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Ⅲ篇 计划
第七章 计划的基础
1、计划的定义
计划是一个确定目标和评估实现了佳方式的过程 (正式计划、 非正式计划)
2、计划的目的::指出方向,减少变化冲击,尽可能减少浪费和冗余;设上标准以利于进行控制。
3、计划和债效
计划与债效关系
(1).一般地说,正式计划通常与更高的利润,更高的资产报酬率及其他积极的财务成果的联系。
(2).高质量的计划过程和适当的实施过程比泛泛的计划更可以导致较高的债效。
(3).凡是正式计划来能导致高债效的情况,一般都是因为环境的原因。
4、对计划存在着的误解
(1)不准确的计划是在浪费管理当局的时间
(2)计划消除变化
(3)计划降低灵活性
5、计划的类型:
①以计划的广度分:战略性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为组织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位的计划。 作业计划: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
②计划的时间框架分: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
③计划的明确性分: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的目标,不存在模棱两可,没有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的计划。 指导性计划:只规定一些一般的方针,指出重点但不限定具体目标上或是特定的行动成果上。当环境的不确定很高,以及当组织处于生命周期的形成阶段或衰退阶段或衰退阶段时,指导必计划与具体性计划更可取。
6、计划的权变原因:
基层管理者 作业计划
①组织的层次
基层管理者 战备计划
②组织的生命周期 幼年期 指导性计划,短期计划
成年期 具体计划,长期计划
衰退期 指导性计划,短期计划
③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
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大,计划更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期限也应更短。
④未来许诺的期限:管理者的计划应当延伸到足够远,以便在此期限中能够实现当前的许诺,计划对太长的期限和太短的期限都是无效的。
7、计划的基础目标
①目标:指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小组的、或整个组织努力的结果。
②时示的作用:目标为所管理决策指明了方向,并且人微言轻标准可用来衡量实际的债效。
③目标的多重性:所有组织的目标都是多重的,没有一种单一的衡量尺度能有效地评价一个组织是否成功地履行了它使命。
④真实的目标与宣称目标
·宣称的目标:一个组织对其目标的官方陈述;是要使公众相信该组织打算做什么。
·真实目标
·两者关系:一个组织宣称的目标也许并非其真正的目标,因为管理当局可能想告诉人们他们想听的事情,也因为宣布一套已知的,容易理解的目标比解释实际的多重目标要简单得多。
⑤传统的设定目标方法:
·主题:目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设立,然后分解成子目标落实到组织的各个层次上。
·特点:是一种单向的过程:由上级给下级规定目标,这种传统方式假定最高管理者最了解的应当什么目标,因为只有他能似观组织的全貌。
·缺点:目标在处在自上而下分解过程中,丧失了清晰性和一致性。
⑥目标管理(MBO)
·主题:目标由下级与上同共同决定,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而奖励则是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
·特点:MBO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过程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过程一般接下级地将目标分解到组织的各个单位,其目标转化过程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上”的,最终结果是一个目标的层次结构。
·共同要素:明确目标 参与决策 规定期限 反馈债效
·步骤:
1、约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
2、在经营单位和职能部门之间分配主要的目标。
3、单位管理与其上同一道合作具体目标。
4、在部门成员的合作下将具体目标落实到最个人头上。
5、管理者与下级共同判定行动计划并达成协议。
6、实施行动计划。
7、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人员反馈结果。
8、通过基于债效的奖励强化目标的成功实现
·MBO的作用:MBO将目标人微言轻一个激励因素,让人们确切了解对他们的期望,使他们参与自身目标的设立过程,将他们实现目标的进展不断地反馈给他们,以及根据实现目标的情况对他们进行奖励,这些因素增强了MBO的激励作用。
第八章 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定义:
·战略管理就是一组管理决策和行动,它决定了组织的长期绩效。
2、战略管理层次:
①公司层战略:寻求确定组织应从事的事业组合。
②事业层战备:设计怎么在每一种事业领域内竞争。
·战略事业单位(SBU)
代表一种单一的事业或相关的事业组合,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应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和竞争对手,这使得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有自己独立组织的其它单位的战略。
·划分事业单位原则
(1)每一个事业单位服务于一种明确定义的产品细分市场,并具有明确定义的战略。
(2)事业组合中的每一个事业单位按照自身的能力和竞争需要开发自己的战略。
(3)必须与整体组织的能力和需要保持一致。
3、职能层战略:设计职能部门怎么支持事业层战略
4、战略管理过程(步骤)
①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和战略。
②分析环境
③发现机会和威胁
④分析组织的资源
⑤识别优势和架势
