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资料李芹整理版(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8
* 职权不明,影响工作效率
* 过分强调公文往来,易产生文牍主义
* 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社会组织的管理理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
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罗、法国的法约尔和德国的韦伯等。
*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认为只要给工人合理的报酬就能刺激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
* “泰罗制”
(二)行为科学理论
* 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梅奥 、巴纳德 以及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等人。
* 梅奥, 霍桑实验
* 实验结果发现:工人生产量的多寡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而人的生理能力、物理因素、物质刺激仅居次要地位。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以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在影响效率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这项研究使管理理论开始转向对人际关系和非正式结构的研究。
(三)现代组织理论
* 现代组织理论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一种全面系统研究社会组织各方面内容的管理理论。
* 强调:
(1)系统的观点
(2)权变的观点
(3)发展的观点
三、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组织
(一)中国的单位组织
* 单位(unit)组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现象,是对特定机构组织的指称。
* 单位制度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实行的、以企事业组织为单位,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并对其成员进行全面管理的制度,执行这种制度的企事业组织称之为单位组织,简称单位。
* 在单位制度下,单位被分为三大类型:
* 机关单位
* 企业单位
* 事业单位
* 中国单位组织的主要特征:
1、功能合一
2、资源的独占及非流动性
3、制度性依赖
4、行政等级性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单位制度开始发生许多重大的变化:
1、组织的性质和作用开始改变
2、组织的自主性增强
3、单位与成员的关系发生变化 大
(二)中国的非营利组织
* 非营利组织,英文原文为non-profit organization ,简译为NPO,这一概念来自西方社会,是自美国发源并向世界流传的新名词,其原义是指由私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标而发起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或组织。
* 在中国,对非营利组织 代表性的定义:
一是广义的非营利组织,指在政府和营利的企业之外的一切社会民间组织,在外延上包括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国有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其它组织(含单位内部的、以企业形式登记的、未登记的社团等);
二是狭义的非营利组织,指严格符合《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的社会组织,即官方概念里的民间组织,在外延上包括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三是中间的定义,指在广义的非营利组织外延上去掉国有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
* 王名教授的界定: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体系之外的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和互益性
*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莱斯特•萨拉蒙的观点:
l、 组织性(正规性)
2、民间性
3、非营利性
4、自治性
5、志愿性
6、公益性
*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建构类型:
第一种被称为“自上而下”的非营利组织。 组织的主要社会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管理和相应的组织资源等,主要来自党和政府的相关机构等受权力控制的垄断领域 。
* 体现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半官半民”的双重属性
第二种被称为“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 主要社会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管理和相应的组织资源等,主要来自市场、社会和海外等开放的竞争世界。
(三)中国的家族式企业
* 家族式企业,通常是指企业的所有权乃至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等主要事务由具有血缘关系的某一个家族成员所掌握的企业。
* 发达国家的家族式企业,多数情况下是由家族成员控制企业的所有权,而把经营权、管理权等交给职业经理人去打理。
* 中国家族式企业的特点:
其一,企业所有权归家族控制,经营权也由家族控制
其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数少
其三,成员关系紧密,成员之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其四,成员之间的关系难以替代
其五,企业内部整合度高
思考题
1、社会组织的特征是什么?社会组织的要素有哪些?2、社会组织的常用分类方法有哪些?3、组织目标是什么?请对制定组织目标的因素做出分析。
4、什么是组织的正式结构?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有哪些功能?5、联系中国社会实际,试比较家长制的管理方式与科层式管理方式。
6、请比较初级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相同点与差异。7、简述中国单位制组织具的特点与变化趋势。
第九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分层的概念与特征
* 根据一定的社会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就是社会学上所说的社会分层。“分层”一词来自地质学家对地质结构分析时使用的名词,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 社会学家发现,在地球上生活的人群也存在不平等,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呈现出高低不同的若干等级层次,于是借用地质学上的“分层”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 社会分层与社会分化密切相关;
* 社会分化是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
* 社会分化具有功能专门化和地位多样化两个特征。前者指社会结构各个单位之间在功能上的分离与专门化现象,后者指在社会结构中地位相同或相近的单位变得越来越不同,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出现等级意义的分化,也称作垂直分化。社会分层其实是垂直分化的结果。
* 社会分层包含两个方面:
* 分,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属或集团;
