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54、皮、陆的诗歌创作
自咸通后期开始,唐王朝进入动乱阶段。文人在仕途上不仅较前更难有所作为,且常有性命之虞。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人的诗歌,突出表现了这时期士人的避世心态和淡泊情思。
陆龟蒙、皮日休二人并称“皮陆”。其为人皆散淡自处,努力放神于自然,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皮日休在诗歌理论方面,曾有过类似白居易的讽喻美刺之说。其《正乐府十篇》、《橡媪叹》,针对现实,有美有刺。但这类题材在其作品中十中无一,在其现存四百多首诗中不到十分之一。皮、陆共编《松陵唱和集》。在唐末诗坛,别成江湖隐逸一派。
皮、陆唱和诗抒写的是中唐以后文人那种较为近俗的闲情逸兴,带有潇洒游戏的成分。与前代诗人相比,缺少陶渊明那种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也缺少王维的禅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与晚唐诗人相比,皮、陆河贾岛、姚合的追随者相对接近一些。但前者诗中体现的是闲适的诗境;后者带着穷愁失意的情绪,多写荒僻幽冷之境。至于诗歌艺术,姚、贾一起努力把五律做得工整规范,皮、陆则炫耀其翻新的本领,如皮陆唱和,在淡于世事的同时,多关注个人生活,多摄取日常和身边的器具、景物、人事为诗料,如《渔具诗》、《樵人十咏》、《酒中十咏》、《茶具十咏》等等,连篇累牍,偶有情致盎然的佳作。
55、司空图的诗歌艺术特点
司空图所处的时代稍后与皮、陆,更经战乱。其诗歌中虽然意识到士大夫济世救国的责任,但追求避乱自全的思想仍然很清楚。其避世情怀内含浓重的悲凉,诗境一般比较凄冷,而不是像皮、陆那样津津有味地夸述渔樵隐逸之趣。
作为晚唐诗论家,司空图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而从他的创作看,所追求的韵致,也往往淡冷清雅。司空图的淡泊诗境总是带有一丝孤冷,绝无皮、陆那样潇洒。
56、郑谷、韦庄、罗隐等诗人的创作特点
生活于唐末至五代初的郑谷、韦庄、罗隐等诗人,历经易代之际的种种劫难,他们的诗反映民生疾苦与世乱,对时代灾难有较多的反映。
郑谷现存诗三百余首,近百首写其笨亡流徒,涉及时局。揭示国无宁日,民不聊生。郑谷除逃奔、访旧之类作品一再反映时乱之外,其送别怀友诗也多涉及乱离。将牵挂友人和感念时局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清婉浅约。同时因乱离怀友,诗中又有一种悲凉的气韵。
韦庄代表作为《秦妇吟》,借一曾委身黄巢部下的妇人之口,述乱离之景。虽对农民起义军有所诋毁,还是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韦庄的抒情诗,伤时之作亦占有很大比重。对时代丧乱和社会问题的表现,较郑谷具体。韦庄诗能在通俗平易中见感慨深沉,由于有悲凉身世和抑郁怀抱,非当时一般平浅成篇之作可比。
与郑谷、韦庄对时局侧重于伤感不同,罗隐其诗多为通俗快露、讽喻时世之作。他在晚唐社会中一再碰壁,怀才不遇,不免偏于愤激,从讽慨中也反映了社会的昏暗与动乱。因为多讽刺而少温厚,罗诗略嫌粗疏。其绝句在韵度上有稍逊律诗,但讽刺更为尖锐。
57、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艺术成就(南京师大03年考点)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在盛唐和中唐中已经有过充分发展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其再次出现高峰,主要特点为:
(1)对心灵世界作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李商隐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它的变化的复杂奥妙,它的清晰和不清晰的难以言说的领域,做了前所未有的细腻、传神的展示。围绕表现心灵世界,他在对于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比兴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方面,亦有许多独特的探索。
(2)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变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经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这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
(3)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他的无题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的咏史诗,善于突破“史”的局限,真正进入“诗”的领域。他的咏物诗,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情感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类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
(4)在体裁方面,李商隐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
58、贾岛、姚合的诗歌特点
贾岛、姚合是晚唐苦吟诗人的代表。贾岛所写,有科考碰壁的失意和怨愤,有贫穷窘困生活的哀叹,有对于清寂之境和佛禅境界的感受,大多不出于个人生活范围。姚合诗的题材与贾岛接近,而对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写得更多。在风格上,贾诗比姚诗显得幽冷奇峭,而姚合仕途较为顺利,诗风相对显得清稳闲适。他们共同的优点是通过对情与景深刻的挖掘与琢磨,做到工整中见清新奇僻,成就了一种新是风尚,有别于韩、孟的奇险和元、白的流易。
