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考研复习笔记 冯志华(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7


(二)复音词
时代越久远,汉语的复音词越少,而且使用频率也越低。但复音词一直存在(起码自有文字记录以来),而且日渐发展。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汉语资料甲骨文里,就有一些复音词,如人名、地名、六十甲子的名称等,甲骨文中有时几个字写成一堆儿,文字学家称为“合体文字”、“合文”,如“正月”、“二月”、“牝牡”、“小臣”、“且乙”等,可以说这些就是殷商时期人们眼里的复音词。
复音词可分为两类:只含有一个语素的是单纯复音词,含有两个以上语素的是合成复音词。
1、单纯复音词
单纯复音词只包含一个语素,记录单纯复音词的每个字都只起标志音节的作用,各自不为义,不能拆开逐字解释,几个字作为一个整体才能表示该词的意义。
单纯复音词又分为联绵词、音译外来词两种。联绵词是汉语中固有的,音译外来词是通过译音方式把其他民族语言的词吸收到汉语中来的。
(1)联绵词
联绵词又称“联绵字”、“连语”,由两个音节构成。两个音节一般都有语音的联系,或双声(声母相同),或叠韵(韵相同,古人所说的韵只包括韵腹、韵尾,不包括韵头,与今人所说的韵母不同),或双声兼叠韵,或重言(两个音节完全相同,又称“叠音词”、“叠字”);也有无语音联系的,不多见。
双声联绵词:
参差    仿佛    伶俐    陆离    坎坷
犹豫    唐突    匍匐    踌躇    倜傥
叠韵联绵词:
逍遥    彷徨    依稀    从容    须臾
蹉跎    徘徊    龙钟    窈窕    逶迤
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辗转    缤纷    缱绻    优游    燕婉
重言联绵词:
摹拟声音:
坎坎    所所    溅溅    潺潺    淙淙
辚辚    萧萧    嘤嘤    关关    喈喈
描绘状貌:
夭夭    灼灼    蚩蚩    劳劳    冉冉
漠漠    历历    萋萋    悠悠    依依
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芙蓉    玛瑙    珊瑚    陵迟    铿锵
滂沱    狼狈    跋扈    狼藉    跳踉
关于联绵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我们从语音角度来看待联绵词时,这语音指的是古音。如“匍匐”,在《广韵》中“匍”是並母模韵,“匐”是並母屋韵,可见是双声关系而非叠韵关系。而在现代汉语中,“匍匐”读púfú,是叠韵关系而非双声关系。又如“逶迤”,在《广韵》中“逶”是影母支韵,“迤”是喻母支韵,可见是叠韵关系而非双声关系。而在现代汉语中,“逶迤
”读wéiyí,是双声关系(同为零声母)而非叠韵关系。
(2)联绵词两个字记一个语素,每个字都不单独表义,不能拆开解释。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犹豫”意为拿不定主意,而六朝人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书证》中却引经据典而又牵强附会地说:“《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返往,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称犹豫。或以《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犹,兽名也,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到底是狗来回跑还是如麂之兽上下树,颜氏自己也“犹豫”不决,但这无理而动听的故事,后世却有人相信。
又如“狼狈”意为“困顿窘迫”或“慌忙仓促”,而唐人段成式却据字形想象成两种动物,他在《酉阳杂俎•广动植》中说:“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这实在是一个荒唐的故事,但后人竟然普遍地相信了,而且还发展出“狼狈为奸”来。就连新编《辞源》、《现代汉语词典》这类集汉语词汇研究之大成的权威著作,都把动物名称看作是“狼狈”的本义,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联绵词不可分拆特性的高度重视。
再如“望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亦写作“望羊”、“望阳”、“盳洋”。
(3)联绵词的每个字只起记录音节的作用,故凡音同音近之字,皆可使用,因而在古书中联绵词往往有多种写法。如:
匍匐    匍伏    扶服    扶伏    蒲服   蒲伏
仿佛    彷彿    髣髴    方物    放物   放茀
徜徉    倘佯    常羊    尚羊    尚阳    尚佯    相佯    相翔    猖羊   襄阳
逶迤    逶迤    逶佗    逶虵    逶蛇    逶移    委佗    委蛇    委它    委移    威夷    遗蛇
现在,国家语言文字管理部门给每个联绵词都确定了一种规范写法(少数有两种以上写法,还需进一步省并),我们应遵用法定字形。
(4)重言联绵词与单音词的重叠形式是不同的。
前者是单纯词,其意义与记写它的单字无关。如:
《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的“坎坎”是伐木声,《小雅•伐木》“坎坎鼓我”的“坎坎”是击鼓声,均与表低陷处的“坎”意义无关。而后者与原单音形式意义密切相关,如: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的“行行”表示“行”的重复,即不停地走,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的“年年岁岁”表示每年每年,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的“深深”表示很深。
(5)两音节无语音联系的联绵词中,有个别词是由原单音词分裂而形成的。原单音词的声母再配上一个韵母(多为入声韵或阴声韵)构成联绵词的前一个音节,原单音词的韵母再配上一个声母(多为来母)构成联绵词的后一个音节。如:
“茨——蒺藜”、“孔——窟笼、窟窿”、“笔——不律”、“风——勃缆”、“团——突栾”。睢景臣《般涉哨遍•高祖还乡》:“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其中的“胡阑”由“环”分裂而成,“曲连”是由“圈”分裂而成。单音词分裂而成的联绵词也有属于叠韵关系的,如:“瓠——壶卢、壶芦、葫芦、瓠芦”,“团——团栾”。
(2)外来词
今天的汉族是融合了我国古代许多民族而成的一个种族。民族的融合带来了语言的融合,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汉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但也有些非汉语的词汇以音译的方式被吸收到汉语中来。汉代佛经的传入,使汉语中增加了一些梵语译词。元、清两代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北魏、东魏、西魏、北周、辽、金的皇帝也皆非当时的汉族人),蒙古语、满语在汉语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再加上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又有不少外国词进入汉语行列。完全音译的外来词不可分字解释,都要看作是单纯词。如:
玻璃来自梵语。古书又作玻琍、波梨、颇犁、玻黎。
浮屠来自梵语。古书又作浮头、佛图、浮图、佛陀、母驮。
单于来自匈奴语。
骆驼来自匈奴语。古书又作橐托、橐它。
可汗来自突厥语。古书又作可寒、合罕、汗。
箜篌来自突厥语。古书又作空侯、坎侯。
葡萄来自大宛语。古书又作蒲桃、蒲陶、蒲萄、葡陶。
苜蓿来自大宛语。古书又作目宿、牧蓿、木粟。
喇嘛来自藏语。古书又作剌麻。
衚衕来自蒙古语。古书又作胡同。
达鲁花赤来自蒙古语。古书又作达噜噶齐。
巴图鲁来自满语。
2、合成复音词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的词叫做合成词。构成合成词的语素可以都是词根,全由词根构成的合成词叫做复合式合成词;可以一个是词根,一个是词缀,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合成词叫做附加式合成词。
(1)复合式合成词
就复合式合成词各词根之间的语法关系而言,古代汉语的复合式合成词主要有偏正式、联合式、动宾式、主谓式四种。
偏正式天下宇内布衣黎民百姓天子小人诸侯寡人先生
联合式干戈国家社稷朋友膏腴祭祀斟酌嫉妒正直纯粹
动宾式将军执事司命知府总角稽首摄政食言祭酒当道
主谓式人定冬至月食霜降口吃
注意:
古代汉语中,有一部分联合式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并不都参与表义,而是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整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这样的词叫做偏义复词。要正确理解其意义所在。如:
①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
②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汤问》)
③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玉藻》)
④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战国策•韩策》)
⑤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⑥骂其妻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史记•文帝本纪》)
⑦宫中府中,具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⑧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⑨今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项羽本纪》)
⑩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荀子•天论》)
例①“园圃”偏指“园”,因为植树为园,种菜为圃。例②“寒暑”偏指“寒”,因为羽毛的作用是御寒,不是抗暑。例③“车马”偏指“车”,马是不可造的。例④“得失”偏指“失”,下面讲的正是过失所产生的后果。例⑤“升概”偏指“升”,因为“概”是量米粟时刮平斗斛的木板,打酒用不着它。例⑥“缓急”偏指“急”,文章讲的是女孩在急难时无用处。例⑦“异同”偏指“异”,文意是奖善惩恶,宫中府中不应有异。例⑧“作息”偏指“作”,文意是整天辛勤劳作。例⑨“出入”偏指“入”。例⑩偏指“饥”(穰:丰收)
还应指出,一个语素表义、另一语素陪衬在古代汉语中只是联合式合成词的特殊用法,同样的语言形式并非总是偏义,而且并非总是合成词。如:
