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9)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戏剧:海默《洞箫横吹》,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团支部书记的爱情给予的压力。岳野《同甘共苦》进城做官的革命者的乡下“黄脸婆”和“城市新娘”当代史上惟一一部反映该类题材的作品。“不能写成悲剧”的苦衷使岳野无奈之下给了戏剧“大团圆结局”。
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队长、书记的微妙关系。《本报内部消息》报社内部的问题。两部作品。1957年,反右斗争中,上述作品大多被否定和批判为“毒草”,作家们也被打为右派。(1979,《重放的鲜花》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学批评:巴人《论诗人》、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显然是与宗璞《红豆》之类的小说是站在相同的“人本”立场上的。
三、反右运动与文坛生机的夭折
55万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文学界是重灾区。首先从报告文学作家刘宾雁开始,一系列青年作家,如刘绍棠、王蒙等,都遭到批判。
毛泽东是不是出尔反尔?
“双百方针”所带来的1956---1957年的局面可能是毛泽东及中央上层始料不及的。他们真诚希望能听到意见,但没有意识到意见会那样激烈且繁多。广大知识分子尤其是民主党派的领袖们(如储安平)对共产党不是没有想法的,他们一旦开始讲话,中央就傻眼了。他们关于“民主政治”的意见,往往是中央不愿改和无法改的。大学生的力量汹涌“要民主、要自由”的口号惊动了上层,1957年的北大《广场》,主编张元勋和同学沈泽宣发表诗歌《是时候了》。
此时的毛泽东表现得相当不自信,他认为“拥护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只有10%”,巧合或者必然的是,550万知识分子中,55万人陷入了批判和囹圄。从此,作家开始小心翼翼地回避现实生活和躲避真情实感,文学的萧条是必然。可是,从1958年开始,出现了“人人都是诗人”的奇怪现象。
第三章 “文艺大跃进”及其作用和影响
一、“民歌”到“文艺大跃进”
1958年春成都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要求“要搜集民歌”,后又再三提出,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任务,“新的也要,旧的也要”,全国人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开始“采风行动总动员”从上至下的新民歌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察看民情”是当时人们对“搜歌”号召的起初理解)
“村村要有李有才,社社要有王九,县县要有郭沫若”的口号,在“新民歌”的树标兵,评先进的氛围中应运而生。郭沫若提出“文艺也要放卫星”,要求文艺上的大跃进各省各地开始定计划、作规划,目标惊人却竟然被完成了,河北省还曾检讨“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赛诗会”到处可见,文艺大跃进轰轰烈烈。大跃进民歌大量出版:1958年下半年出版的诗集数量超过了新诗(五四)产生以来的诗歌总量。《红旗歌谣》郭沫若,周扬(理论权威)编在郭沫若在为这个集子写的序中,他大胆地将“新民歌”称作“共产主义的萌芽”。
二、大跃进文艺的思想与艺术
从“民歌”创作到整个“大跃进”,与的建国后“新规范”下的文艺比较,都没有在思想上出现新的价值突破。且“歌颂”的过程比过去更简单,明朗。(这里有民歌特点的因素)“主席走遍全国,山也乐水也乐。蛾眉举手献宝,黄河摇尾歌唱……”选自《红旗歌谣》
“忆苦思甜”模式《三过黄泥坡》:
一过黄泥坡,黄泥坡上野草多
二过黄泥坡,黄泥坡上人马多
三过黄泥坡,……
表现在壮志豪情中的狂热。“时代的艺术风格”在整体化的时代里体现得很鲜明,想象力,夸张的能力是大跃进民歌的特色《月宫装上电话机》:“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跃进,可有心思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与牛郎早商议。我去纱厂当女工,他去学开拖拉机。”
夸张把握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人接受?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豪情壮志可以接受,荒唐可笑的牛皮却是不可以接受的。1958年上下比赛吹牛,诗人的夸张似乎可以理解,报告文学作家的夸张却似乎不可以接受,《徐水人民公社颂》放出了许多“卫星”。
三、大跃进文艺的文化功能
1957年的“55万右派”使一大批作家走向“劳动改造”,濒临萧条的文坛需要有生机来填补。“工农商学兵”都参与到“新民歌”和“大跃进文化运动”中,可以达到这样的“繁荣”
“新规范”被1956—1957“百花时代”打扰,“大跃进文艺”以一种文化上“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坚固着“新规范”,全面淹没着知识分子的文化,“俗”文化彻底战胜了“雅”文化。
第四章 走向“文革文学”