晚唐苦吟诗人对社会生活关心不够,加之阅历有限,导致了贾、姚一派的诗境狭窄,有句无篇。诗料不离琴、棋、鹤、茶、酒、竹、石等物。内容不足而一意苦吟,不免琢伤元气,减损诗美,露出小家习气。贾、姚由于阅历、情怀所限,他们撇开以情感充沛、气势贯注为特点的歌行之类的体裁,把力量倾注在近体(尤其是五律)上。在音律、对偶、字句上下功夫,由于苦吟,确实创作了不少佳句,但由于缺乏博大深广的情怀,所以受缚于格律,局促不伸。
然而,贾、姚一派诗人的心态,与封建王朝末世一些政治上无出路的士人计较吻合。这些士人将生活情趣转移到吟咏日常感受以及与亲友唱和上,因而贾岛、姚合等人便和容易成为追摹的对象。不仅五代时仍有不少诗人效仿贾、姚,南宋的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亦以宗法晚唐成为一时风尚。
59、杜牧诗歌的艺术特征
杜牧与李商隐齐名,被并称“小李杜”。杜牧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乐观的幻想,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计较强烈。其作品“本求高绝”,力求摆脱当时诗风的影响,故其诗不落他人窠臼,在晚唐诗坛自成一格。杜牧兼善众体,尤长于七绝。在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用鲜明的史论笔法,通过追忆往日的辉煌来抒写末世的感受,或寻找借鉴、以警当今,能从时代的变迁中参悟人生哲理,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蕴藉的诗味之中。如其《登乐游原》、《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过华清宫》等,从对昔日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中,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高绝议论,被人誉为“二十八字史论”,并于峭健之中有风华流美之致,创造出明快优美的意境,形成俊爽的风格。去冶游的艳诗如《遣怀》、《赠别》虽为风情之作,也写得明快优美。其纪行和写景之作多名篇,如《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清明》等,均善于选取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情怀,用色彩鲜明而飞动流走之感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气息清新而画面明丽,特别富有诗情画意。其七律也有出色之作 ,如《河湟》、《早雁》、《九日齐安登高》等,均能体现其诗清丽明快、豪迈俊爽的风格特色。
60、许浑的诗歌创作特点
许浑是晚唐重要诗人之一,与杜牧有所唱和并受杜牧推重。今存诗四百余首,以五律、七律为主,无一古体。许浑在词语、对仗、格律上极为圆稳工整,形成“整密”的风格。但其诗多表现闲适退隐的思想,内容计较贫乏,不少作品意境上给人雷同之感,缺少新鲜警策。他的怀古咏史诗在集中所占比重虽不大,却是较为出色的部分。如其《咸阳城东楼》,含有明显的伤今意味和对于历史的空漠感。他的另一首名作《金陵怀古》,结联“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以极大的时空涵盖力,抒发了诗人对繁华昌盛终将消失的无奈心情。
61、《二十四诗品》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他把诗歌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秾等二十四个品类,没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其表述方法或为描摹取像,以一境界的描述来说明某一品的风貌特征;或为议论点误,用抽象的语言辨析某一品的特质。不仅形象概括地描述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在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它既为当时的诗坛所重视,也给后世以极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论史上的经典名著。
62、司空图的“象外之象”说(南开02年考点)
出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强调诗歌所要表现的,不是从语言意义层面上就可以理解的情绪或形象,而是语言意义层面之外的某种可以感受却不可究诘的韵味。它和中晚唐盛行的禅宗思想有较深的关系。“象外之象”说和一般“含蓄说”、“朦胧说”尚有不同,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从重视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强调诗的作用在于引发联想而不在于描述和说明。从这一点看,司空图的诗论对后人有重要的启发。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和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都受到他的影响。
63、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沈括指出,迄至唐代所出现的三种类型的音乐:雅乐、清乐、宴(燕)乐。其中燕乐之气,可以追溯到北朝:胡乐在接受华夏的选择过程中,吸收了汉乐的成分,融合渗透,形成了包含中原乐、江南乐、边疆民族乐、外族乐等多种因素,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隋唐燕乐。它拥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一般也就相应地需要与之相配的歌辞。词正是在燕乐的这种需求下产生。当然,词随燕乐而起,具体过程是复杂的,途径也并不单一:配合燕乐演唱的歌辞并非一种,除长短句形式的歌辞外,还有齐言的声诗。前者依乐曲制作文辞,后者选诗配乐,两者并行于世。同时又有一部分声诗,乐工在演唱过程中,为与乐曲更好配合,杂以和声、泛声等成分。这些和声、泛声处,后来逐渐被人填成文字,即可能演变成长短句词调。
