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考研复习笔记 冯志华(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7


12、【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败绩:本义指车子翻倒,部件摔散,引申指军队溃败失去建制,不成行列。三:表示多,不是实指。华不注:据《水经注•济水》:“华不注…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就是说这座山孤峰突起,周围的地势比较平坦,所以战车可以绕着山奔跑驰骋。
〈译〉齐国的军队溃败,晋军追击齐军,围绕着华不注山跑了很多圈。
以上第一大段,是鞌之战的主体部分。对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作者使用很简洁的文字把大的场面和情节生动地勾勒了出来。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写的。首先作者写出战役的特色,强调战役进行的速度非常快,齐军快速进攻-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晋军快速反击;齐军快速败逃,晋军快速追击-三周华不注。其次作者写齐晋双方的特点也很成功,齐晋双方作战都非常勇猛,而晋军却更为顽强,作者花大笔墨详细地记述战斗进行过程中晋军帅车上的对话,正是为了表现晋军的顽强坚韧,因为这一点正是齐败晋胜的关键。
三、课文第二段串讲
1、【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
韩厥:又称韩献子,是晋国大夫,在这次战役中担任司马,掌管祭祀和赏罚。在前来齐国的途中,他曾以军法斩人,克听说后赶紧去制止,到达后人已经被杀掉了,克马上通报全军,替韩厥分担错斩人的过失。子舆:韩厥已故的父亲。辟:避开。“辟”跟“避”是古今字的关系。韩厥是司马,应该坐在车子的左边,主射。他的父亲在临战前的夜里托梦给他,告诫他第二天作战不要在车子的左右两侧,所以第二天作战的时候他“中御”,即在车子的中间驾车。
〈译〉韩厥梦见父亲子舆对自己说:“明天作战不要在车子的左右两侧。”所以他在中间驾车而追赶齐侯。
2、【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君子: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跟被统治的“小人”或“野人”相对。后来指有才德的人。邴夏看到韩厥虽然是在御者的位置上,但仪态象个君子,不象一般的御者,“君子也”就是他所做出的判断,判断主语承前省略了,应该是“御者,君子也。”邴夏是御者,故请主射的齐侯射后面的韩厥。
〈译〉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人,那人是个君子。”
3、【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非礼也:不是礼,不合乎礼。齐侯虽然打了败仗,但在礼的方面毫不含糊,这是当时的道德观念。齐侯说完这番话便朝韩厥车子左右连射两箭,都射中了,第一箭射中车子左边的人,那人中箭后摔到车子下面,越:坠落。第二箭射中车子右边的人,车右中箭后倒在车子里。注意:“毙”是倒下,不是死。
〈译〉齐侯说:“称他君子而射他,不合乎礼。”于是射那车上左边的人,那人中箭摔到车下;又射那车上的车右,车右中箭倒在车里。
4、【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丧:丧失,失掉。不要理解为“毁坏”,当然綦毋张是因为战车毁坏而“丧车”的,课本的注解正是解释丧车的原因。寓:寄。凡临时性地依托于别人或别处都可以称“寓”或“寄”,如寄寓、寄宿等等。这里“寓乘”相当于今天说“搭车”。从左右:指綦毋张上车以后想从左边或右边进入车左或车右的位置。下面“皆肘之”的主语是韩厥,韩厥用胳膊肘撞开綦毋张,让他站在车子的后边。很明显,因为韩厥的父亲在头天晚上托了梦,告诉他车左和车右的位置有危险,他为了保护綦毋张,所以不让綦毋张站在左右两边的位置,但当时战场上形势紧急,韩厥执辔驾车追赶齐侯,所以来不及说话,只能用胳膊肘撞开他。