在“两结合”创作方法的规范之下,1958年产生,其影响一直持续至八十年代。“新民歌”和“文艺大跃进运动”中,毛泽东提到“新诗发展的方向”问题,处于偏见或不了解,他提出“在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诗歌在内容上应该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统一 经过郭沫若和周扬的解释,“两结合”创作方法应运而生——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在当时被理解为理想和豪情,致使文学无法再客观冷静地摹写生活)。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规范下,美好的共产主义前景被空前的强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被作品所回避。
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建立在“批判”眼光和精神下的真实性,然而,批判与政治的关系是复杂的。当一个政治力量要推翻一个旧的政治集团(政权)时,对于文学的批判性,他们是欢迎的。当一个新政权建立起来并存在不完善不合理之处而又不愿意面对并改正时,现实主义及其批判精神必将是难容于政治的。“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很好的适应了政治对文学的要求,更多作家原离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1958—1961的“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是一场“人祸”。李锐(曾任毛泽东的秘书)在他的《大跃进亲历记》中回忆了“人民公社运动中”大食堂及其倒闭所造成的到面积的饥荒和死亡。1960年《人民文学》中农村生活却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幸福景象。
二、狭路上的探索
作家们在无法面对现实的情况下走了两条路:1返回历史,在相对自由的世界中进行研究2研究“美”,回避现实,既保持了真正的艺术审美又不至于碰处到敏感的东西。
严阵《江南曲》;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茹志鹃的短篇《百合花》,政治上毫无问题,艺术上的高超(不接触战争的具体)茅盾给予巨大的好评。王愿坚的《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写远去了的“长征”,从细处入手描写人物的心理,但是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作家一样,在歌颂宏扬某种精神的同时,忽略了“人性”,“人道”和“人本”的精神实质上的复杂感情。
三、从“歌颂”到“战歌”
严阵作品中那样的“颂歌”被称作“轻歌曼舞”,遭到批评。战斗的精神,生活中的阶级斗争在六十年代被强调 (毛泽东在1963年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指示)。诗歌界的代表人物郭小川,贺敬之创造了“阶梯式”:诗歌形式和叹词的大量运用,为表现战斗豪情而服务。如《竹矛》。小说以“阶级斗争”为题材的集大成者是浩然和他的《艳阳天》。剧本《千万不要忘记》,将“阶级斗争”引入家庭生活,“与中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口号下,“红青年被丈母娘腐蚀”的故事情节存在于《千万不要忘记》中。
第五章 十七年的诗歌
郭沫若的《新体颂》、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国旗》。三十、四十年代活跃的一批诗人(以郭沫若,何其芳,徐迟为例)在建国初期五十年代仍在歌唱,然而已无法代表这个时代。情感的空洞使诗歌变得苍白和不值一体。五十年代选择了属于他的诗人,年轻的能适应这一时代政治要求的诗人,他们从小就受革命的教育,未受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郭小川,贺敬之,闻捷,李瑛,公刘,邵燕祥:青春的激情+思想的深度=诗人(真正的诗人)。
郭小川的诗:自小接受革命教育。16岁“一二•九”中投身革命,后赴延安马列学院,曾任王震的秘书。抗战胜利后,回河北故乡任一任县长。建国后调入中共中央宣传部,管理“文化战线”,曾与二人合作发表大量杂文,笔名“马铁丁”,目的在于教育年轻一代接受党和社会主义。1955年调入作家协会,郭小川开始建国后的诗歌生涯,大量发表诗歌。1955—1956总标题为《致青年公民》的组诗,影响颇大,其中尤以《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著名。他并不象大多数诗人那样空泛地歌颂,他看到了新中国的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郭小川是自知的,1957年在诗集序言中说自己写诗像“抗战时期写标语一样”,从这一年开始,他在诗歌的题材,内容,艺术个性等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一系列的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严厉的爱》等。有的写革命战争中的爱情,高大纯洁的必然旋律外,类似于宗璞的《红豆》那样的感情也贯注其中。《一个和八个》开始创作是在1957年5月1日那一天也是整风运动的开始,诗稿被封为“绝密”供“十三级以上的干部”批判(幸未被打为右派)。革命者王金被敌人抓住并逃脱,后又加入革命队伍,被认为投降敌人被打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奸细,关入牢房,与其他人(汉奸,开小差的士兵等)同被判死刑。在他抵住敌人突袭重回革命队伍时,再度被怀疑并判死刑……
抒情诗《望星空》作于建国十周年,“我们不算伟大,不算辉煌……走千山涉万水,就是走不到那个天堂。”这首诗遭到了“堕落”“资产阶级思想”等名号的批判。郭小川开始意识到创作道路的狭窄,爱情,人性,矛盾,困难等等,不是诗歌所能反映的了,红灯遍布的道路上,郭小川政治上不越雷池半步,题材上不再去突破,在歌颂的艺术上作了努力,为自己找到了躲避急风暴雨的栖息地,《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林区三唱》就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
