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史讲稿(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01


    2、  作品。杜甫的创作也显示出千锤百炼的气象。他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他在诗歌创上采取“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辞丽句必为邻。”的博采众长的态度。又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得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人,余波绮丽为。后贤览旧制,历代各清规。”他的淑世精神使他的诗不仅仅表现个人一己的情怀,而是关注社会与人民,将他的所遭遇抒发为人类的悲伤情怀。他恢复了风雅的传统,以诗写时事,在诗中输入议论。有诗史之称。拓展了唐诗的内容,对唐代的新乐府运动,对宋诗的影响至大。他的诗重炼字,这是写近体诗最要注重的功夫。因为古体诗重情致意趣,而不在炼字。故可有佳篇而无佳句。杜甫则有意于此。如“风急春灯乱,江鸣夜雨悬。”“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他喜欢六朝炼字句有何逊与阴铿,称“颇学阴何苦用心。”在诗的声调上杜甫也极为讲究,他从不作乐府,他的声调上喜用拗句,对后世影响也大。
    3、  杜甫集大成说:宋人推宗杜甫,有杜甫集大成之说,杜甫亦有诗圣之誉。集大成出《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引苏轼语:“子美之诗,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秦观曰:“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呜呼!杜氏、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与?”(《韩愈论》)王禹稱:“子美集开诗世界。”他对后人的影响很大。有千家注杜之称。杜甫的时代诗的形式成熟,艺术技巧与流派丰富。杜甫采众家之长。这在唐人已有公认。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宋祁《新唐书杜甫传》:“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
    4、  李杜比较。李杜优劣论自唐即有。有抑李伸杜者,元稹曰:“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时山东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摸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曰:、李白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  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有抑杜伸李者。《中山诗话》:“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世又有平论李杜者。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其实杜甫是李白的知音。《临汉隐居诗话》:“老杜最善评诗,观其爱李白深矣,至称白则曰:“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又曰:“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胡小石《李杜诗之比较》曰:“李守著诗的范围,杜则抉破藩篱。李用古人成意,杜用当时现事。李虽间用复笔,而好处则在单笔。杜的好处,全在排偶。李之体有选择,故古律少;杜诗无选择,只讲变化,故律体与排偶都多。李诗声调很谐美,杜则多用拗体。李诗重意,无奇字新句,杜诗则出语警人。李尚守文学范围,杜则受散文化与历史化。从《古诗十九首》至太白作个结束,可谓成家;从子美开者,其作风一直影响至宋、明以后,可云开派。杜甫所走之路,似较李白为新阐,故历代的徒弟更多。总而言之,李白是唐代诗人复古的健将,杜甫是革命的先锋。”

参考资料:

程千帆:《杜诗集大成说》,载《被开拓的诗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胡小石:《李杜诗的比较》,载《胡小石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第四节    中唐文学

 

胡小石先生认为:“与盛唐相比,中唐诗的境界由阔大而变为纤小,由雄奇而变为秀美。”安史之乱改变了盛唐诗人的情感世界,使他走向对现实的幻灭和对自我的抚慰。情感的品质孤寂深幽,诗境亦细腻而耐人寻味。李杜的高峰,给他们的影响甚大,他们开始探索更为鲜明独特但却窄隘、极端的诗风,呈现出多样的色彩。

一、大历诗歌

    1、  韦应物与刘长卿。韦应物,长安人。官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与刘长卿、顾况、释皎然等为朋,自性高洁,喜焚香扫地。寿过九十。有《韦苏州集》。年轻时作品意气风发,任侠仗义。中年折节读书,后政治失意,出官南方,吏隐为生,甘于淡泊。遂效陶渊明为人为诗。自称“尝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七绝《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但他的诗受谢眺的诗风影响也很大,注重描写物态。特别是谢诗写景好用秀色,如绿,“霜剪江南绿。”“春草秋更绿。”韦应物留诗近二百首,用绿字达五十多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诗曰:“韦之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溶化于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但以为步趋柴桑未为得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陶诗安有是格耶?”