* 层,即根据一定标准而划分的类属或集团之间存在着高低有序的关系,即存在着纵向层次。
* 社会分层的特征:
1、社会分层的久远性
2、社会分层的普遍性
3、社会分层的社会定势化
4、社会分层的差异性
5、社会分层对人的影响
二、不同社会的分层制度
1、等级制度
* 等级(grade)是根据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相互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 普遍特征:严格限定不同等级成员的权利,明确规定等级成员的义务,由此建立起明确的社会秩序。
* 等级是以阶级划分为前提的,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
* 等级身份一般是世代相承的,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大。
2、身份制度
* 身份的两个解释:
1、指一定的情景中对角色所做的区别,即人们在角色关系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它是在人们社会互动中使用的概念。
2、指人们对社会结构中某一位置的评价,即关于社会声望和社会名誉的评价,这是从社会分层意义上使用的。
* 身份制度是对各类社会成员进行社会声望评价并将其规范化、体系化的制度,它规定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成员有不同的权利和机会,而且不同类别的社会成员难以改变自己的身份。
* 3、种姓制度
* 种姓制度(caste)是一些国家所采取的封闭性的社会分层制度,它以血统、血缘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
* 在种姓制度下,一个人在社会层次中的地位是由出生决定的,即先赋的,而且这种地位终生不变,不同种姓之间的交往被严格限制,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或性关系也是被禁止的。
4、阶级制度
* 阶级制度是一种主要以经济地位为基础的分层形式。
* “阶级”(class)一词,最初泛指社会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地位的人构成的各种群体。
* 马克思认为,阶级是按人们的经济地位来划分的地位群体
* 列宁认为,阶级是指依据社会资料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社会集团
* 马克斯•韦伯认为,阶级是按照社会成员的经济地位划分的,但社会成员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并不具有地位的决定性,社会成员的经济地位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市场竞争的成功者构成上层阶级,失败者构成下层阶级。在市场竞争中,除了拥有生产资料,社会成员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能够得到的机会也是重要的资源。韦伯还认为,阶级分层只是社会分层的一种形式。
“阶层”,是指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
阶层同样是对人群的划分,同阶级、等级一样,不是对人群横向的划分,而是对人群纵向的划分。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阶级是指社会上占有不同经济地位的对抗性群体,它们在根本利益上是完全对立的。而阶层则是指在同一阶级中,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分成的若干层次。在阶级之外以及非阶级社会中也存在着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阶层。
阶层一词的两种涵义:
1、指一个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
2、指具有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
社会阶级的划分标准是经济因素,而阶层划分的标准不完全是经济因素,而是包括财富、收入、职业、权力、教育等诸多标准 。
三、社会分层的标准与方法
1、收入标准
* 收入是人们的劳动经济关系在财产占有或分配上的表现。收入差距是社会差别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其他社会差别的经济基础。
2、权力标准
* 权力指人们在一定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包括对资源的运用能力和对他人的制约和影响能力。权力的大小决定着人们对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参与程度、决策能力,也决定着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同时还会影响人们的其他社会差别。权力常被看作政治地位的象征。
(三)教育标准
* 在现代社会中,正规教育程度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征。
* 在绝大多数国家,教育程度已经成为招工、用人、提干以及对人评价的最普遍的依据。
* 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人的能力、知识、技术、价值观以及婚姻生育意愿、修养程度等。
(四)职业标准
*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 现代社会的收入、权力、声望等,大都植根于职业,一旦获得某种职业,同时也就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
* 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工作技能、职业技能的社会评价、职业资源、职业特权和职业关系等,他们都可以按照多少、大小、高低分为不同的等级。
(五)声望标准
* 声望标志着一个人潜在的社会影响力。
* 声望标准不是独立的,它源于教育水平、收入、权力等因素的综合,是许多其他因素的折射和反映。
* 在传统社会,声望不仅是天赋的,而且是世袭的或自然因素带来的。
* 现代社会的“声望阶层”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情况。
* 社会分层常用的方法:
* 主观法:又称自我评分法。是人们对根据某种标准,对自己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或者说被调查者把自己归入某一层次的方法。
* 声望法:又称自我评分法。是人们对根据某种标准,对自己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或者说被调查者把自己归入某一层次的方法。
* 客观法:运用那些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标准,对人们的社会地位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常使用的指标有收入、住房条件、职业、教育程度、权力等。
四、社会地位的测量方法
(一)不平等指数
* 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人口的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即用两者的百分比之和来表示社会的不平等程度。
(二)库兹涅茨比率
* 由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使用一个综合值来反映社会各阶层收入差别的状况,将各阶层的收入比重与人口比重的差额的绝对值加总。
(三)五等份法
* 由佩什提出,是按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份,然后测量各1/5人口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四)基尼系数
*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重要指标。 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提出。基尼系数的值在0~1之间。小于0.2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为比较平均;0.3~0.4为基本合理;0.4~0.5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五)恩格尔系数
* 恩格尔系数指食物支出额与全部生活消费支出额的比率。由德国恩格尔提出 。