·与众不同的能力,决定为组织的竞争武器的独特技能和资源。
·步骤5关键部分:理解组织的文化和力量及它们赋于管理当局人责任。
⑥重新评价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SWOT把对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掘组织可能发掘的细分市场。
⑦制定战略。
⑧实施战略。
⑨评价结果(控制)。
5、公司层战略框架:
①总战略框架
⑴稳定性战略:很少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战包括持续地向同类型的确定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维持市场份额,并保持组织一贯的投资报酬率记录。
⑵增长性战略:提高组织经营的层次,增长可通过直接扩展,合并同业企业或多方面经营的方式实现。
⑶收编战略:减小经营规律规模或是多元化经营范围。
⑷组合战略:同时实行两种或多样战略。
②公司业务组合矩阵:
⑴BCG矩阵:横轴代表市场份额份额;纵轴表示预计的市场增长
⑵现金:低增长,高市场份额
吉星:高增长,高市场份额
问号:高增长,低市场份额
瘦狗:低增长,低市场份额
⑶BCG假定:累积学习曲线――如果公司能够适当地生产产品和管理生产过程,则产品生产量积累的每一个显著的啬,都会带来可预计的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
近年来BCG矩阵不为人所重视原因。
6、事业层战略框架
①适应性战略框架
·防御者:动作在稳定的环境中,为狭窄的细分市场生产有限的一组产品。
·探索者:运用在动态的环境中,追求创新和灵活性。
·分析者:通过同志寻求活性与稳定性,使风险最小化和利润机会最大化。
·反应者:不能在任何特定情况下作出前后一致的各果断的承诺。
②竞争战略框架
·产业分析 竞争分量 进入障碍
替代威胁
购买者的讨价能力
供应商的讨价能力
现在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选择竞争优势 成本领先战略 别具一格战略 专一化战略
徘徊期间 表示那些不能够明确地凭借来某一种基本战略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
·保持竞争优势 管理当局通过分析产业中支配竞争规则的力量,竞争优势进行评价,然后选择能够最有利的竞争态势的战略。
7、作为一种战略武器听TQM
TQM作为竞争方面原因:
·TQM专注于质量和持续的改进活动,一个组织东路顾客对质量的需求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它与从不同就达到什么程度,同时顾客的忠诚就能保持到什么程度。
· 持续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可以使组织的竞争优势令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8、企业家
①企业家精神是战略计划的一个特殊方面,许多战略计划概念可以直接希望选择企业家道路的有志者所应用,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
②
·企业家 寻求机会,通过创新的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愿望,而不顾手中现有资源的人。并非所有的小企业管理者都是企业家
·企业家 大型组织中激发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
·内企业家与企业家区别:内企业家的行动受企业的规则,政策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因此不能像企业家那样自主决策的承担风险,并且成功和报偿不是真正的利润而是职业生涯的提升。
第九章 计划的工具和技术
1、评价环境的技术
①环境扫描法 指游览大量的信息以觉察正在出现的趋势和形成一套设想.
内容包括:阅读报纸,杂志,书籍和贸易期刊
阅读竞争者的广告,促销材料和印刷品
参加贸易展览会
征求销售人员的意见
拆开竞争对手的产品仔细研究
竞争者情报:环境扫描活动之一,试图识别谁是竞争者,他们在于什么,他们的行动将会对本组织产生什么影响
设想方案: 对未来可能会是什么样的一种连贯的思考.
②预测方法 对未来结果的预言.
⑴预测类型 收入预测 对未来收入的预计
技术预测 对技术变革及新技术达到经济可行的可能的预测.
⑵预测技术
·定量预测 半一级数学规则应用于一套历史数据以预测未来的结果.
·定性预测 利用判断和个人的知识预测未来的结果
⑶预测效果 :若环境是稳定的,预测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精确的,如果环境是动态的(非季节性转折点),预测结果可能不精确.
⑷改进预测效果的方法
·采用简单的预测技术.
·将每种预测结果与无变化预测结果进行比较.
·采用多种不同方法进行预测,再对结果进行平均.
·不要假定能够辩认出趋势的转折点.
·适当地缩短预测期限.
③斟准化(面向TQM) 在竞争者和非竞争者之间搜寻使之获得卓越债效的最佳实践.
⑴基本思想:管理者若能够通过分析各个领域的领先者的方法,然后模仿他们的做法来改进自己的质量
⑵基准化过程步骤:
·成立一个基准化计划团体,用于确定什么应当基准化,确诊竞争对手,以及决定收集其他组织的数据
·团体从内部收集作业数据和从外部收集其他组织的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找出债效的差距并确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距.
·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最终达到或超过其他组织的标准.
2、预算 一种将资源分配给特定活动的数字性计划.
⑴预算的普及:预算的一种广泛应用的计划手段,因为货币是一种普遍的和共同的单位,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以及为各级管理利用.
⑵预算的类型
·收入预算 收入预测的一种特定类型,是一种规划未来销售的预算.
·费用预算 列出组织单位实现目标的主要活动,并且将费用分配给每种活动.
·利润预算 将收入费用预算合二为一,常用于拥有多个工厂和事业部的大型组织.
· 现金预算 预测组织内还有多少库存现金,以及需要多少现金支付费用开支,揭示潜在现金短缺或预示能用于短期投资现金节余
·资本支出预算 可预测未来的资金需求,区别出最重要的资本项目,以及保持有适当数量的库存现金以满足到期的资本支出需求.
