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考研复习笔记 冯志华(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7
〈译〉周昭王到江南巡行而没有返回,我要追问这件事。
以上管仲列举了楚国的两条罪状,作为此次伐楚的理由。这是针对楚国使者所说“何故”一问而发的。不过两条罪状的轻重明显有别,第二条理由无论如何都难以成立,所以下文楚国使者的回答对待这两条理由的态度也就明显不同。
10、【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
“贡之不入”是主谓结构中间插入连词“之”构成的名词性成分,在这儿充当判断句的主语,判断谓语是“寡君之罪也”。“寡君”是臣子对别的国家的人谦称自己的国君。
〈译〉楚国使者回答说:“贡品包茅没有按时献纳,这是我们国君的错误,岂敢不供给?
11、【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其:语气词,表委婉语气,相当于“还是”、“恐怕”。诸:之于。
〈译〉至于昭王没有返回,您还是到水边去查问此事吧。
12、【师进,次于陉。】
次:军队临时驻扎,《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这是古汉语中一个常用动词。陉:楚国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偃城县南。
〈译〉诸侯联军继续向前推进,驻扎在陉这个地方。
齐桓公进军的目的是进一步对楚国施加军事压力。
以上第一段,写齐国进攻楚国的经过以及楚国使者同齐国的初次交锋。
三、课文第二段串讲
1、【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使:派遣。屈完是楚国大夫。
〈译〉这一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到诸侯联军中去交涉。
据《史记•楚世家》:“楚成王使将军屈完以兵御之。”《史记•齐世家》:“楚王使屈完将兵齐。”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屈完这次出使诸侯联军,身后带了强大的军队作为后盾,因此下文便有联军退兵的举动。
2、【师退,次于召陵。】
召陵:楚国地名,在偃城县东。
〈译〉诸侯联军向后撤退,在召陵临时驻扎下来。
3、【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乘:乘车,古注:“同载也。”可知齐桓公跟屈完是同乘一辆战车。
〈译〉齐桓公把诸侯的军队陈列出来,跟屈完一同乘车观看军队阵容。
齐桓公这一举动的用意很明显,是在炫耀武力,向楚国示威。
4、【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岂:疑问副词,相当于“难道”。不谷:不善,是诸侯对自己的谦称,与上文“寡人”意思相同,都可以译作“我”。好:友好;第一个“好”是名词,指齐楚两国先君之间的友好关系;第二个“好”是动词,指相互友好。如何:是固定格式,用来征询对方的意见。“不谷是为”和“先君之好是继”都是宾语前置的格式,即“不谷是为”应该是为不谷”;“先君之好是继”是继先君之好,现在为了强调宾语,把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条件是用代词“是”复指前置的宾语;为了表现强调的语气,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可以加上“是”,如“岂不谷是为”翻译为“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
〈译〉齐桓公说:“这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跟我共同友好,怎么样?”
5、【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惠:表敬副词,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意思是说,对方这样做是对自己的恩惠,例如赠送给别人东西可以写上“某某惠存”,意思是对方保存自己赠送的东西是对自己的恩惠;请别人“惠临敝舍”意思是对方能到自己家里来是对自己的一种恩惠。翻译的时候大致可在句子前面加上“承蒙”一类的字眼来表达尊敬的意思。
徼:求。敝邑:谦称自己的国家。社稷:土地神和谷神。《左•昭29》:“后土为社。”古代各国的君主都要祭祀社稷,后来“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史记•文帝本纪》:“计社稷之安。”意思是考虑国家的安定。辱:谦辞,表示对方这样做是受屈辱了,这是通过自谦来表示对对方的敬意,“辱收寡君”意思是“收寡君”使对方蒙受了屈辱。这个“辱”大致也可以用“承蒙”来翻译。收:收容,是针对上文齐桓公所说的“与不谷同好”而言的,所以“收寡君”可以译为“收容我们的国君作为同好。”
〈译〉屈完回答说:“承蒙您向我国的社稷之神求福,收容我们的国君为同好,这本是我们国君的愿望。”
6、【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城:城墙,城池。这是“城”的本义。
〈译〉齐桓公说:“用这么多的将士去打仗,谁能抵挡得住他们;用这么强大的军队去攻城,什么城池攻克不了!”
