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至十八)(一二册全)(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9


c、“若夫”等于“至于”。如:此虽免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彼且恶乎待哉?
B、“其”
   a、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
      1)在陈述句或疑问句里,表示“大概”“恐怕”。如:吾其还也。 其是之谓乎? 其我之谓矣!
      2)在祈使句里,就简单地表示委婉语气,略等于现代的句末语气词“吧”“啊”所表示的委婉语气。如:君其问诸水滨。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您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
   b、可以加重反问的语气。往往用在疑问代词的前面。如:一之谓甚,其可再乎?(无疑问代词) 其谁曰不然? 其何以行之哉!
C、“惟”(唯、维)
   a、“惟”用在句子的开头,是古人所谓的发语词。在记叙文中,往往用在全文的开始,引出年月日。如: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祀,年)
   b、“唯”用作句首语气词时,有时表示希望。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荆卿留意焉。
   c、“唯”用在句首可以帮助判断语气。如: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d、“惟”“维”用于句中,帮助判断语气。如: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厥土惟白壤。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D、除上述之外,还有许多句首句中语气词。如“繄”。
2、词头、词尾不是一个词,只是词的构成部分,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词性。有些词头也不专门表示一种词性,在这种情况下就真正是有音无义了。
3、词头。除“有”字外,这些词头一般只用于诗歌,散文中很少用到。
A、“有”
   a、用于专名的前面。常见的有上古时代的朝代名、国名、部族名等。如:“有夏”“有殷”“有虞”“有扈”, 鲧纳有莘氏女,生禹。
   b、又用于某些名词的前面。如“有政”“有帝”。
   c、又用于某些形容词的前面。如: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忡忡) 有洸有溃。(洸洸溃溃)
   d、一种特别的用途(不是词头!):嵌入数目字的中间,表示整数和零数的关系。如: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朞,一周年)
B、“其”:一般用于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前面。如:北风其凉,雨雪其雱。(雨雪:降雪。雱,雪盛的样子) 八月其穫,十月陨萚。
C、“言”:放在动词的前面。如: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D、“于”:放在动词的前面。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E、“薄”:放在动词的前面。
F、此外还有一些词头如“载”“诞”“式”等字。
4、词尾。这些词尾加在形容词的后面,能增加形象化的色彩。甚至本来不是形容词的,也变为形容词的性质。如“欣然”的“欣”本是动词。
A、“然”:“然”字是一个指示代词,表示“这样”、“那样”。当“然”放在形容词后面的时候,指示性就减轻了,变了词尾的性质。
B、“乎”“焉”“如”“尔”等字,用作词尾时,作用和“然”字相等。如“焕乎”“惄焉”“恂恂如”“率尔”。
通论(十五)
1、用韵是构成诗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一。汉族人民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要彻底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了解它的格律,了解它怎样用韵。
2、韵母和韵的区别:
A、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音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B、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
C、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3、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4、韵脚: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放在句尾,习惯上叫做韵脚。
5、韵例: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6、《诗经》的韵例:
A、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诗经》里有不少的诗句以代词或语气词(常用的有“之”“我”“矣”“也”“只”“思”“止”“兮”“猗”)收尾,韵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的前面,可以看做句中韵,也有人看做变相的句尾韵。语气词一般是不能看做韵脚的,但也有少数例外。
B、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来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的和换韵的两类。(换韵:不一韵到底,中途变换成不同的韵押韵的押韵方式。)交韵不算换韵。
C、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这是《诗经》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押韵方式:首句入韵,第三句以下才是奇句不押韵。
c、交韵。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D、a、《诗经》用韵的格式是多样的,因为它是民歌或者模拟民歌的诗体;民歌是随口唱的,随口用韵,随时转韵,也就是所谓“天籁”。格式多样化,这是《诗经》用韵特点的一个方面;
b、《诗经》用韵最主要的格式却是两种,这两种押韵的格式成了后代诗歌押韵的准绳:
1)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2)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7、韵部:指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同一个韵部。一般地说,同一谐声偏旁也就同属一个韵部,但是后起的形声字就不一定能够由此类推。
8、古韵:
A、语音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上古的语音和现代的语音差别是很大的。明代陈第就懂得了这个道理。清代以来,研究音韵的学者们就按照《诗经》用韵的实际情况概括出《诗经》时代的韵部来,叫做“古韵”。他们所谓“古韵”指的是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
B、清人通过归纳《诗经》的用韵,发觉同《广韵》的出入很大,于是打破唐韵的拘束,该合的合,该分的分,逐步建立了《诗经》的韵部系统。清代的古音学家在 古韵的分部方面做的工作: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都是查考和了解《诗经》用韵较好的参考书。
C、现在综合各家的意见,把先秦古韵分为三十部。每一部举一个代表字作为韵目(参见附录三)。《诗经》的押韵基本上与这三十部相合。古韵三十部具有很大的 普遍性:不但适用于《诗经》,而且适用于同时代的其他诗歌韵文。先秦的文献,不但诗歌押韵,连散文也有押韵的。如《周易》《老子》。
9、合韵:邻近的韵互相通押。大约是两种情况:
A、非入声韵和入声韵通押;
B、韵母近似通押。
10、叶韵:语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诗经》的韵脚到了后代念起来就不和谐了。六朝时的人为了说明《诗经》押韵和谐,认为某字该改读某音,这就是所谓“叶韵”,或称“叶句”(叶xié,同“协”,和谐之意)。