①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周礼•天官•大宰》)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例①“园圃”指栽培蔬菜和树木的职业,例②“寒暑”指两个季节,例③“车马”指两种事物,都不偏指任何一方。
而在现代汉语中,却存在着地道的偏义复词,如“国家”只指“国”,“窗户”只指“窗”,又如“妻子”、褒贬”、“动静”、“质量”、“教学”、“不顾个人安危”。等。
第十一讲  齐晋鞌之战
一、题解
1、鞌之战发生于鲁成公二年(BC589)。齐国跟晋国为了争夺霸权,在鞌这个地方打了一场大仗。齐国在齐桓公伐楚前后的公元前656年开始称霸诸侯;公元前632年前后,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楚国,晋文公的霸业兴起,到了公元前597年,晋国和楚国为争霸又发生了之战,结果楚胜晋败,从此晋国的霸业中衰,而楚庄王的霸业兴起。这时齐国是齐顷公在位,他看到晋国正处于衰落,便产生了要跟晋国争霸的野心,于是一方面改联晋为联楚,一方面不断对鲁、卫两国用兵。
晋国面对齐、楚两个大国的压力,积极整顿内部,消灭了周围一些蛮夷部落,消除了后顾之忧;又于公元前592跟鲁、卫、邾、曹四个小国在断路订立了盟约。恰好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来自楚国的威胁暂时得到缓解,晋国跟齐国的矛盾尖锐化。公元前589年,鲁卫两国又受到齐国的侵犯,向晋国求救。晋国派郄克作主帅,统帅八百乘大军向东进发。齐国在打败鲁卫之后已经班师回国。晋军追上齐军,两军在鞌打了一仗,结果晋胜齐败,齐国答应重新与晋国结盟,并归还所侵占的鲁国和卫国的土地。这次战役表明晋国仍然拥有强大的实力,齐国企图取代晋国的霸主地位是难以实现的。鞌之战以后,晋、楚两国势均力敌,形成对峙局面,齐国则左右摇摆。
2、鞌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著名的战役,《左传》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这场战争的经过。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段,描写战争进行的场面,集中描写了战争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写得具体生动,是一篇相当出色的战争题材的报道。
3、这篇文章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文字简练,句与句之间意思的跳动很大,衔接性不强;二是出场人物众多,同一个人物又有不同的称呼;三是头绪比较繁杂。由于这三个特点,使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
二、课文第一段串讲
第一段讲齐晋两国的军队交锋,齐侯很骄傲,齐军攻势迅猛,晋君主帅身负重伤,仍然坚持指挥,他的御者解张帮助击鼓,主帅的战车冲锋在前,晋军士气大振,浴血奋战,齐军溃败。
1、【癸酉,师陈于鞌。】
癸酉:指成公二年六月十七日。古代使用干支纪日,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得六十甲子,如下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
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
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
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
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未
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六十甲子不断地轮回,用来纪日。一个轮回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月。在先秦两汉,所有的古书基本上都是使用这种纪日方式。后来虽然有初一、初二、初三等纪日法,但史书上仍旧使用干支纪日法。
癸酉这一天是这场战争决战的一天,因此作者特意说明具体日期。六月份正是初夏季节,请注意这一点,后面的一些情节与此有关。
陈:摆开阵势。“陈”即“阵”,古代凡是布阵的“阵”都写成“陈”,南北朝以后才写成“阵”,“阵”是个后起字。
〈译〉癸酉这一天,齐晋两国的军队在鞌摆开阵势。
2、【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邴夏、逢(pang2)丑父都是人名,齐侯即齐顷公。这场战役齐国方面由齐侯亲自指挥作战。
御:驾车,古代战车的御者一般坐在中间,但如果主帅的战车上因为要安置指挥作战的战鼓,所以主帅居中间位置,这时御者就得坐在左边。战车的右边有一名有勇力的人负责保卫尊者,称为车右或骖乘。
〈译〉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担任车右。
3、【晋解张御郄克,郑丘缓为右。】
解张:姓解,名侯,字张。郄克:又称献子,是晋军主帅;郑丘缓复姓郑丘,名缓。这三个人是晋军帅车上的人物。
〈译〉晋军方面解张为郄克驾车,郑丘缓担任车右。
4、【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姑:姑且。翦灭:消灭。此:指代晋军。朝食:本是“早饭”的意思,这里是动词,吃早饭。介:假借为“甲”,铠甲,这里用作动词,“介马”指给马披上铠甲。驰:驱马进击。注意:“驰”在古代指人的行为,到后来才指马的行为。之:指代晋军。