宫廷中的燕乐多为大曲,限于规模,难于入词。唐五代时期孳生出词的乐曲,主要是短小轻便的杂曲小唱。词的兴起,以及某些具体格律和修辞特征的形成,还与酒令著辞有关。盛极一时的饮宴娱乐风气,培育并发展了精彩丰富的酒令艺术。有些歌舞化的酒令,则近于或已经成了词。许多“令”格被继承下来,成为词的某些体式或修辞特点。
词从孕育、萌生到词体初步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隋代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创作呈偶发、散在的状态。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诗人从事填词,这种问题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中强调韵文中有“由乐以定词”与“选词以配乐”两大类,是曲子词创作走向自觉的标志。当词的制作由最初的依曲谱制词、演变为依词谱填词,词也由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型艺术,转变为单纯文学意义上的一种抒情诗体了。
64、花间词(河大97、人大02年考点)
花间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唐末五代,在当时较少战乱的文化中心西蜀,有一批词人生活境遇大体相同,都师法温庭筠,他们词的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风都相近。后蜀时,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皇甫松、孙光宪、薛绍蕴、牛峤、张泌、毛锡文、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魏承班、陆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十八词共五百首,编为《花间词》十卷。这是我国第一步文人词的总集,花间词派也由此而得名。它开启了曲子词艳和娱人的传统,婉丽绮靡的花间词风遂成为词的主导风格,对后世词的发展起了深远影响。
65、南唐词的特点
五代后期,南唐成为文化的中心,冯延巳和南唐二主李璟、李煜是其代表人物。他们填词多沿袭韦庄的路子,风格多清丽疏淡,较为雅致。他们基本上完成了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重大转变,把词从娱乐性的歌唱文学,变成了自述性极强的、抒写内心感情的抒情诗创作。冯延巳和李煜在词的这一重大转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宋词的发展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66、温庭筠词的特点
(1)温庭筠是晚唐第一词人,自他开始方有专门填词的才人。
(2)从内容来看,温庭筠大胆写艳词,多写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有善写美女的体态装饰及其闺阁情思,成为“词为艳科”的始作者。
(3)从表现形式看,他充分利用词体轻柔的特点,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与难以捉摸的情语融合在一起,以实写虚,以虚带实。用虚实相称的艺术手法,把难以言表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物象。他常以静态的描写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镂金错彩,眩人眼目,极富装饰性,而且善于运用暗示手法,意象的衔接是跳跃性的,造成含蓄的效果。温词以浓艳香软为主导风格,对后世词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67、香奁体
指中国唐代韩偓《香奁集》所代表的一种诗风。这类作品多写男女之情和妇女的服饰容态,风格绮丽纤巧。它渊源于六朝宫体,而描写范围则从宫廷贵族扩大到一般士大夫的恋情、狭邪生活,对后世诗歌友一定影响。凡诗词专以妇女身边琐事为题材,多绮罗脂粉之语者,称香奁体,又称艳体。
68、李煜前后期词的不同艺术特点(首都师大00年考点)
李煜是南唐的末代皇帝,他的人生和词作均以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受中主李璟的“荫育”,生活豪奢,养尊处优,故其词以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如专咏美人口的《一斛珠》、写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均写得真切率直,精细生动,但这些艳词均未脱“花间”旧格。
(2)后期他成为皇帝和阶下囚,从偏安苟且的黄帝,到子夭妻亡的战俘,精神创伤很大,其词在内容和情调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开始写心情沉痛的离别仇恨,流露出阴郁的哀伤之情。其词由对外界事物的描绘转入内心感受的表白,抒写孤独、惆怅和无奈等难以名言而又牵肠挂肚的茫然心绪和抑郁情怀。尤其是入宋之后创作的表达亡国深悲的词更为感人。他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在对江山、故国的怀念之中,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等复杂的情感。并以纯粹白描的手法直抒自己内心的极度悲痛,词中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旧事新境贯穿,既加大了词的感情容量,又能引发联想,不假雕饰,语言自然清丽,形成自然脱俗、风韵天成的艺术风格。
考研真题精选
唐代文学是古代文学考试的重点,要理清流派和时代两条线索,顺藤摸瓜就易掌握。
一、填空题
1、文章合为时而著,(      )(浙大01年)
2、《玄怪录》的作者是(      )(浙大01年)
3、唐皎然的代表作是(      )(厦大97年)
4、中唐时期“韩孟诗派”的“韩孟”指(      )(兰大03年)
5、风尘三侠的故事出自于唐传奇(      )(东北师大01年)
6、“初唐四杰”是指(      )(川大03年)
