它主要形象:屠维岳、莫干丞、唐云山、曾沧海、吴老太爷、冯云卿、冯眉卿、刘玉英、雷鸣(《子夜》)、老通宝、阿多(《春蚕》)、林老板、寿生(《林家铺子》)、钱良材、张恂如、赵守义(《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二、学习重点难点提示

1.小重点

(1)关于当前学术界茅盾研究的概况,特别是当前一些有争议的观点。

关于当前学术界茅盾研究的概况是我们这一讲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要求作全面的基本的了解。可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梳理和把握:一是80年代中期的一个引人瞩目的话题,即“关于革命家、思想家的茅盾与文学家的茅盾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在对茅盾的生平进行补课时特别提到的。二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人们对茅盾小说理性化倾向的非议,这与下一个问题即“茅盾的文学主张”有关,这既是当前一些有争议的观点的集中表现,也是我们这一讲着重想讲的问题,也正是茅盾研究中的“矛盾”所在。蓝棣之和王晓明的观点值得特别注意。三是针对人们对茅盾小说理性化倾向的非议,许多研究者站在维护茅盾文学史地位的立场上,对茅盾和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派”创作的肯定,严家炎、姜文和孙中田的观点都值得注意。

(2)茅盾的文学主张和形成这些主张的主要原因。

这是我们这一讲第二单元介绍的内容。也许有同学会问,这两个包含着两个单元全部内容的问题为什么会是“小重点”呢?其实,在鲁迅专题的辅导时我们已经对重点大小的问题作过解释,重点的大与小,不在于内容的多与少,而在于要求的高与低。在这两个问题的要求,我们仅仅是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而不是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入地掌握。

茅盾是以历史代言人的姿态进入文坛的,必然主张文学对时代和社会的反映。其前后的变化,主要在于早期是从泰纳的文艺社会学出发,而后期则是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出发。

茅盾文学主张的形成与他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直接有关,而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又直接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而茅盾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又正是风起云涌的巨变时代,而茅盾又正是一位使命感很强的作家,最容易受每个时代的“主流思潮”的影响,因此,茅盾的文学主张实际上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在任何时候他都未能忘记对文学这个“缪斯女神”的敬重。我们知道,在新文学初期,茅盾是“人生派”文学的倡导者,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于人生有意义是其基本核心,也是后来他的文学思想发展和变化的基点。即使是在他对“五四”进行重新思考和检讨时,也不能完全改变自己和初衷。一方面主张小说应有政治功利性,担当起唤起民众的重任,另一方面又主张小说应真实地描写人生,反对把小说写成宣传大纲。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他与公式化、概念化的“革命文学”的区别。

因此,了解茅盾的文学主张,并不是要求大家去啃茅盾的理论著作,而重点是了解他文学主张中的“矛盾”,即,一方面他主张小说必须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另一方面又主张真实地描写人的情感世界。

2.大重点

(1)“矛盾”在茅盾的文学主张、文学创作,以及茅盾研究中的意义和表现。

这一题实际上包含着三个大题或六个小题。其中,“矛盾”在茅盾的文学主张、文学创作,以及茅盾研究中的“表现”等三个问题,在我们前面的讨论中实际上已经解决了,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是其中的“意义”。第一,“矛盾”在茅盾的文学主张中的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事实证明像茅盾这样的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的作家,在社会政治思潮急剧动荡的时代,其政治热情常常远远高出于艺术冲动,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在认识那些出于“思想家兼艺术家”之手的作品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实例,使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些作品首先是思想性的作品,它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可以用来充实读者的那些新的思想。第二,“矛盾”在茅盾的文学创作中的意义,正如教材在第44页上所说,矛盾是《蚀》三部曲贯穿始终的基调,通过这个基调的创作,茅盾不但完成了他从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到作家的身分转移,而且,他用“矛盾”作为自身形象的和处女作的主题的定位,以此折射被抛入历史文化过渡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和复杂心理,既是极富内省精神的自况,也是对社会现实进行精确观察所得出的结论。第三,“矛盾”在茅盾研究中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扩大了茅盾研究的领域,打破了研究中的单一政治视野或政治与艺术二元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以前研究的狭小格局,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直接接触到学术前沿的各种不同的方法、角度和观点,包括一些争议,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学会在“矛盾”中思考和判断。

(2)茅盾在30年代社会分析派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影响,以及这一流派的文学史地位。

在教材中我们留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为什么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实际上,我们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个内容重新提出来探讨。在学习时要注意补充一些我们在专科阶段学习的关于“社会分析派”(或“社会剖析派”)的知识。我们知道,在30年代,一种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  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而且影响深远,这就是所谓“社会剖析小说”。其特点也可以归纳为,一,具有鲜明的理性特色;二,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三,故事情节  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矛盾直接有关。这种又被称为“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小说模式,主要是由茅盾在“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人生派”小说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从原来的以张扬个性为主改变为以全景式地反映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为主,成为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标志,这也正是“社会分析派”区别于其它文学流派的特质,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范式,从而决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独有的地位。茅盾在这一流派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以《子夜》以及《林家铺子》等具有社会剖析小说特点的作品,正代表着这一派小说的最高成就。