〈译〉齐侯说:“我姑且先消灭了晋军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铠甲就驱马进击晋军。
5、【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伤于矢:被箭射伤。于:表示被动关系的介词。及:动词,到达。绝:使…停下来。
〈译〉郄克被箭射伤了,血流到鞋子上,仍然没有让鼓音停下来。
古代车战,主帅居战车中央掌旗鼓,用旗鼓来指挥三军作战,鼓声是表示前进的号令,所以绝对不能随意停止。刚才我们谈到齐侯很骄狂,这同时就意味着战斗一开始齐军的攻势就很猛烈,所以连晋军的主帅都身负重伤。此时晋军显然处于劣势。
6、【曰:“余病矣。”】
病:指伤势很重。“病”和“疾”在指身体患病时,“疾”指一般的生病,“病”指病重。除了指身体生病以外,“病”还可以表示极度劳累,如《揠苗助长》里的那个宋国人将自己地里的庄稼一棵一棵地拔高以后,很疲倦地回到家里对妻子说:“今日病矣。”(《孟子•公孙丑上》)这里“病”的意思就是累坏了,太累了。“病”又可以表示伤势严重。这一句里克就是在说自己受的伤太重了,无法再坚持下去了。上面说到郄克被箭射伤以后,仍然坚持击鼓指挥作战,到现在他感觉支持不住了,所以说“余病矣”,“矣”表示情况的变化。据《史记•齐世家》记载:“克欲还入壁。”郄克想要退回自己的阵地。
〈译〉郄克说:“我受重伤了。”
7、【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张侯:即解张,这里是称呼他的名和字。古人在同时称呼一个人的名和字的时候,要把字放在前面,名放在后面。合:指交战,两军交锋。贯:穿透。对“矢贯余手及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一箭,从手部射进去,一直到达肘部;有人认为是两箭,一箭射穿手掌,一箭射穿肘部。之所以有不同的理解,关键在于“及”,第一种意见把“及”理解作动词“到”,第二种意见把“及”理解为连词“和”,在上古汉语里,这两个意义都是“及”的常用义,因此单凭这句话本身我们不能确定上述两种意见哪一种是正确的,《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记载了这场战争,其中解张说“我始入,再伤,不敢言疾。”“再伤”就是两次受伤,一次在手,一次在肘,据此我们可以确定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
折:折断,指把射进手和肘部的箭折断。以:目的连词,表示“折”的目的是为了“御”,因为箭带在手上和肘上会影响驾车,所以解张把箭折断以便驾车。
朱:红色。殷:红中带黑的颜色。“朱殷”本来都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指染成深红色。解张是御者,位置在车子的左边,所以受伤之后鲜血就流到左边的车轮上,因此说“左轮朱殷。”
岂:反问副词,怎么,哪里。这句话表面上在说:“我怎么敢说自己受了重伤呢?”实际上,解张的意思是说,眼下正是战斗最紧张最激烈的关键时刻,不是说自己受伤的时候。
子:表尊称,用来称呼对方,略等于今天称“您”,而“吾子”表示更亲近。
〈译〉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把箭折断以便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被血染成了深红色,我怎么敢说自己受了重伤呢?您就忍耐一下吧。”
8、【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险:从阜佥(qian1)声,跟地势有关,本义指不平坦的难通过的道路,由此引申出“险要”的意思,到宋代以后又产生了“危险”的意思。
识:知道。战斗异常激烈,主帅竟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车右下去推车。下面接一破折号,表示郑丘缓说到这儿突然停顿了一下,然后转移了话题,很惋惜地说:“不过您确实伤势很重了。”大概郑丘缓这时注意到郄克的伤势确实非常严重了。
〈译〉郑丘缓说:“从一开始交战,如果有难走的路,我一定下来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不过您确实伤势很重了。”
9、【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师之耳目,在吾旗鼓”意思是全军的眼睛在看着我们的旗帜,耳朵在听着我们的鼓音。古代作战靠旗帜和战鼓来指挥,军队或进攻或撤退都要看帅旗,听鼓音,因此旗鼓就好像军队的耳朵与眼睛。《国语•晋语》:“张侯曰:‘三军之心在此车矣,其耳目在于旗鼓:耳听鼓音,目视旗表,车表鼓音,进退异数。’”
殿:镇守,坐镇。之:复指“此车”。集:本义是鸟群停在树上,引申指一般事物的聚集,又引申为“完成,成功”的意思,如《左•襄26》:“今日之事幸而集。”“集事”即成事,使战事成功,获得胜利。“可以”是两个词,“以”是介词,凭借。这句话是说帅车上有三个人,假如其中两个人战死了,只留下一个人坐镇,也还有获胜的希望,三个人关系到全局胜负,所以除战死外决不能离开岗位。
若之何:表反问,相当于“如何”、“怎么能”。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以:介词,因为。败:毁掉,《韩非子》:“法败则国乱。”意思是法律毁掉了国家就会大乱。君之大事:指战争胜负的大事。这个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解张实际上是说不能因为我们自己负伤而使整个战争失败。下面他接着从正面说明这一点。我们先把刚才几句翻译一下:
〈译〉解张说:“军队的眼睛和耳朵,在于我们的旗帜和战鼓,(军队)或进或退都听从旗鼓的指挥,因此这辆帅车只要有一个人镇守它,就可以凭它获胜,怎么能因为负伤而毁掉了国君的事业呢?