前面管仲和齐桓公又是拿周王室的话来做为借口,又是打出继承先君友好关系的旗号,这些手段都没有达到使楚国屈服的目的,于是露出了本来面目。
7、【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绥:安抚。方城:山名。按照杨伯峻先生的说法,凡现在的桐柏山、大别山,楚国统称为方城。池:护城河,与“城”一样都是古代的防御系统。方城以为城:以方城为城,“方城”是介词“以”的宾语,现在前置。这种宾语前置都是为了突出和强调宾语。无所用之:没有用之的地方。
〈译〉屈完回答说:“您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您如果要凭借武力,我们楚国就用方城作为城墙,拿汉水作为护城河,这样,即使您的将士再多,也没有用它的地方。”
8、【屈完及诸侯盟。】
及:介词,跟,与。盟:动词,古代指在神的前面立誓缔约。这是“盟”在先秦的主要用法。屈完与诸侯订立盟约,就不是专与齐国缔约。
〈译〉屈完与诸侯订立了盟约。
以上第二段。写楚国对抗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的经过。楚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派出大夫屈完跟齐国进行外交谈判。屈完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挫败了齐桓公的武力要挟,最后以和平方式解决了这场国际争端。
四、重难点提示
(一)文字方面
(二)词汇方面
(三)语法方面
第九讲 烛之武退秦师(学生自讲)
本课为学生自讲课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为:
1、讲全班同学49名同学分为6个小组,每8人为一组,每组自选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组织工作。
2、第一、二、三组分别推荐一名同学上台讲授,讲授的步骤为:朗读,逐句串讲,关键知识点,翻译。
3、第四、五、六小组分别派一名代表对一、二、三组同学的讲授进行点评。点评的顺序为:优点,缺点,内容错误。
重难点提示:
一、文字方面
古今字、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二、词汇方面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城楼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通“缺”
⑤jué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国势衰微。
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如果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二)、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三)、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三、语法方面
(一)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二)、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第十讲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一、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一)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体
同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为主体这种现象相反,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多数,复音词比较少。无论是秦汉时代的作品,还是后代仿古的文言作品,都体现出这个特点。例如:
“轲即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现。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扌甚抗之,未至身,秦王惊,自经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升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上面引述的两段文章,第一段选知《战国策》,共五十九个词,其中单音词就有五十八个,复音词只有一个“匕首”。第二段选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共九十七个词,其中单音词有九十五个,复音词只有“麦场”、“耽耽”两个。
有时候,古汉语里两个单音词连在一起,恰好跟现代汉语里的双音词的形式一致,我们就要用“单音词为主”的意识把它们分开,不要误解。例如:
(1)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周易•丰。消,消减。息,增长)
(2)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衣,上衣。裳,下衣)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赵策。地,地方。方千里。纵横各千里。)
(4)屈原行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楚辞•渔父,颜,两眉之间。色,色泽。形,形体。容,容貌。)
(5)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蔺列传。指,指点。示,给人看。)
(6)因其富厚,交通王侯。(晁错论贵粟疏。交,交结。通,交往。)
(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天下之事。(诸葛亮出师表。卑,地位低下,鄙,见识浅陋。)
(8)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诗。城,城市。市,做买卖。)
(9)公交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特,特地。征,征召。)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史记•项羽本纪。山东,崤山的东面,泛指秦以外的六国或关中以东的地方。)
(1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白居易琵琶行序。因,因而。为,作。)
(12)以致天下怨谤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以,因而。致,招来。)
(二)一词多义现象非常突出
古汉语词汇里一词多义现象非常突出。一是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二是各个多义词包含的义项也都比较多。我们随便翻一翻字典、辞书都发展这些特点。
现代汉语复音词虽然也有多义的,但这样的复音词不多,而且这类复音词所包含的义项也比古汉语多义词所包含的义项少得多。
我们在阅读古书时,要注意古汉语词汇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在分析词义时要仔细推敲,勤查工具书,防止简单粗疏,牵强附会。例如: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
句中“立”和“看”都是古汉语中十分常见的词,也都是多义词。关于“立”字的解释,居然出现了古人禀质瘦词的解释,稍一疏忽,极易误作“看守”、“看一看”,其实应该是“照料”的意思,字音读作虽然kān。
二、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词是读音和意义的统一体,从音节数量来看,可分为单音词、复音词;从语素数量来看,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一)单音词