刘长卿,字文房,洛阳人。天宝年间进士,为人怪僻,仕途多舛,惆怅寡欢。诗工五言,有五言长城之称。有《刘随州集》。其诗深味深长,意韵高秀。有禅机,如“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如《经漂母墓》:“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渚蘋行客荐,山木杜鹃愁。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五绝亦佳,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七律也好,如《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水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2、  大历十才子。中唐诗人姚合编《极玄集》,以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翝、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为十才子,因他们多在长安唱和酬集而出名。《新唐书卢纶传》同此说,此后《沧浪诗话》等文献的说法与此又有出入,认为还有郎士元、李益、李嘉祐、皇甫冉、皇甫曾等,许多人诗已不存。。他们有着相似的生活态度,大多散官,寄心于个人情怀与山水之间,多写愁旅、孤寂、朋友离别之情。诗风细致雅淡,清高远逸,绮靡而伤感。他们的诗中多流云、寒江、落叶、鸣蝉等意象,又多用白描的手法写景物,不假典故,诗境新颖。如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楚乡飞鸟外,独与片帆还。破锦催归客,残阳见旧山。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倘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皇甫冉《乌程水楼留别》:“悠悠千里去,惜此一尊月。客散高楼上,帆飞细雨中。”韩翝《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寄》:“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其他的大历诗人大多笼于这种诗风之中,如戴叔伦《客中咏怀》:“夜雨孤灯梦,春风几度花。故园归有日,诗酒了生涯。”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卢纶的诗风有雄健的一面,《和张仆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又有李益,以边塞诗标高于一时。益字君虞,陇西人。大历年间进士。历任边府幕僚,军旅多年,故情怀慷慨,苍凉感伤。他的诗在当时多为画师取材入画或为乐人合乐演唱。最工七绝。《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又有《江南曲》最为传世:“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二、元和诗坛。元和时期文学的总体风貌是尚新变。诗有韩孟,文有韩柳。

    1、韩孟诗派。孟郊比韩愈大二十岁,四十二岁时,孟郊赴长安应举,与韩愈成为忘年交。后以韩愈为中心,由孟郊、张籍、李翱、卢仝、刘叉、贾岛、李贺等形成一个相互酬唱的诗派。韩孟诗派走的是险怪、瘦硬、苦涩、新奇的诗风发展道路。他们承继了杜甫锤炼字句,苦吟深求,出语惊人的创作努力,追求硬语、新语、险语、狂词、怪辞。韩愈的诗喜用险韵、僻字,又多写丑恶,打鼾、疟疾、行刑皆写入诗。他好呈才,以字书入诗,如“虎熊糜猪逮猿猨,水龙鼍龟鱼与鼋。”,以赋入诗,好铺排历数事物,见《南山诗》。以散文句式入诗,打破诗的节奏。“其年始改称元和。”“有穷者孟郊。”“淮之水悠悠。”以议论入诗,“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寒衣及饥食,在纺织耕耘。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其《山石》最能代表其风格。元好问《论诗绝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赵翼《瓯北诗话》:“诗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广,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然奇险处亦自有得失。盖少陵才思所到,偶然得之,而昌黎则专以此求胜,故时见斧凿痕迹,有心与无心异也。其实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恐昌黎亦不自知,后人平心读之自见。苦徒以奇险求昌黎,则失之矣。”孟郊字东野,湖州人。五十多始中进士,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为官卑下,生活凄苦。作诗以苦吟为趋向。自云:“夜学晓未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夜感自谴》)其诗意境冷峭,构思出奇,语言深刻。《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商州客舍》)“天色寒青苍,北风叫枯桑。”(《苦寒吟》)贾岛与孟郊齐名,苏轼曰:郊寒岛瘦。元好问曰:郊岛两诗囚。岛字浪仙,初为僧人,法名无本。从韩愈后,还俗。累试不第,贫病交加。自称病鹤。作《病蝉》、《病鹘吟》。是一个病态苦吟的诗人。自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怪石、萤火虫、蚁穴、蛇、怪禽等皆入诗。又有刘叉,自称“酒肠宽似海,诗胆大如天。”,他有《冰柱》、《雪车》二诗最出名,生涩到破口难读。他虽为韩门弟子,但一日与宾客们争论使气,持韩愈数金而去,称:“此谀墓中人得耳”。卢仝,范阳人,号玉川子,好饮茶,有《玉川子茶歌》。韩愈称他“怪辞惊众谤不已。”有《月蚀》长一千八百多字,多怪僻词语。