11、叶音法:一种应该否定的注音法。古人认为诗人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押韵和谐。照这样字音随着上下文变化,所规定的“叶音”是随意而不规则的。 这种错误,在于他们没有看到语言发展的事实,不知道古今的语音并不相同。清代古音学兴起后,叶音说早已受到彻底批判。我们朗诵古代诗歌韵文时,完全可以按 照现代普通话的读音来朗诵。
通论(十六)
1、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威望”在先秦反而不是双声;“栗烈”古今都是双声。
2、叠韵:两个字的韵相同(韵头不同也算叠韵),如现代汉语中“光芒”;“芣苢”在上古是叠韵;“知识”在上古却不是;“辗转”古今都是。
3、三十六字母:按传统说法,有所谓三十六字母,字母实际上就是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这三十六字 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参见附录四)
4、双声叠韵和上古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的关系。上古汉语里的双音词很少,而其中,除了叠音词(如“夭夭”)之外,不少双音词的两个音节有双声叠韵的关系。 这些双声叠韵词大都用来描绘声色形状,古书注解常常用貌字来解释。古人称之为“连绵字”。连绵字也有不属于双声叠韵的,但绝大多数属于双声叠韵。
5、双声叠韵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A、形容词性的连绵字:
a、双声:觱发、缤纷、容与、憔悴、滑稽、便嬖
b、叠韵:虺隤、窈纠、觳觫
c、双声兼叠韵:辗转
B、名词性的连绵字:
a、双声:蟋蟀、蝃蝀、伊威
b、叠韵:芣苢、仓庚、鎡基
C、AB是纯粹的双音词。此外,还有一些经常用在一起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也往往有双声叠韵的关系(有的非常接近连绵字,有的只能算两个词):
a、双声:玄黄、洒埽、亲戚、妻妾、肯綮
b、叠韵:涕泗、刚强
D、利用连绵字和双声叠韵来加强诗歌的音乐性。达到回环反复的效果。
6、注意:双声叠韵的分析是和语音系统的描写相联系的。前人对上古声母和韵部的分合,看法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分析某些字是否双声叠韵时,看法也就不完全一致。
7、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古人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如“蚤起”,蚤通早。古音通假是古书里字形分歧的现象之一,需要从上古语音的角度加以说明。
8、假借字的产生,大致有两种情况:
A、本有其字,而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写了一个同音字。如“攴”写作“剥”。
B、本无其字,从一开始就借用同音或近音字来表示。
a、后来一直沿用,并没有为假借义再造字,也没有为表示本义的那个词造字。如:本义是一种锯类工具的“我”,借用来表示第一人称代词。
b、为了文字表达的精确,后来为假借义造了后起的区别字,形成古今字。如:“避、闢、僻”都是后起的区别字,不是本字,其意义原本借用本义是“法”的“辟”,不能说“辟假借为避”等。
c、后来没有为假借义造字,而是为本义所表示的词造了字,也形成古今字。如:“孰”字本义造了“熟”,“衰”字本义造了“蓑”字。同理,不能说“熟”是“孰”的本字等。
C、注意:被误认为是假借的情况:为一个字的引申义造的后起区别字和这个字之间,根本没有假借的关系!如:“坐”引申为“座位”后造了“座”,决不能认为“坐”假借为“座”。
9、假借字的形式比较自由,往往只要同音或音近就行;但也要根据习惯,在同一地域和同一时期,写法还是相当一致的。
10、假借字的原则,也是所谓古音通假的原则:必须是同音字,至少也要是声音十分相近的字。
11、对待古音通假。清代学者王引之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
12、运用古音通假。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等人,摆脱字形的束缚,从声音上去寻求古义。把古代汉语当做有声的语言来处理,而不是仅仅当做文字来处理,对前人更科学,把训诂学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通论(十七)、(十八)
1、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白文:不附注解的文章。)著名的注解家有:毛亨、孔安国、马融、郑玄等。郑玄对先秦的经书都曾作过注解。
2、疏:到了唐代,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做 “疏”,也叫“正义”。《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指阐明经义,“笺”有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
3、《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人或魏晋人做的注,唐宋人做的疏。
4、集注:一部重要的古代作品,注解的人常常很多,后来就有人把各家的注选集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注解,成为集注或集解。例如何晏注《论语》,就是集解。
5、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
A、释词。
B、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C、释词并串解。前两种方式的同时使用。
D、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帮助读者对全章的大意有一个总的了解。《孟子章句》就是采用既释字句也释全章大意的办法,每章之后的“章指”是通释全章正文的大意的。
6、常见注解术语:
A、曰、为、谓之。 被释词放于其后。不仅用来释义,还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略等于现代的“叫做”。
B、谓。 被释词放于其前。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与“谓之”不同。
C、貌。 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被释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略等于“……的样子”。
D、犹。 释者与被释者往往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略等于“等于说”。
上面六个术语都单纯用于释义。
E、之言、之为言。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F、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后面是本字,前面是假借字。
G、读若、读如。一般是用来注音;有时也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7、古书注解的发展:
A、注解古书的范围有所扩展。唐人除了为先秦经书做注疏工作外,也为汉以下的其他古书做注解。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善注和 五臣注萧统《文选》。这些注解,有的是以人名地名的考证和史实的考核为主,有的是以词语的出处和典故的来源的考证为主。有的在考核史实之中增补了许多后代 难得的史料,如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宋代朱熹不受汉代学者的束缚,直接从正义入手。有《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
清代对古书字句的解释要求非常严格。
B、注解的任务:
a、注明出典。如李善《文选》注。
b、划分段落,诠释大意,从而帮助读者分析和鉴赏作品。
c、阐明哲学思想。如郭象注和成玄英疏《庄子》。
C、注音。早期的注解一般用直音法或“读若”“读如”等术语注音,后来反切逐渐被运用。
a、“如字”。通常是告诉读者,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