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叫做单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叫复音词。在书面上,单音词用一个字来记录。单音词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的显著特点。如: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吾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传•成公二年》)
这段文字共120字,115词,除“卻克”、“张侯(两次)”、“吾子(两次)”外,皆为单音词,单音词有110个,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如果译成现代汉语,字数几乎要增加一倍,这是因为现代汉语复音词占优势。
根据专家统计,单音词在《诗经》中占90.3%;《左传》占89%;《尔雅》中占80%;《史记》中占80%;《论语•学而》共20个词,只有一个复音词。这说明在先秦两汉时期,单音词在词汇中占绝对优势。
古汉语的单音词有两大特点:1.单音词的多义性;2.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2、单音词的多义性
要讲这个问题,大家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单义词,什么是多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即以词一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即一词多义。
因为单音词本身不带有起限制作用的其他语义成分,外延相对宽泛,易于承载较多的义项,容易出现多义现象。欧阳修在谈到“打”的音义时说:“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槌击之义也。至于造舟车者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役夫饷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以糊粘纸曰‘打粘’,以丈尺量地曰‘打量’,举手试眼之昏明曰‘打试’,至于名儒硕学,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打’。”(《归田录》卷二)
欧阳修指出了“打”的11个义项,用现代汉语表示依次为:殴打、撞击、打制、制造、捕捞、汲取、领取、张举、粘贴、丈量、擦拭。到了现代汉语中,“打”的意义更加纷繁,1996年出版的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共列出其动词意义25个,介词意义1个,真可谓“触事皆谓之打”了。
又如“负”是个多义词,古今都常用,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有如下意义:
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用背部背)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承担)
③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依仗)
④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再如“党”字:
①其本意是:古代的一种居民单位。《周礼》:一万两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坦白直率)
②后引申为:由利害关系而结成的集团。如:《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皆乐氏之党也。”
注意:古汉语中“党”指“集团”时一般只用于贬义。朋党、死党、党羽、结党营私即是。
③“党”还有“偏袒”的意思。如:《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④“政党”一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单音词的多义性,给我们阅读古书带来了许多困难。一个词在某处究竟是什么意思,往往难以确定。如:
①《孟子•梁惠王上》有这样一句话:“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其中的“折”与“枝”都是很常用的词,但“折”在这里可解作“按摩”、“折取”、“弯腰”,“枝”可解作“肢体”(枝与肢是同源词)、“树枝”,故赵岐注为“按摩折手节,解罢枝也”,陆善经注为“折草树枝”,陆筠注为“磬折腰肢,揖也”。三种注释皆喻轻而易举之事,皆可通。
②离骚:A.遭遇着忧愁。离=罹,遭遇;B.离别的忧愁;C.被间离的忧愁;D.发牢骚。
但这类莫衷一是的情况毕竟是极少数,只要我们仔细揣摩上下文,联系当时其他古书的用词情况,参照古人的注释及今人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的词都能找出其具体语境中的准确含义。
3、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发展
单音词多义造成的语义模糊性,是单音词本质的弱点;单音词又容易形成同音词,这是它的伴生弱点。这两点造成了实质交际的不便。为了克服这些弱点,语言按自身的规律向表达日趋精密的方向发展——复音词越来越多了。汉代以前,汉语复音化的速度较慢。魏晋六朝之后,复音词突然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五代十国之后,复音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汉语单音词演进为复音词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情况:
1、在原单音词上加词头或词尾。(这类词我们称之为附音词)如:
爷——阿爷 一——第一 夏——有夏 母—阿母
欣——欣然 燕——燕子 石——石头 率—率尔
2、以原单音词为一个语素,再加一个相关语素构成复音词。或利用两个单音的同义词作语素,构成复音词。如:
艰——艰难 恐——恐惧 知——知道 将——将军
洪——洪水 减——减少 道、路—道路 朋、友—朋友
3、原单音词换成词形全异的复音词。如:
途——道路 伐——攻打 好——漂亮 师—军队
息——呼吸 御——抵挡 池——护城河 亡—丢失、逃跑
在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进程中,偏正式构词法始终占据首要位置。有人抽样调查,古今汉语复音词中,偏正式合成词占到二分之一左右。如“后”可构成:后人、后代、后辈、后妈、后门、后院、后路、后台;后备、后悔、后怕、后退、后卫、后防、后来;背后、幕后、今后、日后、午后、事后;过后、产后、售后;尔后、然后,等等。
4、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双音词
古代汉语两个单音词的组合,有些表面上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但二者所指不同,不能以今释古。如: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②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霍光传》)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⑦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⑧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同上)
⑨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①“知”,懂得;“道”,道理。例②“消”,消减;“息”,增长。例③“其”,它们的;“实”,果实。例④“结婚”,结为亲家,指霍光之女嫁给上官桀之子。例⑤“曾”,曾经、已经;“经”,经历过。例⑥“城”,城镇;“市”,买卖。“入城市”指进城卖丝。例⑦“痛”本意是生理上的痛苦,引申作程度副词,作“甚”、“十分”讲;如:痛苦、痛骂、痛饮。“恨”:遗憾、不满意。例⑧《说文》:“试,用也。”同义词连用,即“任用”。例⑨卑:地为低下;鄙:知识浅陋。