    2、李贺。字长吉,洛阳人,唐宗室后代,七岁能为文,韩愈曾试其文章,令作《高轩过》诗。性孝,因父名晋肃,遂不举进士。韩愈作《原讳》劝之,仍不应试。官太常奉礼,二十七岁病故。他也是苦吟成性的诗人,史载其出骑弱马,得句即投锦囊中,其母怒曰:是儿要哎出心血乃已耳。“但他的诗意象虽险怪,但不瘦硬粗陋,而是于幽细中显出纤秾冷艳。李贺虽有壮志,声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但他的乐府诗与歌行体诗想像厅特,多为乐人歌女取之入乐。家境没落与疾病缠身,形成了诗人未老先衰的心态。“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诗歌的一些意象出自楚辞,又吸收了齐梁宫体诗的艳情色彩,对李商隐、温庭筠和影响较大。据说他死后,许多诗作被表兄投入溷中。

    3、柳宗元与刘禹锡。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而被贬为永州司马与朗州司马。柳宗元四十七岁卒,刘禹锡后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这两个人在中唐诗的新上应该说没有建树,但他们各自自成一家。柳宗元文与韩愈合称韩柳,诗与韦庄合称韦柳。柳诗既有淡泊的一面,与陶渊明接近,又有峭厉的一面。亿的诗作以写自己孤愤慨郁结的情怀和被贬之地的山水风光为著。他的山水也是遣怀泄怨的对象,这一点与谢灵运又有些相似。刘禹锡,字梦得。其诗精锐,以气骨胜,诗风高昂劲健,有豪气。晚年与大居易唱和,称刘白。他的怀古题材的诗作沉雄沧凉,寓人生的感怀在内。如《金陵怀古》、《金陵五题》。他作《金陵五题》中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自序曰:“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世诗人不复置辞矣。”

 

参考资料:

蒋  寅:《大历诗人研究》,中华书局,1995。

 

三、新乐府运动。杜甫诗中关注社会民生的淑世精神,以现实事件作为诗的题材,用语通俗,夹杂议论等创作趋向在中唐也被继承发展。由张籍、王建到元稹、白居易,形成了元白诗派,这个诗派的创作走向平实一路,写实、通俗,并发动了新乐府运动。