b、一个字的下面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传统有不同的读法。读法不同,往往讲法不同。
c、一字异读。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有时候声调不同,不仅是词义上而且是词性上的转变,这种情况最值得注意。利用四声来区别词义和词性,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汉魏学者看到了这个特点,并体现于古书注音。
8、清代学者做的贡献:
A、为古书作注解和考证工作。对古书字句的解释要求非常严格,做出了许多成绩。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有些也不免过于琐细,实用价值不大。
B、作了许多古籍校勘的工作。如阮元为《十三经注疏》所作的《校勘记》。
C、利用读书札记的形式,对古书的词句诠释和文字校订提出自己的看法,常有精辟见解。如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等等。
9、校勘学上常用的两个术语:
A、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字衍”。
B、脱文:简称“脱”(有时作“敚”或“夺”),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全国通用考研古代汉语最全笔记 王力郭锡良混合版
    古代汉语词汇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写到 书面上,也就是一个汉字。例如:走、则、道、股、远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先秦魏晋段,以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仿古作品中也是),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多数。 连绵词:是由一个词素组成的词。又叫连绵字、连语等。 连绵词的特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
  •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 绪论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言课。 (1)基础课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是指该专业中最基本的部分,亦即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2)工具课是相对于理论课等而言。所谓工具课,是指为达到某种目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古代汉语北师大听课笔记完整版
    《古代汉语》北师大听课笔记完整版 第一部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第一单元 汉字一、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书:休亦本采苗文姓雨目責考其婆姚豆章州甘朱權 二、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位置关系:旗逃裳膏匣哀衷翼病架杉在徒被晏街 三、说明下列各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1.暖、煖;2.从、從;3.备、備;4.舍、捨;5.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考研复习笔记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ldqu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王力古代汉语中的《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 古代汉语《论语》文选及翻译 {好辛苦的整理呀}【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古代汉语王力考研复习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诗经和楚辞译文
    关雎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古代汉语32个重点文言虚词
    古代汉语32个重点文言虚词 一、安 1、怎么,哪里。例: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又安敢毒邪?③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2、安全,安定。例:①谢庄遂安。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3、安逸。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安生,有养的意思。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5、哪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古代汉语高效实用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
    古代汉语高效实用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 第一部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 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考研复习笔记 冯志华
    古代汉语讲义 作者:冯志华 第一讲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汉语的分期: 语言的历史分期应由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来决定。语言的发展是渐进的。因此语言的分期不可一刀切、绝然地分开。语言的分期,从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看,应该以语法的变化作为主要根据,语音的演变也可以作为分期的标准。根据这个原则汉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十)词汇
    古代汉语通论(十)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汇 古今词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词的构成上,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词,现代汉语则是复音词占多数。二是在词的存废上,可以分为古今通用词,古用今废词。 二、古今词义 (一)词义基本相同的 多属于基本词汇。但并非绝对没有变化,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古代汉语通论(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句尾语气词 1、也 句尾语气词也主要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的是判断语气,有肯定与确认的意味。用在复句及命令、疑问句中的也,仍都是肯定与确认的语气。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八)连词
    古代汉语通论(八)连词 连词是用来联结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古代汉语的连词有许多,有些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下面是几个较为重要的古汉语连词,与、且、以、而、则、然、虽、之。 1、与 与作连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一般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代词或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