* 恩格尔系数达到58%以上者为赤贫,51%~58%者为温饱或勉强度日,41%~50%者为小康,31%~40%为富裕,30%以下者为极富裕。
(六)社会综合地位量表
* 通过测量收入地位、教育地位、职业地位,并计算其综合值,以此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社会地位的高低。 由美国社会学家邓肯提出
(七)职业声望量表
* 让人们对各类职业的声望打分,然后按其得分高低排列。
第二节 西方社会分层的理论模式
一 、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
* 基本内容:
第一,社会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分层是阶级社会的本质特征,各种不同的社会分层类型归根到底要受阶级分层的制约。阶级社会,阶级结构是最基本的社会结构,阶级不平等是最主要的不平等。
第二, 社会分层并不都是阶级分层,不能把社会分层等同于阶级分层,社会不平等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用不同的标准,从多种角度对社会成员进行层次划分。
第三,社会分层是一种历史现象。
* 影响:
1、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分析性的,偏重于时间序列,是从整个历史的演进当中,归纳出社会变迁的法则。
2、二元阶级模型,即马克思对阶级的划分通常是二分法,如把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划分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其他群体多属于中间阶层。
3、马克思认为社会变迁导因于社会冲突,而社会冲突又是以阶级冲突为基础的。
4、财产关系最终依靠政治权力的保护。
5、注重阶级构成。
6、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他的整个社会变迁理论中的一部分。
二、 马克斯•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
* 韦伯没有把经济作为社会分层的唯一标准,而是主张综合的标准,即把财富、权力、声望三位一体作为社会分层的尺度。
* 所谓经济标准,即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是个人能够占有商品或劳务的能力,即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简单地说,韦伯是把收入和财富的多少视为划分社会阶级、阶层的经济标准,财富的差异产生了阶级。
* 所谓政治标准即权力。韦伯认为,权力就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权力不仅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对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而且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组织中的管理职位。权力的差异产生了政党。
* 所谓社会标准即声望,指个人在其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它决定于个人的身份、教育水平和生活方式等。声望的差异产生了地位差异与身份群体。
* 韦伯认为,上述三条标准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共同作为划分社会层次的标准,但他们之间并不能完全等同或相互代替。任何一个标准都可以独立作为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标准,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或者把某一方面推到突出地位。
* 沃纳六阶层理论:
* 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沃纳 提出六阶层的观点:
①上上层,指老财阀;
②下上层,指新财阀;
③上中层,指所谓高级“白领阶层;
④下中层,指下层“白领阶层;
⑤上下层,指所谓“蓝领阶层;
⑥下下层,指一些没有技术专长的体力劳动者和失业者以及领取救济金的人。
* 划分阶层的标准:① 职业;② 收入多少;③ 收入来源;④ 文化程度;⑤生活方式;⑥ 宗教信仰;⑦ 政治态度 ;⑧ 价值观念。
三、功能论的职业分层理论
* 帕森斯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分层制度能够帮助维持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如何进行分层?帕森斯强调,在当代社会中职业是最重要的分层标准,职业的等级是与个人成就大小相一致的,是社会对个人成就的一种酬赏与认可。财富和声望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职业。
* K•戴维斯和W•默尔的解释:
(1)在众多的社会需求中,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
(2)生存需求的满足是通过履行各种社会职业的角色来实现的;
(3)这些职业对社会生存的价值不等;
(4)某些重要的职业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它们的功能运转直接影响的社会生存;
(5)为了生存,社会创造了各种形式的报酬刺激,促使某些人乐于接受重要职业所必须的培训;
(6)报酬的不平等分配导致了各种特定形式的社会分层;
(7)通常,一个职业与社会生存的关系越紧密,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领取的报酬就越高,因此他们在社会阶级结构中的地位也就越高;
(8)一个职业对社会生存的价值高低导致报酬的多寡,而报酬的多寡又取决于“人才匮乏”的程度:对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胜任的重要职业的报酬要高,反之,如果一种职业的人才并不匮乏,报酬就无须太高;
(9)社会分层是社会进化的一种途径,它保证了社会生存的机会;
(10)在复杂社会中,分层是不可避免的,它对社会的生存有着积极的功能。
* 戴维斯和默尔认为决定社会分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功能重要性和人才的稀缺性。功能重要性是高等级地位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那些功能重要、人才稀缺的职位,其奖赏和社会地位才高。
* 彼得•布劳、邓肯和丹尼尔•贝尔在1967年发表了《美国的职业结构》一文,论述了“职业地位”及其对社会分层的意义。
* 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无论是声望阶层组成的等级秩序,还是经济阶层组成的等级秩序,甚至政治权力与权威所组成的等级秩序,其根基都在于职业结构。
* 职业是决定阶层占有经济资源和获得利用的首要因素,它是阶层的最好的单独指标。一个人的职业地位越高,收入越高,声望越大,他的阶层地位就越高,反之,其阶层地位也就越低。
四、冲突论的权力分层理论
* 冲突论的主要代表R•达伦多夫和米尔斯 等人都对社会分层或社会不平等现象进行了分析。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分层的起源在于这样的事实,即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个人或群体都要强制奖惩,这种实施能力意味着权力关系的存在。
* 冲突论者认为,武力或强制性的安排是社会分层存在的要素 。
第三节 中国社会分层状况
一、中国传统社会的分层
* 中国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阶级结构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基本阶级。
* 近代以来,受西方经济及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社会性质从封建社会转化为半封建与半殖民地社会,出现了两对阶级并存的局面,即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同为剥削阶级,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同为被剥削阶级的基本阶级结构 。
二、体制改革之前中国社会分层状况
* 过渡时期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基本状况: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 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中国社会只剩下与公有制相联系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以及知识分子阶层