〈译〉綦毋张失掉了战车,跟随韩厥的车后说:“请允许我搭车。”从左边和右边上车,韩厥都用胳膊肘撞开他,让他站在自己身后。
5、【韩厥俛,定其右。】
俛:“俯”的异体字,俯身,弯下身子。古人站立着驾车,因此要俯身。上文车右中箭倒在车中,现在韩厥怕他摔下去,就把他放稳当,“定其右”即使其右定,“定”是使动用法。
〈译〉韩厥俯身将车右放稳当。
以上第二段,描写晋军追击齐军过程中的两个片断,从一个侧面反映战斗进行的情况。
四、课文第三段串讲
1、【逢丑父与公易位。】
易:换。上古没有“换”这个字,凡表示交换的意思一般用“易”。
〈译〉逢丑父跟齐侯交换了位置。
逢丑父为什么要跟齐侯交换位置呢?因为他看到韩厥紧追不舍,齐侯难免被俘,于是就趁韩厥俯身的时候,与齐侯交换了位置,这样便于齐侯寻机逃脱。古代的军服国君与将佐相同,所以只要交换位置就可以欺骗对方。
2、【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
骖:古代驾辕的两匹马叫“服”,服马两侧的马称为骖。絓于木:被树木所阻碍。齐侯乘坐的战车在快要到达华泉的时候因为骖马被树木所阻而无法前进,所以被晋军追上了。
〈译〉将要到达华泉,齐侯的车因骖马被树木所阻而停下来。
3、【丑父寝于輚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寝:指躺着休息,可能在睡觉,也可能没有睡觉。栈车:用竹木编成车厢的轻便车子。其下:指栈车的下面。匿之:隐瞒了被蛇咬伤这件事情。及:被追赶上。比较:鸡吃了。
〈译〉头天晚上逢丑父在栈车里躺着休息,一条蛇从车下面爬上来,逢丑父用胳膊击打蛇,胳膊受了伤,但他隐瞒了这件事,所以此时他无法推车而被追赶上。
这五句话,前面四句是补叙,是战斗发生之前的一件事。为什么要补叙这件事呢?是为了说明“不能推车而及”的原因。逢丑父是车右,在战车无法前进的时候负责推车,但是因为他头天夜晚胳膊被蛇咬伤了,所以当战车被树木挡住无法前进的时候不能下去推车,因此齐侯的车被晋军追赶上了。前面我们说过这场战役发生在初夏季节,所以会有蛇。
4、【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
这几句是韩厥在追上齐侯的车子以后,按照古代的礼节,向齐侯行礼。絷:绊马的绳索。按当时的礼节,军帅在拜见敌国君主的时候应该“执絷”。絷:古文字写作,字形上跟马相近,“絷”后面的“马”字是误增的,按《说文解字》引文,此句应是“执絷前”。前:动词,走上前去。再拜:拜两次。行礼的时候,俯身拱手至地。再拜之礼一般用于平辈之间,如《论语•乡党》:“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托人给在外国的朋友问好,要向受托者行再拜之礼送行。)如果是臣子对国君行礼,就不能只行再拜之礼,还要行稽首之礼,所以古书中我们经常看到“再拜稽首”连文的情况,如《礼记•玉藻》:“凡献于君,再拜稽首送之。”
稽首是古代九拜之礼中最重的一种礼节,表示对对方的极其恭敬。行礼的时候,先跪下,然后双手合抱按地,头伏在手的前面,稍稍停留之后再起来,整套动作比较缓慢。
奉:双手捧着。觞: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器皿。加璧:加上玉璧。
〈译〉韩厥拿着栓马的绳子走上前去,行再拜稽首之礼,捧着觞和玉璧进献给齐侯。
以上三种礼节,是一个国家的臣子在战胜时拜见战败国的君主所行的通礼。《左•襄25》记载郑国子展率军攻入陈国,见陈侯时“执絷而见,再拜稽首,承饮而进献。”
5、【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韩厥在向齐侯行礼之后,开始致词,他首先代表晋国国君讲话,说我们是奉国君之命来替鲁国和卫国求情的,求什么情呢?韩厥没有说,但从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韩厥是指请齐国不要进攻鲁国和卫国。第二句话是直接引用晋君的话,晋君说不要让军队深入齐国的领土,这是因为晋君担心被齐国打败不能返回晋国。这些都属于外交辞令。
