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pp = K + p
其中pp表示生产价格,K表示生产成本(=C+V),p表示平均利润;
③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后面有补充)
④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价格围绕生产价格pp上下波动。
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一、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二、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三,生产价格随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上升。
3、利润率(03年辨析,4分)
03辨析: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不仅是一种质的转化,而且两者在量上也不相等。
①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②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表示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m’=m/v),它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③ 利润率的公式为:。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1,剩余价值率;2,资本有机构成;3,资本周转速度;4,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4、商业利润
① 定义: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
② 形成过程:
产业资本家把商品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种售价大于进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
③ 本质:商业利润的本质是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
④ 商业利润的确立受平均利润率的支配。
⑤ 体现关系: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5、资本有机构成(97名解2分,01名解2分,05名解3分)
① 含义
资本的技术构成:从物质形态上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技术构成。
资本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价值构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有机构成。
② 关系
技术构成变化时,价值构成可以不变;有机构成变化可以与技术、价值资构成不一致。
6、借贷利息
① 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② 形成过程:1、职能资本家借款目的:获得利润;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息。2、职能资本家把利用借贷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借贷利息的形式;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企业利润的形式。
3、利息率必须大于0但是小于平均利润率。
7、级差地租(99年简答,10分,07年辨析,4分)(09年名解)(11年似乎也考了地租的辨析问题)
99简答:级差地租产生条件和原因。
07辨析:租种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交级差地租I,租种劣等地的交纳级差地租II。
① 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差额。
②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
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针对优等、中等土地,不针对劣等地,劣等地获得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
③ 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源泉: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
客观条件:土地好坏的差别。
实质: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共同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8、绝对地租(10年辨析: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① 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即使是最贫瘠、最边缘、最劣等的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由农产品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所构成。
②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业中私有权的垄断阻碍了资本向农业部门的自由转移,从而使农产品的价值不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过程,而是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这部分超额利润就形成了绝对地租。
③ 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④ 实质上是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体现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用工人的剥削关系。
9、工资
① 工资是与利润、利息、地租相并列的一种分配形式和分配范畴。
②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其最低限,即最低工资,由生产、发展、维持、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③ 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④ 资本主义工资基本形式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⑤ 名义工资一般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时升时降。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中的劳动能力,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工人在出卖劳动力时,同任何商品的出卖者一样,实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同时让渡了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① 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关系看,在劳动力的买卖中一般人只会注意等价原则,而对商品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则不太关心;
② 从工资的支付形式看,资本家通常是在工人劳动以后才支付工资的,这也造成了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假象;
③ 从工人的立场看,劳动是工人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所以工人很容易把工资看成是劳动所得;
④ 从资本家的立场看, 他总希望以尽量少的货币换取尽量多的劳动,以便取得利润。实际上,这个利润是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但是,资本家为了掩盖剥削关系,把工资说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⑤ 从工资的实际运动看,劳动时间越长,熟练程度越高,工资也越高,这也造成了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假象。
2、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重点!)
1)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
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竞争(部门内和部门间)——部门内同一类商品形成统一的社会价值,部门间资本转移——P’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pp = K + p。其中pp表示生产价格,K表示生产成本,p表示平均利润;
2)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
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3)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市场价格)
3、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的本质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其中商业利润的本质是重点!容易出辨析)
1)商业利润
① 商业利润是指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获得的利润;
② 商业利润的本质是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体现了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③ 商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是:产业资本家把商品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种售价大于进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
2)借贷利息
① 借贷利息的本质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② 借贷利息的形成过程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借贷利息的形式;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企业利润的形式。
3)地租
含义: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地租形式,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
① 绝对地租的本质是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体现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用工人的剥削关系;级差地租的本质是超额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② 不同地租的形成有所不同:
⑴ 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是极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按照不同极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不同,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
⑵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而农业中私有权的垄断,阻碍了资本向农业部门的自由转移,从而使农产品价值不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而是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这部分超额利润就形成了绝对地租。
⑶ 特殊状况: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超过工业部门的条件下,地租的形成会有所不同。它或者是来自对农业利润和农业工人工资的扣除,或者是来自农产品市场的垄断价格。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00年简答,10分)
① 定义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p’=m/c+v。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② 不同的范畴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主要体现在:
⑴ 两者表示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与工人对新创造价值占有的比率,而利润率是表示预付资本的增程度。
⑵ 两者在量上也不相同。因为全部预付资本>可变资本,所以利润率p’<剩余价值率m’.