限制之下的想象成就了《甘蔗林—青纱帐》的独特艺术视角,引发了人们对意象的强烈共。借自然风光反映了厦门的战士。写了东北大兴安岭以少见中取胜。文革开始之后,郭小川无法继承“走钢丝式”的创作,任王震秘书的经历,甚至连累了他,白天受批判,夜里搞创作,这种扭曲状态使他开始在他诗歌创作中运用“红太阳式”的弄虚作假,而在思想上又对这种作假行为感到矛盾。《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七十年代初的作品,在那一时期不能公开发表,只能留作自己欣赏,真情实感只能藏在心底。
战士与诗人,政治工具与艺术的矛盾始终贯穿于郭小川的一系列探索中。既不希望违背将令,有愿望着做一个真正的诗人,他具备着诗人的天赋,然而安分的灵魂却与整齐划一的的战士身份斗争。“服从?独立人格?”造成了他内心深深的痛苦和悲剧所在。红小鬼的“蜕化变质”实质上是在受到人类文化遗产教育教育之下的独立人格的苏醒。加之政治与文学的必然的距离,使文学的价值观本来就独立于政治领域的价值观,成为诗人的战士完全可能崇拜起普希金,成为作家的战士也无法忽视托尔斯泰。然而那个时代,郭小川一类的作家(诗人)无法背离毛泽东崇拜以及将令的要求,所以,诗人和战士的矛盾集中在他们的身上,反映于作品中,流露出深刻的精神人格的悲哀。
二、贺敬之的诗
时代特色较郭小川更为明显。
贺敬之生于1924年,抗战爆发时13岁,被迫辍学,辗转逃亡到延安。《乡村的夜》(五十年代出版的贺敬之的第一部诗集)收录了他在延安时期的早期的创作(贺敬之对王统照,臧克家尤其是对后者的摹仿痕迹是显而易见的)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贺敬之开始虔诚的改造自己的创作,使作品大众化。这些类似于顺口溜的诗作也在后来集结成书《朝阳花开》(《南泥湾》就是其中的作品)与丁毅和写的歌剧《白毛女》使贺敬之成为新中国戏剧的领导人,因此在建国初,贺敬之没有进行诗歌创作,只是集结诗作成书。至1956年,贺敬之重新开始诗歌创作。然而不同于1956—1957的“突围行动”,贺敬之的创作正是在“规范”之下的产物。重执诗笔之后的第一首诗《回延安》即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诗人本身的艺术技巧是值得肯定的,而时代背景下曾经在延安生活过的人们的强烈共鸣也是《回延安》成功的重要原因。紧接着贺敬之以《放声歌唱》奠定了他在当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回延安》所采用的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不同,《放声歌唱》这首诗中学习了苏联诗人迈亚可夫斯基的“阶梯式”形式,一写几千行,雄浑开阔庄严的特色,适应了五十年代的艺术梦想。新风格之下,诗人本身的技巧也是不可忽视的,贺敬之实现了政治动员的艺术化:1善于将抽象的政治概念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2政治议论的抒情化,以情动人。
三、闻捷等人的诗
1闻捷“适应政治需要和吸引读者”的夹缝中寻找创作道路,在大西北做随军记者多年,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颂歌风”中作品不多,到1955年才成为为人广泛知晓的青年诗人。最有代表性的是组诗《吐鲁番情歌》和《果子沟山谣》(均收入《天山牧歌》)。
闻捷诗歌的特色:“献给新中国和新生活的颂歌”是闻捷诗歌的主题,但是他写的是内地读者所不熟悉的生活,这种新鲜题材来自于他在边疆的生活,其中对于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爱情的描写是受到读者欢迎和喜欢的原因。闻捷对于这些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关注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充满着趣味和积极乐趣。这符合于时代艺术要求的创作旨意,也是闻捷作品未游历于时代的高明之处。然而为了避免让自己成为所谓的“爱情至上主义者”,闻捷刻意的替诗作中的爱情男女主人公安上“闪光点”这些曾被高度赞美为“表现了革命青年的理想高尚情操”等闻捷的诗在今天看来,恰恰是真情实感的败笔。
2李瑛、公刘、邵燕祥
李瑛手法上值得肯定,善于细致刻画。
公刘、邵燕祥50年代表现建设者、歌唱建设者的诗人代表。作为记者的邵燕祥,走遍全国进行报道和诗歌创作。
第六章 十七年的小说
一、农村题材的小说、赵树理的小说及“赵树理方向”。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延安有意识的培养起来的样板,贯彻了毛泽东文艺方向进行创作。1948年赵树理在文坛已有了很高的地位,“赵树理方向”形式上通俗易懂,内容上为农民所喜闻乐见,追求大众化,不能以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高高在上”的看待生活,或是用启蒙的姿态写农民。而是站在农民之中写生活、写农民。
鲁迅为代表的“五四作家”是从深层上透露了这一批精英知识分子在思想情感上与农民的不一致,站在高处看农民。从1949年以后的创作看赵树理,短篇小说《登记》是为了配合新中国《婚姻法》的出台,响应号召进行的创作,以其通俗易懂的内容和彻底中国传统的叙述方式,展示着乡村生活中的故事。长篇小说《三里湾》是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主要反映的是初期“互助组”阶段)短篇小说《锻炼锻炼》作品的魅力来自于对农民心理情感的描写,幽默的笔法写了“吃不饱”和“小腿疼”,对这些好吃懒做的人批评之余,隐含透漏出农村妇女在那个时代的几分辛酸。