〈译〉韩厥说:“我国国君让群臣替鲁国和卫国求情,并说:‘不要让众多的军队深入齐国领土。’”
6、【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下臣”是韩厥对自己的谦称。属:读zhǔ,副词,表示正好遇上某种情况,适值,正巧。当:动词,遇上。戎行:兵车的行列,这是指齐军。忝:辱。
〈译〉我韩厥不幸,正巧遇上齐国的兵车行列,没有逃走隐藏的地方,而且怕逃跑躲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
韩厥这几句话是说我跟齐君作战是被迫的,我如果躲开您,会使两国的君主都蒙受耻辱,所以只好努力作战。这也是外交辞令。
7、【“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辱:使…蒙受耻辱。臣辱戎士:我使战士蒙受耻辱。敢:谦辞,大致相当于“冒昧地”。告:禀告。禀告什么呢?下文“不敏,摄官承乏”是“告”的宾语。不敏:不聪明。摄官:代理官职。承:接受、继承。承乏:表示自己担当的职位暂时没有适当的人选,由自己来补缺充数,含有自己不称职的意思。古书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承乏”这个词,一般都是在任官吏的自谦之辞。从上下文义的联系看,“摄官”的原因是“承乏”,即因为缺少人选暂时代理个官职。“敢告不敏”和“摄官承乏”之间是轻微的转折,即虽然“不敏”,却“摄官承乏”。
〈译〉我不称职地当个战士,冒昧地向您禀告,我迟钝不会办事,只是因为人材缺乏而暂时代理官职。”
以上韩厥这番话是外交辞令,说得委婉曲折。我们再把这段文字符串起来完整地理解一下:
我们晋国的国君派自己的群臣前来替鲁国和卫国求个情,并对我们说:“不要让军队深入齐国领土。”我韩厥很不幸,正巧遇上你们齐国的军队。没有可以逃走隐藏的地方,而且也怕自己逃跑躲藏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所以只好努力作战。现在我作为一名不称职的战士,冒昧地向您禀告,我虽然迟钝不会办事,只是因为人材缺乏而代理个官职,却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把您抓起来。
8、【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wănfĕi)为右,载齐侯以免。】
这几句交代齐侯逃跑的经过。前面提到,逢丑父与齐侯已经交换了位置,刚才韩厥行礼、致辞,大概都是对着逢丑父,逢丑父看到韩厥上了当,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国君,于是乘机让齐侯下车,表面上是派他到华泉给自己取水,实际上是让齐侯借这个机会溜掉。结果齐侯到华泉以后就被保护着逃跑了。佐车:副词。免:指免于被俘。
〈译〉逢丑父让齐侯下车到华泉去取水,郑周父驾着副车,宛作车右,载着齐侯免于被俘虏。
9、【韩厥献丑父,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战斗结束以后,韩厥将逢丑父作为战利品献上去,经过审问知道这不是齐侯,克明白自己上了当,于是想杀掉丑父。任:本义是抱。《诗经•大雅•生民》:“是任是负。”引申泛指负担,负荷,对抽象的事物则为承担,“任患”就是承担患难。《国语•齐语》:“负任儋荷。”这是四个表示负载操作的动词,都从人作为偏旁,中古以后都变作以手作偏旁,任-抱,儋-,荷-掮。
代其君任患者:是一个者字结构。为戮:被杀掉。为:助动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这一句,逢丑父实际上是在说,我是替自己的国君承担患难的,你们如果杀了我,就不会再有这样的人了。
〈译〉韩厥献上逢丑父,献子将要杀掉他,逢丑父大喊道:“从今以后没有代替自己的君主承担患难的人了,有一个在这儿,将要被杀掉吗?”