7、《霍小玉传》的作者是(      )(南开00年)
8、五代的(      )选录了晚唐五代十八个作家的词为《      》(首都师大01年)
9、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人物除白居易外还有(    )、(    )、(   )等。(东北师大01)
10、王昌龄(    )诗曾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首都师大96年)
11、李白的《古风》十九首属于(  )诗体,《将进酒》、《蜀道难》属于( )(清华03)
【参考答案】1、歌诗合为事而   2、牛僧孺   3、《诗式》   4、韩愈、孟郊 
5、虬髯客传    6、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蒋防   8、赵崇祚 花间集
9、元稹、李绅、张籍   10、《凉州词》   11、古体诗  乐府歌行
二、名词解释
1、云谣集杂曲子(北大05年)
【参考】唐代敦煌曲子词集。敦煌石室藏唐人写本,共30首,不分卷。清末被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盗去。《云谣集杂曲子》所收都是无名氏的作品,多为当时流行于三陇一带的民间曲子词。内容主要是写相思离别,也有少数是歌颂太平、宣扬封建道德的。语言较自然纯朴,抒情也较自然坦率。形式方面,长调很多,如《倾杯乐》、《内家骄》长100多字,《拜新月》、《凤归云》长80余字。在唐代词人作品中,除据传为杜牧所作的《八六子》外,皆所未见。说明这些长调也是在民间先出现的。
2、三吏、三别(河大97年)
【参考】指的是杜甫于安史之乱中,自洛阳返回华州沿途见到纷乱凄惨、满目疮痍的景象而写作的组诗。三吏分别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分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均为五言古体诗。《潼关吏》抒发了诗人对哥舒翰战役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新安吏》劝慰征人,《石壕吏》反映了征夫导致的民不聊生。《新婚别》是以一个新娘子口吻悲诉丈夫应征从军,《垂老别》写老兵与老妻诀别时的深悲巨痛,《无家别》写再次被征入伍的单身汉孑然上路时的喃喃独白。组诗用字平易,但沉警独绝,堪称新乐府的典范。
3、唐传奇(河大02)(见核心考案49题)
4、郊寒岛瘦(人大04、浙大07)(参考核心考案35、58题)
【参考】出自宋苏轼的《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指唐朝诗人孟郊、贾岛寒瘦孤峭的诗歌风格。孟郊是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贾岛则是晚唐苦吟诗人的代表。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仕途不达、穷情落魄,其诗多描写个人生活的窘迫,格局大多比较狭隘。同时两人在作诗态度上都十分严肃认真,一字不苟,诗中往往多凄清寒景、穷愁情绪,又都追求奇险,刻意雕琢字句,故诗风都趋于凄清奇僻,遂苏轼有此说。
5、诗佛•诗仙•诗鬼(首都师大97年)
【参考】“诗佛”指盛唐诗人王维,他很早就归心佛法,受当时流行的北宗禅影响很大,晚年又接近南宗禅,以禅入定的心灵状态对他的山水诗创作影响很大,他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的审美体验合而为一,通过诗境来表达禅意,故诗作淡泊闲适、空灵自然,极富禅趣。
“诗仙”指盛唐诗人李白,他被贺知章称作“谪仙人”,他一生求仙学道,又急切想融入自然,企望在自然和神灵之间得到一种不受任何束缚的逍遥的人生境界,诗中经常充满飘飘欲仙的奇异幻想。同时,李白具有洒脱不羁的气质和傲世独立的人格,这使得他的诗发想无端、包孕日月,离奇惝恍,超凡脱俗。
“诗鬼”指中唐诗人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但由于生活狭窄,性格孤傲冷僻,情绪忧郁伤感,意象变形怪异,且不少作品调子低沉阴郁,又由于艺术上过分追求奇诡险怪和唯美主义,故一些诗流于奇僻晦涩。
6、沈宋(首都师大00、苏州大学05)(见核心考案第8题)
7、《答李翃书》(西北大学07年)(7/8题参考核心考案44/45题)
【参考】此文是韩愈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给李翃的复信,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文中围绕“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叙述了自己治学为文的经历,提出了“气盛宜言”(内容决定形式)、“务去陈言”(致力于创新)的指导古文运动的纲领。《答李翃书》以形象的比喻、丰富多变的句式论证 为人和为文、立行与立言的关系。并以自己的切身体会,阐明了道德修养对治学、为文的重要作用,强调学文应以立行为本,以立言为表,要学习古代的优秀作品,以增进道德修养;治学应不畏艰辛,持之以恒,深造自得,作文应务去陈言,勇于创新,表现了作者排挤世俗的勇气和顽强进取的精神。
8、气盛宜言
【参考】“气盛宜言”是韩愈提出的创作主张。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的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在《答李翃书》中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所谓“气盛宜言”,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宜言”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浩然之气”含义接近。气盛宜言的思想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行卷(南京师大03)