我们还知道,茅盾是一位具有“社会科学家”气质的小说家,他在开始小说创作前多年的文学批评实践和政治活动,特别是他丰厚的社会科学的理论修养,对于他的“社会剖析小说”创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材在第54-55页上说,《子夜》在茅盾的文学生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就小说显示的社会概括的广度和深度、艺术结构的宏大与繁复、人物创造的多姿与传神,文学语言的华赡(华美与丰富)、劲健和爽利而言,它都足以使茅盾和一般作家拉开一大段距离。茅盾在怕具有的经营较大规模作品的才情、功力和耐性,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少有人比肩的。

(3)《子夜》对现实社会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把握,对生活描写的现实主义笔法等,对于现代长篇小说新潮流与新局面的开创,以及它存在的概念化弊病。

这个题目实际上概括了这一讲第三节  “《子夜》分析”和第四节  “茅盾的艺术风格”的主要内容,在专科阶段也有比较详尽的分析和讲解,大家可以结合作品的阅读(《名著导读》中有一段作品开头的节  选,网上也准备再节  选取一段,自己最好能找到全本阅读),对相关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这里,我们只作简单的提示。《子夜》对现实社会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把握,与茅盾是一位使命感很强的作家这一特点相联系,并注意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子夜》对生活描写的现实主义笔法,可以通过它与早期革命小说的区别,着重谈作者所一贯坚持的“真实性”特点。《子夜》对于现代长篇小说新潮流与新局面的开创,除了注意与上一题关于“新的文学范式”的内容相结合外,还应注意到教材在下一讲时提到的“老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的内容,也就是说,要从现代小说发展的历史中来认识《子夜》的开创性意义。对于《子夜》存在的概念化弊病,要有一个客观的态度,一方面要看到作者出于“史”的基本立场,一开始就突出观念,按照既有观念的制约对事实材料进行处理,最后不得不对自己的创作构思进行重大修改,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那种把《子夜》视作概念化的“高级社会文件”的批评有失偏颇之处。

(4)《子夜》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结构等方面的特色。

《子夜》在题材选择上的特色主要体现为一种“史诗性”特色,这也是正代表着茅盾创作在题材上的特色:“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作品的重心是描写“都市”,但它又不是单纯地写都市,而是通过农村与都市的对比,以实现反映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的目的,为此,还特意将作品的主人公吴荪甫设计为一个纺织业的民族资本家,一个生产原料来源于农村的“纱厂老板”。《子夜》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则主要表现为“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塑造。在学习中可以主人公吴荪甫为主,教材从第57-59页中有比较细致的分析,但不能照抄教材,一定要有自己的感受。而作品在艺术结构上的特色,是与它在题材选择上的特色相呼应的,协调一致的,即以宏大的构思来概括中国30年代广阔的社会现实。其中,可以表现吴荪甫的“三大火线”为重点,并注意作者对这三条线索不同的处理方法。

(5)茅盾创作心理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影响和得失。

茅盾创作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政治与艺术的矛盾”,这与我们前面谈到的“矛盾”在茅盾创作中的表现和意义都有关联。其影响和得失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去把握,这也就是我们这一讲在最后(教材第68页)讲到的三个问题:一,“有意为之”。为适应社会需要而超越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硬写,因而在艺术上出现了许多失误甚至严惩的失误;二,“半途而废”。茅盾的创作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开始总是野心勃勃,连短篇小说也像是一部被压缩了的中篇或某部长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长篇更是多卷本的系统工程模式和“长河式”格局,而最后又总是不能如愿;三,“理大于情”。其创作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服务意识”,具有直接参与中国现代革命史斗争的强烈倾向性,并表现出“社会科学家”的气质特点,使小说具有了科学论文和社会百科全书的特点,因此也就很容易被人说成是“社会文献”。

老舍专题辅导

一、学习常识提示

1.关于老舍生平

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道路,与我们前面学习的鲁迅、郭沫若、茅盾相比,很少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发生直接的关系,内容单纯,线索清楚,相对而言,比较好把握。

从进入师范学校开始,其职业就一直是教师,其人生轨迹从北京、天津,到英国、新加坡、山东,抗战后再从山东到武汉、重庆,最后再由美国经天津回到北京,中间除了曾到过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外,几乎是一条十分清晰的线路。

而在创作上,几乎是从一开始就一直耕耘着"京味小说"这一亩三分地,最终种成了一棵茂盛的大树。

(1)简历。生于1899年,(比鲁迅小18岁,比郭沫若小7岁,比茅盾小3岁),卒于1966年(终年67岁),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