类似的情况古书中常见,如“革命”指变革天命,“响应”指像回声一样地应和,“指示”是指出来给人看,“前进缶”,指走向前献上缶,“非常”是不平常,“虽然”指虽然如此或即使如此,“故事”指过去的事或老规矩,“妻子”指老婆孩子,“聪明”指听力好、视力好。我们要随时牢记古代汉语单音词为主这个特点,不要轻易地将古书中相连的两个单音词看作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十)词汇
古代汉语通论(十)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汇 古今词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词的构成上,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词,现代汉语则是复音词占多数。二是在词的存废上,可以分为古今通用词,古用今废词。 二、古今词义 (一)词义基本相同的 多属于基本词汇。但并非绝对没有变化,在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古代汉语通论(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句尾语气词 1、也 句尾语气词也主要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的是判断语气,有肯定与确认的意味。用在复句及命令、疑问句中的也,仍都是肯定与确认的语气。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八)连词
古代汉语通论(八)连词 连词是用来联结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古代汉语的连词有许多,有些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下面是几个较为重要的古汉语连词,与、且、以、而、则、然、虽、之。 1、与 与作连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一般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代词或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七)介词
古代汉语通论(七)介词 介词的作用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介词一般由动词虚化而来,因此意义上带有动词的性质。区别在于动词可以独立做谓语,而介词需要和名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1、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六)代词
古代汉语通论(六)代词 一、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 古汉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吾、我、予(余)、朕等,都可以做主语、定语、宾语。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吾字在魏晋以前很少放在动词和介词后面作宾语用(否定句中可以做前置宾语);第二,朕字在秦以后成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五)副词
古代汉语通论(五)副词 一、副词的性质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和否定或情态、语气等作用的词类。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类,语法功能接近实词,能做状语;词汇意义比较空灵,接近虚词。 二、副词的分类 程度副词 1.少。古汉语中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二)古代汉语的词序
古代汉语通论(二)古代汉语的词序 主要介绍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以及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学习本章,要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中几种宾语前置的规律,掌握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的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文言语句中,辨识各种不同的宾语前置的能力以及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一、词序 词序:也叫ldq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古代汉语通论(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断定主语和谓语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的句子。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充当。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判断词是构成。古代汉语没有判断词,有时在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或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rd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古代汉语通论(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被动:所谓被动,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受事者、承受者。它包括两种情况:没有形式的标志和有形式标志。如下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 、 、 、 、 《王子坊》《庐 、 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 、 、 、 、 、 、 《孙膑》 第二册: 《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作者 张诒三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古代汉语对外汉语考研要点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要点 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 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 ,成书年代(清代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近年来多套考研真题(具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古代汉语考研初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古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古注、诗律等基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阅读和分析古典文献的能力和水平,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