唐代科举习俗。即科举的礼部试不糊名,糊名只用于考中后在吏部的释褐试。因此,知贡举等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去取。当时,在政治上、文坛上有地位的人及主试官关系特别密切者,皆可推荐人才,参与决定名单名次,谓之“通榜”。因而,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有地位者,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即称为“行卷”。行卷之风与诸科中前途最好的进士科紧密联系,所重在文词的优劣高下。明经等考试则不须行卷。
10、《感遇》三十八首(北大03年)(参考核心考案第9题)
【参考】陈子昂创作的《感遇》诗三十八首,是他振兴诗风,呼唤风雅的旗帜。这些诗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基本上都作于诗人入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政治倾向。如《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则是用讽喻手法,表达对酷吏用诱鹿方式罗织冤狱的愤慨和忧虑。在诗歌艺术风格上,陈子昂这种努力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的做法,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这是其所得。其失则在于,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辨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在《感遇》诗里,还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总而言之,《感遇》三十八首发扬并突破了古诗美刺比兴的传统局限,直接继承建安诗人的梗慨多气,虽在表现形式上带有受阮籍《咏怀》诗影响的痕迹,但没有兴寄无端的苦闷,而是蕴藏着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从“四杰”开始的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昂扬情调,在陈子昂的这类兴寄之作里更显激越,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三、简答题
1、初唐诗(近体诗)的形成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河大98)
【参考】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在总结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在平仄相间、对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偶这些规则的运用方面进一步完善,并补充了“粘”的规则,将平仄的划分变得更加简化,在诗艺的研练和声律的探讨方面更加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使无言律诗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好的水准,近体诗的格律规则终于得以定型,并形成了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并在五言排律的基础上成功地导出了七律体式,完成了有唐一代近体诗的定型。近体诗是唐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所要求的格律对于诗的结构组织、对叙述行文的变化、意象的运用、语句的锤炼等都有相当的影响。没有初唐所奠定的一系列格律规则,也就无所谓近体诗,也就没有了高度发达的唐诗的艺术。
2、《蜀道难》对古体乐府的改造。(湖大05年)
【参考】《蜀道难》本位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内容多以山川之险感叹蜀道之难。李白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在于他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不仅仅写了蜀道的艰难,更写了人生旅途的艰难,并寄托了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浑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3、孟郊、贾岛诗歌“苦吟”特征有哪些异同?(清华04)(参考核心考案35/58题,真题名解第4题)
【参考】孟郊和贾岛分别是中、晚唐苦吟诗人的代表。他们都是社会上的不幸者,仕途不达,穷愁落魄,诗中多写个人生活的窘境,充满着患难感和忧郁感。在作诗态度上,他们都十分严肃认真,一字不苟,但诗中对凄清寒景,都追求奇险,刻意雕琢字句,诗风都趋向凄清奇僻,故苏轼有“郊寒岛瘦”之说,这是他们作为苦吟诗人的相同之处。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主要问题】文学的自觉时代、曹植诗歌创作、阮籍诗歌特色及代表作品、太康诗风的特色、陶渊明诗歌特色及意义、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南朝民歌、北朝民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考研笔记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2019年集美大学614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4]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一、考核目标(一)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二)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掌握程度。(三) 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山东大学2019年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大纲