10、【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擐:穿,一般指穿铠甲。这个词表示的意思比较单纯。执:把某物抓紧。即死:走近死亡。勉:为……尽最大努力。之:指代君之大事。
〈译〉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是走近死亡,虽负重伤而还没有死,您就应该为晋君的事业尽最大努力。
11、【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并:并拢。合在一起。“并辔”指把马缰绳合握在一起。古代一辆战车有四匹马,御者要双手分别握住马缰绳,来控制战车行进的方向和速度,现在解张只用左手握住马缰绳,目的是要腾出右手来,以便“援枹而鼓”,取过鼓槌来击鼓。鼓:动词,击鼓,这是“鼓”的本义,大家可以从字形上去分析。郄克是在战车的中间位置,战鼓也在中间,而解张作为御者是在左边,因此解张要代替克击鼓,就需要用右手。解张勇猛顽强,超过了克,他早已负伤,但一直忍着不说,这时又一边驾车,一边击鼓。前面说过,解张的手和胳膊都已受了重伤,这时又要抓住马缰绳又要击鼓,所以马狂奔起来便无法制止了。逸:指马脱缰奔跑。帅车冲在了最前面,整个晋军也就紧跟在后面冲了上去。从:跟从。之:指代帅车。
〈译〉左手把缰绳合握在一起,右手取过鼓槌击鼓,马狂奔起来无法制止,晋军跟从帅车冲上前去。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十)词汇
    古代汉语通论(十)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汇 古今词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词的构成上,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词,现代汉语则是复音词占多数。二是在词的存废上,可以分为古今通用词,古用今废词。 二、古今词义 (一)词义基本相同的 多属于基本词汇。但并非绝对没有变化,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古代汉语通论(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句尾语气词 1、也 句尾语气词也主要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的是判断语气,有肯定与确认的意味。用在复句及命令、疑问句中的也,仍都是肯定与确认的语气。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八)连词
    古代汉语通论(八)连词 连词是用来联结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古代汉语的连词有许多,有些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下面是几个较为重要的古汉语连词,与、且、以、而、则、然、虽、之。 1、与 与作连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一般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代词或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七)介词
    古代汉语通论(七)介词 介词的作用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介词一般由动词虚化而来,因此意义上带有动词的性质。区别在于动词可以独立做谓语,而介词需要和名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1、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六)代词
    古代汉语通论(六)代词 一、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 古汉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吾、我、予(余)、朕等,都可以做主语、定语、宾语。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吾字在魏晋以前很少放在动词和介词后面作宾语用(否定句中可以做前置宾语);第二,朕字在秦以后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五)副词
    古代汉语通论(五)副词 一、副词的性质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和否定或情态、语气等作用的词类。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类,语法功能接近实词,能做状语;词汇意义比较空灵,接近虚词。 二、副词的分类 程度副词 1.少。古汉语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二)古代汉语的词序
    古代汉语通论(二)古代汉语的词序 主要介绍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以及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学习本章,要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中几种宾语前置的规律,掌握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的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文言语句中,辨识各种不同的宾语前置的能力以及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一、词序 词序:也叫ldq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古代汉语通论(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断定主语和谓语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的句子。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充当。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判断词是构成。古代汉语没有判断词,有时在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或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rd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古代汉语通论(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被动:所谓被动,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受事者、承受者。它包括两种情况:没有形式的标志和有形式标志。如下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 、 、 、 、 《王子坊》《庐 、 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 、 、 、 、 、 、 《孙膑》 第二册: 《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作者 张诒三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古代汉语对外汉语考研要点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要点 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 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 ,成书年代(清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近年来多套考研真题(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古代汉语考研初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古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古注、诗律等基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阅读和分析古典文献的能力和水平,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