赵树理对农村生活、农村情感的了解程度是深刻的,体验是真切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真实的细节,是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欢迎的原因。然而,他缺乏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的悲悯和同情,并不是本着宽大的情怀去创作。他嘲笑着那些在农村生活中被嘲笑的一群,只能在政治方向上跟从……
柳青和他的《创业史》:五十年代末,赵树理的时代过去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柳青和李准。
李准,五十年代初《不准走那条路》(指的是个人发家致富的道路)为互助合作唱赞歌;1958年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轰轰烈烈的生活,妇女解放事业在农村的发展,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柳青,史诗式的小说《创业史》(第一部最有价值)。梁生宝这个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形象,优点太多,以致于显得并不真实。相反,作家笔下受批判的人物,却写的较为真实。
浩然的《艳阳天》赵树理,柳青和浩然构成了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一条发展线索。
二、革命历史题材
杨沫《青春之歌》:结构上以主人公命运为线索,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林道静,知识分子在改造锻炼中成长为革命战士的主题,杨沫很好的适应了,并将青春之歌写得不那么乏味,重要因素是:杨沫对自己生活的珍惜。
不足:阶级观念和阶级本质性在小说中的反映;修改版中增添的,林道静在农村接受农民阶级教育和改造是对时代规范的遵从;他热情赞美林道静和卢嘉川,批判和否定了老实读书做学问的青年,这是一种革命价值观,可是在当时中共的执政党地位已经确定,这就注定了《青春之歌》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宣扬一种革命的逻辑,却无法在求稳定的政治背景下倡导革命。
《红旗谱》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者梁斌想把它写成史诗,却写成了一部革命传奇。革命生活给了梁斌等作家以革命理想,对战争和斗争的历程、对人物,他们都是熟悉的,但是往往也是被拔高了的。小说写北方农村各阶级的人物,波澜壮阔的画面,从大革命一直写到“九•一八”,指出了自发斗争的失败的必然性,得出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有革命的成功。
第七章 十七年的散文
魏巍等人的报告文学、杨朔等人的散文。杨朔善于结构文章,成为一种雕琢的模式,从根本上是缺乏真实性的。秦牧则以知识见长。邓拓等人的杂文。邓拓是北京是副书记,作官的文人。文革开始时对“三家村”批判,就是针对邓拓、吴晗和廖沫沙的批判,其实他们只写了一点社会上鸡毛蒜皮的问题的批判。
第八章 十七年的戏剧
老舍可以说是十七年话剧中最优秀的,为配合宣传而作,但是老舍懂得艺术,在顺从政治之余,他做过很大的努力争取,保留下了不少精彩的章节。郭沫若、田汉等人的历史剧:郭沫若是善于迎合政治和现实的,这使他的诗歌创作在1949年之后变的象小丑。然而他是通晓时理的,回避现实,从历史剧中求得创新,是他开辟的一条道路,《蔡文姬》为曹操翻案,同时作为大文学家,大文人的郭沫若在思想感情上对蔡文姬是有感情的,这使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入动人之处。《武则天》则为武则天翻案。
田汉,浪漫主义手法歌颂伟大剧作家关汉卿。《千万不要忘记》等现代戏,代表着当时的一般潮流。作家们接受教训,回避生活纷纷进行历史剧的创作时,中宣部、文化部对这一现象是担忧和不满意的。“写十三年”口号被柯庆施提出,与此同时 ,毛泽东又一次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亿苦思甜”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霓虹灯下的哨兵》、《丰收之后》等现代戏剧涌现。“告戒青年一代继承革命传统,保持革命本色”为主题的。《千万不要忘记》、《霓虹灯下的哨兵》是与毛泽东思想占领社会每一个角落的阶级观念一致的。取材于民间传说的《刘三姐》,改编自历史剧的《天仙配》、《秦香莲》调和了当时一切戏剧都讲政治的格局。
第九章 文革文学
文革文学和十七年文学:将二者截然分开的文学史观来自于两个文学时段的观念对立,文革文学以江青为代表,而十七年文学以周扬为代表,他们是势不两立的。江青说十七年文学是一条资产阶级黑线,彻底否定了十七年文艺和周扬等人的实践,而认为样板戏开创了无产阶级文艺的新纪元,无产阶级文艺从《国际歌》到样板戏中间是一片空白。粉碎“四人帮”之后,十七年文艺黑线的代表人物也得以重新占据文坛,清理文革中的文艺队伍,被冠以“帮派文艺”的江青文艺受了批判。然而,二者实质上是一种继承发展的关系,因此不能割裂的对待文革文学和十七年文学,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将后者中的主导思想高度的强化了,也就是说,文革文学是更符合毛泽东文艺要求的文学。
文革前期文学:文革以林彪事件为标志划分为前后期。
1文革的开始,1956年吴晗《海瑞罢官》遭到批判,当时叫“学术批判”这一运动中,毛泽东亲点的领导小组中包括陆定、彭真等在后来被打倒的人。1966年春,“三家村”遭到批判。1966年5月16日文革正式开始,开始时仅限于各大高校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批判,运动过程中,矛盾分歧慢慢出现,学术权威成为校长们所包庇的对象,于是矛头指向了校长和他们背后的中央领导。邓小平、刘少奇派工作组领导学生的造反运动,实际上则是逮捕了学生领袖,镇压了学生运动。毛泽东回到北京,指责了刘邓的“错误”,并接见了学生领袖和红卫兵。从1966年8月开始,著名作家相继遭到批判,叛徒、特务、黑帮分子等帽子剥夺了他们写做的权利。作协和中宣部都瘫痪了,全国文学报刊除《解放军文艺》之外都停刊。