* 从1949年至1978年,中国社会分层的显著特点:
1、经济和政治相结合为标准的划分
* 这个时期社会分层的显著特点表现为政治标准占据重要位置,政治地位成为影响社会地位的决定性因素,限制了社会成员的资源获取与地位变动。
2、以身份制为标准的划分
* 通过50年代以来形成的以户籍制度、工作单位和人事管理以及社会保障等一套非财产所有权为标准的社会分层制度体系,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四大阶层实际上成为四大身份群体,他们在经济来源、收入多寡、政治待遇及社会地位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 户籍身份:由户籍制度所确立的身份等级,它与户籍登记制度紧密相连。
* 所有制身份:根据人们所在工作组织的所有制性质而确立的身份,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两种。
* 单位身份;指一种不成文的、工作单位之间具有高低次序的社会现象,它是由工作单位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的重要性所确立的。
3、分层结构的封闭性
* 这一时期,无论阶级身份还是其他身份都是封闭的,区分的指标多是一些非连续型的、异质性的指标;再就是它们多少都与一些“先赋因素”有关。
三、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状况
* 80年代以来,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国社会阶级与阶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有的社会群体利益关系被打破,社会资源重新组合;社会分化在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地位与角色复杂化;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两极分化突出;原有的权力结构及声望结构也出现了相应的重新组合,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比较清晰的社会分层结构越来越复杂化。
* 复杂化的表现:
* 原来的以政治为标准的社会分层尽管还没有消失,但在较大范围内经济分层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看重的不再是所有制,而是实际收入。
* 原来的阶层内部发生了分化。
相关话题/社会学
社会学笔记(人大郑杭生)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概述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含义(熟练掌握)社会化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过这过程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根据的是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根据的是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 名词解释: 1. 初级群体(库利) 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库利将个人每天置身其中的初级群体,如家庭、儿童游戏群伙、邻里和其他类似的社会群体成为人性的摇篮和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他认为,ld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社会学笔记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词源: 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2.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现代社会学考研笔记整理
现代社会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视野......... 3 第一节对社会学的多维理解............. 3 第二节理论体系的不同建构............ 15 第三节开展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26 第二章社会及其运行............ 33 第一节对社会的认识............... 33 第二节社会构成要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考研)(根据的是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一)- -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根据的是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 名词解释: 1. 初级群体(库利) 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库利将个人每天置身其中的初级群体,如家庭、儿童游戏群伙、邻里和其他类似的社会群体成为人性的摇篮和个人社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风笑天社会学方法笔记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第一章 导论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笔记无鱼版本
无鱼的考研笔记 社会学概论第三版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含第1、2、3、4章 第二编 社会运行微观分析 含第5、6、7、8、9章 第三编 社会运行宏观分析 含第10、11、12、13、14、15、24章 第四编 社会运行问题与对策分析 含第16、17、18、19、20章 笔记说明: 1.以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2002年修订,简称概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习题及复习重点
《社会学》串讲 主讲:陈建国 《社会学概论》复习纲要 依据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社会学概论》,刘豪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题 简答题 论述题 复习方式 每章要点:选择题 重点概念:名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考研资料
郑杭生/北京/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章次 章名 节名 第一章 社会学导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袁方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绪论 社会研究: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科学研究方法体系三层次(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北大人口社会学复习提纲
人口社会学复习提纲第一讲 课程介绍 一.基本概念 1.学科分类社会学是法学大门类下面的一个一级学科。按照目前教育部颁布的学科分类目录,社会学这个一级学科下有4个二级学科: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 2.人口学可大致区分为广义人口学rdq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北大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讲义
目 录第一章 绪论2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重点,要点,简答...)
名词解释 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