⑶ 剩余价值率表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从而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5、超额利润是资本家追求的唯一目的和源泉(08年辨析,4分,不是课后题)
1、资本追求的是剩余价值。2、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获得的,因为他们总是想要更多剩余价值。
第十章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本章一般都是名解)
一、名词解释
1、企业制度
① 含义:企业制度是指企业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形式,是调节企业内工人与工人、资本家、企业家之间关系的各种社会规则;
② 体系:企业制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制度体系,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内容,其中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基础,它反映了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是产权制度的表现和实现形式。分配制度是支配企业收入分配的具体规则,是企业产权制度的表现,管理制度也是产权制度的实现形式,企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2、虚拟企业(07年名解,3分)
① 虚拟企业是指某一企业或若干企业以一种或多种的优势资源为核心,为实现特定的企业目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和职能部门,而将其他的功能和职能虚设,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而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
② 虚拟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网络型虚拟企业(如亚马逊网上书店)、品牌型虚拟企业(如耐克)和联盟型虚拟企业(如Wintel)。
3、利益相关者(08年名解,3分)
① 利益相关者就是在某一企业里享有一种或多种利益关系,并与企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②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众多的个体或群体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从多元化社会和企业本身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看,对企业经营拥有法定的利益或权力要求的,一是内部相关者,包括股东和雇员;二是外部相关者,包括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成员和政府等;
③ 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意义在于,管理层在做出经营决策时,除了保证投资者即股东的利益和投资回报外,还要充分考虑其他相关者的利益或权利要求,以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
二、简答题
1、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论述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特征。
资本主义企业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的。
1)从生产力方面看,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具体形式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企业技术组织形式的发展而发展的。从生产力的组织形式看,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企业制度也逐步形成了从个人业主制向公司制和其他社会化程度更高的企业制度的过渡。
2)从生产关系方面看,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① 资本主义企业是以资本与雇佣劳动的交换或劳动力的自由买卖为前提的;
② 资本主义企业的治理结构是以资本所有权为中心的,作为资本的所有者,资本家拥有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指挥的绝对权利,这种权利是资本所有权中派生出现的,是资本的属性和职能;
③ 资本主义企业的分配制度是以剩余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它的基本特点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属于资本家,而不属于工人,其中一部分产品价值作为劳动力的价值支付给工人,超过劳动力价值以外的剩余价值归资本家占有,尽可能多的占有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谈谈对“两权分离”的认识。(已不是课后题)
现代股份公司产权关系的特征就是两权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1,真实资本和所有权分离;2,管理职能与所有权职能分离,是前者人格的具体化。股份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意味着股东对公司的实际控制力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权控制力已经不存在。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索取企业剩余利润仍然是资本的本性,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所有权形成了对经营权的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直接控制就是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选举权和投票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间接控制就是通过外部竞争性的经理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实现对经营者行为的监督约束和对经营绩效的评价。在这种制度安排中,私人所有权仍然是构成公司中所有者对经营者激励或约束的重要基础。
3、为什么说“两权分离”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新问)(09年辨析:“两权分离”改革,未改变经营模式)
(书上原文如下,但不知是否适合回答这个问题,自己看书理解一下)
股份公司出现后,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的新变化有以下特点:
① 资本雇佣劳动仍然是企业所有制关系的本质,但是,在现代股份公司高度分散化的产权结构中,工人、管理人员通过持有一定份额的股份也兼有资本所有者的身份。
② 企业所有权的分散化,以及同样相联系的所有权证券化、市场化,使得任何一个所有者都无法绝对控制、支配企业,也没有必要去支配、控制企业资产,所有者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将自己的财产交给最会经营管理企业的人来管理,以实现财产价值的增殖。
③ 本来意义的资本所有权包括所有、占有、收益、处置等完整的权利,在现代股份公司企业出资者或资本所有者的所有权主要体现子分享收益和最终处置财产的权利上,不能直接支配、任意使用企业的财产。
④ 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并不意味着所有权控制力已经不存在了,索取企业剩余利润仍然是资本的本性。
因此,股份制的出现,一方面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提高了资本社会化的程度,改变了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本质,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4、当代高新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08年简答,8分)
1)企业组织的扁平化:
即企业正在从自上而下实现纵向命令和控制的多层级的管理转向减少中间层次的扁平式的结构。这是因为:
-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可以在同一层次上快速传递和共享,过去传递信息和命令的中间环节变得多余了;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网络的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传统的中层经理的组织和协调功能已经被计算机网络所代替;
- 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也要求企业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从而要求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企业组织的小型化:
这是因为企业规模的过度扩张往往会降低组织效率,降低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3)虚拟企业的出现: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产品创新周期的缩短和个性化的需要,一个企业必须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把各个环节的业务都做完。在这种形势下,将单个企业的优势以比较灵活的方式结合起来,建立比较松散、动态的跨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就形成了虚拟企业。虚拟企业主要有网络型、品牌型和联盟型三种。
4、为什么说职工持股和股票期权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局部调整?
① 职工持股、利润分享和股票期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局部调整,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企业中劳资双方的利益矛盾。
② 表现:
1、随着西方国家年龄老年化问题的加重、工作时间的减少和各种福利的增加,劳动力供给已成为一个不容企业家忽视的问题,且掌握先进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已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保证企业员工的稳定,激发其持久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已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而雇员持股和股票期权为此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达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企业职工现在更为关注的是社会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能够带给他们较大的激励。而拥有企业股份为以上三种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其激励作用较明显和持久。
3、但是,雇员持股、利润分享和股票期权并没有改变私有财产制度以及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根本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缺陷和这种经济制度的不合理性,是不会通过职工持股就能够消除的。
5.社会分工和工厂内部分工的区别。P147.(不是课后题,不过需要理解)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非重点章节,记大点)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00年名解,2分)
是垄断资本与国家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 政府代表国家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② 政府对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和干预。其表现在:国家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成为经常和一般的现象,国家的经济职能已经和市场机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维护和保证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2、垄断价格(03年名解,3分)
① 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得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②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③ 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④ 垄断价格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的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表现。
⑤ 垄断价格的实质是垄断资本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间接手段。
3、垄断利润(01年名解,2分)
① 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② 形成的关键是垄断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
③基本来源是垄断企业中雇用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还包括利用垄断价格占有的普通消费者工资收入以及不发达国家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4、凯恩斯主义(一般不考)
① 凯恩斯主义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② 凯恩斯理论的基础或核心内容就是就业理论,包括内容有以下:
一、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性。
二、产生非自愿失业的原因是因为有效需求的不足。社会总需求低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不足主要是因为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
三、投资量不足的原因:1、投资决定了资本边际效率即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有递减的趋势。2、投资与与利息有关。
四、政策主张。即主要由国家进行需求管理,由国家设法刺激和扩大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