2“文学空白”说的评价,事实上文学还存在,因为《解放军文艺》还存在和若干报纸的文艺副刊还存在。“红卫兵文学”大量充斥,他们没有刊号,没有统一的机构,但是却统治着一时的文化界。红卫兵创造中以诗歌居多,青春的激情和爱憎分明的背后体现着狂热盲目、个人崇拜和浓郁的火药味的暴力倾向。反文明、反人性倾向和恐怖主义色彩与人类文明的主流的健康价值标准是相悖的。对暴力的歌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对革命洪流的追从,忽略了作为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更谈不上生命的尊严和权利;对战争的盼望,对英雄的歌唱,极端的显示出一种恐怖的美(法西斯美学)。《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们》真诚的情感却给历史留下带着毒素的作品,见证着那个时代的狂热和盲目。
文革后期文学:文革前期没有固定的刊物,作家被关入牛棚改造,“红卫兵文学”兴盛。文革后期政治动乱有所平息,实现了全国一片红,革命委员会实际掌握了全国政权,红卫兵上山下乡。毛泽东“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于是文学出现了一种新的状况:
1一大批曾被打倒或批判的作家从牛棚中走出来,重新开始创作。
2全国各地的文艺报刊纷纷复刊,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刊物。
3大搞群众性创作,国家通过行政力量鼓励群众性的文学创作活动,成立群众创作组(与1958年大跃进民歌运动相似,天津的小靳庄是典型),这一方式,却真的培养了一批新的作家和诗人,他们活跃在文革后期的文坛上。这一时期代表刊物:《朝霞》、《学术与批判》。
然而权利对创作的控制仍是严格的,只要经过党组织盖章批准后,作品才能发表。“约稿”情况占大多数,以配合政治意图。因此,当时作家都学会了两种作品的创作,一种是写给刊物发表的,另外一种是私下写的,给自己看。
(一)样板戏
样板戏出现于文革前期,但是经过不断修改,到文革后期定型。钢琴伴唱《红灯记》、《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代表了文革文学的最高成就。样板戏宏扬革命理想,为政治服务,每一部作品中都有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阶级斗争、民族战争是主旋律。大力宣传政治思想,塑造英雄人物表现某种革命哲学,却留下了它不可否认的缺陷,就是回避人性和英雄人物性格单一片面化。“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在所以的人物当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二)浩然及其长篇小说《金光大道》
体现文革小说的精神面貌,从互助组到农业合作化到农民公社,反映出文革时期更为激进的创作意识。
(三)张永枚和他的诗
张永枚从1957年到文革都很受重视,文革中受江青的亲近和扶持,更是一帆风顺。《西沙之战》反映中越西沙战争,把江青的“把敌人从西沙赶出去”写入诗中。
(四)影视作品
《春苗》对农村赤脚医生的歌颂,对城市医生的丑化,反文化特点和倾向在这一时期是明显的。《决裂》再也不能让资产阶级占领我们的学校的思想下,反映教育改革,否定和嘲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袁行霈版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概说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 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 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 。1 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其实大家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 的琼楼玉宇, 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 而且 还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五 宋代文学
第五编 宋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易安体、辛派词人、宋初三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江西诗派、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唐宋八大家、三苏、别是一家、活法、西昆体 