10、【郄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免:避免,指避免祸患。“免”是个不及物动词,不能带上指人的名词,如果带上了指人的名词,一般都是用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其免于祸患。”“以死免其君”就是用死来使自己的国君免于祸患。
难:形容词,困难。这里带上宾语,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即认为…是困难的,把…看作是困难的。这个人不把用死来使国君免于祸患看作难事,意思是这个人能够很坦然地为国君而死。
不祥:不吉利,神不佑。劝:勉励。事:事奉,为…服务。以: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以(此),以赦免逢丑父一事。乃:连词,于是。
〈译〉献子说:“这个人不把用死来使自己的国君免于祸患看作难事,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他,以此来勉励事奉国君的人。”于是赦免了他。
五、重难点提示
(一)文字方面
1、“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道——導古今字引导,带路。
2、“禽之而乘其车。”
禽——擒古今字擒获。
3、“无令舆师淹于君地。”
无——毋通假字不要。
4、“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
桀——揭通假字举起。
5、“师陈于鞌”
陈——阵古今字列阵。
鞌——鞍异体字这里是地名。
6、“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翦——剪通假字剪除,消灭。
7、“旦辟左右。”
辟——避古今字避开。
8、“韩厥俛,定其右。”
俛——俯异体字弯下身子。
(二)词汇方面
1、“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
还,返回。
如,往,到……去。
师,军队。
2、“此城濮之赋也。”“不腆敝赋,诘朝请见。”
赋,征收的财币,在这里指兵力。
腆,丰富。
诘朝,明朝。
3、“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
肃,敏捷。
4、“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役,役使,在这里指战事。
5、“臧宣叔逆晋师。”
逆,迎,迎接。
6、“郤献子驰,将救之。”
驰,驱车奔驰。
7、“郤子使速以徇。”“以徇齐垒。”
徇,巡行,表示让众人都看得见。
8、“吾以分谤也。”
谤,背后的批评指责。
9、“师从齐师于莘。”“故中御而从齐侯。”
从,跟踪、追踪。
10、“子以君师辱于敝邑。”
辱,表敬的说法,意为对方辱身来到下处。
敝,本义为破,古书中常用作谦词,指自己一方。
11、“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
憾,恨。
12、“无令舆师淹于君地。”
舆,众。
淹,留。
13、“余病矣。”“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病,伤重。
1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贯,穿入。
15、“左轮朱殷。”
朱殷(yān),深红色。此处指车轮被血染红。
16、“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险,地势不平难行。
17、“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擐,穿上。
即,走向。
18、“右援枹而鼓。”
援,接过来。
鼓,击鼓,动词。
19、“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
逸,狂奔。
败绩,军队崩溃。
20、“三周华不注。”
周,遍,这里为动词,意为绕圆周。
21、“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越,坠。
毙,仆倒,倒下。
22、“请寓乘。”
寓,寄,托,“寓乘”即搭乘别人的车子。
23、“骖絓于木而止。”
骖(cān),旁边的马,古代一车驾四马,中间的两马叫“服”,在旁的两马叫“骖。”
24、“属当戎行。”
属(zhǔ),时间副词,适,正好。
当,担当,任职。
25、“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忝(tiǎn),辱。
26、“摄官承乏。”
摄,暂时代理任职。
27、“郑周父御佐车。”
佐,在旁辅佐,有“副”(与“正”相对)义。
28、“载齐侯以免。”
免,免除祸患,这里指免于被俘。
29、“赦之,以劝事君者。”
劝,鼓励。
(三)语法方面
1、词类活用
(1)“皆主郤献子。”
主,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把……作为主人”。
(2)“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
(3)“故中御而从齐侯。”
中,方位名词作状语,意为在当中。
(4)“从左右,皆肘之。”
肘,名词用作动词,指用肘推撞。
(5)“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难,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难”,即“不把……看作难事”。
免,使动用法,“使……脱免于难”。
2、被动句式
(1)“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伤于矢”是用介词“于”引进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即郤克被矢射伤。
(2)“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为戮”是用助动词“为”直接放在动词前构成的被动句式,可理解成“被戮”。
3、多义字词义辨析
及:
在本篇中共出现6次,其用法和意义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动词,追上,这里是被追上。
例如:“故不能推车而及。”
②动词,到达,可以是具体到达某个地方,也可以是事情发展到某一地步。
例如:“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
“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
“流血及屦。”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③连词,和。
例如:“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①介词,表示凭借,用。
例如:“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以肱击之。”
“吾以分谤也。”(“以”的宾语被省略)
②介词,表示凭借某种原因。
例如:“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③介词,相当于“把”。
例如:“郤子使速以徇。”(“以”的宾语被省略)
④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行为,相当于“而”。
例如:“余折以御。”
“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
⑤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行为,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目的。
例如:“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卫、鲁。”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
“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

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
例如:“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第十二讲  古今词义的异同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P85,王力《古代汉语•上•第一分册》P71。
一、词汇发展的基本情况
语言是发展的。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中,词汇变化最快,语法变化最慢。
词汇的发展,有三种情况:一是旧词消亡,二是新词诞生,三是词义不断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发展,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学习古代汉语时,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古用今废词
今词义的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异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词义扩大
同古今传承词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古褒今贬
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古贬今褒
古中今贬
古轻今重
词义轻重的差异
古重今轻
三、古用今废词
古用今废词,是随着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的词。如:
古代的制度:刖,大辟,膑。
古代的器物:箪,干,执金吾,爵。