    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一、考试目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之一。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素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选拔有素质、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中国文学史》要反映中国语言文学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研大纲
    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相关问题。包括:1.中国古代文学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2.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与审美把握;3.各阶段重要文学理论、文学思潮。二、主要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内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深圳大学709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考试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四大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汉语和文学基础知识、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学思潮等问题,并适当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部分) 中国文学史 古代 先秦文学 一、 上古神话 什么是神话P23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均被收入《山海经》中 二,先秦散文 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2008,2009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1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试卷编号:B 二零一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 :解词 (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唐传奇 2、 《诗经》 3、唐宋派 4、 自序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2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85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戏剧与影视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0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试卷编号:B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零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解词:(每小题 5分,共 40分 ) 1、乐府诗: 2、咏史诗: 3、西昆诗派: 4、 《金瓶梅》 : 5、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
  •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最全)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1.先秦文学 一、填空 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文学基础真题 江西诗派 (97)唐宋八大家(98)元白体(02) 1. 王实甫的《西厢记》的思想艺术上的转变。(04) 2. 说说从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 3. 说说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在今天的意义。(04) 4. 简论宋诗的特质。(13) 中文系课程考试 1. 柳永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文学基础考研 竹林七贤(97)孟寒岛瘦(01)《虬髯客传》(02)元白体(02)盛唐气象(15) 敦煌变文(16) 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98) 2. 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99) 3. 论建安文学的风格。(00) 4. 论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创作艺术上的共通性。(09) 5. 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一、汉语基础现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分析描述、简答、论述名词解释考了语义场等5个,每个2分;分析描述考描述声母、韵母、分析合成词的结构、分析疑问句的类型、层次分析、歧义分析;简答考了音位变体、隶变、还有一个记不住;论述考的的层次分析三原则。古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