·可变预算 一种考虑随产量变化的成本的预算;可变预算代表了弹性标准,它可以通过规定成本随成本随业务量水平的变化表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计划成本
⑶预算方法:
①增量预算: 基于过去的资源分配方案的一种预算方法
特征:(1)基金被分配给部门或组织的单位,然后这些单位的管理者再将基金分配适当的活动
(2)增量预算是从前期的预算中推演出来的,每一个预算期开始时,都采用上 一期的预算作为参考点,只有那些增加预算的申请才得到审查.
产生问题:1、基金分配组织单位后,缺乏有效的针对性.
2、增量预算最容易掩盖低效率的浪费.
②零基预算 不依赖于过去的预算资源分配方案,要求管理者重新论证他们的预算申请,不管以前是否有过拨款
步骤:(1)将每一个独立的部门活动运用为一个决策包.
(2)按照决策在预算期间给组织带来的效益对决策包进行排序.
3、按照优先次序将预算资源分配给各个决策包.
决策包:一个识别和描述特定活动的文件,通常由部门管理者负责制定,包括对活动目的的陈述、活动的责用、人员需求、绩效衡量标准、备选的行动方案,对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评价
零基预算的适用性:
(1)对规模较小的公共组织,工商企业中的职能部门或衰退中的组织更有效
(2)适合干管理日益或减少的资源
(3)作业计划工具
①进度计划:列出必要的活动,它们的完成次序,谁来从事每一项活动,以及完成活动所需的时间
②·午段: (1)甘特图 轴上表示计划的工作和实际完成情况之间的关系,在另一轴上表示用去的时间(监控计划的和实际活动进度)
(2)负荷图 监控整个部门或特定资源的能力利用
(3)PERT网络分析 监控项目的进程,识别可能的瓶颈环节,以及必要时间调度资源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计划评审技术)PERT网络:一种类似流程图的箭线图,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标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的成本
·事件:主要活动结束的那一点
·运动: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物之间的过程,要花费时间,资源。关键线路ERT网络中花费时间最长的事件和活动的序列.
开发PERT网络的步骤:
(1)识别项目必须进行的每一项重要活动
(2)决定这些活动的先后次序
(3)将活动流开始到结束的过程描绘成图形
(4)估计完成务项活动所需的时间
(5)利用网络决定每项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日期以及制定整个项目的进度计划
③盈方平衡分析 TFC 全部固体成本
盈方平衡点公式:BE = P-VC 单位产品如何变成本
盈方平衡点是由单位产品的价格和可变成本及全部固定成本决定的.
公式表明: (1)如果单位销售价格起过单位可变成本,销售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全部销售收入将等于全部成本
(2)单位销售价格与单位可变成本之差乘以盈方平衡点销售量,便等于固定成本
④线性规则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对实现目标的多种可行方案进行选择,以使目标达到最优化
应用线性规划方法的要求:(1)问题必须具有限的资源
(2)一定的约束条件
(3)趋向最优化的目标函数
(4)组合资源的各种方案
(5)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⑤排队论
⑥概率论 用统计学来降低计划的风险程度.
⑦边际分析有助于决策者优化他们的收益和使成本减至最小,涉及某项决策的附加成本
⑧模拟一种有效的计划工具,因为它使管理者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成午千个可能的选择,而所需成本很少.通过模拟复杂的情况,管理者能够看到变量的变化怎么影响到最终结果
4、时间管理 一种个人的作业计划
①被动时间:花在应付下属的请求,顾客的需求和种种别人引发的问题上的时间,是一种管理者不可控的时间
可支配时间:能够由管理者控制的时间.
②有效的时间管理过程步骤:
- 列出目标
- 按重要性排出目标的次序
(3)列出实现目标必须进行的活动
(4)给活动分派优先级
(5)按优先级安排活动的日程
③注意要点:(1)遵循10/90法制 大多数管理者90%的决定是在他们10%的时间里做的
(2)了解自己的生产率周期
(3)记住帕金森定律――工作会自动地膨胀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4)把不太重要的事集中起来办
(5)避免将整段时间拆散
(6)当心糟糕的会议所浪费的时间
第Ⅳ篇 组织
第十章 组织的基础
1、组织结构 组织的框架体系,表现为复杂性,正规化和集权化的程度。
组织结构成分:(1)复杂性─指组织的分化的程度
(2)正规化─指组织依靠规则和程序引导员工行为的程度
(3)集权化─指组织决策制定权力的分布
(4)分权化─决策制定权力授予下层人员
组织设计 ―――设立或变革组织结构.
2、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 -(组织设计经典原则)
①劳动分工:个人专门从事某部分活动而不全部活动
优点:体现在经济效率性方面,它使不同工人拥有的多样技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在不断重复中,技能得到提高,时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在不断重复中,技能得到提高,时间浪费得到减少,培训变得更加容易,花费也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