古代的名称:耆(qi)六十岁老人。耋(die)七十岁老人。耄(mao)八十岁老人。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zhù),五月生羔;羳(fān),黄肚羊;犙(sān),三岁牛;牭(sì),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丞、里正、封人、三公、车右、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书、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四、古今传承词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古今汉语在词义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汉语的基本词汇,如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都相同。如“天”、“地”、“日”、“月”、“星”、“风”、“雨”、“雪”、“冰”、“水”、“火”、“父”、“母”、“兄”、“弟”、“心”、“耳”、“手”、“口”等均是古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些词属于基本词汇,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言的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是,这种词。在汉语词汇中只是少数。
还有一些词虽然不属于基本词汇,但是古今意义也没有发生变化。
《说文》:“钓,钩鱼也。”即用鱼钩钓鱼。
又:“秕,不成粟也。”意思是秕谷是没有长好的粮食作物。古今没有什么变化。又如“蟋蟀”“芍药”都是古书里早就有的词,现在它们还是这个意思。都反映了古今词义有继承性的一面。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一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上看,迥然不同。本来是不同的词,古代和现代用相同的字记录,因而该字的古义和今义迥然不同。即字形相同,而词义毫无相同之处。如:
绸: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王逸注:“绸,缚束也。”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称。
该:古代常用义为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现常用意义为“应当”。成语“言简意赅”一词中,“赅”与“该”义同而形异。
抢:《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两处的“抢”皆“碰、撞”之义。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指出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这些古今意义完全不同得词,对初学古代汉语得人,是一种困难。但这种困难比较好克服。只要勤于查辞书、字典,即可避免导致理解上得错误。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有相当一部分的常用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各种不同之处。而这种差异有时很容易被忽略过去。人们往往以为读懂了,结果是用今义去解古义。所以,这一类词,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时应重点掌握的。
例如:
“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十)词汇
    古代汉语通论(十)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汇 古今词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词的构成上,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词,现代汉语则是复音词占多数。二是在词的存废上,可以分为古今通用词,古用今废词。 二、古今词义 (一)词义基本相同的 多属于基本词汇。但并非绝对没有变化,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古代汉语通论(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句尾语气词 1、也 句尾语气词也主要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的是判断语气,有肯定与确认的意味。用在复句及命令、疑问句中的也,仍都是肯定与确认的语气。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八)连词
    古代汉语通论(八)连词 连词是用来联结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古代汉语的连词有许多,有些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下面是几个较为重要的古汉语连词,与、且、以、而、则、然、虽、之。 1、与 与作连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一般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代词或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七)介词
    古代汉语通论(七)介词 介词的作用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介词一般由动词虚化而来,因此意义上带有动词的性质。区别在于动词可以独立做谓语,而介词需要和名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1、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六)代词
    古代汉语通论(六)代词 一、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 古汉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吾、我、予(余)、朕等,都可以做主语、定语、宾语。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吾字在魏晋以前很少放在动词和介词后面作宾语用(否定句中可以做前置宾语);第二,朕字在秦以后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五)副词
    古代汉语通论(五)副词 一、副词的性质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和否定或情态、语气等作用的词类。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类,语法功能接近实词,能做状语;词汇意义比较空灵,接近虚词。 二、副词的分类 程度副词 1.少。古汉语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二)古代汉语的词序
    古代汉语通论(二)古代汉语的词序 主要介绍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以及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学习本章,要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中几种宾语前置的规律,掌握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的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文言语句中,辨识各种不同的宾语前置的能力以及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一、词序 词序:也叫ldq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古代汉语通论(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断定主语和谓语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的句子。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充当。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判断词是构成。古代汉语没有判断词,有时在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或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rd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古代汉语通论(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被动:所谓被动,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受事者、承受者。它包括两种情况:没有形式的标志和有形式标志。如下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 、 、 、 、 《王子坊》《庐 、 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 、 、 、 、 、 、 《孙膑》 第二册: 《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作者 张诒三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古代汉语对外汉语考研要点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要点 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 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 ,成书年代(清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近年来多套考研真题(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古代汉语考研初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古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古注、诗律等基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阅读和分析古典文献的能力和水平,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