    1、  张籍,字文昌,苏州人。历官太祝,国子司业。有《张司业集》。其创作多涉日常生活与平民生活。尤其以乐府诗反映社会生活为著,其中有古题,有新题,如《野老歌》、《筑城曲》、《牧童曲》、《征妇怨》等。他与韩愈、王建、孟郊、白居易等皆有交往,白居易称赞他“风雅比兴外,未尝空著文。”(《读张籍古乐府》)韩愈称赞他“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醉赠张秘书》)当时还有姚合,称赞他:“古风无敌手,新语是人知。飞动终由格,功夫过却奇。”(《赠张籍太祝》)
    2、  王建,字仲初,颖川人,官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长于乐府,有《田家行》)、《水夫谣》、《辽东行》、《饮马长城窟行》。他也推崇韩愈,《寄上韩愈侍郎》:“咏伤松桂青山瘦,取尽珠玑碧海愁。叙述异篇总经核,鞭驱险句最先投。碑文合遗贞魂谢,史笔应令谄骨羞。”
    3、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北魏皇室后裔。八岁丧父,从母识字,七九岁能文,二十八岁举明经科。三十八岁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四十一岁又与白居易同举进士科。授左拾遗,监察御史。为人过激,锋芒毕露,事无不谏,忤怒执政,贬通州刺史,此时白居易被为江州司马。后屡贬地方官吏。元和末回朝,长庆二年为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为裴度所抑,贬同州刺史。此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居易诗曰:“为向两州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讲话简。”二人交谊深厚。年五十三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有《元氏长庆集》。他分自作诗为古讽、乐讽、古体诗、新题乐府、律讽、律诗、悼亡、艳诗八种。古讽、乐讽与律讽等于白居易所言“讽谕诗”, 新题乐府始于他的十二首和李绅《新题乐府》(计二十首,现只存《悯农》二首)。古题乐府十九首与刘猛等人和作,“寓意古题,刺美见事”,如《织妇词》、《田家词》。《叙诗寄白乐天书》:“每公私感愤,道义激扬,朋友切磋,古今成败,日月迁逝,泡景惨舒,山川胜势,风云景色,当花对酒,乐罢哀余,通滞屈伸,悲欢合散,至于疾恙穷身,悼怀惜逝,凡所对遇异于常者,则欲赋诗。”他的成名作是《连昌宫词,作于元和十三年史才诗笔议论融为一体。此诗受白居易《长恨歌》影响,以宫边老人叙李、杨旧事,以连昌宫兴衰,喻唐朝的历史。诗成后由宫官崔潭浚进呈天子而受到超擢,宫中呼为“元才子”。后世也有人认为《连昌宫词》浅白,不如《故宫行》:“寥落故宫行,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一诗蕴籍深。地稹的艳情诗(如《离思五首》)与悼亡诗(如《遣悲怀三首》)写得也很出色。传奇《莺莺传》和《会真诗》记其年少时的风流往事。
    4、  白居易,字乐天,号醉吟先生,原籍太原,生于新郑。生七月即识“之”、“无”二字。贞元中及进士第,应考期间与元稹作《策林》。后任左拾遗,直言敢谏,后贬江州司马。元和年间回朝,长庆二年出刺杭州。开成中超用为太子少傅,会昌初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闲居洛阳,与香山僧人如满结缘,白衣鸠杖,往来香山,自称香山居士,会昌六年卒,年七十五。无子,有《白氏长庆集》。其《与元九书》与元稹《叙诗寄白乐天书》一样,皆为叙述生平与创作的长篇书信。。他认为《诗》为六经之首,因为诗抒情,能感人心,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作品。诗经时代过后,诗义渐微,至晋宋梁陈,溺于山水,嘲风雪、弄花草,诗之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尽失。唐兴以后,唯陈子昂、杜甫之诗可陈,但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诗作亦不过三四十首。故恢复诗道,非他莫属。而他“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他还认为当世之人,只爱他的杂律诗与感伤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这些诗为时之所重,而为他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淡而词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他认为最知其诗的是元稹,曰:“微之微之,知我心哉!”他的讽谕诗约一百七十多首,写于他任谏官时期,通过描写现实生活中民生的艰难,揭示社会矛盾的尖锐。如《观刈表》、《村居苦寒》等,多涉及减租税,抑宦官,去奢侈等内容。《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也是以讽谕为主,按讽谕的内容系统建构的组诗,涉及官场黑暗、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等方面,对时政、边塞、风气、治乱、宫廷等作出了批评。如《卖炭翁》、《杜陵叟》、《上阳白发人》、《红线毯》等。但他的讽谕诗太拘泥于“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因而反而过于安排,理太周繁而言太激切,失去了诗歌简练、含蓄的品质,有以诗塞教的斧凿之痕。他晚年喜欢禅宗、道教,以写闲适诗自愉。这些闲适诗虽与讽谕诗异趣,但平淡、俚浅的风格不变。他的感伤诗成就很高,可以说《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成就最高的诗作。这些诗叙事与抒情,意境与情节都融为一体,在当时,白居易的这些诗与元稹《连昌宫词》、《琵琶歌》、李绅《悲善才》、刘禹锡《泰娘歌》皆与当时传奇文学,说书艺术密切关联。元稹作有传奇《莺莺传》,杨巨源则有《崔娘诗》、李绅则有《莺莺曲》;白居易有《长恨歌》,陈鸿则作传奇《长恨歌传》。晚唐司空图《冯燕歌》、韦庄《秦妇吟》皆是其余响。长篇叙事抒情诗还影响到明末、清末的诗作,如吴伟业的《圆圆曲》、王闿运《圆明园词》、王国维《颐和园词》等。这些长篇而通俗的诗,还影响到宋以后的弹词。诗的赋比兴手法中,赋的手法在这些诗中得到发展。白居易与元稹之间唱和很多,他们的唱和被称为“元和体”。白居易的诗语言浅易,意到笔随,自然流畅。“看似平易,其实精纯。快如并剪,锐如昆刀。”(《瓯此诗话》)苏轼《祭柳子玉文》评道:“元轻白俗”。他们的诗为市井传唱,《与元九书》曰:“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夸大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乐,娱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学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虫之技,不足为多。”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中说他们两人的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摹勒,炫卖于市井,或持经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他们作诗反对斟酌格律,锤炼字句。《赠唐生诗》中自称:“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又有《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以寄之》曰:“近来韩阁老,疏我我心知。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所以,他对道义的承担与当时韩愈是一样的,但对作诗的理想却与韩愈不同。