(2)读书与试笔。1905年(6岁)入私塾,1909年(10岁)后,先后在西直门、南草厂等地的市立小学、中学读书。1913年(14岁)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19岁)师范毕业后派任方家胡同小学校长。1920年(21岁)被任命为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会员。1922年(23岁)受洗礼加入基督教,同年9月去天津在南开中学教国文。1923年(24岁)在《南开季刊》第2、3合期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3)赴英讲学。1924年(25岁)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教师。从1926年至1929年,连续创作并在国内文学研究会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老张的哲学》从连载的第二期开始,第一次使用"老舍"作笔名(第一期连载时用本名"舒庆春")。这三部小说分别于1928年和1931年在国内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

(4)离英回国。1929年夏天,老舍在离英回国途中,在新加坡滞留半年,任中学教师。1930年离开新加坡回国后,经上海、北京到山东济南的齐鲁大学先后任副教授和教授,边教学边创作。在随后的几年中,老舍的创作进入”丰收期",主要有《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等。1934年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授,又创作了一批中短篇小说,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和中篇小说《月牙儿》等。

(5)职业写作。1936年,老舍辞去了在山东大学的教职,专门从事创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成为了"职业写家"。同年9月,开始在林语堂主办的《宇宙风》上连载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同年,还完成了长篇小说《牛天赐传》、《文博士》和《大明湖》(书稿后来在商务印书馆会印时毁于战火)等。1937年抗战爆发后,又曾一度返回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但在年底济南沦陷前便只身赴武汉,参加筹”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1938年3月,在由各派文艺家组成"协会"成立大会上,被选为"文协"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


相关话题/现当代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南昌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2007-2017)
    一、现代汉语试题(50分)1、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词与词组的区别(2)借喻和借代的区别(3)什么是复句?2、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1)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2)学习语法的重要性 二、古代汉语试题(50分)1、名词解释(15分)(1)《诗经》 (2)《论语》 (3)《说文解字》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并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中国文学史冲刺点睛篇
    中国文学史冲刺点睛篇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沈从文
    第十二章 沈从文 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1)首先应大致了解沈从文特殊的身世经历给他带来特殊的气质,那就是常以乡下人 的眼光(其实又不可能除去知识者的身份)来看待中国的常与变。应理解其处于左翼 文学与海派文学之外,以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历史角度,去思考和表现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华中科技大学2019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内附真题)
    一、试卷分析 华科考大综合,文学类考生用同一张卷子。 专业一610汉语言文学基础,外国文学古代文学现当代各一道论述题,都不偏,只要熟悉教材都有话可说,如何答深入就是后话了。 另外文学类也要考现汉古汉的知识,好消息是只出在名词解释,一个5分,且较为基础,我是临考花几天,借了考语言类室友的笔记,背了她整理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1
  • 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纲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纲要 上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绪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质和历史地位 1、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 2、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及世界文学 (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 1、个性解放旗帜下文学的觉醒 2、鲁迅 (1)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 (2)《呐喊》、《彷徨》――中国现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2020年西北大学文学院809综合一(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评论)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7种电子书、3种题库。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北师、中传等)[免费下载][电子书]全国名校外国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南开、中山等)[免费下载]说明:本校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第一、二个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 一、 关于现代 二、 分期问题 三、 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 导论 一、 关于现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1、 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讲义
    现代文学史课程讲稿 绪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欲融入世界文学之林的历史诉求。掌握五四新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 讲授内容:概述中国现代文学各阶段的历史特征及发展进程 重点:中国现代文学三个十年的整体风貌 难点:各阶段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题目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简答、简析题 1.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笔记整理打印版
    本资料提供了很多典型试题,很有代表性,因此必须认真地把每道题做好,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很多题都有答案,也只是参考。答题时除了名词简答要有根有据,论述题考察知识广度和深度,除非无从下手自说一套,但要自圆其说,正确合理,虽不强求一致,但一定要跟所考学校指定书观点一致。 目 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教案讲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现代文学部分 绪论 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 (一)中国的历史分期 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 近代:1840年1919年 现代:1919年-1949年 当代:1949年后 (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 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1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1.新民体 答:新民体是梁启超在报章杂志上创立的新的散文体裁,因发表于早期《新民丛报》而得名。新民体是中国传统文体的一次解放,打破了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界限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1-05
  • 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涵盖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考试目的:测试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运动、文学现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专业目录
    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专业目录已经公布,详情如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武汉大学考研资料-现当代文学笔记
    武汉大学考研资料-现当代文学笔记 本文由独白如歌贡献 现代文学总复习 TIPS: 因为是中国文学,所以课本上的外国文学部分,我们不予关注。 只关注课本上有的作者和篇目。超出范围的不用关注。但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该作者的一些基本情况,应当了解。如:徐志摩,书本上只有他的一篇《再别康桥》,所以他的其他作品我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