【主要问题】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宋初白体诗人和晚唐体诗人、西昆体的兴衰、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散文主张和创作、王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吴中四士、馆阁体、上官体、沈宋、气来、神来、情来、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歌、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古文运动、长吉体、沉郁顿挫、以文为诗、郊寒岛瘦、诗圣、诗仙、诗鬼、元白诗派、元和体、张王乐府、三十六体、武功体、小李杜、俗讲、变文、花间派、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主要问题】文学的自觉时代、曹植诗歌创作、阮籍诗歌特色及代表作品、太康诗风的特色、陶渊明诗歌特色及意义、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南朝民歌、北朝民歌、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考研笔记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2019年集美大学614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4]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一、考核目标(一)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二)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掌握程度。(三) 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山东大学2019年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大纲
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一、考试目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之一。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素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选拔有素质、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中国文学史》要反映中国语言文学的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研大纲
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相关问题。包括:1.中国古代文学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2.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与审美把握;3.各阶段重要文学理论、文学思潮。二、主要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内容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深圳大学709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考试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四大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汉语和文学基础知识、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学思潮等问题,并适当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部分) 中国文学史 古代 先秦文学 一、 上古神话 什么是神话P23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均被收入《山海经》中 二,先秦散文 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2008,2009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1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试卷编号:B 二零一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 :解词 (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唐传奇 2、 《诗经》 3、唐宋派 4、 自序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2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85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戏剧与影视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0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试卷编号:B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零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解词:(每小题 5分,共 40分 ) 1、乐府诗: 2、咏史诗: 3、西昆诗派: 4、 《金瓶梅》 : 5、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最全)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1.先秦文学 一、填空 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