四、古文运动。古文运动首先是一场思想运动,确切地说是一场儒学复兴运动。唐代的思想成就以禅宗为最高,而儒学已成了士族门第之学与国家经院学说,走向僵化,不能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及佛道二教影响人心。安史之乱后,平民知识分子觉醒,开始反对经学为代表的儒学,提倡儒学道统与师承,强调恢复人伦,晓知君臣大义,分辩夷夏。韩愈《原道》:“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商,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其为教易行。”自德宗贞元至宪宗无和年间的二三十年间,韩愈及其弟子李翱、皇甫湜等加上柳宗元,开一代文章风气。史称韩柳。他们皆主张文以明道。而文之形式以两汉以前的经传、诸子、史传为准。韩愈《师说》曰:“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余嘉其能行古道。”《答李翊书》:“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好。”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亦云:“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章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好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其所举之文除五经之外,尚有孟荀老庄国语离骚史记。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自骈文大行于世,就有宗五经,革浮华,复古文之呼声。如裴子野《雕虫论》、《文心雕龙》主张宗经,徵圣、苏绰仿《尚书》作《大诰》、隋文帝时李谔上书主张革浮华、唐天宝以降,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柳冕等皆提倡以六经为本,恢复古文。但皆不能兴古文,一则他们自身在古文创作上没有创新与成就,二则他们对儒学没有复兴的途径。韩愈强调孔孟道统,《新唐书韩愈传》:“自贞元、元和间。愈遂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然韩愈自视司马迁、扬雄至班固以下不论。其道自比孟轲,以荀况、扬雄为未醇。”他直指人性,守持的道统为儒家的精神统绪,又主张通过教育变革伦理,故好为人师,广收弟子,形成门派,又反对柳宗元变法。他主张用古文将儒学的表达方式摆脱词藻的束缚,以便宣教。这其实也是对禅宗的吸收。韩愈幼时丧父,随兄居岭南南禅宗流行之地,受其影响。陈寅恪《论韩愈》中多有考证。可参看。柳宗元的道比韩愈的广,他出入诸子佛道,广泛吸收其精华,故他的思想比韩愈深刻辩证。他的性格急切,主张变革政治,人定胜天,故为荀子一派。与他同时的杨倞作了《荀子注》,为现今通行之本。

韩文雄奇,感情色彩浓厚,语言生动创新,如长江大河。多取法经史,有阳动之美。柳文富有理趣,逻辑清晰,会意深远,语言隽永。其读列子、辨鹖冠子诸文皆为学术精论。寓言、山水游记能融情理、情景为一。有阴静之美。

 

参考资料“

陈寅恪:《论韩愈》,《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章士钊:《柳文指要》。

相关话题/古代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二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 一、基本知识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 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 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 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
  •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一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 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 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 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下)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下)第一编宋代文学第一章 绪 论宋代是中国文发展的又一高峰。表现之一是各种文体都十分繁荣;二是文学批评的自觉、发达;三是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四是作品的数量惊人。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散文方面,韩愈等人发起的古文运动在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上)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上)第一章 《诗经》古人曾经讲过: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而一部文学史有浩如烟海的作品,有灿若星河的作家,我们又从何说起呢?我们打算从两个字说起风骚。清人赵翼有诗云: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己觉不新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
  • 古代文学完美打印版_袁本
    第一编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选自《毛诗大序》 二、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谐,无相夺论,神人以和。曰:於!予击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正本考研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1.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①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②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③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2.我国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修改版)
    中国文学史 笔 记 整理版 导 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古代文学史(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考研要点超全笔记整理)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古代文学答题参考笔记
    导  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古代文学笔记(南开+高教)
    古代文学笔记(转)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
  • 武汉大学考研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笔记打印版
    古代文学总复习篇目介绍重点考察《蒹葭》 《秋水》 《上山采蘼芜》 《项羽本纪》 《短歌行》 《白马篇》 《归田园居》 《山居秋暝》 《蜀道难》 《新婚别》 《张中丞传后叙》 《长恨歌》 《无题》 《浪淘沙》 《前赤壁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声声慢》 《水龙吟》 《西厢记》一般了解《采薇》 《有所思》 《使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笔记(宋金元)
    宋代 《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王禹,世称王黄州,《三黜赋》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首倡革弊复古,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声。敢于触及时弊,关心民 间疾苦,诗风质朴,清新淡雅,有《小畜集》。 记游七律。对异乡独特景物的莫名惆怅以及由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和答案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和答案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部分: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打印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正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 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 乡国的情怀的泛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全部习题集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创世神话 、 始祖神话 、 洪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